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54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54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高湖一力坚持外,大部分高氏族人都决定再观望一下。

    谁知这么一耽误,等渤海高氏想要做出选择时,天下形势已然大变。

    拿下关中、蜀地之后,雍王基本上已在群雄逐鹿当中占据了主动权。

    而原本看起来很有一番霸主气象的拓跋魏,则在邺城之败后,其上升势头开始大为变缓。

    至于南朝大晋,其在淝水之战后都没能一统天下,以后更加不会有什么希望。

    高家众人左思右想后,觉得还是投靠河西最为稳妥。

    进城后,高湖一行人直奔雍王府。

    当接到侍卫禀报时,卫朔正跟崔浩、宋繇、张湛等人商议西蜀豪强迁移事宜。

    平定侯产德叛乱后,王买德坐在成都,开始大规模整顿蜀地。

    他以益州都督(暂代)身份下令,将所有与叛逆有牵连的豪强渠帅全迁往长安。

    于是乎,河西铁骑四处,冲进梓潼郡、蜀郡、广汉郡、巴郡等境内,开始大肆抓人。

    大量蜀中世家、胡虏渠帅在河西逼迫下,不得不离开蜀地,前往长安。

    这不是一两百人迁徙,而是涉及到数万人。

    从十一月中开始,从蜀地前往长安的栈道上,满是络绎不绝地人流与马车。

    这些全是各豪强渠帅及其家人,他们在河西铁骑押送下,举家迁往长安。

    此情形对很多蜀中世家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当年蜀汉灭亡时,也曾发生过。

    原西蜀尚书令马耽也在其中,按说马耽没有跟侯产德搅和在一起,不该被牵连。

    甚至马家人也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想要找王买德申诉冤屈,却被马耽给阻止。

    倒不是马耽不清楚自家被冤枉,而是他看得分明。

    附逆不附逆不过是个由头,河西真正目的是要削弱豪强渠帅势力,以便于治理蜀地。

    侯产德谋反一事不光让蜀中豪强渠帅失去了河西信任,也让河西人意识到这些人绝不会轻易服从河西管理。

    若是不闻不问,终将留下一大隐患。

    于是,才有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正因为明白其中缘由,马耽才会老老实实地踏上北上路途。

    接下来,在短短不到半月里,益州诸地豪强世家、胡虏渠帅被索拿一空,全部被迁往长安。

    除此之外,部分在侯产德作乱时上蹿下跳的四百余家豪强也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也正是那次大屠杀让蜀中豪强世家认清了事实,不得不按河西要求举家迁往长安。

    听完宋繇、崔浩、刘穆之等汇报,卫朔点点头,对王买德表现十分满意。

    王买德跟崔浩、宋繇、王镇恶不一样,他是地地道道的寒门子弟。

    他才不会管什么世家不世家,只一心忠诚于卫朔。

    只要有利于河西,只要雍王下令,他不介意大开杀戒,哪怕杀得都是世家豪强。

    “蜀中豪强清理地差不多了,而董方、冯跋他们估计也到了成都。”

    “只要把均田制顺利推行下去,蜀中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

    “虽然这一次蜀中世家遭了殃,但谁让他们总是降了叛、叛了降?”

    “为了把益州变成稳定后方,孤也不得不下狠手。”

    “伯渊,上书朝廷的奏折写好了吗?”

    崔浩赶紧从怀里拿出一卷书绢,恭敬地呈给卫朔道:“主公,臣已经写好了。”

    卫朔接过来,展开大致扫了一眼道:“就这样吧,即刻派人送到建康。”

    在这份给朝廷的表书中,卫朔要求朝廷将益州划归河西管辖。

    虽然在这之前,河西已实质性将益州拿下,却还需要一个名分。

    崔浩合上表书,沉声道:“主公,这份表书一旦到了建康,朝野上下怕是都将知道您有了独吞益梁之心,恐怕会带来不良影响。”

    卫朔淡淡一笑,不以为然道:“有不好影响也没办法!”

    “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河西野心勃勃。”

    “但眼下朝廷哪里还顾得上理会咱们?”

    “因此,我们要趁眼下机会难得,或打或拉,尽量扩大势力范围。”

    “那南郡公那边怎么处理?”

    “桓玄?”

    卫朔悠悠道:“孤认为只要河西不威胁到桓玄核心利益,不危及荆州、江州,不影响桓玄独霸江东,他就不会拿河西怎么着。”

    众人议完益州诸事,卫朔正想让大家喝口茶放松一下,却见康龙闯了进来。

    “大王,北燕使节高湖求见。”

    “高湖?请他到偏殿等候,孤这就过去。”

    卫朔得知高湖来访,不由若有所思起来。

    想当初,后燕灭亡时,他以为高湖会顺势投靠河西或魏国。

    殊料,最终高家竟去看辽东,投奔了慕容会。

    他还曾为没得到高湖这个人才而感到可惜,不过高家去辽东倒也不算太意外。

    毕竟高家已跟随慕容鲜卑上百年,从慕容廆时代始,渤海高氏便效力于慕容鲜卑。

    高湖祖父兄数人都在前燕、后燕朝中任职,与慕容鲜卑有很深牵扯。

    ……

    高湖被康龙迎入偏殿后,他便老老实实坐下来等着。

    不多时,卫朔从外面进来,笑呵呵道:“大渊,好久不见,欢迎来长安做客!”

    这时,高湖上前行礼道:“参见雍王!”

    看重高湖风尘仆仆的样子,卫朔收起笑意,抱拳还礼道:“高大人一路辛苦啦。”

    “有什么话,坐下再说。”

    “殿下请!”

    两人分宾主落座,卫朔又让侍卫重新奉上茶水。

    “眼下辽东局势如何了?”卫朔开门见山道。

    高湖黯然道:“形势不太乐观!”

    “虽然辽西王成功把魏军挡在了临渝关下,但魏军仗着人多势众已从卢龙道进逼龙城。”

    “如今柳城岌岌可危,一旦柳城丢失,龙城将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燕王本想请高句丽出兵相助,但高句丽不傻,不愿介入魏燕纷争,想要坐收渔利。”

    “燕王实在是没办法,这才遣在下来长安,希望河西能给燕国点支持。”

    “燕国具体需要什么支持?”卫朔凝眉问道。

    “不知河西能不能出兵攻打盛乐?若是盛乐遇到威胁,想那拓跋珪定会退兵。”

    卫朔直接摇了摇头道:“不不不,河西暂时不打算与魏国全面开战。”

    高湖早料到雍王不会出兵盛乐,因此他也很快改口道:“那能不能派兵支援燕国?”

    “派兵?燕国与河西之间陆路不通,若要派兵去辽东,唯有走海路乘船北上。”

    “但河西水师不强,所以一次最多能派出五六千兵马。”

    “可这点兵力相对于十万魏军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孤若是冒然应了贵国所请,便是拿河西将士性命当儿戏,我不能这么做。”

    “那以燕王之意,怎样才能缓和辽东局势?”高湖无奈道。

    卫朔瞅了高湖一眼,欲言又止。

    就目前局势而言,北燕对河西已无任何简直,他根本不在乎北燕死活。

    但他着实可惜高湖这个人才,实不忍对方殒命辽东或投靠拓跋珪。

    只不过他还想招揽高湖,担心引起对方不快,这才犹豫着没有直接开口。

第567章 柳城陷落() 
p

    高湖见雍王半响无语,遂低低叹了口气道:“看来燕国真没救了。”

    接下来他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倒不是高湖对燕国有多忠心,而是为燕国崩溃而唏嘘不已。

    想当初,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兵进河北,气势如虹,几乎兵不血刃规复旧土。

    可谁能想到,十年过后,强横一时的后燕帝国猝然崩塌。

    速度之快超乎很多人预料,比前秦淝水战败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大渊,你有没有想过离开辽东?”

    让高湖撤离辽东,不过是卫朔一时兴起。

    他可惜高湖这个人才,不愿对方像历史上那样投奔拓跋珪。

    当然了,他也可以强留下高湖,或者杀了对方。

    但若想收为己用,自然不能采取激烈手段。

    “你觉得这样下去燕国还能撑多久?”

    “眼下燕国地不到一州,人不过十几万,如何是魏与高句丽对手?”

    “而河西又鞭长莫及,燕国灭亡之势已不可阻挡。”

    “若是大渊继续滞留辽东,除了为燕国陪葬外,恐无其他出路。”

    “不若您当机立断,率亲族子弟乘船南下,不知大渊意下如何?”

    高湖默然,他很清楚燕国撑不了多久。

    只要魏军拿下柳城,龙城必然不保。

    卫朔拍了拍高湖肩膀,缓缓对他道:“大渊不妨好好考虑一下,只要你决定跟随孤,孤一定会热烈欢迎你。”

    高湖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内心也确实希望辅佐雍王统一天下。

    但高家人数众多,又跟燕国牵扯很深,想要直接脱离不太容易,他必须考虑周全。

    高湖离开后,卫朔让人把刘穆之找来,询问水师北上接人是否可行。

    刘穆之被卫朔天马行空的计划吓了一跳,震惊道:“主公,您真打算让水师北上接人?”

    “是呀!道和不是说夷洲缺人,而眼下江东之乱已平,正好可以把辽东汉人迁过去。”

    “可……可,怕是慕容会不同意吧?”

    “他不同意又能怎样?眼下其已是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咱们?”

    “大不了支援北燕一批军械,慕容会还能因为这个跟河西翻脸?!”

    “让高湖带人从辽东撤离,等于从侧面削弱魏国。”

    “虽然这不一定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任何战略优势不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想当初,我们吞灭后秦为何如此顺利,不都有赖于之前一系列布局?”

    “高湖乃燕国汉族势力代表,他若南下投奔河西,势必将带动一大批人才过来投靠。”

    “这不光能加强河西本身实力,也是从侧面削弱魏国。”

    “没了这些人才,拓跋珪光得到一酷寒之地,对魏国实力没什么显著加成。”

    “原来如此,主公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

    辽东柳城主将叫做段矶,乃段氏鲜卑出身,目前任燕前将军一职。

    段氏作为鲜卑大族,与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皆有姻亲关系。

    尤其与慕容鲜卑联姻最频繁,段部女子所生子嗣不少当了诸燕的太子、皇帝。

    慕容会立足辽东后,除了重用慕容氏子弟外,段氏子弟也被委以重任。

    段矶长得虎背熊腰,颇为勇武,又出身好,被慕容会派到柳城镇守。

    但因为后燕防御重心是临渝关与龙城,故柳城守军并不多,只有不到三千人。

    但前线驻军被拓跋珪击破后,段矶主动收集各地败兵,如今城内兵力已达五千人。

    城头上,段矶目光忧虑地凝视着远处的魏军大营。

    虽然魏军首次攻打柳城失利,但对方丝毫没有罢休之意,仍把柳城包围地水泄不通。

    段矶很清楚柳城重要性,柳城一旦陷落,后面龙城将直面魏军威胁。

    到那时,哪怕临渝关再牢固也没用,北燕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旁边副将低声问:“将军,我们守得住吗?”

    段矶摇了摇头道:“城外魏军是我们数倍,城内守军又士气低落,柳城迟早会陷落。”

    顿一下,副将又低声问道:“高句丽那边还是没有援军过来吗?”

    段矶眼中露出愤恨之色道:“大王已数次向高谈德求援,但高谈德始终没有任何回应,本将越来越觉得魏国与高句丽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

    副将骇然道:“难道高句丽真欲联合魏国灭我大燕?”

    段矶冷哼一声道:“龙城那边早传来消息,高句丽大军一直在边境徘徊。”

    “假若高谈德真有意援助大燕,其大军早该越过边境。”

    “如今他陈兵边境想干嘛?其目的不言而喻。”

    副将没有再问什么,而段矶也沉默了下来。

    高句丽竟跟魏国有勾结,如今这形势对燕国越来越不利,

    良久,副将叹了口气道:“那……那也就是说我们只剩下向河西求援这一条路?”

    段矶仍然摇了摇头道:“眼下大厦将倾,向谁求援都没用!”

    “更别说,就算河西愿意出兵援助,人家还能长翅膀飞过来不成?”

    “坦率地说,我觉得河西恐怕已放弃辽东了。”

    副将苦笑一声道:“难得河西不需要大燕牵制魏国啦?”

    “以前或许需要,但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