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3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3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他治下有四州之地,拥民数百万,麾下号称谋臣如雨、将士如云。”

    “谋臣如雨、将士如云?真的、假的?以前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声?”殷仲文满脸怀疑。

    卞范之将酒盏放下,肯定道:“那卫朔一向在西北,如果不是他突然入朝,谁会特意去打听偏远河西?”

    “而且此人极其年轻,仅比灵宝小了一岁。”

    当桓玄听到卫朔比自己还小一岁时,登时脸色大变。他一向自诩为英雄豪杰,总认为天下没几个人比得上自己,如今忽然冒出个卫朔,让他一下子来了兴趣。

    他轻轻抿了口酒水,吩咐道:“找个机会请他到府上做客,我想会会这个卫直元。”

    “这好办,姓卫的到了江陵,刺史定会设宴款待,到时咱们直接赴宴就是。”

    ……

    公元392年,十月底,西域大都护卫朔走水路顺利抵达江陵城。

    南郡相杨佺期奉刺史之命,亲自到码头上迎接卫朔。

    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被殷仲堪推举为司马,代替江绩担任南郡相。

    而且由于殷仲堪素来没有军事才能,军中之事全都交给杨佺期兄弟负责。

    也正是有了杨佺期在,殷仲堪虽然在荆州处境艰难,但还不至于完全被桓玄彻底压制。

    杨佺期远远望去,只见三百名铠甲鲜明的侍卫齐刷刷立在卫朔身后,其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他心头一震。

    这才想起卫朔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悍将,河西军更在北地杀得胡虏毫无还手之力。

    他整整衣衫,急忙迎了上去。

    “末将杨佺期,奉刺史之名前来迎接大都护,请大都护随末将入城。”

    杨佺期沉毅果敢勇猛,与其他世家子弟截然不同,喜欢以武将自居,也因此而造成他与其他世家矛盾重重。

    “原来是杨将军,幸会幸会。”

    卫朔笑着上前与杨佺期寒暄,知道眼前此人是殷仲堪心腹,故而他不敢怠慢。

    随后在杨佺期陪同下,卫朔一行飞一般向江陵城驰去。

第222章 霸道桓玄() 
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前身为楚国国都——郢。

    从春秋战国至五代十国,先后有三十四代帝王在此建都。

    司马睿立国江东后,开始长期作为荆州治所存在。

    江陵自古繁华,在东晋一朝更是仅次于建康、扬州的第三大城市。

    江南水韵将江陵打扮得像个人见人爱的美丽姑娘,时时刻刻都变幻出不同风姿。

    城内除了普通民众外,尚驻扎有数万荆州军,这是保护江东侧翼安全的重要屏障。

    当下卫朔点起三百侍卫精骑,在杨佺期引领下,迅速向城内驰去。

    荆州刺史殷仲堪率满城文武官员在城门迎候,给足了河西人面子。

    殷仲堪属于是魏晋时特有的世家名士,对领兵打仗、民政俗务一窍不通,唯崇尚清谈。

    据说,假如有三日不读《道德论》,他会觉得舌根僵硬。

    在江东,殷仲堪与另一玄学家韩伯齐名,备受世家名士们喜爱追捧。

    进城后,卫朔被殷仲堪安排到了刺史府旁边驿馆内。

    这是一套相对独立的跨院,房间有很多,足以安置得下众人。

    刚到跨院不久,殷仲堪就派人来通知卫朔,言明今晚将在府上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像这种迎来送往根本推脱不掉,再说又不是鸿门宴,故而卫朔爽快地答应下来。

    ……

    天色渐暮,卫朔在崔宏、沮渠蒙逊、康龙等一众亲随簇拥下,前往刺史府赴宴。

    远远地,只见刺史府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鼓乐齐鸣。

    殷仲堪虽不是一个合格官吏,可作为世家名士,最擅长排筵设席,宴请宾客。

    来到张灯结彩的殷府,卫朔也没有多说什么,一撩袍子阔步迈入大厅。

    此时他一袭丝绸白长衫,宛如一位绝世佳公子。

    刚一出现立马吸引了所有人注意,让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平静下来。

    众人皆知卫朔乃朝廷贵宾,虽然对他充满了好奇,不知为何却也没人主动上前搭讪。

    如此一来,反而让卫朔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

    他环顾四周,发现大厅内至少聚集了百十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观察着自己。

    “刺史大人到!”

    猛然间一声高叫,屏风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殷仲堪笑着走上主位。

    从外表看,殷仲堪不过四十来岁,下颌留着三缕短髯,一副儒雅名士风范。

    走到主位站定,殷仲堪笑吟吟地指着卫朔给周围宾客介绍起来。

    “诸位,诸位,先静一静,今日殷某给大家引见一位当世豪杰。”

    “这位乃出身西北之豪雄,别看卫郎君年纪轻轻,人家十五岁时就已纵横西域。”

    “而今手提十万雄兵虎踞西北,当世少有能与之并论者。”

    殷仲堪忽然将他捧得这么高,让卫朔暗暗警惕不已,不知为何总觉得殷仲堪此举不怀好意。

    “刺史大人谬赞了,朔愧不敢当。”

    “说起当世豪杰,天下无有出安石公者!”

    “当年淝水大战,安石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实乃我辈楷模。”

    “故有谢公在前,小子安敢称豪杰?”

    ……

    “哈哈哈,不好意思,桓某来迟了。”

    正当卫朔与殷仲堪言语交锋时,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

    话音未落,外面进来一人。

    此人二十来岁,身材极为魁伟,整个人显得器宇轩昂,霸气逼人,满脸皆是桀骜之色。

    看清来人模样,殷仲堪脸上不虞一闪而过,很快又换上一副笑容,再次起身朗声道:“哎呀,老夫还当是谁呢?竟敢硬闯刺史府,原来是南郡公大驾光临啊。”

    桓玄眉毛一挑,满脸挑衅地看着殷仲堪道:“怎么?刺史大人不欢迎吗?”

    “哪里,哪里,南郡公大驾光临,实在是让敝府蓬荜生辉啊。”

    “再者南郡公一向自诩为英雄豪杰,而今日席间也有一位年轻俊彦,两位可亲近一二。”

    得知来人正是桓玄,卫朔不由暗暗吃了一惊。

    他对桓玄父亲桓温有很深印象,因为“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的名言就是出自桓温之口。

    对桓玄只是了解个大概,知道这人也很不简单,后来还当了皇帝。

    他静静地端坐于席,小心打量了一番桓玄。

    见殷仲堪提到自己,他这才起身对桓玄深施一礼。

    “原来是鼎鼎大名的南郡公,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朔仰慕已久,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即便桓玄再怎么自负,如今见到卫朔对自己如此恭敬,让他感到十分受用。

    心情大好的桓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卫朔表现出罕见之客气来。

    “大都护无需多礼,阁下远道而来,在下作为本地主人,当敬你一杯。”

    桓玄此举让周围人大跌眼镜,原来桓玄一向自视甚高。

    天下之间,几乎没几人入得了他法眼。他不喜欢别人,也没几个人喜欢他。

    且越是面对当朝显贵,他越是骄横傲慢,今天这般对待卫朔,已是破了天荒。

    当然了,桓玄也有资本如此自负。

    接下来桓玄又将身边卞范之、殷仲文等人一一介绍给卫朔,全然不顾厅上他人感受。

    看到这一幕,卫朔这才领略到桓玄在荆州的霸道作风。

    殷仲堪乃堂堂朝廷任命的一州刺史,在桓玄眼中与一般猪狗无异,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

    其余荆州文武也大都雌伏于桓氏威名,听桓玄调派比听刺史命令还痛快。

    不过,短短接触后,卫朔忽然发现桓玄除了自负、有雄心(野心)外,人还算不错,起码对他不错。

    整个宴席上,除对他本人另眼相看外,只有崔宏因才名远播又出身世家,受到桓玄稍稍礼遇外,其他如康龙、沮渠蒙逊俩,人家压根儿连瞧都没瞧。

    当下桓玄热情地拉着卫朔胳膊,非得让他讲讲西北风土人情。

    卫朔推辞不过,只得挑些有趣的事讲与众人听。

    桓玄久居江南,哪里见识过塞北雄奇,登时被卫朔描述的北地风光吸引。

    两人聊得热乎,喝得开心,渐渐熟络起来,说着说着又扯到刚刚的话题上。

    “听说直元在西北见识过各族豪杰,不知在下与之相比如何?”

    “哈哈哈,南郡公天纵奇才,天下罕见,岂是他人可比?”

    “即便朔远在西北,也曾听闻江东二玄之名!”

    江东二玄,自然是指谢玄、桓玄。

    卫朔此言明显将桓玄与谢玄并列,隐隐捧桓玄之意。

    果然,桓玄听后十分高兴,欣然道:“玄帅功高盖世,我岂敢和他相提并论。”

    “可惜啊,谢幼度英年早逝,唯我独存,实在是无趣地很。”

    “幸好今日有幸结识直元,从今以后桓某再不孤独了。”

    此话声音不大,却充满傲然天下、唯我独尊之意。

    既抬举了谢玄和卫朔,更是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此言一出,让在场众人为之一震,压力在无形中大增。

    而刺史殷仲堪更是狼狈不堪,再不敢与桓玄正面相抗,完全沦为宴席陪衬。

    按下其他心思,卫朔恭谨回道:“南郡公高看在下了!”

    桓玄大笑道:“哈哈哈,直元过谦啦!”

    “好了,来日方长,他日有暇你我再聚。”

    “听说你还要去一趟建康,为兄就在荆州虚席以待。”

    “假若在江东地面上,直元若是遇上麻烦,大可亮出本公名号。”

    “哼!我倒要看看,谁敢不给我桓家面子。”

    说到这儿,桓玄起身又撇嘴看了一眼殷仲堪,随意笑了一下。

    “刺史大人,感谢你的盛情款待,日后直元再到荆州,就不劳你麻烦了,当由玄尽地主之谊。”

    说完不等他人反应,桓玄径直告辞离去。

第223章 偶遇桓玄() 
桓玄来得快,走得更快!

    在众人瞠目结舌之中、在一帮人前呼后拥之中,潇洒离去,徒留下殷仲堪坐在堂上满脸尴尬。

    唯杨佺期牙关紧咬,脖间青筋暴露,瞪着一双豹眼恨不得将桓玄碎尸万段。

    而其余众人仿佛什么没发生一样,该吃吃、该喝喝,继续饮酒作乐。

    然刺史殷仲堪显然已没脸再待下去,结果宴席只持续了一会儿,便宣告结束。

    回到跨院,河西众人也都没急着去休息,反倒聚在一起热烈讨论起来。

    “主公,今天那个殷仲堪没安好心啊,一上来就给您戴高帽。”

    看着崔宏仍旧对殷仲堪忿忿不平,卫朔笑着摆摆手不以为然。

    “荆州刺史殷仲堪出身于世家豪门,看在下不顺眼,不很正常吗?”

    “不过,今日桓玄表现倒让朔刮目相看。”

    “主公说的可是那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年轻人?”

    估计席上被桓玄轻视,让沮渠蒙逊备受刺激,故其言语才会显得如此刻薄。

    “哈哈哈,蒙逊不要放在心上,人家桓大公子连刺史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你啦。”

    卫朔先安抚一下正满脸不爽的沮渠蒙逊,又扭头看向崔宏。

    “这个桓玄自负甚高,又野心勃勃,看来朝廷上下将其束之高阁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如今越是对其压制得厉害,将来他一旦发迹了,造成的危害也必定越大。”

    “嘿嘿,主公,这不正好吗?”

    “哈哈哈……知我者,玄伯也!”

    ……

    由于之前一路过于辛苦,再加上下一站将直达建康,沿途不再停靠。

    故卫朔没有急于离开江陵,趁着船队休整、补充物资期间,众人好好领略了一下江陵风光。

    这一日,卫朔带着孟瑶、康龙、沮渠蒙逊等,连同数十名侍卫,逛起了街市。

    因时间充裕,大家遂不着急赶路,不紧不慢地走在城内最繁华的一处街上,欣赏与西北截然不同的风光。

    但见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茶楼、酒肆、饭馆、客栈甚至包括青楼、赌场在内,无所不有。

    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耳中充斥着各种南腔北调,煞是热闹。

    “哇,这里真热闹啊。”

    孟瑶作为女子,比几个男人更加感性,瞬间被江陵特有之江南风韵所倾倒,脸上充满了迷离之情。

    “呵呵,夫人有所不知,来之前为夫已打听清楚啦,此地繁华也就在最近两年才有如此规模。”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