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52部分

大唐南皇-第52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当然,儿臣怎么会拿字帖糊弄父皇呢?”好家伙,还好我早有准备啊,李贞心里捏了一把冷汗,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籍:“这是儿臣记忆中的一本书,名曰《经农卷》,其上详细介绍了一些农政措施,虽然算不得经典,但也有一些借鉴意义。”

    其实所谓的《经农卷》就是李贞以《农政全书》中的‘农政’思想为核心,再加上后世一些农业管理办法和条例,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的一本书籍。不过时间有限,所以他这《经农卷》一共也就写了几万字,就这也是李贞熬了三个晚上才写出来的,当时只是想做一个个备用,没想到居然真的用上了。

    “哦?竟然又是神仙所传?”李世民立刻来了兴趣,连忙从王亭初手里接过来粗略的翻看几页,赞叹道:“果然是神仙所著啊,朕只是观看了几页,一些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就豁然而解。就是。。。。。。就是这内容略微显得简单了一点。”

    “父皇,这和儿臣可没什么关系,儿臣保证一个字可都没有漏掉。”李贞见李世民不满足的口气,顿时赌咒发誓表示自己没有藏私——确实没有藏私哦,这本来就是咱写的,想写多少还不是随便?

    “父皇并没有怀疑贞儿的意思,贞儿莫要生气。”李世民抚慰了李贞,又扬了扬手中的书,苦笑道:“但父皇也没有说错,《经农卷》里的东西虽然丰富,但记载却都极为简单,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就好比一个渴极了的人遇见了一滴水一样,虽然这滴水确实能帮他续命,但如何能让人过瘾?”

    “这个儿臣就没有办法了呢。”李贞摊摊手,心里却乐开了花,让你为难我。我先晾你一阵子再说。

    “不知儿臣的礼物,父皇可否满意?”李贞可还没有忘记那个约定呢,不过在这话问出来之后,他又怕李世民故意说不满意,便略带深意的说道:“这《经农卷》,可是儿臣从记忆中默出来的,论对其的理解,只怕无人出儿臣之左右。如果父皇满意,儿臣以后说不定会写一本《经农卷注》来,当然如果您不满意的话,那就当儿臣没说。”

    “当然满意。”李世民如何听不出来李贞的意思,立刻不假思索道:“这《经农卷》若不是篇幅太短,必然又是一部旷世奇书,若是贞儿能给其注解,则必成《水经注》之美事也。”

    “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心意。”李贞道谢,坐回了原位。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是《水经》一书的注解,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郦道元所著。

    《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而李贞写的《经农卷》和《水经》情况差不多,李世民在这里说李贞成《水经注》之美事,就是在祝愿李贞能效仿郦道元,以《经农卷》为纲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经农卷注》,然后名传天下。

    李贞献完礼,李泰立刻起身:“儿臣恭祝父皇万寿无疆,儿臣曾经得了一本北魏名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手稿,与成书大有不同之处,特献与父皇。”

    李祐:“儿臣献欧冶子《铸剑残篇》。。。。。。恭祝父皇万寿无疆。”

    李愔:“儿臣献东晋无名氏《甘石星经摘抄》。。。。。。恭祝父皇长命百岁。”

    李恽:“儿臣献。。。。。。”

    李贞:“儿臣。。。。。。”

    李慎:“儿臣。。。。。。”

    “。。。。。。”李贞目瞪口呆的看着众兄弟,好家伙,平时真是没有看出来啊,自己的这些哥哥弟弟可没有一个省油的。这么贺礼中也就只有李愔的礼物比较轻,实用价值比较低,但也算是难得的宝物了。剩下每一个都不下于李承乾和李恪,也就比《经农卷》差一点。但自己之所以胜出,这还是占了《经农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便宜。

    (本章完)

第94章 出征() 
第三十三章出征

    二月初五,桃花盛开,长安城外,十里长亭。

    一行人正依依不舍,其中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喜有悲,衣着华丽,身份非凡。

    在官道上,更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挺立在旁,任由微风拂面而不动如山,如挺拔的轻松,坚强无畏。

    军队不远处,则是无数的百姓,长安城的百姓早已得知了消息,就在今天,大唐皇帝亲子,当朝越王殿下也要踏上战场,他们都是来送行的。

    看到又一支军队即将踏上战场,长安的百姓并没有皇家一般依依惜别,反而齐齐欢呼,为大唐军队助威。

    虽然灭突厥之战尚未结束,但大唐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只要领兵的主帅不糊涂,打赢这场战争是妥妥的。

    军队主帅是李靖。

    李靖会犯糊涂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欢呼?

    这是大唐的荣耀,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都自豪的确信大唐不败!

    李贞这会儿正被燕妃抱在怀里怎么也不愿意松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别看燕妃当时说的好听,什么皇子赚军功太难,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是真等李贞要去定襄道了,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虽然大军已经占据优势,但万一颉利翻盘了呢?

    虽然贞儿处于中军之中,但万一颉利派刺客可怎么办?

    万一被流箭误伤怎么办?

    听说草原上环境恶劣,贞儿生病了怎么办?

    。。。。。。

    总之所有之前被她忽略的东西都重新涌入了燕妃脑中,一下子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一只手抱着李贞不撒手,另一只手则拉着李世民的袖子请求他收回成命,谁劝都不行。

    长孙也在旁边暗自垂泪,尽管曾经被李贞摆过一道,但她却从没有生过气。而且李贞对大唐太重要了,就这么上战场,真的合算吗?不由也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矛盾啊,毕竟是血亲骨肉,战场那样的地方,贞儿真的能受得了吗?要不,朕收回这条命令?被人笑话就笑话吧,总比让儿子送命要强不是?

    李贞一见李世民有神色松动的意思,立刻道:“父皇,母后母妃,如今临别在即,孩儿便赋诗一首,廖作思念吧。”

    “也好。”李世民立刻打蛇就棍上:“爱妃,观音婢,你们也都别难过了,贞儿要作诗了。”

    李贞当然不会正正经经的作诗,开什么玩笑?这气氛本来就够沉闷的了,如果再作一首离别诗,大家还不得哭出来啊?

    围着长亭转了一圈,李贞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西天;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噗!”

    “好对称啊。”

    “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乐死我了。。。。。。”

    “嗯,好诗,真是好诗啊。”李世民咬牙切齿,接着猛然爆发:“我打死你个不学无术的臭小子。”

    “No!”屁股上挨了一巴掌,李贞一跳三尺高,翻身蹿上了马车,然后将门窗锁得死死的,任凭外面怎么敲打,就是不出来。

    “快快快,快走。”李贞敲着前面的车门,催促充当车夫的李二狗。

    “是。”李二狗也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连忙向李世民告罪一声,驾着马车飞奔起来。

    躲在车厢里的李贞眼里噙着泪水,同时死死的捂着耳朵,不敢有半分松动,因为他怕稍微松开一点,燕妃的哭声就会传入他耳中,他的心就会软,然后就真的会放弃这次机会。。。。。。

    军队已经离开长安三天时间了,这三天里李贞没有离开马车一步,要不是随侍的小太监时常禀报,只怕领军的万夫长还以为李贞出事了呢。

    “啊!”又过了一天,李贞总算是将体内的郁气尽数排出,打开车厢天窗,露出半个身子,迎着微风仰天长啸。

    “殿下,外面风大,您还是坐回马车里吧。”李贞马车旁边,一直都有一个银甲骑士紧紧跟随,此时见李贞探出头来,连忙劝诫道。

    “没事,孤王没有那么娇气。”在自己人面前怎么称呼都行,但现在身边可是跟着不少士卒的,当然要将王爷的架子摆起来。

    说完这个,李贞忽然问道:“对了,仁贵,在军中也有半个月了,你可曾有不习惯的?”

    “启禀殿下,并无半分不适,礼进入军队,竟是和回到家中一样。”那银甲骑士恭敬的回答道。

    听了两人的对话,各位看官若还是猜不出银甲骑士的身份,那就枉为历史爱好者了。

    这银甲骑士正是薛仁贵,今年十五岁,一个月前才被燕敬嗣派出的人找到。

    在得知薛仁贵愿意投效的消息后,李贞更是乐的在地上猛的翻了两个跟头。薛仁贵啊,这可是薛仁贵啊,大唐哦不,或者说是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里,都是数得着的绝世名将啊,如今居然被自己收入账下,成为自己手中无坚不摧的长矛。

    至于薛仁贵在投效自己后会不会成为庸人,这点李贞却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因为李贞深信,只要是天才,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而且李贞已经为他找了一位最合适的老师,相信在那位老师的教导下,现在的薛仁贵绝对要远超历史上的薛仁贵。

    况且李贞也问过他了,他并没有什么授业恩师,所有的韬略武艺都是他自己摸索着学的(薛仁贵是河东薛氏弟子,虽然已经没落,但家中传承并没有断绝;至于薛仁贵的老师,这个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的野史上说是李靖,其实纯属瞎扯淡)。

    而且在见到薛仁贵的第二天,李贞就安排他进了自己的卫队(也就是李世民安排给他的三千精锐,当时正在整合期)。薛仁贵原】本就是为军队而生的,进入军队很快就在众多悍卒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顺便被李贞提拔为什长。要不是没有立下功劳,唯恐难以服众,李贞早就将亲王账内府的典军交给他了(账内府主要掌率校尉以下守卫陪从之事,算是亲王的保镖,李二狗他们的人事关系都应该算在这里。一般亲王账内府是六百六十七人,但李贞的卫队是超格的,一共两千人)。

    其实薛仁贵也挺奇怪的,他自己好好的在家练武习艺,还没有出山从军的意思呢,谁知道竟然被人找上门来了,还是堂堂亲王。薛仁贵虽然是世家大族子弟,但他们这一脉早已落魄许久,他一心想要光耀门楣,如今机会找上门来,他如何能放过?

    至于以后会不会和李贞绑在一起,因为李贞以后的前途而实现不了他的梦想,他还真没有想过,毕竟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放在后世也就刚上初中而已。就算穷人孩子早当家,他又能想多远?只是觉得越王殿下看得起自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自己怎么也得好好为他效力。

    总算是出征了,话说奔三真是够啰嗦的,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前面我并没有打算写这么多,但谁知道居然越写就想的越多,最后愣是写了三十多章,早知道就专门单独开一卷了,我也是醉了。

    另外,多谢王大哥的打赏,奔三感激不尽。

    (本章完)

第95章 房遗爱和杜荷() 
第三十七章房遗爱和杜荷

    “习惯就好。”听到薛仁贵说进入军队和回家一样,李贞不厚道的笑了:“对了,仁贵可害怕杀人?”

    “这个。。。。。。”薛仁贵这下可算是被难住了,想说实话吧,未免太丢人了,可如果撒谎的话,不说对不起殿下,万一殿下要让自己杀一个人看看怎么办?

    想了老半天,薛仁贵才算是想好了一个借口:“启禀殿下,仁贵从未杀过人,也不曾知道害不害怕。”

    “哦,这样啊。”李贞恍然大悟状,让薛仁贵面色更加红润。

    “殿下,仁贵贤弟是老实人,您就别欺负他了。”李贞还想再调戏薛仁贵一通,却被另一人劝住了。这人身材魁梧,年龄应在二十岁左右,身着黑色重甲,扛着一柄巨长的陌刀,时不时挥舞一下,带起阵阵狂风,只是他的着装太重了,直压得他胯下骏马气喘吁吁,几欲栽倒。

    李贞都看不下去了:“我说遗爱哥哥,你就别欺负你的马了,你看看它都被你压成什么样了?”

    “这我也没办法啊,总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