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51部分

大唐南皇-第51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伺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两人很块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又怒又怕,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所以才说这家伙是个倒霉蛋,宝贝被什么人看上不好,偏偏被这个国家的主人看中了?人家还不得千方百计的得到?你自己说你倒霉不倒霉?

    “大师客气了,大师请坐。”不管辩才如何倒霉,但现在是李贞求人,所以李贞的态度还是很客气的。

    “多谢殿下,殿下请。”辩才也赶紧还了一礼,待李贞坐下后才缓缓坐下。

    两人又是一阵寒暄,李贞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大师可能也知道了,再有几日就是我父皇的寿辰,小王身为儿子,想要为父皇准备一样像样的贺礼。我父皇这一生最喜欢的莫过于书法,而在诸多书法名家中,最喜欢的又非书圣莫属,所以呢。。。。。。”

    辩才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李贞的意思,豁然起身,断然拒绝道:“殿下是想要《兰亭序》?这绝不可能。《兰亭序》乃是家师遗物,想要贫僧交出来,除非从小僧尸体上踏过去。”

    “不不不,大师误会了,我要的并不是《兰亭序》。”李贞连忙摆手否认,李世民都暗示咱要低调了,自己要是再送《兰亭序》,岂不是又要盖过其余人的风头了?还低调个屁啊?

    “大师误会了,《兰亭序》乃是盖世奇珍,小王当然想得到,但也知道大师绝不会放手,所以今日小王想要向大师求的乃是《十七帖》。”

    “阿弥陀佛,贫僧错怪殿下了,罪过罪过。”辩才一听李贞不是要《兰亭序》,这才面色好看了许多:“《十七帖》虽然也是老师所传,但却不如《兰亭序》重要,贫僧可以做主赠与殿下。只是《十七帖》毕竟是老师遗物,殿下若是想要求得,却需要拿东西来换。”

    “大师高风亮节,小王佩服。”李贞施了一礼,又问道:“不知大师需要什么?”

    “殿下过奖了。”辩才连忙回礼:“贫僧不要金银,不要珍玩,只求殿下给贫僧一些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大师要这个干什么?”李贞瞬间糊涂,难道你还准备效仿大玄奘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不成?话说唐僧已经在取经的路上了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出关呢。

    “阿弥陀佛,贫僧一生素有一大宏愿,就是将我佛之荣光传遍八方四野。”说起自己的理想,辩才的神态不自觉的神圣了起来,双手合十,简直仿若一尊佛陀。

    “如今我中原大地佛教大兴,蛮夷之地却依旧茹毛饮血,不识人伦,不辨善恶,所以贫僧准备走出去,弘扬我佛大法。”

    “大师高义。”李贞一脸的佩服,虽然不怎么看得惯宗教蛊惑人心的那一套,但对于这类人李贞却是极为佩服的。不为别的,因为他自己做不到,所以对于能做到的人十分敬佩。

    “只是通关文牒虽然不好弄,但以大师的能力,想要弄一本应该不成问题吧?”这也是李贞疑惑的地方,大唐虽然不准许国人出国,但以辩才的收藏,随便拿出一张字帖,有的是高官愿意帮他说话,怎么跑到自己这里来了,还要用《十七帖》来换呢?

    “阿弥陀佛,其实贫僧之前也想求助于旁人,也有人愿意与贫僧求取通关文牒,只是奈何与贫僧出关的人太多,所以。。。。。。”说到这里,辩才有些不好意思。

    “人多?有多少人?”

    “额。。。。。。愿意与贫僧一道出关的一共有。。。。。。一共有四十七人。”辩才更不好意思了,这人数也太多了一点。

    “噗!”李贞直接喷了:“怎么这么多人?难道这些都和你一般的高僧?”

    “正是如此,更为难的是,为了提高传法效率,我们打算分别前往不同的国家同时传道,这就更为通关文牒的发放提供了难度。”辩才苦笑不已,当时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原以为不会受到多少人的支持,谁曾想居然应者如云,光是愿意随他出关的都有数百人。最后辩才挑挑拣拣才挑出了这四十七人,这些人每一个都是熟读经典,一心礼佛,虽然算不上是大德高僧,但也可以被称一声大师了,都是佛门的中坚力量。

    “这就难了啊。”李贞皱起了眉头,倒不是通关文牒有多麻烦,实际上李贞想要弄一点通关文牒还是很容易的。他之所以觉得苦恼,是因为辩才的愿望对他未来的安排有影响,而且是非常大的影响,这才让他陷入了两难之中。

    “大师,通关文牒不成问题,但我也有一个要求。”想了一阵,李贞总算是勉强想出了一个算是两全的方法。

    “殿下请说。”在李贞迟疑的时候,辩才的心其实也是一直都在提着的,生怕李贞不答应,现在李贞终于答应了,别说是一个要求,就算是十个要求也得应了。

    “很简单,我希望大师只宣扬佛法,不要参与当地的任何事,你可以治病救人,宣传佛道,但不得参与政事,包括在战争时期,你们的寺庙不得庇护任何人,我要让你们以佛祖来起誓。”这就是李贞想出来的两全之法,因为在他的谋划中,未来是需要死很多人的,这些人里有九成九都是异族人。李贞本来就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再让这些和尚们添乱,就更麻烦了。

    “这。。。。。。结交权贵也不行吗?”辩才问道,因为想要宣传佛法,从上层下手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自古以来上行下效,这是放在哪里都是颠不破的道理。只要上层愿意信佛,下层自然会慢慢接受佛教,可是如果不结交权贵,怎么向他们宣扬自己的佛法?

    “结交权贵自然可以,但是不能参与他们的国事,包括向他们提供建议之类的,也不能接受他们的官职,更不能控制那个国家。”

    “阿弥陀佛,这点贫僧答应了。”思索良久,辩才还是答应了。

    “如此甚好,不知大师准备去什么国家传教?”

    “哦,我们四十多人一共分成三部分,其中由贫僧带一部分师弟去高句丽和倭国等东北方向的国度传法,另有道型师兄带领一部分人去西域传法,第三部分则由大华师兄带领,去吐蕃象雄等高原诸国传法。”

    “没人去南方吗?”李贞心里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好奇,南方的中南半岛是大唐周围国家最多的地方,怎么不见辩才去南方呢?

    辩才解释道:“原本的确有一部分人去南方诸国传道,但后来有来自海外的商人却告诉我们,南方诸国距离天竺并不遥远,佛法早已覆盖了南方,所以后来我们就取消了。”

    “原来这样啊。”李贞点点头,准备结束这场谈话:“通关文牒的事情大师尽管放心,最多三日,我就会把文牒交到大师手上。”

    “阿弥陀佛,如此甚好,多谢殿下。”辩才大喜,连连道谢。

    “大师客气。”

    又是一阵寒暄,李贞又请了辩才吃了一顿美食,便安排人送辩才回了长安城外的大慈恩寺暂住。

    然后自己则亲自跑了一趟鸿胪寺,给邓之行说了一声。之前因为倭国使者的事情,两人算是有了一点交情,如今听说只是索要一点通关文牒,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只是需要上书李世民以及礼部知会,所以需要一点时间。

    三日后,辩才如约而来,拿走了整整一小箱通关文牒,同时也将《十七帖》给了李贞,只是看他那不舍的表情,李贞又附赠了自己搜集到的《快雪时晴帖》当做安慰,辩才立刻喜笑颜开,李贞这才知道自己亏了。

    果然啊,做人不能太善良——特别是你的身份是一位王者的时候,更是容不得半点善心。

    加更啦~~~

    (本章完)

第93章 李世民大寿() 
第三十五章李世民大寿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已经到了正月二十八(关于李世民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月二十三,一种是正月二十八,这里采用第二种说法),李世民的生日到了。

    这天百官朝贺,万国来朝,长安城内解禁三日,夜晚万家灯火彻夜不息,盛况比之比元宵灯会(关于元宵灯会还有一部分故事关系到剧情,所以没有详说,以后会慢慢介绍的)以及新年还要强上几分。

    晚上,送走了贺寿的群臣以及各国使节,一家人再次聚在一起为李世民贺寿。

    又是一阵子的废话,总算是到了最重要的环节——送贺礼,这一次首先送礼的都是女孩子们,既大唐的公主们。

    不过女孩子的礼物一般都是象征意义比较重,实用性并不强。比如汝南就送的是一个亲手织就的龙凤呈祥荷包,而长乐的礼物则是一碗亲手做的长寿面,其余诸女也大都如此。李世民虽然心怀大尉,但也只是感动而已。他对儿子们的礼物更期待,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话之后,儿子们都能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上次过年的时候,父皇的教诲让孩儿幡然醒悟,确实啊,东西再好,对于国家无益又有什么用呢?”李承乾先是十分矫情回顾了一下李世民的教诲,然后才拿出了自己的礼物:“所以孩儿这些时日经过苦心搜集,总算是从一位诸葛遗族的手中换来了诸葛连弩的图纸,孩儿愿将此图献与父皇,以壮我大唐军威。”

    “好!”李世民大喜,连忙接过图纸精心收好:“有此神器,我大唐军威必将笑傲于天下万国。”

    “恭喜父皇得此神器,儿臣为父皇贺,为大唐贺。”李贞首先站起来祝贺道——不管心里如何不爽李承乾,这时候都必须为李世民祝贺。

    其余人也都反应过涞,也连忙祝贺道:“儿臣为父皇贺,为大唐贺。”

    “好好好,都坐下吧。”李世民也很满意,又对李承乾道:“承乾的礼物甚合朕心意,赏金千金,丝绸百匹,玉璧十对。”

    “多谢父皇。”李承乾连忙道谢,虽然这赏赐西对他来说并不算丰厚,但这却代表了一种认可,这个对李承乾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李承乾之后就是李恪了:“父皇,儿臣没有太子大哥的运气,找不来战争利器。好在孩儿的运气也不错,从民间得到了东汉时期的水车设计图纸,并成功组装出了成品,不需人力畜力,只须建立河边,便可随水自动,灌溉田地。”

    “是吗?恪儿真是我之福星啊。”李世民脸上虽然很高兴,但内心却直撇嘴,什么从民间得到的?还不是贞儿给你的?真当朕是糊涂虫吗?

    “父皇过奖。”李恪自然是知道李世民的心思的,其实他在求助李贞的时候就没打算瞒着李世民,只是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利国利民的东西不少,但大部分都已经被朝廷得到。剩下的要么早已经失传,要么就是还没开发出来,被朝廷忽略的东西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潜藏在世家大族的藏书库中。可大唐自建立以来就和世家处于对立面,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哪个世家会主动将这东西上缴的?

    “父皇,水车虽然对军事无用,却是一农桑神器,只要有了水车,灌溉之事就不需人力车操纵,这是何等巨大的人力节省啊?三哥献上如此神器,儿臣觉得父皇应当重赏。”却是李贞见李世民没有赏赐李恪的意思,心中觉得不平,立马站出来道——泥煤的一具没有实物的弩就能得到赏赐,我这水车可比弩的用处大多了,不给赏赐怎么行?

    “这是当然的,恪儿献宝有功,特赐赏金千金,丝绸百匹,玉璧十对。”李世民也发现自己怠慢了三子,连忙补充道。

    “谢父皇。”李恪连忙道谢。

    “贞儿,你既然站起来了,就先别坐下,你且说说你的贺礼是什么呢?父皇可是最喜欢贞儿了,你应该不会随便拿一个换来的字帖糊弄父皇吧?”李世民心里很不爽,哇擦,你和你三哥合起伙儿来骗我我还没追究呢,还好意思向我要赏赐?那我就好好的为难为难你,知道你向辩才换了《十七帖》,可我偏偏不要这个,我看你怎么办?

    “。。。。。。当然,当然,儿臣怎么会拿字帖糊弄父皇呢?”好家伙,还好我早有准备啊,李贞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