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464部分

大唐南皇-第464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了?

    几千平方公里,李贞是不想了,治理这样的城市,必须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这一点至少在大唐时期是做不到的,但是一百平方公里甚至两把平方公里,这一点应该能做得到吧?就算在管理上有问题,将越州拆分成几个区,分别管理,这点还是没问题的嘛。

    言归正传,此时的越州城就相当于是一个工地,虽然说不上杂乱,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漫天的灰尘是免不了的,尤其是老城区,因为要翻新旧建筑,有的甚至要推倒重建,各种噪音可以说是从早到晚,相当的扰民。据说越州府衙已经接受了好几起投诉案例了,只可惜李贞之前出海一直不在,下面的小吏也只能一安抚为主,和大家摆事实讲道理,总算是将民怨安抚了下去。

    李世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的,因为他光是从这般繁乱中,就已经看出了未来越州城将会繁华到何等境地,或许等越州真正发达起来后,长安这个大唐第一城市的名号,估计就要保不住了。

第892章 居然是他……() 
第两百五十二章居然是他……

    “陛下说的是,据说太子殿下还有更深远的打算,这还只是初级设计,等未来越州城发展起来之后,这座城市还会再次扩建。”旁边的王亭初见李世民心情好了一点,连忙顺着李世民的话说道。

    “不错,越州的发展潜力的确是无穷的,不能只将其当做一个港口城市对待。”在没有来越州之前,李世民也只是通过地图和资料来了解越州的,通过地图,李世民认为越州或许是一个优良的港口,但是真正到了实地看了之后他才明白越州的优势绝对不只是一个通商口岸那么简单的。

    “据说殿下也是这么认为的呢。”王亭初笑道:“这里的气候同样是很好的,而且水流量充沛,论地理条件并不比南洋差,据说殿下准备在越州甚至是整个岭南进行农业种植,将越州变成除了南洋之外的另一个大唐农业基地。”

    “这的确是一个好想法,回头你将贞儿叫来,朕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是。”

    “父皇,您找我?”刚回到五庄观,李贞还没有换衣服呢,就被王亭初给抬到李世民这里来了,不过他也有心理准备,毕竟码头上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呢。

    “……朕在码头上遇到了刺杀……凶手用的是一把长安兵工厂制造的左轮手枪……”李世民果然说起了这件事:“你可知道,这把枪是谁的?”

    “儿臣不知。”李贞摇头,他是真的不知道,因为王亭初并没有说那把手枪的枪号,没有枪号,他怎么可能会知道枪是谁的?

    “那你看看吧。”李世民将枪递给李贞。

    “这……”李贞接过枪后就要找枪的编号,只可惜他并没有在标注枪号的地方看到枪号,因为原本标注在这里的枪号早就被人磨掉了,不过他也能理解,毕竟这可能牵扯到了军火走私,只要不是傻子,对方都不会留下这么大的把柄的。

    不过李贞也不在意,因为在铸造枪械的时候他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每一把枪上的枪号都留有两个,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明处的枪号人人皆知,但是暗处的枪号除了有限的几人之外,谁也不知道。

    然而当李贞非常熟练的将手枪拆开后,却又是一愣,因为暗处标注枪号的部分,居然同样也被磨掉了,而且看痕迹新颖,应该就是今天被磨掉的,知道这个枪号位置的人不多,而且又是今天磨掉的,那这个人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李世民将枪号磨掉,却又让自己看凶手,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不过这并不能难倒李贞,以他做事情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又岂会想不到这一点?只是稍稍观察了两眼,李贞就明白了这把左轮枪究竟是谁的。

    “侯君集?居然是他。”李贞惊呼,继而眉头深深拧起:“他为什么要贩卖军械?难道南洋的收益还不能让他满足吗?”

    “先不说这个,朕现在好奇的是,你是如何知道这把枪是属于君集的?”

    “额,是这里。”李贞将枪柄侧面的防滑纹展示给李世民:“这其实是儿臣的一个后手,这纹路看起来齐齐整整,没有设什么特点,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密码的运用规律,通过这个防滑纹,儿臣不但知道这把枪的枪号,而且还知道它的制作日期,出厂日期,制作人,责任人,验收人员,使用材料,生产厂家等等一系列信息,保证就算枪出了问题,也能找到直接责任人,只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因此除了工匠以及儿臣之外,外人并不知晓。”

    “原来如此……”李世民沉默了片刻:“罢了,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你对此事的看法是如何的?君集究竟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

    “这个……说不好。”李贞犹豫了一下,有些模棱两可的说道。

    李世民对于李贞的回答相当不满意,质声道:“什么叫说不好?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你在朕的面前也这么说话吗?你什么时候也学会那些老油子们的做派了?”

    “不是,儿臣是真的说不好。”李贞苦笑道:“侯君集的秉性父皇您是知道的,他贪财的本事一点都不弱于古时的那些贪官们,当年吐谷浑的事情,父皇您应该还记得的,所以儿臣也不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

    侯君集的胆子的确是很大的,也非常的贪财,不过他虽然贪财,但是他贪财的地方也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能捞就捞,而侯君集却不会这样做,甚至都不会贪墨麾下将士们的饷银,更不会吃空饷,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好将军。

    不过有一种扒搂钱的机会,侯君集是绝对不会放过的,那就是在大胜仗之后,战利品的处置问题上。

    按理说,打了胜仗,留一点战利品怎么了?别说是将军了,就算是普通士卒私下也都会藏私,否则当年的大唐王者银行,为什么会将第一个目标对准那些打了胜仗的将士们?

    打了胜仗,藏一点私,这是人之常青,毕竟他们为国家卖命,还不值那么一点战利品吗?这种事情就算是李世民都是默许了的。

    问题是,侯君集贪的,他有点大……

    就比如打吐谷浑的那一战,侯君集一战灭国,名声远播,但是却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奖赏,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侯君集在灭了吐谷浑之后,直接就霸占了吐谷浑的国库,死命的往怀里搂钱。

    吐谷浑有三件镇国重宝,这小子居然一下子贪了两件,只留下一个给李世民,还有国库的钱,更是被他直接贪墨了一半……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国家的国库啊,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小国,那财富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何况吐谷浑还是丝路上有名的大国,在西域除了大唐吐蕃和西突厥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就算是高昌也要逊色半分。

    这样的国库,侯君集都有胆子扒搂一半财富,可见他的胆子有多大了。

    本章完

第893章 敛财有方的侯君集() 
第两百五十三章敛财有方的侯君集

    只可惜,侯君集只会贪,可惜却不会隐瞒——何况,这么大的事情,他也隐瞒不了。

    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这可将李世民气坏了,好嘛,打了一场大胜仗,你这个主将捞到的东西比我这个皇帝都要多,你这是没有将朕防砸眼里啊。于是得胜的大军还没有回到长安,李世民就已经写好了训斥的圣旨,后来得到魏征的劝诫,为了避免打击士气,这才没有发布,否则侯君集的脸可就要丢尽了。

    不过训斥的圣旨没有发,但是对于侯君集的灭国之功,李世民依旧还是选择了冷处理,圣旨上将他夸的是天花乱坠,但也只是口头上称赞看一番,实际上的赏赐一点没有,别说是升官加爵了,就连像样的丝绸金银都没有个,甚至还在私下里李世民训斥了他一顿,将他贪墨的财富全部收了回来,侯君集因此对李世民有了怨言。

    如果换做历史上,这件事或许就会成为日后侯君集反叛的诱因。还好这是在一个穿越者纠正的世界,李贞没有给李承乾造反的机会,侯君集自然也就不会因为造反被杀了。

    被李世民训斥了一顿,再加上因为吐谷浑的事情,接下来好几年李世民都没有让他单独领兵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侯君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非常的老实,让李世民误以为他已经悔改,于是这一次李贞攻略南洋,缺少一个镇守大将,李世民就将侯君集重新派了出来。

    当时正是李承乾被罢黜的时候,侯君集之前是太子党,李承乾被罢黜,他为了自己的前程,来到南洋之后,立刻就向李贞表达了善意,并且在后来人日子里表现的相当优秀,可以说是兢兢业业。

    因此在观察了侯君集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和李贞都认可了侯君集,并且非常放心的将镇守南洋的任务交给了他。

    然而李世民还有李贞都忘了有个词语叫做——死性不改……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有李世民看着,再加上侯君集有心向李贞示好,所以非常老实,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然而他这股兢兢业业只是持续了不到三个月,就又固态复萌。

    南洋看起来荒芜,各国国库也都被唐军搜刮完毕,但是民间的藏宝同样不少,各种资源更是无数,这就给了侯君集这个南洋名义上最强掌权者敛财的机会。

    要知道南洋同样是有很多珍贵的资源的,各种各样的矿产也就罢了,更多的是在中原都难得一见的珍惜木材,可谓遍地都是。

    话说自从开辟了南洋之后,中原各大城市市场上就经常会出现各种珍惜木材,每每出现必然会遭受哄抢——在珍惜木材市场上,是永远也不会出现买方市场的,更不用担心太多木材出现导致价格下降,因为那些富豪贵人们都巴不得自己家从房子到陵墓都是用珍惜木材做成的,也好让自己住的舒服,死的也安心,出现珍贵木材只会抢购,可不会压价。

    只可惜在南洋没有被大唐打下来之前,珍惜木材更多的都是被贵族们所垄断,他们用这些木材修建自己的宫廷和墓穴,自己都还不够用呢,怎么可能会流落到市场上去?就算偶尔有一点点流落出来,也都迅速被抢走,稍微反应慢一点店,连根树皮都捞不到。

    如今就算是南洋被大唐征服,大量珍惜木材被开采出来,但是面对国内这么大一片市场,想要满足这里,短时间内根本就做不到,何况珍惜木材一般生长时间缓慢,一旦南洋够年份的珍惜木材被开采完毕,那么珍惜木材在国内的价格将会再迎来一次暴涨。

    侯君集作为南洋权利最高的镇守大将,想要在木材上面赚点钱,简直不要太容易了——要知道朝廷为了保护南洋的生态,避免乱砍滥伐情况的出现,朝廷可是下达了命令的,只有专门在朝廷开具有木材开采凭证(也就是木引)的商人才能进行木材贸易,才能在南洋开采木材,而且数量上还有限制。

    而这无疑就给了侯君集钻孔子的机会。

    在南洋,有两种人可以开采木材,第一种就是有凭证的商人,另一种就是军队——要知道木头在古代,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啊,从安营扎寨到滚木鹿角再到冲车投石机等攻城器械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木头来制作的。

    这就给了侯君集机会——我用紫檀木木头制作辕门,这没问题吧?我用黑酸木头枝搭建箭楼,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吧?我用金丝楠木木头做营房,很合理……这些都是完全可以的嘛。

    等那些大商人们来了之后,侯君集再将营寨拆毁,滚木冲车全都卖掉——南洋气候潮湿,营寨不耐用,刚刚搭建好还没有用几天就全都朽烂了,成了彻头彻尾的豆腐渣工程,我总不能让我的将士们就住在这样的烂营房中吧?我总不能让我的将士们用烂木头做成的攻城器械去打仗吧?那不是在拿我的将士们的生命开玩笑吗?现在有大商人愿意出高价买走我这堆烂木头,我当然要卖了,这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实在是太合理了,就算是魏征这老匹夫来了,本将也有话可说。

    除了珍惜资源之外,侯君集的另一项大收入就是奴隶贸易了。

    虽然名义上奴隶贸易是归于隶圉司掌控的,实际上隶圉司的确有买卖奴隶、调节奴隶市场秩序的权利和责任,但是捕捉奴隶可不归隶圉司管啊。

    隶圉司虽然也的确有自己的捕奴队,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摆设,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且随着大唐建设的越来越快,奴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大量的民间捕奴队以及军队俘虏的战俘奴隶涌入市场,于是隶圉司的捕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