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332部分

大唐南皇-第332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尽管之前的银岛争夺战打的很激烈,但是杨氏并没有被各大势力放在眼中,如果杨氏这时候跳出来,他们不认为朝廷会放过这个曾经的对手。

    然而就是这个谁都不认为有威胁的世家,却在银岛争夺战末期,插手了进来——之前拼的元气大伤的各大世家,如何会是以逸待劳的弘农杨氏的对手?

    在杨氏蓄养的战卒的攻击下,世家残余势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一合之敌,直接就被杨氏给拍死了,失去了银岛的所有权,银引得以落入了杨氏手中。

    但是杨氏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他们采买好开采工具,招募好了人手,准备出海开采银矿的时候,一队黑衣人袭击了他们的驻地,五千杨氏战卒死伤大半,具体负责此事的杨氏族老杨任被乱刀砍死,银引不知所踪。

    杨氏欲哭无泪,他们此次跳出来,自然是为了支持他们的传人,然后通过众多谋划重新崛起,至少也要和大唐划江而治。而银岛就是他们的底气,只要有银岛在手,只要将银岛开采出来,他们要什么没有?

    为此,他们强忍着心中的诱惑,一直忍到各大世家精疲力竭的时候,才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杀出,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将各大世家摆平。

    然而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在算计世家的时候,自己竟然敢也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

    不但战卒死伤惨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时候跳了出来,成功的吸引了大唐的注意力——接下来不用想,他们面临的肯定是大唐精锐无情的绞杀。

    杨氏是死定了,不过在死之前,他们必须要搞清楚,究竟是谁阴的他们?

    (本章完)

第633章 天下局势() 
    第二章天下局势

    三天后,越王李贞在外出巡视各县政务的时候,在番禺县郊外遭遇了一场极端危险的刺杀,据说对方连大黄弩都用上了,幸亏越王躲的快,否则被大黄弩命中,就算是不死,也至少要落一个残疾啊。

    遭遇了此番刺杀,李贞大怒,启动了所有的麾下势力,命令他们排查凶手。

    这一次李贞的暴怒,也终于让世人见识到了越王的可怕。

    只是短短半天时间,刺杀凶手被血龙卫全部活捉,所有杀手具都遭受了世间最可怕的折磨。

    一日之后,杨氏在岭南的老巢被天网端掉,据点之内无论老弱,全部被砍了脑袋。

    一日半后,杨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也是品级最高的人,大理寺卿杨玄成在骑马外出踏青的时候,坐骑忽然失控狂奔,杨玄成被活活拖死。虽然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定然和越王有关。

    两日之后,弘农杨氏一族,除了外出不在家的,不论男女老少,满门被灭,所有人被砍了脑袋吊在正门前,家中无论是主人的鹰犬还是地下的蚯蚓,全部被毒杀——这是典型的鸡犬不留。凶手出手干净利落,就连被砍了的脑袋,切痕都是整整齐齐,根本不像是用刀切下来的。没有人知道凶手是谁,只是在现场发现了一个类似于粘杆的东西,但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三日之后,弘农杨氏除了部分外嫁的女子之外,所有男丁不论外放为官,还是出外经商的,全部被斩杀殆尽,全都是一刀枭首。

    弘农杨氏彻底除名,天下震惊……

    所有人都被李贞的手笔震惊住了,就连准备给李贞找麻烦的世家,都被李贞的凶残给吓住了,立刻停下了自己的小动作,准备观望一番再说。

    当弘农杨氏灭门的事情震惊天下的时候,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贞却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的命令下达,下面人自然会完美的执行自己的命令,根本不用他操心,再说,这种事情他又不是第一次干了,没什么可操心的。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李贞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将手中的公务几乎全部下放,除了一些必须由自己拿主意的大事之外,其余事情都交给了属下,至于他自己则一直都躲在后宅,逗弄两个萌娃娃。

    话说老李家的基因就是不错,再加上武媚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因此这两个孩子可谓是集合了两个家族的所有优点,虽然只有两个月大,但已经能从眉目间看出来,待他们长大之后,定然会是大帅哥大美女。

    岭南这边虽然依旧有些混乱,但最大的混乱源已经被灭掉,接下里只需要安抚民心,岭南慢慢的都会恢复过来的。

    而且经过这一次混乱,李贞也看清楚了岭南官场的态势,接下来就该他自己出手,彻底荡清岭南的混沌,还岭南一片朗朗晴空了。

    等这一切完成,岭南定然会进入一个安稳的发展时期,那时候就是自己开辟大航海时代的最佳时期了。

    只要开辟了大航海时代,根本不用自己管多少,只需要三五年时间,整个岭南就会大变样,超越苏杭完全不成问题,再有两年时间,一个新的长安,将屹立在大唐的南方……不,确切的说,是中部,因为征服了南洋,岭南已经不算是大唐南方了,而是变成了中南部。

    岭南的态势变得越来越好,东北的情况也不差多少。

    今年二月中旬,李世民过了大寿之后没多久,就以高句丽不敬大唐,屡屡进犯大唐边疆为借口,向高句丽发动了战争。

    此战双方总共投入了五十万大军,其中十万是大唐的,而胜于四十万则是高句丽宝藏王高臧匆匆召集起来的。

    话说这宝藏王也挺倒霉的,去年高句丽权相渊盖苏文(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又叫泉盖苏文)发动了政变,杀了荣留王,扶持了如今的宝藏王继位,成为了他的傀儡。

    尽管宝藏王知道自己的傀儡,但他又如何会甘心?刚刚上位,就试图与泉盖苏文争夺权力,但是宝藏王的年纪不大,才能也不出众,如何会是老奸巨猾的泉盖苏文的对手?只是几次短短的交锋,宝藏王就被泉盖苏文死死的压在了下面,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就算后来西元666年(这个年号真好)泉盖苏文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依旧争权夺利,宝藏王还是没有掌控国家,可见他才能有多平庸。

    自从上位后,他虽然有了一个国王的名义,但是无论军政,都在我请告诉我的手中,根本就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就比如这次,虽然召集国内敢战之士共抗大唐,这道诏令是以他的名义签发的,但实际上做主的其实还是泉盖苏文,甚至从始至终这道诏令都没有经过他的手,因为就连签名,都是泉盖苏文找人仿照他的笔迹写的。

    只是高句丽的常备军一共也不过十五万,剩下的二十五万根本就是带着兵器的农民,这样的队伍如何会是大唐的对手?恐怕大唐两炮下去,这些人估计就一用而散了吧?

    而接下来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安市城在李世民御驾亲征之前,就已经被拿下,因此这一次大唐主攻的地方是新城。

    高句丽与中原是老冤家了,因此为了防备中原王朝以及曾经的突厥,高句丽一共在于大唐的边境线上修建了诸多城市,比如安市、新城、辽东等等,而新城更是仅次于安市的高句丽边境第二大城市。

    当然,虽然名义上是第二大城市,但实际上也就和大唐的一些大一点的县城差不多,这样的防卫如何能是大唐火炮的对手?

    只是轻轻两炮下去,城墙上的人就都跑光了,等第五炮放完,新城城墙就已经彻底成为了废墟,大唐直接就跨入了新城之中,根本没有遇到丝毫阻碍。

    从大唐开赴新城下到打下这里,一共也没有用到一个时辰。

    (本章完)

第634章 高句丽战事() 
    第三章高句丽战事

    至此,安市和辽东这高句丽的两大要塞,彻底落入大唐手中,高句丽向大唐敞开了胸怀。

    不过攻打下这两座城市之后,李世民并没有急着前进,而是停下了脚步,命令部队,将这两座城市内的百姓都给迁移道大唐境内去。

    李世民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他太知道当年杨广是怎么失败的了。

    话说当年杨广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前期同样是一帆风顺,大军所到之处,高句丽人几乎是望风而降。

    但是随着隋朝大军进入高句丽境内,补给线被拉的太长,补给开始变得越发困难。也就在这时候,之前投降的高句丽立刻翻脸,不但从背后袭击了隋军的补给线,更重新夺回了城市的控制权,彻底堵死了隋朝大军的归路。

    后路被断,补给消耗殆尽,隋军彻底失去了战心,尽管杨广逃得一条性命,但麾下军队却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这一次李世民吸收了杨广的教训,不再急功冒进,而是步步推进,稳扎稳打,每打下一个地方,就将城内的百姓给迁移回大唐境内,这样就保证了即便这一次对高句丽的战争失败,高句丽也会元气大伤——那么多城市没有了百姓,就算是还给他们,他们又能如何?

    大唐在陆上对高句丽各种蹂躏,在海上,海军同样将高句丽打成了孙子。

    高句丽虽然也有海岸线,但因为海岸线太过短小(南韩那一部分并不属于高句丽,而是新罗和百济占着呢),因此也并没有发展什么海军,只有大鱼小鱼三两只充数,整个海岸防卫海军,也只有几十艘大小船只,不过将近一千人罢了——这样规模的海军,面对登州舰队,如何会是登州舰队的对手?

    所以,那一日,所有的高句丽人,都见识到了被热武器支配的恐惧。

    高句丽为了躲避中原王朝的战火,自从好太王时期,便将国都从国内城转移到了更靠近新罗的平壤,而平壤的临近城市名字叫做池城(就是现在的朝鱼羊的海州),是一座沿海城市,从这里可以去到东北亚的任何一个地方,是高句丽最重要的海运货物集散中心,同时也是高句丽都城的海面唯一一道防线,地位类似于京津两地的关系,只要池城破了,平壤就将会变成一个赤果果的少女,袒露在大唐这个壮汉的面前。

    同时这里还是高句丽的海军基地,存放着高句丽国家七成以上的战舰(另外两成在北部的咸兴)。

    只可惜,这些还是以投石机以及弩箭为主要作战兵器的战舰,哪里会是装载了火炮的战舰的对手?

    那一日,高句丽沿海城市池城被大唐炮火洗劫,登州舰队中上至三四级的战列舰,下至装了小口径的武装商船,每一艘上面至少都有一二十门火炮,多的甚至达到了七八十门——而这样的战舰,登州舰队一共出动了两百艘。

    两百艘战舰,就按照每一艘船二十门火炮,一轮齐射下去至少就是四千发炮弹。整个池城都被打成了筛子,守军在第二轮炮击之后就已经跑光了,等五轮2齐射下去,整个池城已经被打成了废墟,然后就被大唐轻易的占领了。

    这一次大唐的海军不但出动了两百艘各式战舰,更出动了几百艘运兵船,每一艘都可以装载两百人,一共运了六万陆军,再加上两万隶属于海军的海军陆战队,加起来一共是八万人,一窝蜂的冲进了池城之中。

    此时池城已经被大唐的轰炸打蒙了,守军全都跑了一个没影,城主以及城内的贵族们更是早在大唐舰队来临的时候就已经一溜烟的逃走了,所以等大唐军队进入城中的时候,除了看到满目的疮痍和基本被炸傻了的百姓,以及趁火打劫的混混流氓之外,连一个管事的都没有看到。

    不得已,大唐只好张贴安民告示,同时将池城设为军管区,暂时以军事手段控制住了城内的状况,等朝廷派人来了之后再做打算。

    不过大唐也不是没有收获,池城内的贵族和富商们走的太过匆忙,临走只带走了一些金银细软,大宗量的财产都落在了这里。尤其是金银,当打开池城府库的一刹那,尉迟宝庆当时就哭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呐,这辈子白活了。

    只见整座府库中满满当当的充满了白花花的银锭子,粗一望去,至少有三百万两。

    经过细细清点,发现光是这一个府库中,存银就高达三百五十万贯,如果再加上在池城各大贵族府邸搜刮来的银钱,更是足足有五百万贯。

    要知道大唐此次出兵高句丽,从士兵军饷到粮食补给,所用银钱加起来其实也没有超过两百万两,就算是再算上后期消耗,也不会超过两百五十万两去。

    也就是说光是此次池城的缴获,就足以是大唐此次战争消耗的两倍还要多,换句话说就是,这场战争大唐还有没有开始,他们就已经将投入连本带利的给赚回来了。

    说起来也很幸运,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