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331部分

大唐南皇-第331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校饽皇翘煲猓考热蝗绱耍鞘贝竺徒凶龌危ㄈ┌桑劣谛∶徒行∈俣桑〈蟾4笫僦狻!

    “皇上英明,寿这个名字起的实在是太好了。”李世民话音一落下,岑文本一个轻飘飘的马匹便递了上去。

    至于‘晃’这个名字,他是不敢评价的,日在光上,意指光明,这可是一个很不得了的字在,尤其是这个名字是出现在皇家的时候,那意味就更加令人寻摸了。

    “哈哈哈……朕也很喜欢,那就这样定了吧,对了,还有朕的小孙女。”作为女儿控的李世民,对于孙女儿尤其喜欢,不自觉的裂开嘴,道:“今天双喜临门,小名叫做重(同虫)喜儿吧,至于大名的话——就叫昭吧。李昭,李晃,不错,不错,就这么定了,想来贞儿也不会说些什么。”

    “圣上英明,两个名字都很不错,想来殿下应该会非常喜欢的。”岑文本笑道,昭同样是光明明亮的意思,和晃可谓相得益彰。

    “对了,两个孩子,谁更先出生?”李世民又问道。

    岑文本回答道:“启禀陛下,信纸上说的很明白,县主出生的更早一些。”

    “郡主?”李世民眉头一皱:“朕的孙女怎么能是县主呢?来人啊,拟制:越王喜得子女,皇家有后,朕心甚喜……特晋封王长女李昭为寿阳公主,食邑一千户,王长子李晃为邢王,食邑一千户,钦此!”

    “陛下。”房玄龄的速度很快,李世民话音刚落,他便举着一张墨迹未干的纸呈了上来——原本起草诏书的任务轮不到他,因为中书令是由长孙无忌担任的,但是长孙无忌去了越州,便由房玄龄担任检校中书令。

    将那一本书砍了,果然轻松了好多,接下来就可以全力以赴的写这本书了,更新量会提升上去的,大家放心,每天最少三章,这一次我不会食言了。

    (本章完)

第631章 龙心大悦() 
    第一百零二章龙心大悦

    “嗯。”李世民验证无误,便取出玉玺,在诏书上狠狠的盖上了印章。

    紧接着,尚书省右仆射(因为李世民当过尚书令,所以尚书省没有尚书令,尚书右仆射便是隐形的尚书令)杜如晦也取出尚书令大印,盖在了诏书上。

    最后是门下侍中魏征(长孙无忌走之后,从御史台调回来的),也丝毫没有犹豫,盖上了属于侍中的印章——魏征是刚正,但他的刚正是用在公事上的,现在李世民正是高兴的时候,再加上只是册封了一个公主一个亲王,属于皇家内部私事,他才不会傻了吧唧的这时候提出反对的。何况,被册封的还是李贞的儿女,而他的儿子还在李贞麾下做事任职,据说深得越王信重,他就更不会反对,给自己儿子拖后腿呢。

    “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邢王殿下定然会长命百岁,寿阳公主也会福寿安康。”

    “越王殿下喜得双子,真是可喜可贺。”

    “……”

    群臣见李世民和三省分别用印完毕,知道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立刻围上来各种祝福语不要钱的往外撒。

    “哈哈哈……”李世民被各种马匹拍的晕头转向,只顾得咧嘴大笑,仿佛成了一个孩子。

    “陛下,听说贞儿的孩子出生了?”此时消息已经传到了后宫,正在以皇后身份招待那些贵人命妇的燕妃在听到消息后,也实在是坐不住了,连仪态都顾不得了,急匆匆的从后宫跑了出来。

    这时候谁还顾得上埋怨燕妃?或者挑她的不是?

    李贞有后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后宫中哪里还坐得住人?于是‘呼啦’全都跟着燕妃跑了出来,全都是出来看热闹的。

    看到燕妃,李世民笑的更高兴了:“哈哈哈……没错,贞儿这孩子太争气了,一次性就给朕生了一对孙子孙女,双胞胎,而且还是龙凤胎啊……爱妃,你也要当祖母了。”

    “是啊,妾身也要当祖母了,真好。”燕妃说着说着,眼睛里就充满了泪水,将脸上的装都弄乱了。

    “爱妃啊,你这是干什么?”李世民连忙牵住她的手,安慰道:“贞儿长大了,当了父亲,咱们为他高兴才是,你怎么哭了?”

    “对,臣妾怎么就哭了?”燕妃轻轻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只是臣妾想到,那个昔日里还依偎在臣妾怀中撒娇的孩子,如今竟然已经做了父亲,臣妾就忍不住高兴,这一高兴,臣妾就想哭。”

    “对不起陛下,臣妾先告退了。”忽然意识到自己自己现在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燕妃脸上浮起一丝红晕,连忙告退。

    “好好好,那你先去后面吧,等宴会结束,朕再去看你。”李世民拍拍她的手,又对左右吩咐道:“你们还不快扶皇后回去。”

    “是。”两个宫娥立刻上前扶着燕妃离开了前庭,其余贵人命妇见燕妃离开,也都纷纷向李世民告退。

    燕妃走后,李世民才满含歉意的说道:“对不住了诸位,让你们看了笑话。”

    “陛下这是哪里话?皇后性情淳朴,天性至真,真情流露,又何来笑话一说?”

    “陛下严重了,皇后天性使然,此乃人之本性,怎么就是笑话呢?”

    “皇后娘娘真情毕露,可见内心纯真,母仪天下,此乃大唐之幸也……”

    “……”

    李世民一出来道歉,立刻就有无数人站出来主动给他台阶,包括魏征这些诤臣,都很从大度的给了他予以谅解。

    如此一番闹场之后,献礼仪式继续进行,但是有李贞的翡翠龙饰珠玉在前,又有喜得贵子的消息在后,接下来的献礼仪式便变得寡然无味,虽然也有价值不下于翡翠龙饰的宝物,但论意义,哪一个又有那套翡翠龙饰的价值更高?

    一直到深夜,宴会才算散去,大唐的臣子们面色各异,而外邦使者却都是一个个意犹未尽。

    第二日,朝会照常进行,今天的朝会只确定了一件事情——太常少卿李别卢自三千担任太常寺少卿以来,贪污受贿,克扣祭天贡品,私自贩卖太常寺财产,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摘去头顶乌沙,扒了身上官服,流放南洋,不得有误。

    对于李别卢的下场,没有人会说什么,就连他背后的世家都没有说什么——毕竟李别卢纯属找死,竟然直接在皇帝的寿宴上,当着众多外国使臣的面找茬,让外人看了笑话,你不死谁死?没有当场弄死你,就算是陛下仁善了。

    与此同时,长安东西两市最繁华的两处地方,分别有一座装潢非常华丽的店面开张,这两个店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翡翠阁。

    皇宫号称古代的情报筛子,宫中无论是发生什么事情,半天时间就能传遍整个长安城。

    何况这一次还有李贞在背后推波助澜,于是只是短短两个时辰,长安城就知道了,在皇帝寿宴上,越王殿下送了一套极品翡翠饰品,皇帝陛下非常喜欢。

    又恰逢越王殿下子女出世的消息传来,皇帝陛下龙心大悦,直接册封越王的子女为亲王和公主,食邑一千户,另有诸多封赏,完全是按照公主和亲王的待遇来的。

    这在有唐一代,还是第一次越过了父亲,直接被祖父赐下一品爵(在唐朝,公主和亲王都是一品),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情。即便是之前的李承乾,在李世民没有登基之前,也只是一个中山王(武德七年封),一直到李世民登基为帝,才册封了他为太子。

    由此可知,这两个被赐名为晃和昭的娃娃,究竟有多招李世民喜欢。

    不过民间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人家被册封的再好,那也是人家的福分,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和自己不搭边。

    真正令百姓们感兴趣的是,那种被皇帝陛下称赞不绝口的翡翠,究竟是何等样的宝物。

    李贞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广告,或者说,他之所以选择翡翠给李世民作为贺礼,最主要的意图就是推广翡翠。

    骠国作为翡翠的原产地,如今落如了大唐手中,李贞在骠国国王献上降表后的第一天,就将骠国北部一大片地盘买了下来,然后派遣了两万奴隶,前往那里为自己开采翡翠原石,之前在王府开采的翡翠,就是从这里得来的,只要能将翡翠推广开来,让天下百姓偶读能接受,那还不是日进斗金?

    (本章完)

第632章 岭南乱战() 
    第一章岭南乱战

    时光悠悠而逝,上一章还讲的是一月末,长安城的事情呢,这一章就来到了贞观十七年四月份。

    如今的天下局势已经再次变了一个样子。

    岭南,经过将近半年的火并,银岛的归属权最终有了着落——经过初期的各自为战之后,各大世家发现,论单干,自己干不过佛门和儒家。尤其是后期,佛门和儒家的力量彻底被激发出来,几大世家几乎是被压着在地上摩擦。

    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做出改变,必将会被弄死的几大世家,开始考虑接下来的路并且很快就有了决定。首先,各大世家的耆老们互相碰了几面,经过短暂的洽谈之后,世家再次联合起来。

    而且这次的世家联盟更加的恐怖,因为这一次的世家联盟除了崔(两家)王郑李五家之外,连带着窦家、裴家等隐世豪门,再加上南方的几个豪族也都掺和了进来,经过再次联合之后,世家联盟的力量相对于之前反倒更加强大。

    诸多世家联合起来,这才有了和佛门以及儒家硬拼的实力,并且最终将佛门的几万精锐全都给干趴下,儒家的春秋阁精锐也在最后一战中损失殆尽,再加上朝廷明里暗里有意无意的打压,佛门和儒家必将迎来至少十年的空虚时期。

    如果朝廷在这十年间痛打落水狗,或者扶持别的教派挤压两大势力的生存空间,比如道教和法家……说不定这两家在百年之内都将会毫无起色。

    总之,经过最后一战之后,佛门和儒家算是退出了银岛争夺战,但事情并没有完。

    因为之前就说过,世家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团体,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甚至可以出卖国家,更遑论现在只是一纸空文的所谓的联盟了?

    世家联盟也只是一个在危急关头的报团取暖性质的团体罢了,不说他们之间愿意不愿意和别人共同享受银岛的利润,就说世家之间也不是一团和气的,不但不是一团和气,甚至有些世家之间还是世仇。

    如今外部敌人被击溃了,接下来自然就轮到解决内部矛盾了。

    所以,在窦家公子将博陵崔氏的一个传人醉酒打死之后,博陵崔氏和窦氏便率先开火,引燃了世家内部的冲突,然后各大世家开始捉对厮杀,等将对手干掉后,然后再找一个对手打……

    不过是短短半个月,之前庞大到即便是大唐朝廷都十分忌惮的世家联盟,彻底分崩离析。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为惊讶。

    因为最后夺取了银引的并不是被寄予厚望的七宗五姓,也不是隐世的窦家或者裴氏,更不是那些自从五胡乱华以来,就执掌南方的江南豪族,而是一个谁都没有想过的势力——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大家都知道,因为前隋皇族,就是出自这个家族,自西汉以来,这个家族就一直活跃在华夏的政坛上,并且经久不衰——东汉末年,袁氏号称四世三公,殊不知弘农杨氏同样是以‘四世三公’而著称,这就是最好的写照,如果杨氏愿意站出来,必然能和袁氏打擂台。

    千年以来,这个家族就一直都不曾衰败过,风流人物层出不穷。

    即便前隋覆灭,这个家族都没有衰落,只是隐藏了起来,甚至试图通过扶持吴王李恪,达到隐藏控制大唐江山。

    只可惜,这个谋划被长孙无忌挫败了,李恪冤死,李愔流放,杨氏便再次潜伏起来不问世事,但也因此躲过了数次大劫,唐末的黄巢之乱都没有彻底毁灭他们的传承。一直到宋朝,都还有弘农杨氏的族人发光放彩,活跃在大宋政坛上——比如杨万里,南宋大诗人,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他写的。

    只是杨氏虽然实力强大,但他们却是所有人都最放心的一个家族,因为现在是唐朝,当家的姓李,他们的江山正好是从杨氏手中抢回来的。

    作为曾经的敌人,杨氏面对越来越强盛的大唐,第一要务是保护好自己,而不是跳出来和大唐作对,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正是他们的蛰伏,所以李氏皇族对他们并没有赶尽杀绝,只要以后他们不作妖,基本上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所以尽管之前的银岛争夺战打的很激烈,但是杨氏并没有被各大势力放在眼中,如果杨氏这时候跳出来,他们不认为朝廷会放过这个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