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如烟 >

第162部分

三国如烟-第162部分

小说: 三国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将军不必拘礼,现在离我说的时间还有一刻钟,不过既然大多已经到了,那咱们就开始吧。”

    严颜闻言站到左首。大堂内也肃然安静下来,张任扫视了下众人,点点头说道。

    “我欲即刻兴师征讨荆州,诸将谁愿做先锋?”

    张任的话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枚石子,掀起了无数波澜,有人欢喜若狂,有人面面相觑。

    “好哇,我大蜀争霸天下之日终于来了!”

    “荆州驻军现在正是最薄弱的时候,此时出兵正可一战而下。”

    “怕只怕惹怒楚国,待孙策征讨完徐州,十万精兵又掉过头,我军不一定能抵挡的住。”

    “你说什么?周恒,你莫不是怕了楚国?”

    “好了好了,张嶷你也少说两军,荆州的太史慈也不是易于之辈,切莫轻敌。”

    ••••••

    张任只说完一句便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只是将堂下众人的争执都收在眼中。

    “上将军,老夫有一事不明,请上将军解惑。”

    严颜神色凝重地站出来,又郑重一拜,沉声问道。

    “此次征讨荆州,是王上的意思,还是上将军的意思?”

    大堂内瞬间鸦雀无声,众人细细体味不禁心中仿徨,都看向了张任。

    叹了一口气,仿佛早就预料到这般,张任和颜悦色看着严颜说道。

    “老将军,这是我的意思。”

    严颜瞪着张任的眼睛,又顶撞道。

    “恕属下直言,若楚国进兵来犯,上将军出兵迎击也就罢了。但楚国至今并没有犯我蜀国之意,此时出兵必然会被天下人视为是我蜀国进犯楚国。”

    “将军虽身兼永安太守,更是我蜀国上将,但恐怕还没有此等职权代表王意。还请上将军收回成命,奏请我王!”

    若是奏请有用,就是拖上月余延误些战机,我也会去做的。但奏请有用吗?

    张任脸上弥漫着肃杀的寒气,说道。

    “此次机会千载难逢,正是我大蜀东出天下之时,岂能优柔寡断延误战机?严将军,若本将一定要此时出兵呢?”

    众人噤若寒蝉,这本该是君王与上将军在庙堂之上讨论的事情,如今却降格到这里争论,不伦不类、荒诞不羁。他们这些大统领哪敢说话?

    只有严颜,单膝下跪急声劝道。

    “严颜本部一万兵马绝不会动,还请上将军三思啊!”

    张任冷下脸,喝道。

    “这恐怕就由不得你了!左右来人,把严将军押进大牢,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会面。”

    侍立两边士兵瞬间出来两个人按住了严颜肩头,严颜用力挣扎,两名士兵显然制不住他。严颜看着张任着急道。

    “不可啊,上将军!这会毁了你的大好前程!将军三思啊!”

    但张任的脸上只有冷漠。

    “分分合合,如今天下虽然大乱,但终究会趋于统一。人民心中的期盼,全天下都是一样的,如同水里的鱼,你说鱼能离开水吗?”

    “鱼离不开水,正如人民需要重建秩序,所以统一的大势不可逆转,所以群雄争霸、逐鹿中原。蜀国若不变强,你我早晚成为他人的俘虏,还谈什么前程不前程的。”

    眼见两人制不住严颜,左右又出来两人合力按住了他。张任坐在主位上一动不动,盯着严颜继续说道。

    “拉下去,押入大牢。”

    “上将军,你三思啊,这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啊!”

    严颜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张翼走出来求情道。

    “上将军,严将军是尽守本分,也是对您有所担心,还请上将军不要苛责。”

    “我自有分寸。”

    张任也不是嗜杀之人,考虑到此事不管如何他都必须承担责任。且不说荆州,以后永安交给谁来镇守,必然是严颜最为合适。此时让他在牢中受些苦,日后这些都会呈到王的面前成为他的功绩。

    但张任也不点破,又看向众人厉声道。

    “谁还有异议?”

    众将连忙答道。

    “我等愿听上将军调遣。”

    张任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张嶷听令,命你为先锋,率三千精兵以演练为名开拔出城向江陵进军,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大军打通到江陵城的道路。”

    “张嶷领命!”

    顿了顿,张任又说道。

    “张翼听令,命你筹措粮草,务必在五日内准备好两万大军三个月的用度。待我大军出发后,你率三千兵马随后保障粮道、守卫粮仓。”

    “张翼领命!”

    “其他诸将随我大军一同行动。”

    “我等领命!”

    军议结束,众人散去,只有张翼留在张任身边。

    “上将军留我在后军,可是为了监视永安城,防止消息传到王上耳朵里?”

    张任又叹了一口气,说道。

    “消息是拦不住的,能拖一时是一时吧。”

    “天冷了,大牢里更冷,给老将军多加一床被子。我若能打下荆州,王上应该会派吴懿接管,让我回去治罪。若我打不下荆州,永安城以后就靠他了。”

    张翼垂下头,眼神黯然。

    “只怕上将军若出事,无人能守荆州,反便宜了刘备。”

    张任看着张翼,摇头大笑道。

    “先不说我们打下荆州后能不能动摇楚国让刘备获胜,就算他真打败了楚国,拿下了江东又如何?”

    “刘备这人,有两把剑,一把曰‘仁’,一把名‘义’,如今刘备贪图眼前之利,自断其器。就算能骗过天下百姓,又如何能骗天下士子?此人已不足惧,天下只剩曹操、孙策可成蜀国大敌。此战我和徐汉若能胜,便为主公剪除了孙策,蜀国日后才有和曹魏争锋的资本。”

    ••••••

    江陵城,太守府。

    蒯越正在书房批阅公文,一名幕僚忽然急急走进来禀报道。

    “大人,永安密探传回消息,蜀国出兵犯我荆州来了!”

    “怎么可能?!”

    蒯越拍案而起,怒色道。

    “刘璋,鼠辈而已,哪有这个胆子犯我大楚?快拿密报给我看。”

    幕僚连忙把密报递了上去。蒯越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奏报,他又狠狠地把奏报摔到地上,咬牙切齿道。

    “竟是张任私自出兵!可恨!他好大的胆子,竟敢瞒着刘璋私自调动军队!”

    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蒯越只觉得眼前一黑,但经过最开始的惊怒后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思考起对策。

    如何是好?

    立刻想办法让刘璋知道这个消息?

    可一旦出兵,是刘璋想收就能收的吗?

    不,不对。

    就算能收兵刘璋也会装聋作哑先观望一下,若胜便乘胜追击,若败再舍弃张任向楚国致歉求和。

    无论如何,必须先守住江陵!

    只要能守住江陵,便有无穷的手段可以施展;若守不住江陵,荆州就危险了。

    蒯越转头看向幕僚道。

    “快!传消息给上将军,请上将军火速带兵救援江陵。还有,立刻让霍峻将军来见我。”

    听了蒯越的吩咐,幕僚又火急火燎地跑了出去。

    不到半个时辰,霍峻带着一个少年来到太守府。

    “拜见太守大人!”

    “这是?”

    “哦,这是犬子霍弋,在我麾下做一名百夫长。我带他一起过来,此次出征我们父子一起去。”

    蒯越犹豫了一下,终究点点头道。

    “上阵父子兵,我尊重你做的选择。”

    “蜀国出兵的事你应该已经听我的幕僚说了。我要告诉你是,你必须在夷陵拖住敌军先锋至少三日,而江陵城中只有你的两千精兵,我只能让你带出去一千人,能做到吗?”

    霍峻郑重道。

    “大人放心,我一定把蜀军先锋挡在夷陵,在其中军达到前都不会让一名敌军越过我的防线。”

    “好,拜托将军了。”

    蒯越知道这一战绝不轻松,甚至霍峻也是做好了必死的觉悟。但这一战楚国不能输,不然等太史慈的援兵赶到,江陵城很可能已经是蜀军的了。

    攻守相逆,江陵之战对楚军就太不利了。

    他走上前拉住霍峻的手,说道。

    “跟我来,咱们去试试能不能请到一位贵人助你一臂之力。”

    什么贵人一个人就能帮我抵挡三倍的敌军?莫非江陵城内还有才智不输蒯越的隐士?霍峻和蒯越也是旧相识了,也在江陵生活多年,他可不知道有这样的人物。

    “谁啊?”

    蒯越一边拉着霍峻往外走,一边答道。

    “墨家巨子,娉婷。”

第七十四章 墨家巨子() 
墨家起始于春秋时期,其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

    第一任巨子墨子死后,墨家一分为三。

    早先,墨家分为游仕派、游侠派、论辩派三个派系。游仕派讲究务实,出仕各国君王,并将墨学加以实践;游侠派以“侠义”当先,多以侠客的身份四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论辩派周游各国,讲授墨家“兼爱”的思想、反对用暴力解决问题。

    之后,三个派系渐渐形成了秦墨、楚墨、齐墨三个分支,随着秦国的统一,秦墨最终胜利。

    但可笑的是,秦国却卸磨杀驴,禁锢墨家思想,让秦墨一支最终背离了墨子的思想,只能沦为帝王的工具。利用墨家的机关术为帝国制造兵器、工具,秦墨之义也被改造成“忠义”,不再爱世人,不再崇尚公理正义,不再为止戈而舞剑。将一切归于君王的意志,秦墨在最巅峰的时期泯然于世。

    楚墨消亡则早在情理之中,毕竟行侠仗义,以自己的观点衡量世界太过自由,对于任何统治者而言都是难以把握对错的存在,对于统一天下、推行法制的秦国更是如此。但其思想核心的“侠义”却始终植根在了百姓心中,不管在什么朝代,总会有可以称为“侠士”的人出现。

    最后,反倒是空谈学术的齐墨一支最完整地继承了墨子的思想,又将“兼爱”的思想发展为“仁义”,依旧兴盛于汉朝,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此说来,墨家学说的‘忠义’倒与儒家的‘忠君’相似,其‘仁义’又与儒家的‘仁爱’相近,与大人颇有渊源啊。”

    听了蒯越对墨家的介绍,霍峻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蒯越眺望着车外已然被夜幕笼罩的景色,沉默片刻,说道。

    “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吧,毕竟孔夫子和墨子两位先贤其思想的根本还是在于‘爱人’。”

    此时,佣人缓缓停下马车,说道。

    “老爷,我们到了。”

    这句话打断了两人的思绪,他们纷纷走出马车,便见眼前有一座大宅。抬头看去,明亮的灯笼悬挂在两侧,府门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白府”二个大字。

    “这墨家可真有意思,叫什么不好,非要叫‘白府’,岂不是颠倒黑白?”

    霍弋牵着两匹骏马将缰绳交给了一起来的车夫,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两人的身旁。

    蒯越会心一笑,倒也没说什么。霍峻虽心底多少有些赞同,但却黑下脸教训霍弋道。

    “弋儿,不得无理。你懂什么?墨家可曾是和儒家齐名的显学,墨家巨子便是王上也要以礼相待,岂容你在此妄加评论?”

    “匾挂那么高,还不让人议论吗?”

    霍弋嘀咕了一句,继续向府门前走去。

    “大人,我去唤门。”

    霍弋用力拍了几下门环,还未喊出声来,门竟突兀地打开了。霍弋虽不觉自己说错什么,但却不知为何有种背后说人闲话被抓了现行的尴尬感,一时愣住了。

    “什么事?”

    门内的大汉探出半个身子,个头高出霍弋一大截。

    见霍弋愣在那里,一身儒服的蒯越走上前微微抱拳道。

    “儒门蒯越求见墨家巨子,烦请兄台通报一声。”

    “蒯越?”

    大汉上下打量了蒯越一番,很快将门打开,摆手示意众人进来。

    “既是客人,我墨家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先进偏厅喝一盏茶吧,至于巨子见不见先生,我可就不能担保了。”

    “多谢兄台。”

    说罢,众人随大汉进入了府内,在他的指引下向偏厅走去,似乎早有其他人去内院禀报了。原看这大汉五大三粗,不曾想却粗中带细,颇有礼法。霍弋跟在霍峻旁边小声问道。

    “爹,这大块头怎么这么轻易就让我们进来了?”

    “谁敢在墨家撒野?”

    霍峻白了霍弋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