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如烟 >

第161部分

三国如烟-第161部分

小说: 三国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谒幌А

    混乱!癫狂!

    这个充满了矛盾,让人发疯的战场!

    已经连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都分不清了,已经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就一起厮杀吧!一起生!一起死!”

    季书咬着牙,长剑向西。

    “杀!”“杀!”“杀!”

    楚军猛烈地冲击着敌军,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可惜却未能走远。徐庶已经追了上来,从且战且逃到陷入混战,最后再次被包围。

    仅存不足千人的白耳精兵牢牢地围住了只两百人的楚军。

    “季书,该结束了!杀!”

    徐庶红着眼睛宣判了季书最后的命运。

    季书左肩缠着带血的布条立于包围的中心,他脸上略带疯狂,咬牙切齿地大笑着。

    “哈哈哈!”

    “徐庶!我季书纵使死了,你也休想逃出小沛!”

    “徐汉完了!刘备也完了!谁也无力回头,就是诸葛亮也不可能了!”

    “徐州是我大楚的了!日后,统一天下,建立万世伟业的也必将是我王孙策!”

    季书高举长剑,向周围的将士大声呼喊道。

    “愿大楚与世长存、万古长青!”

    这是最后的祝词,最后的告别。

    身边的楚军将士亦高举长剑,傲然地呼喊着。

    “愿大楚与世长存、万古长青!”

    周遭的白耳精兵只是更加地愤怒,尖叫道。

    “杀!杀光他们!”

    轰!

    正在此刻,汉军身后发生了混乱。仿佛像石块砸进了房屋的声音传了过来,混杂着恐惧的呢喃。

    难道是楚军的援兵来了?

    怎么可能这么快!

    徐庶瞪大眼睛,他最担心的事似乎发生了。

    “杀!不要管其他,杀了季书!”

    事到如今只能不顾一切达成这个目的了。

    身边的士兵奋力向着季书杀去,徐庶转身警戒地看着后方。

    哒哒哒

    这并不是骑兵冲锋的声音,久经沙场的徐庶可以如此断言。

    这仅仅只是一人一骑。

    也正如此,徐庶才开始感到恐怖。

    轰!

    这样的声音连绵不绝,但徐庶已经明白这不是发石车的进攻,而是汉军的士兵砸坏街道两边的门窗、木板造成的声音。

    已经远远能看到那个身影,赤色的战袍,绯红的战马。

    整个徐州最精锐的士兵,驰骋天下的白耳精兵在他的面前如宛如稚嫩的孩童?一块石头?还是一个木桩?

    哒哒哒

    根本没有人能阻止他,甚至已经没有人敢去阻止他了。

    轰!

    又一颗“石块”射进了旁边的屋子,这仅仅是因为他伸手一挥。

    他就这么笔直地向着徐庶奔来。

    身边两名忠实的卫士压制着恐惧向他刺出长枪,然后徐庶看到了。一杆银色的长枪像风一样扫过,卫士的两支长枪瞬间折断,银色的长枪趋势不减地轰击在两名卫士身上,然后他们的身体像布片一样挂在那长枪上飘了起来,待脱离了长枪的范围又像飞射的石块一样砸向了街道一边的房屋。

    轰!

    这是有什么被砸坏的声响,此时飞溅的血液才撒到地面上。

    徐庶僵硬地抬眼看去,两人的视线就这样交汇在一起。这一刹那,徐庶的身体不听使唤地一动不动。即使思想中、意识中并不畏惧着死亡,但身体却本能地害怕了。

    徐庶一动不动,那个身影就这么从他身旁掠过了。

    便是季书也惊呆了。

    千军之中,他旁若无人地走了过来,停在季书身后,血红的战袍随着狂风飞扬,像是在拍打着季书的肩头。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响起。

    “子渊,放心,有大哥在,不会让你死的。”

    

第七十一章 生死一线(下)() 
为什么?

    为什么会在这里?

    因为过于惊讶,季书只觉得头晕目眩,思维陷入了停滞状态。

    回过神时,援兵已经到了。

    一个人的援兵••••••

    从士兵的角度来看,这又会是怎样一幅光景呢?

    “王,王,王上?”

    “大王?”

    错愕的声音在耳

    《三国如烟》第七十一章 生死一线(下)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七十二章 欺君之罪() 
    待孙策赶到东面战场,连本应在他之后赶到的蒋钦都已经抵达,哪里还能看到关羽的影子?

    魏延、苏飞向孙策请罪,孙策心中理亏又岂会怪罪,不如说见两人平安没事他也是松了一口气,连忙好言安慰了一番。

    战事再没有任何波澜,之后没过多久小沛城便彻底落入了楚军的掌控中。

    尘埃落定,徐汉两大军师之一的徐庶被俘,唯一的精锐部队“白耳精兵”被彻底消灭,美中不足的就是让关羽带着五六千残兵逃向了下邳城。

    不过,管他呢!

    “传令下来,拿出好酒好肉犒赏将士们,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天,明日再向下邳进军。”

    孙策一手插着腰,一手按着剑环视众人,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显然是很满意这样的战果。

    毕竟拔掉了小沛,下邳城就在眼前,这场战争已经走到了尾声。

    “谢王上体恤!”

    战时的休整是必要的,尤其是一场战役的结束和另一场战役的开始,将士们从身体和心里上都需要调整。正当众人满心欢喜地表示赞同之时,又一个喜讯传了进来。

    “捷报!捷报!”

    众人一下子愣住了,只见一个士兵双手呈着捷报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在孙策面前说道。

    “启禀王上,我军大捷!末将奉命呈来捷报!”

    孙策反倒愣住了,一脸的疑惑。

    “什么捷报?难道公瑾攻破下邳了?!!”

    这回轮到禀报的小将愣住了,他呆然回答道。

    “是,是荆州大捷。”

    “子义?”

    孙策瞪大眼睛,紧锁眉头,眼中的疑惑反而更甚。

    “子义在跟谁打仗?”

    ••••••

    三个月前,蜀国,成都。

    刚参加完朝会的徐汉使者孙乾姗姗地走下马车回到別馆。

    为什么刘备麾下的孙乾会出现在这里?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背弃了楚汉之盟的刘备,让孙策逃回了江东,如今孙策发动复仇之战,十万楚国精兵集结开始向徐州进发,徐汉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魏国会帮助徐汉吗?

    若孙策死了,魏国会的。不单是魏国,连秦国也会放下和魏国的仇怨一起瓜分楚国这块大饼。但可惜的是孙策没死,所以楚国就不会大乱。没有足够的把握渡过长江天堑,秦国自然不会与楚国翻脸,魏国也不会为了徐汉两线作战置自己于险地。

    能帮助徐汉的,只有在陆路上和楚国接壤,不用忌惮楚国水军的蜀国。然而谈判的结果从孙乾满是失望之色的脸上就不难看出。

    “如此,我该如何回去向主公复命啊!”

    孙乾这一拳狠狠地锤到桌子上,但手上的疼痛亦不能缓解他心中的苦闷。

    “大人,法正先生求见。”

    法正?

    法正是蜀国的军师祭酒,他来这里莫非是蜀王改主意了?

    “快快,请法正先生进来。”

    侍从的话让孙乾大喜过望,他刚坐下没多久立即又起身迎了出去。

    很快,穿着一袭白色斗篷遮住容貌的法正就在侍从的引导下走了过来,孙乾见此,心中刚刚升腾起的热情就仿佛被浇上了一盆冰水,只是他脸上的热情却没有一丝褪去。

    “大人,请!”

    两人进入房间面对着面跪坐下来,孙乾让侍从出去,随即给法正倒上了一杯热茶,问道。

    “法正先生,此来何意?”

    “为出兵伐楚而来。”

    斗篷的帽子落下,露出一张年轻俊朗的面庞,这张脸上没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那种朝气,反而刻板、严肃。动人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让孙乾一阵失神。

    经历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孙乾谨慎地问道。

    “难道蜀王真的回心转意了?”

    法正龇牙咧嘴自嘲般笑了笑。

    “刘循、刘成等王室亲族贪图享乐,只知一味守成,哪有平定天下、图谋大业的雄心?王上性格怯弱、没有主见,身边又尽是这些人在耳边进言,岂肯去招惹楚国这只猛虎?”

    孙乾闻言大急,连忙道。

    “孙策在徐州蒙受大败,此次又几乎倾巢而出,此时正是楚国最虚弱的时候。只要蜀王愿意出兵,荆州唾手可得,这是千载难逢••••••”

    法正连连摆手示意孙乾停下,他接过话头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慢说道。

    “诸葛军师的意思我很清楚。”

    “曹操、孙策皆是盖世英雄、天下雄主,皆有扫平天下之志,蜀国与楚国早晚必有一战。以为不得罪那些强国就能高枕无忧,不过是痴人说梦,只有蜀国和徐汉联手击败强楚,共同进退才是上上之策。”

    “再说,如今楚国外强中干,全靠一股锐气支撑,这正是蜀国吞下荆州成为天下强国的唯一机会!”

    孙乾没想到法正对于局面理解得这般透彻,不禁追问道。

    “先生既知,为何不向蜀王再次进言?”

    “先生以为我再去谏言,王上就会采纳吗?”

    法正冷静地反问孙乾。

    这倒把孙乾问住了,他是一个外臣,又怎能比法正更了解蜀王?

    但,法正可是蜀国的首席谋士啊,难道法正的话,刘璋竟然不听?

    法正像是看穿了孙乾心中的想法,但他并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叹息道。

    “孙先生不必多想,我之来意早已言明。”

    说着,法正从怀中拿出一封信轻轻放到了桌子上推到孙乾的面前。

    “孙先生即刻启程回去,到永安城时,将此信交与张任,援兵自来。”

    孙乾拿起信封仔细端看,这信封虽薄却用的是上好的纸质,眼下造纸业还不发达,多是用竹简、锦帛,这么好的纸张做一信封也算贵重了,只是孙乾还是有些不明白。

    “我把信送到张将军那里,蜀王就能答应出兵了?”

    “不需王上答应出兵,只需上将军他愿意出兵即可。”

    孙乾的手不禁一抖,让信封落到地上,他震惊地看向法正忍不住战栗道。

    “隐瞒军情,私自调兵,这可是欺君大罪!先生不要命了?”

    法正正襟危坐,淡淡地说道。

    “待上将军看过,把信烧掉,自与我无干。先生这话是问错人了。”

    孙乾微微一愣,低下头看了看掉落在地上的信封,方才知,这信封岂止是贵重?他用双手捧起信封收入怀中,又转头问道。

    “祭酒大人就如此肯定张将军愿意冒此风险出兵救援?”

    法正嗤笑一声,说道。

    “孙先生不要误会,我说援兵自来是对先生说的,但上将军若出兵可不是为了解救徐汉,而是为蜀国开疆扩土,为了逼大王走上争霸天下的道路。”

    “只要攻破江陵,荆州大门洞开,太史慈便自身难保,王室亲族见到眼前之利必会劝大王更加进兵。待打下整个荆州,蜀国成为天下强国,那时王上就算不想争霸天下也不行了。”

    法正眼中闪烁着让孙乾畏惧的可怕光芒静静地说道。

    “所以,上将军一定会出兵的。”

    

第七十三章 蜀国伐楚() 
永安、梓潼两城各驻扎着三万兵马,是蜀国的边陲重地。特别是永安城,临近楚国,是进入蜀川的东大门,此城由蜀国唯一的上将张任亲自镇守。

    这一天,收到张任紧急召集令的大将严颜在太守府门前下了马,又行色匆匆地赶到了议事堂。

    走进堂内,他发现军中的大统领级别的将领都已经到齐。严颜心中不免有些困惑,并未收到王城下达什么军令,上将军急召众人来是做什么?

    他转头看向大堂正中坐着的男子微微一拜,道。

    “严颜来迟,请上将军恕罪。”

    主座上的男子国字脸、短须,身材魁梧,年纪约三十多岁,比严颜还要年轻的多。听到严颜的声音,男子从假寐中睁开双眼,目光如炬,若有电光流淌。严颜不禁绷紧了身体,但男子爽朗的笑声很快又让他放松下来。

    “严将军不必拘礼,现在离我说的时间还有一刻钟,不过既然大多已经到了,那咱们就开始吧。”

    严颜闻言站到左首。大堂内也肃然安静下来,张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