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49部分

宗明天下-第749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衙门的官员心中也升起恐惧之情。一方面由于允熥挺高了官员们的薪俸,另一方面此时还有洪武年间延续下来的惯性,再加上纪律还比较严格,贪污受贿的官员不算多,可占过小便宜的人不少,很多时候被人请客吃顿饭,只要没有收钱,官员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并不在意。若是连这样的事情都追究,那会被抓起来的人就多上不少。另外,许多官员也都曾经被关系好的人请托过事情,有些人此刻回想起来,未必不会被涉及到此事,受到牵连。

    不过众人听了一会儿名单和定罪的罪名后放下心来。他们被定下的罪名并未涉及请托之事,他们不会有事。不少人忍不住松了口气。

    “……,鸿胪寺左司丞,叶秋,收受朝鲜、暹罗等七个番国使者贿赂共六百五十贯。”那御史忽然说道。

    众人顿了顿,纷纷转过头去看向适才站出来第一个对允熥的改革提出反对的意见的五品文官,因为他就是叶秋。

    叶秋一愣,抬起头看向允熥,见允熥的表情没有变化,大汉将军也走过来要擒下他,马上跪下说道:“陛下,臣自知收受贿赂之罪不容赦免,但臣适才所言并无私心,还请陛下斟酌臣之进言。”

    “笑话!”从都察院方阵中又走出一人,身穿四品御史官服,对允熥行礼后冷笑道:“贪腐之人的建言岂能当真?焉知你适才所言不是受了他人的贿赂为他人所言?你既然能够收受番国使者贿赂,未必不会收受其它贿赂。”他又转向允熥,行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对所有被发觉收受番国使者贿赂之人再次严查,查这些人是否曾经收受过其它贿赂。”

    “陈卿所言不错,是要严查他们是否曾经收受过其它贿赂。”允熥点点头说道。

    听到这话,叶秋脸上闪过一丝绝望之情,正要再说话,大汉将军已经把他按倒在地,摘去他的顶戴,并且捂住他的嘴。叶秋要出口的话顿时被憋在了嗓子里面,发出呜呜的声音。

    过不多时,这三十六个人全部被大汉将军们擒下。允熥扫视了大殿内一圈,说道:“蹇卿,依照《大明律》,他们应当如何处置?”

    “陛下,依照《大明律》,贪污受贿一百二十贯钱之上,应当处斩,抄家;一百二十贯钱之下,流放边疆。”蹇义说道。

    “那就依照《大明律》的规定办吧。”允熥面无表情的说道。

    顿时就有人想要上前为他们求饶,可脚踩抬起来就又收了回去。此时陛下正生气,贸然进谏不但起不到救这些人命的作用,反而可能将自己搭进去。‘还是等过几日,陛下消了气再说吧。好在依照《大明律》,贪污受贿不管涉及多少钱,都没有斩立决的道理,都是秋后问斩,此时才是正月,还有时间。’他们想到。

    “朕口谕,罢黜他们的官位,贬为庶民;茹瑺,朕将这些庶民交给你,严加审讯,一定要问出他们是否曾经收受过其它贿赂。”允熥又道。

    “是,陛下。”茹瑺心中十分不愿,但只能上前接旨。虽说这些人被罢黜了官职,可毕竟曾经是官员,自己依照对普通百姓的法子来处置他们肯定会引得百官反感,可不依照对普通百姓法子来处置他们未必能够问出什么,左右为难。

    ‘按照章程,官员多由都察院审问,平民才由刑部审问。在审问之前就罢黜他们的官职,摆明了是不想让都察院负责此案,陛下对蹇义真是偏袒。哎,谁让我不是皇帝的亲信呢?’他侧头看了一眼蹇义。蹇义从洪武二十一年起担任中书舍人,一度兼任詹事府的官职,是允熥的亲信。

    茹瑺接旨后,允熥吩咐大汉将军把他们送到刑部的监狱中。这些人答应一声,押着三十六个原官员退下去了。

    在这三十六个人被押下去的时候,允熥扫视了一下武官方阵,果然见到有几个目光一直盯着他们,冷笑一声。

    待他们都被押下去后,允熥清了清嗓子,正要说什么,忽然适才出列驳斥叶秋的都察院左前都御史陈瑛又再次出列,高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何事?”

    “陛下,臣弹劾原后军都督府都督、鹤庆侯张翼,弹劾度支部尚书梅殷,弹劾原武选司郎中赵羾。臣弹劾鹤庆侯徇私枉法,贪他人之功落在其子张育穆身上;弹劾度支部尚书梅殷、原武选司郎中赵羾枉顾朝廷律令,明知洪武三年色楞格河之战首功当为时任会宁卫千户的彭清宗,却在任免官职时将其归于鹤庆侯之子张育穆。”陈瑛说道。

    陈瑛此言一出,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大殿再次轰然。适才牵扯到三十六个官员的贪腐案已经够惹人注意了,现在竟然又出现一个大案。

    允熥继位以来一向注重公平,尤其是武将立下的功劳,严禁贪图他人之功归于自己,一旦被发现绝不宽宥。此案又涉及了一位侯爷,对朝堂的影响远比适才那些礼部、鸿胪寺的中低级官员被贬要大得多。所以众人纷纷看向陈瑛或张翼。

    不过,也有几个人偷偷看了一眼允熥,仿佛已经明白了什么。

    允熥没有注意到有人在看他,而是对陈瑛说道:“陈卿,如你所言,此案涉及鹤庆侯张翼与驸马梅殷?”

    “是,陛下。”陈瑛答应一声。

    “如此大案,绝非凭你一面之词就可定案。”允熥又问:“可有证据。”

    “陛下,现有人证,既是被贪图了功劳的原会宁卫千户彭清宗。”

    “传他上殿,朕要亲自审问!”

第1222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中)() 
“传他上殿,朕要亲自审问!”允沉声说道。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看出不对了。陈瑛作为一个都察院的御史,弹劾武将‘贪他人之功为己有’一点儿都不稀奇,即使被他弹劾的三个人中两个人都是重量级人物。御史就是吃这个饭的,听到这样的消息不进谏才不正常。即使最后证明弹劾有误也没什么,皇帝一般情况下不会惩治。

    可允如此处置就太不正常了。即使是这样大的案子,不,正因为是这样大的案子,涉及两位高官、牵连甚广,皇帝处置起来定然极为慎重,绝不会当堂亲自审问。先帝时都没发生过在奉天殿审案之事。

    所以此时大殿内除了允、陈瑛君臣一问一答外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凝神屏气,注意着接下来事情的发展。

    还有人偷偷看向梅殷和张翼,观察他们二人的表情。远远看过去梅殷和张翼的表情都非常镇定,什么都看不出来;可只有站在张翼身旁的人,才能觉察到他有多么紧张。

    张翼很清楚,陈瑛的弹劾丝毫没有错误。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当初他因为自己的三儿子张育穆随同宁王朱权攻打蒙古,不仅受了伤还失去了右手,他担忧张育穆之后的生计,所以串通梅殷将名叫彭清宗的将领的功劳挪到自己的儿子头上,从而让自己儿子的功劳足以加封世袭指挥使,以后有一个铁饭碗。

    此事虽然其情可悯,但罪无可恕,允或许不会处罚他的儿子张育穆,甚至可能不会剥夺给张育穆的封赏,但定然会重重的处置他和梅殷。洪武年间有将领贪图他人之功,被告发后甚至掉了脑袋。允继位后对这样的行为也非常厌恶,管的很严,处置也极为严厉,这次又一反常态的在奉天殿公开审问,他的下场决不会妙。

    可他还怀着万一的希望,陈瑛只是捕风捉影没有实证。但当他见到彭清宗走进来的时候,万一的希望也破灭了。张翼曾经见过彭清宗,所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人就是他。

    张翼的额头冒出汗水,身子忍不住颤抖起来,并且颤抖的动静越来越大。终于,在彭清宗开口说话前,张翼跪倒在地,对着允的方向连连磕了几个头,嘴里大声说道:“陛下,此案确实是臣为了三子做下的。建业三年,臣之三子张育穆随同宁王殿下攻打蒙古,不仅受了伤还失去右手,臣担忧张育穆之后的生计,所以串通兵部,商议将这为名叫彭清宗的将领的功劳挪到臣三子的头上,从而让他的功劳足以加封世袭指挥使。”

    “陛下,臣有罪,请陛下责罚。但陛下,臣之三子事前对此并不知情,请陛下宽恕他。臣三子事后也埋怨臣,可因事情已经做下了,他也不能检举臣,只能罢了。但臣三子心中仍然对此十分不安,也不愿接受俸禄。臣之三子每次从五军都督府领取俸禄后就存到京城中的一家钱庄,从洪武四年二月起分文没有动过,请陛下明鉴。”

    言罢,张翼又连连叩头。

    “张爱卿已经认罪。梅尚书,你可认罪?”允声音严厉的对梅殷说道。

    梅殷正要说话,忽然在兵部方阵中有一人出列跪下,大声说道:“陛下,臣向陛下请罪。”

    “此事的前因罪臣并不知晓,但鹤庆侯大人找到罪臣,让臣将彭清宗千户的功劳挪到他的三子张育穆身上。因张育穆色楞格河之战丢了右手,臣心生怜悯,又贪图鹤庆侯大人许诺的钱财,就鬼迷心窍,做下如此大案。”

    “罪臣自知罪无可恕,不敢请求陛下饶恕;可此事梅尚书并不知晓,还请陛下明鉴。”

    张翼诧异的抬起头,看了一眼适才说话那人,但马上又将头低了下去。那人自然就是当时担任武选司郎中的赵,现在为兵部右侍郎。那件事最后确实是他经手的自然没错,可自己当时明明找的梅殷,为何此时他拼命摘除梅殷的罪过?他难道不知道,梅殷的罪过越大,他的罪过就越小?

    不过张翼自然不是白在官场上混这么多年的,他虽然不知道在背后发生了什么,可事出反常必有妖,反正不管赵和梅殷谁承担罪过,他的罪都是免不了的,自己还是不要贸然说话。所以他将头又低了低,一句话不说。

    听到赵将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允面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不过还是问了一句:“赵,此时确实是你一人所为,梅卿并不知晓?”

    “是,陛下,此事为罪臣一人所为,并不牵扯梅尚书。”赵又斩钉截铁的说道。

    “可文书上面有梅卿的印章。”

    “陛下,兵部每日下发许多文书,梅尚书并不能每一封都看一遍,那时即将过年,梅尚书着急在年前将文书都发出去,许多文书都只是听罪臣等人大略说了内容就加盖尚书大印。”

    允又问了问彭清宗,他是否知晓此事是否牵扯梅殷。彭清宗说自己只知文书由武选司发出,因为文书上加盖了尚书大印所以认为梅尚书也参与此事,并不知晓内情如何。

    “既然如此,此案已经十分明白,也无须再行审问了。来人,将鹤庆侯张翼与兵部右侍郎赵押下去,朕斟酌之后再行对他二人处置。”允说道。

    四位大汉将军答应一声,就要上前将他们二人押下去。可此时陈瑛忽然又道:“陛下,此案尚未结束,不能结案。”

    “不已经审问的十分清楚了么?如何尚不能结案?”允问道。

    “陛下,鹤庆侯之三子所任乃是武将,文书除经武选司发出外,还需经过五军都督府批准,鹤庆侯三子才能任官。色楞格河之战的经过不仅要奏报兵部,五军都督府也会收到,所以五军都督府之官员也必定知晓挪用了彭清宗指挥使之功劳。是以五军都督府也必定有贪赃枉法之事。是以臣以为,也应当查处五军都督府内涉案官员。”陈瑛道。

    “爱卿所言不错。既然如此,朕将鹤庆侯与赵交给爱卿,由爱卿继续查出此案。”允加重语气说道:“不论查出到谁,朕都绝不轻饶,爱卿不必心中有顾忌。”

    陈瑛正要答应,忽然赵喊道:“陛下,罪臣知晓五军都督府内都有何人涉案。”他一边说着一边转向武将方阵,指着其中几人说道:“宣宁侯曹泰、徽先伯桑敬、永定侯张铨,此案这三人有所涉及。另外罪臣还知晓,普定侯陈桓在五军都督府内多次行与此案类似的不法之事!”

    听到赵的话,众人纷纷转过头去看向普定侯陈桓等人。陈桓一愣,抬起头看了一眼允,明白了允今日到底要做什么。        

第1223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以前就想废的人(下)() 
听到赵羾的话,众人纷纷转过头去看向普定侯陈桓等人。陈桓一愣,抬起头看了一眼允熥,明白了他今日到底要做什么。

    ‘原来如此,原来陛下早就已完全知晓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且一直记着,只是隐忍未发。直到打败了撒马尔罕国,大明不会再有大战事,陛下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动荡,所以于此时将我们这些碍眼的人都除去。’

    ‘而且陛下要进行改革,必定会引起许多将领的反对。如果不出我所料,大明上下大多数将领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