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568部分

一世唐人-第568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破军一身素白衣袍,解开了束发头发披散,怀抱着骨灰盒,慢步将其放入了冢中,左右亲卫上前合上空棺。

    看着这巨大的石马雕像,栩栩如生,每一根毛发都似乎看得清,那昂首撒蹄的狂野之态,让人一看便是血脉喷张,恨不得纵马持刀,杀尽一切马前敌。

    正是:男儿当如斯,挟弓跨良驹。长刀寒似雪,玉蹄踏王庭。

    李破军终究是忍不住了,仰天悲啸:“玉顶,魂兮归来”。

    “玉顶爪黄马,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随着李破军长啸,曲乐大奏,李正奉上烧纸钱祭文的火盆,李破军从怀中掏出一沓纸。

    伴随曲乐,亲卫又抬上来一块石碑,只见的石碑顶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玉顶爪黄……

    字迹铁钩银划,遒劲有力,笔锋苍雄,凛凛的一股雄浑凛然之气。

    山下之人见了,不乏有见识的人发出惊呼:瘦金体,那是太子殿下的瘦金体……人群一阵骚动,太子殿下自从创了瘦金体之后,鲜有真迹外露不少慕名之人只得去英雄楼,回甘茗那几家店外临摹观赏店名匾额,也是长安一绝,这下太子殿下竟为爱马题碑文,怎能不让他们惊讶。

    诗文焚尽,李破军又是悲呼:“玉顶,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待来世,你我再叙……”说着李破军已是哽咽不成声。

    山下围观之人见了也是默然,不少看热闹嘻嘻哈哈之人也是收起了笑容,低头沉默,耳畔只剩山风拂声。

    那悲呼的凄凉,似乎透过声音穿进耳朵,直刺心扉。不少人都是暗叹:太子真性情中人啊,玉顶爪黄……一匹马,活到这种地步,随死无憾了。

    李破军意识有些模糊,少有的眼泪也是滴了下来……那一战,鏖战冲川谷,阵中厮杀数个时辰,来回厮杀,四处奔走,冰天雪地里,尽管玉顶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然而李破军一个指令下去,仍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冲去。

    那马身上数个血口不止的创口,哪一个不是因李破军而起,突厥兵马企图生擒李破军,射人先射马,只要李破军倒地没了坐骑,必将被生擒,所以那一支支破风的箭矢刮破凛冽寒风射在了玉顶身上,尽管玉顶中箭……但李破军又何曾跌落过下来,沟壑陡坡,照样如履平地,一切,皆因玉顶。

    祭文烧尽,曲乐渐息,一座雄壮马冢,就立在了天秀峰上,绕是历经千百年,仍然屹立,成为千年名胜。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烈火雄风() 
1077。烈火雄风

    初春的山峰吹着,李破军立在山腰平台,看着山下谷中清幽的湖水,心境也随之清明。

    山下,人群看着那背手迎风的修长身形,眼中仰慕溢于言表。人群之中,有一年约三十上下的中年男子,身着普通褐色长袍,面色较为刚毅,颔下虎须飘飘,见得李破军身形忽的转头直朝旁边侍从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斯也”。

    玉顶已逝,逝去的终究是逝去了,李破军从来都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悲观之人,来日方长,天下还有大好去处等候着他。

    他知道的,草原上,薛延陀就会替代东突厥,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西域,高昌等国也在挑衅着大唐国威,破坏着丝绸之路。

    草原的西边,西突厥两部始终是大唐之敌。

    高句丽,哪里还有数十万汉人尸骨流落异国。

    吐蕃,野心勃勃的松赞干布并不甘心苟在高原上……

    大唐看似盛世繁华,然则强敌四邻,并不安稳,或许中原是一片祥和,边境却是经常燃起烽烟……他还年轻,只不过过了年也就十七岁,来日可期,东突厥灭亡了,而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随着耳畔传来一声尖唳的战马嘶鸣,李破军血气上涌,心头浮现一副场景……

    广阔无垠的原则上,一匹神骏战马飞驰而来,翻身上马,肆意策马奔腾,耳畔只有马鸣声,风啸声和那悠远的驼铃声……

    “取鼓来”。李破军伸出双手大喝道,声音雄浑回荡耳畔,山下正欲散去的人群一顿,惊异的看向山腰。

    只见得两名亲卫抬上一个硕大战鼓,李破军轮起鼓槌,轰隆隆的战鼓声响起整片山谷,山下八千神策军坐下战马闻鼓而声气,啾啾马鸣声冲去云霄。

    “烈火卷雄风,红云映碧空

    莽原好驰骋,烽烟天边涌

    骐骥有良种,宝马待英雄

    长驱疾如电,真堪托死生

    …………

    流霞寄壮志,沧海抒豪情

    明朝奋四蹄,敌阵立大功

    流霞寄壮志,沧海抒豪情

    明朝奋四蹄,敌阵立大功

    …………”。

    一首雄浑壮阔的《烈火雄风》传荡出来,豪迈雄壮的曲调,高昂振奋的战鼓声,伴随着躁动尖唳的马鸣声……响彻在这山清水秀的翠华山中,直震得枝叶簌簌摇动,直震得清波荡起涟漪,直震得在场众人血气上涌,发出山呼海啸的嚎叫声。

    那名身着褐衣的中年男子亦是紧捏双拳,满脸涨红,直低吼道:“大丈夫,当如斯,当如斯啊,太子殿下,吾之主也,沧海桑田亦不毁改”。说罢之后脸色潮红,竟是捂着口鼻一阵咳嗽,好险没背过去,身边侍从见了忙是上前拍背,从行囊里拿出一个葫芦递给他,中年男子拔出葫芦塞喝了几口汤药才缓过来。

    而后看向走下天秀峰的李破军,神情激动,直呢喃道:“实不可错过”。说罢将葫芦扔给侍从便是急急挤上前去。

    李破军一时兴起,想起了三国里面吕布骑乘赤兔的狂野肆意,一时没忍住,将这首烈火雄风即兴唱出来了,还是在这众多人面前,唱罢之后,李破军也是有些捂脸,直接放下鼓槌就想乘人群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赶紧开溜。

    结果刚到山下,便是有一人强行挤过来,不顾军士阻拦,直高喊道:“下官中书舍人高冯,见过太子殿下”。

    李破军抬头一看,只见得一身着圆领褐衣的男子被军士拦着,军士听说他是中书舍人,是朝廷官员也是有些不知所措,看向李破军,李破军直一挥手,“高舍人请上车来说”。

    高冯大喜,走到车架前,又是一怔,直整理衣冠行礼拜谢:“谢殿下赐臣同车”。

    李破军掀开车帘一看,人群已经注意到他了,纷纷挤上前拜见,山道狭窄,临近着湖,再是拥挤难免会有危险,李破军脸色一肃,直喝道:“别啰嗦,快上车,走”。

    高冯一怔,赶忙撩衣上车。

    车架缓缓离开天秀峰,向山庄而去,李破军这才看向这中书舍人。

    按理说这中书舍人也是正五品上的官员了,在中书省协助中书令制诰,也是有头有脸的中央官员,这人为何有些面生,而且也未曾听过名字呢。

    “高舍人有礼了,方才围观者甚多,一旦骚乱躁动,山道狭窄,临近湖水,恐生意外,事态紧急,故言语过重,高舍人勿怪”。虽然不认识这个什么高舍人,但是能做到这个官儿说明这人不赖,而且气度不凡,理应是真的,也没必要得罪人。李破军拱手和煦笑道。

    李破军如此温和道歉,高冯倒是又惊又喜又佩服,直侧身拱手道:“殿下言重了,是下官考虑不周,还是殿下想的周,使得民众免生意外,着实可敬可佩”。高冯言辞恳切,看样子是北李破军深深地折服了。

    李破军客气了一下,便是直问道:“冒昧相问一句,据我所知,当今中书舍人乃是李公重规,敢问高舍人这是?”

    李破军虽然不用参与朝政,但也是关心着时政,张文瓘亦是时刻向他报告官员调动等朝廷事务,现在的中书舍人可是李重规啊,也就是李百药,李百药字重规,李破军也是认识他的,李百药已经年过六旬,博学多才,更兼得人品耿直,两袖清风,被时人所称赞的,李破军也是很敬服,这下怎么这个什么高冯又是中书舍人了呢,高冯?不好意思,没听说过啊。

    高冯闻言也是一笑,丝毫没有见怪的意思,毕竟此事不知情的人确实不了解,相反李破军的当面询问还晓得磊落知礼了。

    当即也是直行礼说道:“此事殿下不知也实属正常,好教殿下得知,贞观元年臣由监察御史调任中书舍人,然不过月余,臣先母病逝,圣人仁德,准臣留职丁忧,今三年守制期满,故而臣回京复职,重规公亦是暂代舍人一职”。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恪慎清勤,一时正人() 
1078。恪慎清勤,一时正人

    这自称高冯的人双手布满老茧,手臂粗长,竟是练武之人。李破军有些大意了,竟是直接让他上了马车,不过亲卫搜过身,此人没有携带利器。

    高冯亦是心思敏捷之人,尽管李破军神情表现很隐晦,但是马车之内,空间狭小,高冯在老家丁忧三年,经常听见当朝太子殿下如何如何勇武英明,也是极为好奇,故而自从上了马车,高冯视线就没离开过李破军,李破军这一丝极为隐晦的防备,却是被高冯察觉了。

    而心思敏捷的高冯一愣之后,也是了然,直笑道:“殿下勿需防备下官,下官姓高名冯字季辅,德州人氏,武德元年归唐,历任陟州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一切皆有可查,货真价实的朝廷命官,冒昧登车,确实有所不妥”。说着高冯也是躬身致歉。

    听得这人神态自若,自报家门言辞有理有据,李破军也是相信了大半,面上直歉意道:“高舍人见谅,我却是去了一趟草原,险些身死,有些敏感了。令堂仙逝,还请节哀”。说着话李破军右手还是没离开过剑柄,防人之心不可无,李破军才不会阴沟里翻船呢。

    “总之却是季辅莽撞了”高冯又是微微欠身,以示自己莽撞求见登车之举,而后又是一脸激动的挥手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远赴塞外杀敌,着实可敬。方才击鼓而歌,更是振奋激昂,季辅听闻只觉得血气上涌,恨不得亲去塞外杀胡报国啊”。

    李破军听了也是谦逊的笑着,然而听见高冯一口一个季辅的,却是一怔,继而也是一脸惊讶,直指着高冯叫道:“季辅?你是高季辅?”

    高冯歉然一笑,“下官以字行世,知名者甚少,若殿下没弄错的话,下官便是德州高季辅了”。

    “啊呀,原来是当年亲报兄仇的英杰高季辅,却是失礼了,高舍人勿怪”。李破军也是吃了一惊,直是再次行礼。

    这位人物李破军可是记得的,历史上的高季辅是高宗时期的宰相,乃是辅佐李治治理国家的名臣啊,李破军更是记得,高季辅是和文武双的人物,高季辅不仅可以治理国家,一身武艺也是厉害的很呢。

    方才李破军说的亲报兄仇就是高季辅扬名的事迹,流传甚广。

    当年大业末年,高季辅的大哥高元道在汲县担任县令,当时天下已乱,盗匪四起,汲县外有一股土匪竟是将高元道杀害了,当年年仅二十,尚在读书的高季辅听闻消息气怒攻心,痛哭埋葬大哥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召集家仆,拎起兵器,出城将那伙土匪一网打尽,手刃仇敌,将匪首首级祭在大哥墓前,甚是解气。

    一时间,德州高季辅年过不过弱冠,剿匪为兄报仇的消息就是被四处游走的游侠义士所传颂,提起德州高季辅都是竖起大拇指,响当当的好汉。

    亲报兄仇说明此人是条响当当的汉子,但更令李破军敬服的不只是这热血之举,李破军更看重高季辅的才干,此人能够辅佐高宗治理朝政,朝政清明,后世史家对其评价甚高。

    之所以名声不显,只不过是同时期的牛人太多,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掩盖了他的光芒,直到高宗继位之后,高季辅才作为托孤臣子上位,并且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相继倒台之后,这位大佬依然屹立在朝中,只是高季辅虽然文武双,有一身武艺,却是身有重疾,没过六十就病死了。

    见得李破军听过他的名声,还对他给予盛赞,高季辅也是神态自若,并无自傲,也并无过分谦逊,直欠身说道:“殿下未及弱冠便是纵横塞外,才是我辈楷模,让臣等痴长之人好不汗颜”。

    说着话就到了护龙山庄了,望山跑死马,天秀峰看似在山庄后面不远,但山道弯曲,却是有一段距离的。

    见得如此威严山庄,高季辅也是极为好奇,昂首看着匾额上这个铁钩银划的大字直赞叹道:“殿下之瘦金体着实了得,笔锋孑立,似有一股苍劲之气跃然而出”。说着说着更似沉迷一般,竟是呆愣看着匾额久久未曾动步。

    李破军哭笑不得,只得笑道:“季辅若是喜欢,稍后我写就几字赠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