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513部分

一世唐人-第513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李大总管所言,圣人虽是接受了突厥归降,一方面令我等接应莒国公,但是一方面又并未下令让我等撤军,这是什么意思,我想诸公,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李破军也是没绕弯子直说道。

    说罢便是直接说道:“说白了,碍于礼法,圣人不得不接受突厥归降,不动刀兵,但是,突厥不灭,北疆难安,此番耗费无穷尽的人力物力组织的六路大军北伐就成了一场笑话,诸公以为,圣人会就这般绕过突厥吗?”

    听得李破军的话,众将恍然,正在此时,先前颁旨的内侍请求入见,待得那内侍进来行礼罢了,环视一圈,直说道:“圣人密旨,仅准太子殿下,代国公,英国公,霍国公四人知晓,其余人等,劳烦退避一下”。

    李靖几人对视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挥挥手,诸如高甑生,张公谨等副将退出去了。

    帐中仅有李破军等四人,那内侍从匣子里取出封好火漆的密信当着众人面打开,递给现在官职最大的主帅李靖。

    李靖打开一看,便是浓眉舒展,递给李破军几人看,直摆摆手道:“内侍传旨辛苦了,请回营歇息吧”。待得内侍退下之后,帐中仅有四人。

    李靖直指着密旨笑道:“果如大使所言”。

    李破军接过信来一看,入眼便是李世民那遒劲的笔迹——“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接到了李世民的密旨,众人彻底放下心来,李靖毫不犹豫的上了首位喝道:“整军备战,待得莒国公去了突厥营地后,于当夜,本总管亲帅三千铁骑袭营,茂公、嗣昌,领大军随后紧跟,待本总管袭营之后,敌营必乱,届时,全军出击”。

    听得李靖的打法众人也是纷纷附和,这种先突袭,而后大军开战的双重打击,非常适合现在。而一旁见证历史的李破军也是赞佩不已,事实上,李靖灭突厥不仅仅是用闪电战奔袭,双重打击,此次突袭铁山突厥大营,更是用三重打击。

    历史上李靖先命偏将苏定方率两百死士骑兵偷营,直奔頡利牙帐,而苏定方名扬天下开始也是来自这一战,仅率两百骑军就突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帐,而后李靖骑军冲营,最后大军加入厮杀,三重打击之下,黑夜中沉睡的突厥人大败,頡利仓惶乘着千里马跑了,身边仅剩数十个亲卫,连最最疼爱的儿子叠罗施也走丢了,最后一头撞上从大同北上的李道宗的大同道大军,被其部下甘州刺史张宝相捡了漏,活捉了頡利。

    

第一千零一章:屯兵冲川谷() 
1001。屯兵冲川谷

    想到此处,李破军嘴角一挑,张宝相?不好意思不认识,历史上此人的光辉点好像也就是走了狗屎运生擒了頡利,然后并无战绩,后来更是因为在征伐吐谷浑的时候谎报军情被贬了,既如此,李破军也狠得下心来把这个功劳也给夺了,总不能让他白来大漠上转一圈吧。

    李破军的不经意轻笑却是被李靖察觉了,李靖也是直问道:“不知大使还有何补充的?”

    李破军闻言也忙是说道:“诸公都乃军中宿将,所虑甚为周全”,说罢又是转口说道:“不过,本使麾下亦有四千精骑,总是看着诸公斩将夺旗立功勋,也是心痒痒,不如,本使驻军这里,截断頡利去路如何,哈哈,说不得到时候本使走运还可以擒得頡利呢”。说着手指向了一处地名。

    李靖三人看去,顿时眼睛一凝,冲川谷,冲川谷位于铁山以西,丰州以北,愿是一道黄河分支,后来干涸,留了一道长长的沟谷,名曰冲川谷,此谷在铁山正西,若是頡利兵败,向西逃窜的话,此谷正挡在去路上。

    但是突厥兵败的话,頡利并不只有这一条路可逃啊,往漠北去,哪里走九姓铁勒接应,頡利更有可能往北逃的,因为往西逃还有顾及灵州以及整个陇右的唐军,是很危险的,頡利不大可能从这边逃。

    想到这儿,柴绍便是笑道:“此次定可擒杀頡利,大使怕不是要扑空咯”。柴绍是驸马,是李破军的姑父,所以说话也比较随意。

    李破军却是淡笑道:“扑空岂不是更好,这说明大军已经马到功成了,反正我是去碰运气的,有备无患,双全之策嘛”。

    李绩也是摇头笑了笑,至少在他看来,頡利西逃的可能有很小,要逃也是北逃,哪里有归附突厥的九姓铁勒,实力强大,一旦頡利逃去了,唐军便是鞭长莫及了。

    李靖作为主帅也是笑道:“既如此,那大使便屯兵冲川谷吧,勿忘安全为上,过不几日,大同道大军应会北上,大使可与其会师”。

    冲川谷隔着灵州以及陇右道都不远,李道宗的大同道大军正从灵州北上,李破军又有四千骑军,说实话,李破军的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待得众人走后,李靖看着李破军的背影也是摇头笑了笑,呢喃道:“西方”。说着眼睛看向了案桌上地图,不经意的一扫却是眼睛一凝。

    铁山以西西域吐谷浑,铁山往西去可以到这两个地方。

    等等,吐谷浑,李靖又在旁边一堆资料里翻找了一下,找出来一本小册子,翻看几页,上面赫然记录者,“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与頡利交厚”。

    李靖心思一震,又是想到,九姓铁勒虽是归附突厥,但那是突厥强大的情况下,若是突厥大败,九姓铁勒还会归附吗?要知道之前的薛延陀等部可是一见突厥势弱,就改换门庭归附大唐的,草原部落一向都是势强就归附,势弱就叛离,这一点深知草原生存法则的頡利会想不到吗,那么頡利就很有可能去投靠这位与他交厚的吐谷浑国王

    心念及此,李靖惊愕的抬起头,看向帘帐,想起方才李破军那挑嘴一笑,竟是有些琢磨不透。

    不多时,李靖回想过来便是抓过信笺,提笔唰唰写了一封信,直喝道:“来人”。

    “大总管”。帐外亲兵进帐应着。

    “速将此军令在一日之内传与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李靖将手中信递出,亲兵领命出去传信去了。

    李靖背手踱步,心底暗道:殿下,果真是不同凡响,非老夫不信你,只是兹事体大,还是任城王大军前去拦截为好。

    越想之前李破军那神秘莫测的挑嘴一笑,李靖就越是觉得诡异,又去看地图,难道頡利真会西逃?

    李破军一回营地,召集众将便是道:“全军检查兵甲粮草,明日卯时,绕过铁山,过丰州,前去丰州以北八十里外的冲川谷驻扎”。

    众将闻言大为不解,可是看着李破军没有解释,他们也没有多问,回去各部之后便是督促部下准备了。

    “房校尉,我们这是拔营吗?怎的大晚上要收拾东西?”房遗爱回了自己所辖的团之后,便是咋呼着要大家伙收拾装备。这时,麾下一名队正前来好奇的问道。

    这队正,房遗爱也认识,他任一团校尉,团下总共就四百多人,每个队正麾下有五十名士卒,也就八个队正,是很重要的底层军官。

    正在擦拭陌刀的房遗爱闻言直没好气的说道:“不拔营收拾个屁的东西啊,王皓你小子这不是长着眼睛问瞎话吗”。

    那名叫王皓的队正,身材比较魁梧,一脸胡子,看起来比较憨厚,为人也是老实忠厚,又是同袍兄弟,所以房遗爱等人也是不拿他当外人,时常打打骂骂开玩笑。

    王皓被骂了,也不以为恼,直嘿嘿笑道:“我这不是问一下嘛”。说罢低着头,眼里满是复杂,神情变换,咬着牙攥着拳似乎在挣扎着什么。好半晌,王皓脑海里浮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眼睛一红,咬了咬牙似乎决定了什么。

    转个头待得神情平复了,王皓又是凑上去问道:“校尉,你可是宰相家的公子,跟大将军那可是兄弟,你也不知道要去哪儿吗?我听说突厥人已经投降了,那咱们莫不是拔营回家不成?”

    “呵呵,回家?你小子仗还没打几场就想着回家?老子没你这丢人的部下。”房遗爱听了恨铁不成的不轻不重的踹了王皓一脚,又是昂起头道:“前面那句话不错,我房二爷可是大将军的拜把子兄弟呢,我岂能不知道,我告诉你啊,突厥人投降那是扯淡,反正我都不信他的,咱们明天要去丰州那边儿的冲川谷,也不知道去哪儿干什么,大将军自有妙计吧,滚滚滚,你个小屁队正需要知道恁清楚作甚,赶紧回去督促弟兄们,麻利点收拾完还能睡个囫囵觉”。

    说着房遗爱这厮就不是耐烦的人,哪里忍得别人追问,何况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又不好意思说不知道,就直接将那王皓踹跑了。

    

第一千零二章:薛仁贵来了() 
1002。薛仁贵来了

    王皓回了帐中之后,枯坐地上,脸色变换,良久,起身掏出一张黄泛的粗糙纸,就着炭条写了一段话便是放进了信壳里面,趁着还不太晚,去了后面,找到运输粮草的杂兵,“兄弟,劳烦把这封信带给我娘,上面有地址,拜托你了”。说着从兜里掏出好几个大钱递给那杂兵。

    这些运输粮草的辎重杂兵,时常来往前线和后方运输粮草,所以就有了带信这一项业务,当然,也是要有些酬劳的,那辎重兵掂量了一下手中大钱分量,又看见王皓不是普通士卒,也是笑道:“兄弟放心信一定送到,明日一早我就要回,两天后信就到你家老娘手头了”。

    “那多谢兄弟了”。王皓抱拳道谢了,转身走后,却是一脸苦色,家书?呵呵,他老娘都被那该死的人控制住了,这所谓的家书也只是给他们罢了。

    翌日一早,李破军便是领着四千骑军告别李靖大军,前去冲川谷了,而李靖大军还在等候唐俭前去突厥迷惑頡利。

    灵州,磴口,这是一座临近突厥的城池,也是紧临着沙漠,大唐任城郡王,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领两万大同道大军已经在此驻扎半月有余了,一直寻不到战机,也未等到中军命令,只得苦等,这一日,随着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到来,磴口这个小土城动了,人声马鸣,多日没动的大同道大军要准备启程了。

    磴口城门处,李道宗端坐战马,一身黑甲更衬出儒雅中有几分英武,看着黄沙漫漫的大漠,眉头微皱,想起了那封信上面说的,不由得心底有些迟疑:冲川谷,頡利会往此来?

    尽管有些迟疑,但是主帅军令不可违,而且太子殿下也是独自前去冲川谷,哪里临着铁山突厥大营,若是頡利发现了太子在此,那太子危矣,李道宗更要去了。

    正准备挥手出发的时候,忽的斥候来报,“报…总管,后方来了一只二百人的队伍正向磴口而来,具都青壮,且有兵器”。

    李道宗闻言神情一肃,一旁的副总管张宝相,面容粗犷,蒜头鼻子大方口,闻言直咋呼道:“后方?后面是咱大唐的地儿,谁敢这么嚣张?”

    李道宗眉头一挑,直说道:“速去探明是敌是友,若是敌,围歼之。若是友,询清来意”。说罢便是大手一挥,“全军出发”。

    区区二百人的队伍李道宗还不放在眼里,还是速去冲川谷要紧,太子殿下安危不容疏忽。

    然而片刻之后,那斥候便是一脸怪异的回来,“禀总管,那二百人具都是大唐百姓,为首者自言是绛州人氏,前来投军,讨伐突厥”。

    张宝相出身草莽,向来没有正形,闻言又是哈哈大笑,“投军?这都是什么日子了,募兵之日早就过了,他投的哪门子军”。

    李道宗闻言眉头一皱,微喝道:“张将军,太子曾有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值此国战之际,我大唐有此等义士不远千里前来相助,着实可敬可佩,张将军不可轻辱”。

    说罢李道宗思略了一下便说道:“我军将士足够,却是无需兵源了。只是有劳了这些义士拳拳报国之心,这样,传令辎重,取三百人半月口粮给他们,好生劝其返乡”。

    斥候闻命去了,大军继续出发。

    片刻后,那斥候又回来,挠挠头竟是颇为尴尬,直说道:“禀总管,那群壮士不愿离去,为首者说愿随大军北上杀虏,每天只需两顿饭食就好”。

    这下子李道宗就是惊奇了,不得不正视了,此等义士,倒是不可多得,说不得又是一名没出头的人杰呢,当即就是挥手道:“大军继续前行,请他们过来”。

    斥候下去了,不一会儿,一阵熙攘声传来,李道宗凝目看去,便是一惊。

    只见得约二百余人,衣衫褴褛,满身污泥,没有一个干净点的,头发也是散乱,就像是一群逃难的人,但是令李道宗惊的不是这个,而且气势,李道宗是兵家里手,一眼就看出来这二百人的不凡之处了,二百人虽然是衣衫褴褛,装备破烂,没有完整的衣甲,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