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180部分

一世唐人-第180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程知节就是出列一瞪眼:“什么叫天下承平了?突厥高丽,吐谷浑薛延陀,我大唐四面八方都是有些那些胡人随时想上来咬咱一口,这么多战事将起,来来来,老高,你告诉俺怎么用笔杆子治天下?”。

    高士廉听的老脸一囧,却是机智的没有和程知节这厮争辩,直将脸迈向一边。

    尉迟恭侯君集等一干武将也是大声叫唤着,这帮子武将只知道陛下是他们的战神,是知道李世民是现在他们这一边的,方才敢这么嚣张,李世民却是看的头疼。

    且不说他本身就不喜欢这类文雅的年号,就是喜欢这个年号,但是眼下看来也是不能用文贞文兴这类年号的,一旦他一意孤行用了,怕是会寒了一众武将之心了,这天下刚平定,他便要学汉高祖那般杀功臣了吗?显然军人出身的李世民是做不出来的,何况程大妖精那厮说的也是对的,这普天之下还有恁多蛮夷等待平定呢,怎能缺少了这些武将呢。

    当即李世民便是说道:“且稍安勿躁,好好讨论,这个不通换一个便是”。

    众臣这才稍定下来,接下来,又是有人出列说了一些年号,但却是都不合李世民的意,李世民总觉得他的年号要表达着什么。

    台下的李破军都看得着急了,一个年号讨论半天,他若是不想深度影响历史,就提前说出来了。

    这时,文臣之首列出来一个瘦削短须文士,只见他说道:“陛下,《易经。系辞》有言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天地之理主于正;观:以示人也。

    臣建议不若以贞观为年号,以表我朝以正示人也”。

    李破军一看,原来贞观这年号是房伯父提出来的啊,这瘦削短须文士正是房玄龄。

    上首的李世民一听,忽的直坐直了身子,眼睛神采奕奕,呢喃道:“贞观……以正示人,以正示人”。

    继而哈哈笑道:“好,贞观好,年号便是贞观了,自登基大殿之后正式启用”。

    众臣见了李世民这般高兴,也是没有反对之声,毕竟皇帝高兴就好,区区年号何必去触怒新皇霉头呢。

第三百二十四章:这个老头不一般() 
324。这个老头不一般

    李世民看见百官朝贺的样子,直站起身来,接受这百官朝拜,心中直想对李渊说道:“父亲,我也是你之嫡子,自也有继承权,这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我又为嫡子,传位于我,天经地义,实乃天命所归也”。

    这么一想,李世民心里舒坦极了。

    李破军看着李世民那激动高兴的神情,有点懵,不就是定了一个年号吗,怎么看起来却是要比刚刚接受禅位还要高兴呢,李破军却是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的心结的。

    可以说李世民绝非薄情寡义之人,从他厚待自己的文臣武将就可以看出来了,凌烟阁之臣基本都是善终,当然,像侯君集那样自己作死去造反的就另说了。

    简单说李世民对兄弟斩尽杀绝一事可以说是小节有损,但是大节绝对无亏的。不杀李建成兄弟他自己不得死啊,不杀李建成等人的后人,斩草不除根留着他们以后造反啊,话说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夺嫂的确是个人品德有损,毫无亲情可言。

    但是,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割接他们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片面的评价,甚至以现代人的目光标准来批判古人,无疑是很荒谬的。要是纠其结果下来就是德与才之争了,李世民纵使小节又亏,但是其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

    再说到底,李世民也并非是无德之人,至少他能够宽容对待敌人魏征王珪韦挺等李建成的旧臣。能够在李建成几个想要逆子谋反弑父的情况下没有杀他们,只是将他们流放了。这一切都说了李世民并非是隋粉唐黑所说的那般无耻无德无用之人。

    房玄龄不愧是李世民心腹谋士,知道李世民最需要最想要什么,故而才提出“贞观”二字,取之以正示人之一意。这无疑将李世民心中的那一丝丝彷徨,一丝丝对于逼父的愧疚给抹去了。我以正示人。何惧之有,所以李世民才会如此放怀大笑。

    眼见着房玄龄立下这个轻飘飘的大功,长孙无忌也是出班表奏道:“还请陛下着令太史局算出黄道吉日,择日举行登基大殿”。

    李世民闻言便是对着朝堂之上一位长胡子白发老头说道:“司天台监正何在?”

    那长胡子老头忽的眼神讪讪,似乎有些惧意,虽是身着正三品的威武官袍但却是身形嗖嗖的,只见他强忍着惧意出班说道:“臣,臣傅奕在”。

    李世民疑惑的看了几眼这并不是很熟悉的监正,只知道这傅奕自前隋开始便在太史局(又名太史监,司天台,浑天监察院,浑天监等等,当然后世最有名的叫法是钦天监)工作,算是太史局的老人了。只是不知道为何这般惧怕他。

    李世民没想那么多,只以为是自己的威势吓着这老头了,只怕是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失却了如今的地位罢了。

    “嗯,傅监正,你下去便率部着手择一良辰吉日,明日早朝定下,以行登基大典”。李世民也没去注意那么多,只见吩咐说道。

    傅奕听了忙是点头应是,那般嗫嚅模样看的众臣都是不自觉的摇头,这个傅奕,好歹也是三品大员,这胆量……着实太小了,人家新皇初掌权,就是要换人也不会去找你这个司天台的闲官啊。

    李世民看着也是直摇头,这些老官僚,年老体虚的,空凭借资历居在位置上不下来,有才能的年轻人便是没有机会晋升,也该变变了。

    李破军看着也是好笑,这老头,那哆嗦的,太担心了,这时,李破军他前面的不知哪一监的从三品少监疑惑的嘀咕说道:“傅老一生骨气傲然,怎的今日这般不堪”。

    李破军听的一愣,我天,就他这……还骨气傲然?当即便是向傅奕看去,这老头刚刚回班入列坐下,只是一坐下的瞬间那低头一刹那的神情里里似乎透露着不平凡,只见他深吐了一口气,而后又是悄悄看了一眼李世民,只见李世民毫无异样没有注意他,又是低头微微抚胸。

    这是……表达着庆幸?还是躲过一劫后的高兴?李破军眼睛一眯,这个傅奕不简单啊,既然是有骨气又何必这么害怕,那深吐一口气庆幸的表情显然是表露着这位太史局监正做了什么对不起李世民的事儿,很是怕李世民知晓一般,看来这个老头不一般啊,得去调查调查了。

    看来李世民父子却是都不知道正是这个老头差点让李渊动了杀死李世民的心思,正是这个老头让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越来越深,以至于李渊分离李世民的军权,贬谪天策府的官员,极力打压李世民扶持李建成,可以说,正是这个老头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让李渊,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激化了。

    一切只能归结于这老头几个月前在家里有些无聊,又正值春暖花开之季,便是来到院中乘凉,无意间仰天一看,继而便是看惊了。太白星本该悬于正中,此时怎的移到西边了,哪里是……是三辅秦地,八百里秦川所在,故秦国所在。太白星主帝王,而秦……秦王,老傅奕不敢深想了。此刻他只想静静,至于静静是谁,那鬼知道了。

    回了府中,思前想后,一身傲气的老傅头便是毅然决然的写了一封奏折上去了,还是通过关系越过三省直达天听,送到了李渊的面前,也就有了之前的一幕,被“杨花谢,李花开”等流言深深影响的李渊动摇了,有点信了,于是疯狂的打压起了李世民了,致使李世民处境艰难,直至彻底激化矛盾,产生玄武门之变。

    所以这老头惧怕李世民是有原因的,他相信,要是李世民知道这件事,他可是绝对没有活头了。幸好,奏折只有太上皇陛下一个人看了,没别人知道的,老头如是想,可是,奏折的确只有李渊一个人看了,但是李渊走了,那奏折还在啊……

    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朝就这样下了,大唐的天也变了,一切只差一个正规程序而已,而李破军却是有点郁闷,他熬夜写的防蝗三策的光芒似乎被掩盖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招兵令() 
325。

    招兵令

    随着这个不一般的早朝散朝,一道道诏书也是快马发往了这大唐各地,相信很快,大唐人都知道了,他们换皇帝了,老皇帝退位了,新皇就是他们的战神秦王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登基自是有人弹冠相庆,这些人大多数应是底层老百姓和各地军士,李世民多年来征战各地是深得民心的,不像李建成那般深居宫闱,没有去过基层。

    有人喜自是有人忧,那些世家大族可是非常不希望李世民这个强势的君主上位的,要知道李世民跟这些世家的关系可不是很美丽的,

    李建成的妻子是五姓女,郑家的郑观音,李建成作为正统储君,处理政事,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关系可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太原王家便是不遗余力的支持李建成,反观李世民这边,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自是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的危害,深知百姓疾苦,对于这些世家可是没好脸色的,关陇世家还好,毕竟如今是以皇族李家为首的,那些山东大族可是很可恨的。

    如今跟李世民关系稍微近一点的大家族也就是崔家了,麾下不少崔家人效力,其余郑家不用说了,那是李建成正室郑观音的家族,太原王家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成为了李建成的钱袋子。这些世家跟李世民可是没有多少情谊的,不过即使李世民登基了,若说这些世家有多么害怕,那也是开玩笑的,千年世家,百年王朝,那底蕴当真不是吹的。

    李破军自回了宜秋宫里,一路上便是接受众人行的拜见太子之礼,李破军如今随着李世民的登基第一诏下去就是成为了这大唐帝国的太子殿下了。

    更多的人想的是,陛下初始登基下的第一诏就是敕封皇后太子,这决心可是不小的啊。

    也就是说这后宫之主和国之储君的位子是已经铁定的了,其他人甭想了。后宫之主当之无愧的便是李世民一直以来相濡以沫的正室长孙无垢了,更何况李世民的心腹第一功臣就是长孙无垢的哥哥长孙无忌。而李破军作为嫡长子,自幼年来便是名传天下的神童,更是兼得长孙房杜尉迟程秦等大臣的拥护,无论是出身还是本身都是当之无愧的储君了,已经铁定了。

    而在长孙无忌房杜这些老狐狸想来,陛下此举还是另有深意的,早早就定下太子之位,不遗余力的培养李破军这位嫡长子,以绝李承乾几哥俩的心思,也好免却玄武门惨事再次发生。

    李破军屁股还没坐热乎,只听得小秋儿嗫嗫道:“太子殿下,可要沐浴更衣?”小秋儿是知道李破军这个习惯的,这大热天一回来定是洗浴更衣的。

    只是李破军听的一愣,继而失笑,这一下子身份的转变还真有点适应不过来呢。

    只是这称呼在家里实在太生硬,便是上前挑起小秋儿下巴道:“小秋儿,你喊我什么?”

    小秋儿浑身一哆嗦,这么近距离的看着李破军,看着那面带稚气却是显得英武的面庞,小秋儿呼吸都变得沉重了,一张俏脸通红。

    只是嗫嚅道:“太,太子殿下”。

    李破军见了好笑的摇摇头,小秋儿一急都说不出来了,耳根都是红透了,李破军见状笑道:“以后在宫中没外人在喊郎君便是,这才有家的感觉,听到没有”。说着一巴掌拍在小秋儿那挺翘的翘/臀上。

    秋儿仿佛触电了一般,直愣在原地,一张脸那是又急又怒,李破军哈哈笑着一边去更衣去了。

    小秋儿忙是捂脸向后跑去,见着几个丫鬟在掩嘴嗤嗤笑着,小丫头羞愤难当,一跺脚,“看着干什么,还不给……给郎君准备热水去”。几个丫鬟太监忙是下去准备了,小秋儿这个女总管,丫鬟头子还是挺有威慑力的。

    李破军见了也是一笑,趁着更衣,摸了摸/自己的小雀儿,嗯,好像大了一点儿,哎,还是不能啊,太小了,过几年,再过几年,一定不会再让你受屈了。安慰了一番自己的二弟,热水也来了,李破军便是噗通的跳进浴桶。

    看着忙前忙后又是倒热水又是拿衣服的小秋儿,李破军直说道:“秋儿,你明儿去找找母亲,让她给你分配几个人吧,一个人忙太累了”。小秋儿红着脸应着了。

    再一想,朱成李正几个狗腿子看来等搬进东宫后得给他们一个职位了,不然身边没个贴己人使唤啊。

    日头上了中天,小秋儿拍拍在浴桶里昏昏欲睡的李破军,“郎君,过午时了,起来用膳吧”。

    李破军甩甩发蒙的头,一上午的早朝给懵圈了,现在还没缓过来呢。

    用饭过后,李破军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