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179部分

一世唐人-第179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传皇帝位?於世民,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四方岳牧及?长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要。条章法度,不便於时者?,随事改易,勿有疑滞。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号称太上。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一准汉代。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安勿替。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一篇禅位诏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好几百字,云里雾里的好一番墨迹,李破军虽是听得有些迷糊,但是那一句“今传皇帝位?於世民”却是听到的,这封诏书一下,就代表着李渊正是禅位了,成为了太上皇,这大唐江山落在李世民身上了。

    只听得众臣纷纷起身拜道:“吾皇圣明”。

    李破军听的心中暗笑,若是皇爷爷听到这句话怕是要气出个好歹了,圣明吗,或许是,只是有着那么一丝丝的无奈。

    众臣拜罢了还没有落座,长孙无忌这位未来的国舅爷又是活动了,只见得他出班奏道:“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太上皇帝既已禅位,请太子殿下登基即皇帝位”。

    一众大臣又是拜道:“请太子殿下登基即皇帝位”。

    李世民只是坐在上前笑着一言不发,他是老大,这些都是属下该去坐的。其实李世民心中此时那是百感交集的,既有兴奋,又是有着迷茫,得到了吗?终于要得到了吗。可是失去了多少,大哥四弟一众侄儿全部去了,父亲也是恩断义绝之势,如此,真的值吗?

    可是当李世民一抬头,看见那巍峨的长安城,心中又顿时豪情万丈,这万里锦绣江山终究是我的了。

    李世民也心知肚明他这皇位说起来本来就不是很光彩,若是贸然接受,岂不是太过于不要脸了,于是矜持的李世民还是没有说话,只不过那微笑的神情早已经出卖了他,满堂之人也都是心知肚明。

    长孙无忌又说道:“太子殿下,事已至此,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生民计,勿要迟疑,请速即皇帝位”。

    这么说了,李世民也是不得不说话了,只听得李世民说道:“此等大事,须得陛下当面才好”。

第三百二十二章:李破军登储(终章下)() 
322。李破军登储(终章下)

    听的李世民这样说,众臣也就是暂时平静了,这个时候就该是尉迟恭这等莽夫出来的时候了。

    只听得尉迟恭出班说道:“还请陛下还朝颁旨”。

    众臣又是拜道:“请陛下还朝颁旨”。

    李世民回道:“陛下正在安歇,这如何使得?”

    “此等大事,应速下决断,否则大唐危矣。”

    “若不早定,恐生曲折,望太子殿下以国事为重”。

    ………………

    李世民装作无奈的模样,挥手让小黄门领着尉迟恭和陈叔达二人去请李渊了。

    下面的李破军既是无聊又是郁闷,无聊的这种表面形式的做作真的好累,郁闷的是他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早朝,他可以表奏蝗旱之事,定是今日早朝焦点了。如今看来,这蝗旱之事算个屁啊,人家皇帝都要换人了。

    不过这似乎是个机会,因为就在这二人去请李渊的空挡,又是有着不少大臣上了奏折,不过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

    李破军看见空挡就是捏着奏折出班表奏道:“太子殿下,臣有本启奏”。

    “噢,不知李中郎有何事启奏啊?”今日李破军是穿着四品武官服来上朝的,也就是以中郎将的身份来上朝的,是故李世民称呼其李中郎。

    “回禀太子殿下,昨日惊闻关中蝗灾已成大害,心甚忧之,恰逢臣喜博览杂书,对于防治蝗虫略有所知,故而臣宿夜整理出防蝗三策,请太子殿下批阅”。说罢了将奏折递给小跑下来的小内侍。

    李破军此言一出,满朝大臣也是一片哗然。有人称赞,“江陵王殿下心系生民,我等钦佩”。

    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比如这位,“哼,蝗灾之事乃上天之怒,三皇五代以来,无有治法,满朝文武皆是无策,岂是你一个孺口子能定的?”

    李破军一听,我去,这么大火气,一看原来是王珪那厮,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并没有杀他,留其官职效用,本来就是与李破军有仇,这下子更是专找李破军怼了,只是他不怕李破军登储之后对付他,也不知道是真有骨气风骨不怕死还是傻缺一个。

    李破军听了刚想辩驳,只听得李世民挥手说道:“哎,王卿此言差矣,无论是否有效,有这份为民解难,为君分忧之心足矣”。说罢又是对着小内侍说道:“念吧”。

    众臣见此,也是心知肚明,李世民这明显是维护李破军呢,同时也是远离了老王珪,这老头怕是越活越糊涂了。

    随着小内侍将李破军的折子一一念出来,众人脸色也是慢慢转变了,连老王珪都是一脸慎重之样。

    但是仍然是有人出班表奏道:“太子殿下不可,蝗虫乃上天之怒,怎能如江陵王殿下所言捕杀,请太子殿下速速践祚,祭天罪己,方能除害”。

    这名大臣此言一出,李破军便是笑了,还真有人会这么说的,看看上首的李世民,面色颇为阴沉,也是的,凭什么蝗灾一来,就是让皇帝去祭天罪己啊,而且还是让李世民登基后祭天罪己,这么说来,岂不是说上天是震怒他李世民了?

    长孙房杜几人见状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支持着李破军,抛却私人身份不说,但就是这份奏折便是有分量啊,若是真能行,那可是救了天下生民的。

    李破军正在说话,忽的。一内侍于门口高喊:“陛下驾到,众臣恭迎”。众人忙是下座拜见。

    见礼罢了李破军抬头一看,只见得李渊脸色蜡黄,眼袋浮肿的,穿着一身略显松垮的龙袍在两内侍的搀扶下走进来了。

    李破军见了也是一惊,一月没见,没想到皇爷爷居然是老成这样了。众臣也是心里一惊。

    李渊一言不发的冷着脸坐上了龙案之上,下首的监国太子李世民低头不语。

    “太上皇陛下,太上皇陛下已下禅让诏书,只是太子殿下仁孝,无有诏书不践祚,还请太上皇陛下下诏以安国统”。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麾下第一臣自是首当其冲的要第一个说话。

    这一番节奏带下来,众臣也是熟套了,直跟着长孙无忌下拜请奏。

    老李渊一听,抬抬浮肿的眼皮子,仁孝?嘴角扯起一丝嗤笑,想起了早前尉迟恭程知节二人在他面前何等放肆,心中之气便抑郁难平,“陛下老了,该让位了”。那刺耳的声音刺痛着李渊。

    但是如今李渊也是难得多说了,只是一挥手,内侍便颁旨念道:“敕曰:夫天生蒸民?,树以司牧,三灵辅德,百姓与能。粤百夏殷,传业裔祚,轨物长世,率繇兹道。

    朕祗膺灵命?,肇开宝历,声教所覃,无思不服。然而万几填?委,九区辐凑,明发不寐,极夜观书,听政劳神,经谋损虑,深思闲旷,释兹重负。

    咨尔聪明神?武,德实天生,君人之量,爰备夙成。王业初基,雷伊始,英谋独断,秘策潜申。及拓定关陇?,澄清河雒,北通元塞,东静青邱,宏图遐举,元功克茂,氛雾廓清,鲸鲵斯尽。

    泽方外,声畅无垠,总统机衡,百工以。敷宏德化,四门允穆,讴歌所属,宇内宅心。象纬告徵,灵命斯在,朕是用上稽?苍昊。俯顺黔黎,推而弗居,就垂显号,致皇帝位於?尔躬。今命司空上?柱国魏国公?寂、尚书左仆射?上柱国宋国?公赍玺绶授尔?,其纂承洪绪?,对扬休命,式隆宝祚。以康四海。”

    此诏一出,李世民再也绷不住了,喜笑颜开的,众臣领旨了,表是向李世民拜道:“臣等拜见陛下”。

    李世民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直虚扶一下,“众卿家免礼”。

    李渊见此,蜡黄脸上一片阴沉,直起身来一挥袖便要离去。

    李世民率先拜道:“恭送太上皇陛下”。

    众臣也是跟着拜道。

    李渊忽的停下脚步来,转过身来直对着李世民阴阴一笑,附耳说道:“李世民,朕之今日乃尔之明日。朕的儿子互相残杀,你的儿子也会重蹈”。

    李世民听的一愣,面露惶恐,幸亏是背对着众臣,而李渊又是附耳说的,众臣在朝堂台阶下是听不见的。

    只见李世民心中一动,直说道:“父亲稍待”。

    转身便是说道:“今朕发第一诏,敕封李氏长孙无垢为皇后,嫡长子李破军为皇太子”。

    李渊闻言一愣,继而脚步一颤,看了看李破军,脸色一沉,直佝偻着身躯去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文贞?贞观?() 
323。

    文贞?贞观?

    朝堂众臣听的这封诏书也是觉得突然,现在这个时候说这个干嘛,但是人家已经登基为帝了,第一封诏书自当是遵从了。

    李世民却是心知肚明了,看见朝堂之下面露喜色却是仍然蛋定的李破军,也是不自觉的点点头。

    呵呵,诅咒朕吗,放心,朕之子孙不可能如此的,有虎奴镇着高明青雀他们那个敢放肆。

    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一样,他知道他的皇位得之不光明,可能会给后代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但是他相信,他相信李破军镇的住。所以才让李破军区区十二三岁的年龄就执掌军权,允许与群臣交厚,更是允许李破军上朝议政,退朝后可以随意翻阅奏折。

    这一切都是在为李破军打底子呢,试问等李破军成年以后,以李破军的表现,谁又能动摇他的地位呢。

    李渊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看着雄姿英发的李破军,李渊心里明白,李破军一如其父李世民一般,英毅果敢,其余子孙却是不敢与其争锋的。

    同时想起李破军额头上那么银抹带,李渊眼睛阴翳一闪,莫非真有天命乎?

    李渊已经走了,那佝偻的身躯已经表示这位大唐开国帝王雄风不在了,如今已经是幕后之人,其活动范围也是大不过这后宫的,属于武德皇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时代来了。

    李世民径自坐上了龙椅,虽是一身朝服加身,却是好似比李渊那身龙袍穿着更加威武。

    李世民刚坐上去,众臣便是拜道:“拜见陛下”。

    李世民见状哈哈大笑:“众卿平身”。伸出双手虚抱着这空旷的大殿,还有那目极之处巍峨的长安城,李世民只觉得心中豪情万丈,这天下……终归是他的了。

    哈哈哈,几声大笑,直震寰宇,响彻太极殿。

    走在后殿的李渊听的这笑声,脚步一顿,脸色愈加阴沉,直向后宫走去了。

    房玄龄出班表奏道:“陛下既已登基,新皇新气象,自当改元,还请陛下定下年号”。

    众臣闻言也是附议,这是常规的,不用多说的。

    李世民皱眉想了片刻,直说道:“年号一事,不知众卿可有何想法?”

    朝堂里众臣议论了好半晌,各有各的想法,片刻,长孙无垢的舅父高士廉出班说道:“陛下,太上皇陛下与陛下以武定天下,以武建国,今陛下登基,我大唐定将更加兴盛,国祚昌隆,臣之意,既是以武建国,必是不能以武治国的,不若改元文贞或许是文兴如何?以武定国,以文治国,岂不善哉”。说着高士廉直希冀的看向李世民,却是希望这定年号这等大功落在他头上的。

    朝堂众人听的高士廉的话也是各自细声讨论着,李破军却是听着暗自摇头,这位舅爷爷怕是太想立功了,这回却是要让他失望了,太宗皇帝的贞观年号是名传千年,震烁古今中外的,怎么可能是文贞或者文兴这些年号呢。

    这位舅姥爷李破军也是颇为相熟的,毕竟是抚养他母亲和舅舅长大的,不过貌似这位舅姥爷在贞观后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封李世民的命令编纂出了一个《氏族志》,不过即便是编纂这个《氏族志》也是受过李世民的骂的,因为这位缺心眼舅姥爷居然老实巴交的按照实际情况把五姓七望几个家族给排在皇族李家的前头,虽是事实情况的确如此,但是《氏族志》本来就是李世民想搞出来打压那些世家大族的,你居然还这么老实。

    高士廉这番话说出来,文臣倒是不觉得什么,反而觉得有礼,本来就是的,可以马上打天下,却是不可马上治天下的。

    但是一众武将却是没想到那么多的,一听高士廉这番话,不就是说天下平定了便不需要他们武将了吗,又置他们武将于何地。

    当即程知节就是出列一瞪眼:“什么叫天下承平了?突厥高丽,吐谷浑薛延陀,我大唐四面八方都是有些那些胡人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