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啬夫记 >

第305部分

啬夫记-第305部分

小说: 啬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他看着武亮道,“刺史大人,你这代州的治安似乎不大太平呢……”

    他这公然的挑衅让武亮肺都快气出来了……明眼人一瞧于梁一干手下的坐骑都能瞧出其中有代州州府的马匹,到底是谁动的手一目了然不是?

    再说了,武亮刚刚才领教了他于梁手下的实力,不要说一般小毛贼,就算是正规军,怕也很难在这只队伍手底下讨到好处。

    武亮并不算笨,只是仓促之下着了道儿,想跟于梁玩硬的,吃了个钉子后早就萌生退意,当下也顾不得王瑾和于梁的咄咄相逼,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给王县令你负责吧。”

    “至于你于大人的商队……本官也是一时心急,想要早点查清楚案情,所以才唐突,一应损失,还请你们来代县,本官当亲自赔礼道歉。”

    这厮也算是能屈能伸了,眼瞅着事不可为,立刻将面子扔在一边,当真服软下来。

    事情发生如此戏剧性的转折,显然出乎了王瑾的预料,他微微看了于梁一眼,要等他拿主意。

    “咳咳,既然武刺史你如此通情达理,那就这么着吧。”,于梁淡定笑笑,也没有强留他,主动吩咐尉迟子弟让出了一条道来。

    武亮有些发愣,不敢相信于梁这么好说话,只是路就在眼前,他怎么可能不走?当下急不可耐的带着人逃之夭夭。

    于梁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嘴角露出讥讽的笑意,倒是一旁的王瑾悄悄凑上来问道,“大人,这似乎跟昨晚我们计划好的不一样……”

    “哦?那是因为当时我想要你给一份投名状而已。”,于梁晒然笑笑,耸肩道,“不过今日看来,你的立场还算坚定,那么一些繁琐的猜忌手段就可以省了……毕竟,你也在裴度给我的名单上,他裴老哥看中的人,我一向是比较放心的。”

    于梁前半段坦诚而直白的话让王瑾有些尴尬,只是后半句那话锋一转却格外惊喜,连声道,“多谢于大人看重,下官必定舍命相报。”

    “呵呵,那倒不必,你回去后,将状告武亮的奏折整理一份,我会派我的弟兄送往京城中,让裴度给武亮罗列罪名。”

    顿了顿,于梁又颔首道,“更重要的是,我会再派几个人,帮着你守卫县衙的。”

    王瑾微微一愣,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我那县衙会出事么?”

    “你不会认为,今日咱们故意放出假消息给武亮那厮,他听到你手头还有未死干净的偷袭者,会放心么?就不怕将幕后主使是他抖出来?”

    王瑾这才恍然,沉吟片刻后,微微点头道,“是有这个可能,但是武亮那厮多疑,他现在当然想急于灭口,不过回去后必定会再三考虑,尤其是眼下吃了大人你的亏……”

第638章 为何要得罪人() 
“……所以说,这就看你的本事发挥了。”,于梁挥挥手,打断他的话头道,“就算他不派人来,你也得想办法将他的人引出来。”

    于梁诡异的笑着道,“你收集的那些罪证,是可以用来给武亮定罪,但那需要大理寺验证,这个过程要大量时间,而述职的日子已经近在咫尺。”

    顿了顿,于梁的脸色阴沉下来,“而且你也应该听说了,现在是宁王监国,他必定会利用这权利极力阻拦武亮这事,说不定还要反咬一口。”

    “所以,咱们必须拿出一锤定音的东西来,让宁王根本没有应对的机会!”

    于梁残酷的笑着,摸着鼻子意味深长道,“与死板的物证比起来,毫无疑问,若有人证,定罪的过程便会快很多……咱们找不到人证不要紧,只要他武亮给咱们‘送’来就行。”

    王瑾愣住,半响后才叹服的重重点头道,“好,下官一定照办!”

    于梁晒然笑笑,盘算片刻后道,“你有大概五天的时间来搞定这事,我在代州的地盘上,武亮的注意力便会放在我身上,所以你得利用好机会……五天后,无论事情成败,我都会带着商队离开边境去突厥。”

    “……这次述职,你能不能往上一步,决定权,在你自己。”,撂下这话后,于梁才挥挥手,带着队伍扬长而去。

    这世上本来就有很多善于抓住机会的人,那王瑾苦等了这么多年,于梁相信此人会懂得如何更上一步……

    所以在离开枣林县城后,他便将队伍的行进速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上,差不多五天时间便能出塞……与王瑾约定的截止日期相仿。

    当然,与于梁的淡定比起来,胡东山等商贾们带着浓烈的不安,以至于赶路时魂不守舍,若不是被尉迟子弟提醒着,怕是走丢了都不知道。

    于梁能理解这些商贾的顾虑,人家外出买是求财,决计没想到还没到突厥便碰到了自己这档子事……武亮那官儿,在于梁看起来不过尔尔,但是在一般商贾眼中,那绝对是大人物的存在。

    一州刺史的能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得罪了此人,以后别想在代州正常的做生意。

    队伍中弥漫的古怪情绪,于梁收在眼里,他不准备主动解释什么……有时,事实胜于雄辩,无论他说得再巧舌如簧都不济事,最好的办法便是武亮倒台,这些商贾们的心结自然迎刃而解。

    那一天,并不远……只要裴度那哥们给力些,同时,宫中那位主儿不那么坑爹。

    “大哥,该扎营了。”,尉迟子弟突然禀告道,于梁抬眼看天,已经是日落时分,他们行走了整整一天了。

    “不用,去前面县镇中住,风餐露宿什么的,咱们不需要。”

    于梁却笑了笑,摇头拒绝了,他分明记得十里不到就有一个小镇,虽然没有足够的客房,但生活条件要比露营好多了……起码有热食和酒。

    尉迟子弟大为意动,却有些担忧道,“这,能行么?”

    顿了顿,他们压低声音道,“那武亮不会善罢甘休的,这里可是他的地盘,要刁难咱们,可以有很多种法子。”

    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白天那厮吃了大意的亏,此时一定万分谨慎,专门挑阴险的法子整人。

    更何况,那厮任人唯亲是出了名的,除了王瑾这种能力强,暂时不宜动弹的人才留在位置上,其他的大小职位,怕都被武亮换上了自己人,可以预见,这一路上商队肯定会碰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总不能事事都诉诸武力吧。

    “行,怎么不行,别忘了,咱们可是皇商……”,于梁诡异的笑笑,无所谓的耸肩道,“万一那些人给咱们使绊子,咱们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将场子找回来。”

    大唐律法说的清楚,皇商带着货物路过时,州府要必要的帮助……毕竟是帮着内府赚银子,多少有些特权不是?

    而于梁不介意将这点权利无限扩大化,反正扯皮什么的他才不怕,甚至更希望事情闹大……武亮拿自己不下,便会将目标锁定在王瑾那边,从那儿寻找突破口。

    自己可以弄出什么莫须有的“活口”,他武亮依葫芦画瓢,完全可以找到一些“证人”……“证明”于梁等人为非作歹,哄抢官府的物资,连马匹都不放过,还带着赃物招摇过市。

    尉迟子弟见他如此淡定,知趣的没有劝说,去队伍中传递消息,只是片刻后,胡东山和候青莱便联袂而来。

    “怎么,你们那些同僚终于受不了了?”,于梁瞧见他二人脸色为难的样子,已经猜出缘由,笑着打趣问道。

    “……于大人明鉴。”,胡东山了苦笑一下,将声音压低道,“我和老候自然是以大人你马首是瞻,大人做的事,我们都是支持的。”

    顿了顿,他又低声道,“只是我胡东山身为商贾,自然还得代表同行们说些话……大人,咱们得罪了武亮,这出塞的路上,真的不要紧么?”

    他和尉迟子弟的问题一般无二,不过于梁却不可能用同一种方式回答……毕竟那些商贾们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吃一颗定心丸。

    “……事实上,要扳倒此人,是我这次跟谁商队前来的目标之一。”

    于梁终于收敛起了玩笑心思,淡淡道,“你们也该听过,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这条商道的建立,风险会一直伴随着,并且随着眼馋的人越来越多,威胁也就越来越大……简单点说,树大招风,有人会打你们这些商队的主意。”

    于梁低声解释着,“所以我才会让尉迟威和阿史那娄龙二人负责清理这条商道上那些流民和不安分份子,就是排除隐患。”

    “当然,这只是措施的一种,更重要的是,这条商道,路程最好并非固定不变……只要出关口在我南岱乡,在大唐境内怎么走,全凭商贾们自己拿主意,这有何好处,你比我清楚。”

第639章 留一后手() 
胡东山连连点头,商贾们最喜欢灵活多变,选择最省力省事的道路出关肯定再好不过,毕竟每次贩的货物不同,有时走水路方便,有时陆路方便,没有万年不变之说。

    “那么问题就来了,无论商队怎么到达我南岱乡,路线不外乎在幽州和代州境内选择,其他的走法都会绕大圈子,完全得不偿失。”

    于梁笑了笑,摸着鼻子道,“幽州刺史何慕白跟我关系不错,可以大开方便之门,但代州刺史武亮,可是宁王的人……宁王跟我什么关系,你也是懂的。”

    “所以说,不是我想不想惹事的问题,是形式逼得我只能如此选择……不将武亮搞下去,你们这些商贾,谁也不敢说能安全的在代州境内行走。”

    于梁拍了拍胡东山的肩膀,“一劳永逸总比久拖不决好不是?”

    胡东山当即点头表示理解,他在春闱时就坚定的站在于梁这一边,将佟阅戈整得家破人亡,已经得罪了宁王,再多不怕虱子咬,再添上一笔仇恨,似乎也没什么……反正他得到的好处也够本了。

    “大人,我和老候自然没话说,不过这些弟兄们胆子并不算大,只是求和气生财……要不,大人你亲自宽慰他们一下?”

    胡东山又试着说道,他相信只要于梁肯给出保证,安稳人心什么的并不算困难……此时于梁的保证,可是很值钱的。

    “现在宽慰能值几个钱?”,于梁摇摇头,笑着反问道,“包括你们在内,都是为了利润而来,只是这次出使突厥赚个饱,下一次,就算我不说,他们也还是会求着来的。”

    商人逐利是天性使然,于梁深谙其道,况且他也想通过这次突厥之行的历练,找出更多的可以合作的伙伴来……人多力量大嘛,投靠来的商贾,自然越多越好。

    胡东山和候青莱面面相觑,估计这么本质的答案有些震撼,半响后回过神来,点点头,自去传达于梁的意思不提。

    整个队伍按部就班的行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便到了地方……一个不算大的集镇,人数顶多数百人,于梁这一行人刚刚出现在道路口,便让集镇中的人脸色刷然大变,二话不说的收摊子,将大门全部合上,跟躲避瘟神一样。

    尉迟子弟愣住,没想到本地居民会是如此过激的反应,倒是于梁见怪不怪……那武亮兴泱泱的离开,不给自己上点眼药什么的才不正常。

    只需要在本地居民中说自己这一行人的“坏话”,足够让不知真相的民众望而生畏。

    “去,咱们去本地的啬夫家坐坐。”,当然,这种雕虫小技哪里入于梁的法眼,他直接大手一挥,朝着镇上屋子修缮得最好的一家人走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在于梁“热情”的招呼下,本地的乡啬夫不得不打开了自家的大门……嗯,再不开的话,孔武有力的尉迟子弟能直接将门砸坏。

    而进入了屋子,那接下来的事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于梁“解释”了自己的身份,然后便让这啬夫带队,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去说明,让他们放心,不会发生什么“鬼子进村”的事。

    当然,至于这乡啬夫为什么会照办,尉迟子弟最有发言权……他们充分的扮演了恶人形象,几乎将这人吓得尿了裤子。

    得益于这乡啬夫的力宣传,一晚上平安无事,第二天于梁带着队伍出发时,甚至得到了本地居民热情的送别……嗯,是真正的热情,毕竟肯以市价两倍的价格买走本地土特产,给本地人增加一点收入,无论怎么看,都是让他们愉快的事。

    不过本地啬夫就不那么幸运了,于梁临走时,亲自在他耳边说,下一次还会再来“照顾”……这厮当即涕泗横流,瘫软在了地上。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于梁和尉迟子弟重复着例行任务……一旦要住宿或者补充给养什么的,就直接找官府的头头,由他们出面去跟本地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