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509部分

大唐好相公-第509部分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天这样安排下去后,福伯便连忙实施起来。

    秦天这里,就又弄了几台缝纫机,以便可以加快衣服的缝制。

    时间慢慢,长安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眼看着,就要到交货的时间了。

    高府。

    高士廉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派人盯着秦家的铺子,他倒要看看,那福伯傻不拉几的签订了那么多的合同,那么多货,在短时间内,他们怎么做的出来。

    “秦天啊秦天,你要是弄不出这么多货来,到时候可就有好戏看了。”

    交不出货,那些商人肯定是要闹的,到时候对于秦天的名声可不好。

    “吩咐下去,时间一到,就让他们去秦家的铺子要货,如果不给,就给我狠狠的闹。”

    “老爷放心,那秦家肯定弄不出这么多睡衣来,到时候有他们吃苦的时候。”

    那么多睡衣,就是整个长安城的裁缝去做,也不太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秦家铺子肯定是完成不了的。

    不仅高士廉这样认为,就是高士廉的仆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高士廉满意的点了点头。

    寒风凝重,天气一天冷似一天。

    交货的日期终于来了。

    这天一早,那些当初与福伯签订合同的商人,拿着他们的凭证就来到了秦家的铺子。

    “福伯,我们要的那些睡衣,可都好了没有?”

    “要是没好,你们可要赔偿我们的,毕竟我们叫了订金。”

    “没错,耽误了我们的时间,必须赔偿我们。”

    “…………”

    这些人以为福伯他们的睡衣没有弄好,所以一进来就说起赔偿的事情来了,福伯却是神色平静,道:“放心,诸位大可放心,你们要的货物都已经给你们备好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且保证让你们满意。”

    说着,福伯就带着他们去了仓库,而此时仓库里面,堆放着如山的睡衣。

    看到这些睡衣之后,这些人顿时都傻眼了。

    这么短的时间内,福伯他们怎么可能弄出这么多睡衣来?

    整件事情,都透露着诡异,可是,如今福伯交货了,他们就是想找麻烦也找不成了。

    (本章完)

第1051章 杜如晦病() 
    长安城的天气很冷。

    高士廉在客厅来来回回的走着,他好像一直没有停歇过,因此浑身上下都有些暖。

    他在等消息。

    等秦家铺子的消息,今天那么多人去要货,秦家铺子肯定拿不出那么多睡衣来。

    如此,秦天只怕要赔偿这些人好多钱吧。

    他其实是有点兴奋的,终于可以恶心一下秦天了。

    不过,就在他这样来来回回走着的时候,一个下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老爷”

    “怎么样,那秦家铺子交货了吗?”

    不等下人把话说完,高士廉就问了起来。

    下人一脸的苦样,道:“老爷,交了,他们交货了。”

    听到这话,高士廉顿时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置信。

    “交货了,这怎么可能,那么多货物,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啊,他们怎么交货的?”

    这件事情太匪夷所思了,下人的脸色越发有点难看。

    “老爷,听说那秦天弄出了一个什么缝纫机,缝衣服快的很,就那些人要的睡衣,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压力啊。”

    高士廉张大嘴巴,下人说的那些话有点超出他的认知,缝纫机是什么东西,衣服不都是人用针一针一针来缝的吗?

    这些事情让高士廉很震惊。

    而直到震惊过后,他才终于哼了一声。

    “可恶,可恶”

    现如今,他们不仅没能难住秦天,让秦天赔钱,反而把他们自己人的生意都给了秦天,让秦天赚了钱,现在功亏一篑,高士廉想起来就恼怒的很。

    可是,他就算在这里破口大骂,对秦天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可恶啊”

    秦家的睡衣生意仍旧好的不行,而且不管多少订单,都是照接不误,当然,接的时候,福伯就谨慎了许多,把日期什么的都说的很清楚。

    再有人想要浑水摸鱼坑一下他们,是不太可能的了。

    长安的天气越来越冷,转眼就进入到了腊月。

    这天早朝,李世民与群臣商议事情。

    这样商议的差不多的时候,李世民突然发现朝堂之上有点异样。

    “怎么不见杜如晦杜爱卿啊?”

    李世民这么问了一句,朝中的很多人也才猛然察觉,杜如晦竟然没有来上早朝。

    不过,很快就有人站了出来,道:“圣上,杜大人病了,所以没来上朝。”

    听到杜如晦病了,李世民倒是没怎么在意,因为杜如晦才不过四十几岁,这个年龄正是壮年,就算生病,也并无什么大的问题。

    不过,杜如晦为了大唐,这几年可以说是尽心尽力,颇有些鞠躬尽瘁的,所以李世民听到之后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大事,但还是吩咐道:“派御医给杜爱卿看病,还有,把库房的一些补药给杜爱卿送去一些,让他好生养病。”

    李世民吩咐下去后,立马有宫人应了下来,群臣这样又说了一会后,就退朝了。

    李世民觉得杜如晦可能在家里养两天病就会来上朝的。

    可是,一连五六天过去了,杜如晦都没有来上朝,这个时候,李世民才隐隐有点担心起来。

    这天下朝之后,李世民问道:“杜如晦的病还没有好吗?”

    一名宫人上前,道:“圣上,杜大人的病好像挺严重的,御医已经在给调养了,但”

    “但什么?”

    “但并无什么好转,只怕不妙。”

    听到只怕不妙四个字的时候,李世民突然慌了。

    自贞观年开始,杜如晦就已经被他给任命为宰相,在朝中处理大大小小的事物,可以说,大唐能够保持现如今的稳定,杜如晦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他以为这些跟着自己的老臣,是能够陪着他打一辈子江山,治理一辈子大唐的,可是,年纪并不算打的杜如晦突然就不妙了。

    那种不安让他觉得很不真实。

    他并无片刻犹豫,立马吩咐道:“来人,摆驾杜府。”

    长安城天气阴沉,好像又要下雪。

    李世民的仪仗并不算大,但是出了皇宫之后,还是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大家很奇怪,这么冷的天气,李世民这是要去那里?

    李世民刚出皇宫没多久,这个消息就像风一样的在长安城传开了。

    大家议论纷纷,大家知道,李世民去了谁的府上,只怕这个人就要受尽恩宠了吧。

    大家都有点期待,不管是百姓,还是那些朝中官员。

    不过,很多人都是失望的,李世民出了皇宫之后,便直接去了杜府。

    杜府就在朱雀街上,府邸还算是可以的,这是李世民登基之后,赏赐给杜如晦的。

    李世民的到来,让杜府的人都有点受宠如今,连忙行礼,李世民只是摆了摆手,问道:“杜爱卿何在?”

    “圣上,我们家老爷在自己的卧室。”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便径直去了杜如晦的卧室,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急匆匆跑进去把李世民来的消息告诉了杜如晦。

    而杜如晦听到之后,连忙就要挣扎着起来。

    他刚要起来,李世民就进来了。

    “杜爱卿,这里没有外人,你就不必多礼了,还在床上躺着吧。”

    对杜如晦,李世民还是很优待的,不过杜如晦却并没有躺下,那样显得太不尊重李世民了,他只要还能坐着,就绝不躺下。

    杜如晦在床头坐了起来,李世民坐在了旁边,而李世民坐下之后,看了一眼杜如晦,四十来岁的杜如晦,看起来比以前憔悴了很多,整个人也显得十分消瘦,眼神更是暗淡无光。

    刹那间,李世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杜爱卿,这几年,真是辛苦你了,朕见你如此,真是心如刀绞啊。”

    听到李世民这话,杜如晦立马老泪纵横,道:“圣上言重,臣身为大唐的官员,理应为大唐的各种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倒也谈不上辛苦,反倒是臣,身体不好,辜负了圣上的重托,不能为大唐继续忙碌。”

    说着,杜如晦突然又剧烈的咳嗽了一番,李世民连忙去拍他的后背,让他稍微舒服了一些,这个动作,其他人是绝对享受不到的。

    “杜爱卿”

    (本章完)

第1052章 精简官吏() 
    杜如晦的病真的很重。

    他直到咳出血之后,才终于好转了一些。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的脸色苍白无血,看起来让人心疼不已。

    李世民紧紧的抓住了杜如晦的手,这个陪自己打天下多年的人,竟然就这样倒下了。

    那种心痛和不安,又再一次的席卷而来。

    “圣上不必难过,生死有命,一切随缘就好。”

    相比较下,杜如晦反而看的更开一些。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而他的一生是其他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精彩,只要精彩就足够了。

    又何必管他的长短呢?

    君臣两人这样说了一番,而就在这样说完之后,杜如晦突然说道:“圣上,臣自知时日无的,有件事情,臣已经考虑了许久,今日想跟圣上说一下,希望圣上可以考虑考虑。”

    “杜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只管与朕说便是,只要朕能做到的,一定帮你做到。”

    李世民觉得,杜如晦可能是想帮自己的后人要一些好处,毕竟人快要死了,不为自己的后人要点好处的话,那自己的后人万一一事无成怎么办?

    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都想在死之前,为自己的儿子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好。

    这很正常。

    不过,杜如晦却是笑了笑,道:“圣上,臣要说的是我大唐官员的事情。”

    “大唐官员?”李世民愣了一下,有点始料未及,他没有想到杜如晦都这个样子了,可心心念念的,却还是朝堂的政务。

    “圣上,的确是我大唐的官员,这几年,我大唐的官员有点多啊。”

    李世民神色微微一动,他自然明白杜如晦说的有点多是什么意思。

    自从大唐进行了科举改革之后,每年通过科举为朝廷选拔的人才就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虽然每年也才不过几十人而已,但大唐又需要多少官员?

    多出来的这些人要给他们安排职务,自然就不容易,也显得人有点多余。

    当然,这些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还不算多,真正多的,是那些通过举荐啊,亦或者是蒙荫选上来的官员,这些人每年至少有上百人。

    几年下来,就有几百人,而大唐开国十几年了,这样的人少说也有上千人吧?

    而很多地方本来就是有官员的,而这些官员的更迭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快。

    官员三年考核一次,可是可入朝为官的人,每年都在增加,如此久而久之,肯定会有很多人站着位置,但是并没有事情做。

    可是他们的存在,朝廷还是需要每年给他们发放俸禄的,而且这些俸禄还不低。

    大唐刚开国,这种问题虽然出现了,但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的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都在增加的官员会让大唐的官员娱乐越多。

    最后,就会造成整个大唐的官员体系出现问题,变的十分臃肿。

    这么多人,肯定都是要安排的,那么很多官职就要增设,久而久之,肯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杜如晦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本来他是想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提出来,然后徐徐渐进的给解决,毕竟这个问题牵扯到的官员太多了,不可大意。

    但他自觉时日无多,因此才在这个时候,把这件事情跟李世民提了一下。

    李世民很清楚杜如晦话里的意思,只是,在杜如晦说完之后,他却沉默了。

    他当皇帝五年了,这五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他曾经辉煌的成为天可汗,也曾经在小小的高句丽面前挫败,他不知道自己如今在大唐的威望有多大,是不是经得起一场巨大的变革。

    其实,杜如晦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精简官吏。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发生,一个朝代一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古往今来,这件事情能够做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

    做的好了,这个朝代自然能够欣欣向荣一段时间,可若是做的不好,再辉煌的朝代,都有可能急转直下。

    他李世民算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但如今的大唐,他还没有那个念头来做这件事情,或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