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仙界帝师 >

第64部分

仙界帝师-第64部分

小说: 仙界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光同尘,借假修真。

    道家义理,本不局限于出世,亦不局限于入世,而是以一种超越世俗的旷达精神,和光同尘,借假修真。磨炼个人的性情,精修个人的品德,培补个人的丹基,增益个人的道修。

    道家修士,提倡“大隐居尘”,就是在尘世中磨炼自己;待等功夫修到一定层次,丹基已成,需要大静,再入山林。葛洪抱朴子曰:“大隐隐于闹市。”“上士得道于三军。”悟真篇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和光同尘与同流合污,二者之不同,从外表无以分别,就在内里有道与无道之分别。

    性命双修,长生为基。

    性者理也、心也、神也、意也、德也;命者法也、息也、气也、形也、功也。道家修炼注重性命双修。既要涵养个人的心性,使之光明;又要坚固个人的形体,使之长存。并且以长生作为基础,长生之道,其理有三。

    其一,倘道果未成,肉身先坏则分生了道,毫无指望。故须先证长生,坚固肉体,保住资本,而后方有今世修成之希望。

    其二,倘无一定命功,对忖个人的肉体,则难以克制自已的心念,修功难臻大成。

    其三,道家以修今世为本,最讲现实,首先证得长生,今世即享仙果,何必待到他生后世。

    所以,只有首先证得长生,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炼,使人生更加圆满。把有限的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运化之中,去体会生命的常在,这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

    男女平等,女丹为捷。

    大道面前,人人平等。道家认为不分男女,皆可修证道果,所谓“修仙不问男和女”,故无男尊女卑之别。

    而且女子做功,一般来说快于男子。因为从命理而言,女子心宫与丹田的距离较近;从性理而言,“男动女静”。故丹书云:“男子修行十年可成,女子修行三年可成。”“男子伏气三年,女子一年可伏。”

    当然由于各人素质,井不准定十年或者三年。男子丹法和女子丹法,下手命功各不相同,故有差别。命功完成之后,即男子“降白虎”闭阳关、女子“斩赤龙”断月经功成,往上的功夫,俱皆相同。至于最终成就,则无高下之分。

    长生住世,我命由我。

    道家修炼认为,人之天年,正常寿命为一百二十岁至一百八十岁,与如今修真者观点相符;六十岁的人在这里不过是小孩子。认为通过修炼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尽其天年,活到一百多岁。而且如同薪尽添柴一样,还可以运用修炼接命之术,把生命延续下去,长生住世,肉体成仙,做一个不受命运摆布的“活神仙”。等到在人间住腻了,然后可以到天上的仙境去,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道家修今世的“活神仙”观点,一是要人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好生、乐生、等生、贵生,对现实生活充满信心;二是通过修炼,达到尽其天年,乃至长生久视,去而上仙,不受命运的摆布,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道,天地运行,无道,天地运行,足道而不足道,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无私而道常隐,天地无情而道常显,上尊为神灵者,因其有道寻道,凡人皆有善根,皆可成道;然多因世事繁杂,沉沦困惑而忘却善根;为人者,向善向道,生无道之乡,道亦广宣;为人者,迷入邪宗,生有道之地,自堕无知。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道园静功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於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於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於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林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於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第95章 修为精进() 
舌顶上颚,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颚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颚部位。因在人之上颚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著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四指放在左手四指下方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静功的目的,在於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但一定要切记,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於内,好像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

    “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於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於“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功的修真者,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注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於“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於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道园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

    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荆天明和衍心两人就静静的感悟着玉简当中存在的信息,他们的大脑慢慢的变得盈满,最后又变为空洞,从之前的有,慢慢的又变回了虚无。

    道园宿区,荆天明盘坐在房内的蒲团之上,慢慢进入了静功的入定状态,在修炼静功时荆天明神奇的发现,自己在修炼静功之后,自身的修为也在渐渐的巩固和扎实起来。

    静功的神奇之处不在于攻击多么强悍,而是在于可以让修真者尽快进入到入静的状态,提高自己的修为根基。

    很多功法的修炼都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体会,可是修真者想要静下心来修炼又谈何容易,道园的静功却可以让修真者尽快静下心神,提升自己的修为基础。

    荆天明在按照静功的修炼之法,一呼一吸之间吸收着身体周围的灵气,他的身影犹如一颗顽石那般静静的矗立在那一动不动。

    不知不觉间荆天明身上渐渐的散发出了四色光芒,青色、黄色、紫色和黑色,四色光芒围绕着荆天明的身体不停的旋转,让荆天明的身体周围形成了一道四色的光晕屏障,这四色光芒正是仙体诀的运转所形成的,在静功的增幅之下,仙体诀也越发的增强起来。

    四色光芒就这样不停的围绕着荆天明,不知道过了多久,最终荆天明身前的四色光芒最后都回到了荆天明的体内,而荆天明的气息却也在此刻渐渐的凝实起来。

    没多久,荆天明身体周围的空间顿时变得有些燥热起来,荆天明的皮肤在此刻也显得有些通红,而荆天明的身前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了朵朵火焰,那些火红色花朵也在空气当中漂浮,自荆天明的身体不停的旋转起来,若是有人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那朵朵火花居然都是暗红色的,让人冷不丁看去,就会有一种心悸的毁灭感。

    此时荆天明体内的元婴那稚嫩的小脸上充满了愉悦,他身前那火红的古牌则时而明亮,时而黯淡,煞是神奇。

    最后那暗红色的火花也逐渐没入了荆天明的体内,在没入荆天明体内的同时,荆天明的身上则是慢慢出现了一层暗红色的软甲,那软甲包裹住了荆天明那消瘦的身体,而此时身着软甲的荆天明也变得更加的神俊起来。

    最后那暗红色的软甲也是遁入了荆天明的体内,就在完全消失的那一刻,荆天明突然睁开了那微闭已久的双眼,一双火红色的双瞳射出了一道精光,那精光中居然夹杂着一股火焰之力。

    见到此时的变化,荆天明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道园静功虽然攻击能力不强,但作为辅助功法却有如此高的效果,荆天明的仙体诀不知不觉已经更加的精进,而焚炎也变得更加的强悍,从他眼中射出的那一道火焰精光,更是荆天明新领悟的攻击,在对敌之时,荆天明更是有了一招克敌制胜的手段。

    荆天明两大攻击手段,仙体诀和焚炎都在静功的增幅之下得到了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