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世界演义 >

第206部分

世界演义-第206部分

小说: 世界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王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鲁因此建立了周公庙。

    夏六月,鲁公建成周公庙,并隆重地举行落成仪式。

    从此以后,鲁国的历代国君都在周公庙祭祀周公旦,而鲁公(伯禽)陪祀在侧。

第三十八章 楚国建立() 
年,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秦师的称谓。

    冬,洛邑全面竣工。

    年,周成王十八年正月,周成王到洛邑,将九鼎安置在洛邑的合适位置,象征着周的统治天下。

    周成王营建好成周之后,有没有迁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引发争论。汉之前,人们皆认为“周伐纣,居洛邑”,直到司马迁时,提出了“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的观点之后,开启了千年的“迁宅之议”。

    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出土越来越多西周时期的铭文来看,尤其是“何尊铭文”的发现,对成王迁宅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言之凿凿,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证明,成王五年“宅兹中国”之说,遂在在文献、考古均得到证实。尽管学界还有不同看法,但何尊的问世,毕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含义,后来渐渐指代华夏,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还有一种观点是周成王只是将王朝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迁到了成周,丰镐暂时保留祭祀中心。当“成康”(成王、康王)之后,出土的西周铭文中,成周出现大量的宗庙祭祀系统,如祭祀先王的京宫、祭祀前王的康宫、昭宫和穆宫等,这时候成周才成为祭祀中心。

    年,周成王十九年,周成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卫康叔随行

    周成王回到宗周(丰镐),任命百官,将丰侯废黜。

    熊绎在周公回朝后积极地向周王朝靠拢,帮助对抗三监之乱。周公曾向周成王叙述其功,因其祖鬻熊的功劳以及周公对熊绎的好感,周成王在十九年,封熊绎为楚侯,赐给他土地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其都丹阳(秭归)。

    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季连为远祖,鬻熊为始祖。

    楚是各国里面相对偏向母性的,芈姓当然是母姓,而且“楚”的国名就是为了纪念女性(出土的楚简《楚居》如是说),楚先鬻熊,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道家崇尚母性多元,以柔克刚,阴阳调和,损有余,补不足,协调均衡,是人类硕果仅存的母系社会思想遗留。被学界认为是楚地黄老道家的起源之一。

    楚王族出自华夏,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即王族为华夏族,而百姓为夷民。楚人的主体是芈姓季连部落,楚王族、公族以芈姓季连部落后裔为主,其中又以鬻熊家族为核心。

    楚人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荆蛮、濮、苗蛮等原始民族杂居。季连家族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人视之为“楚蛮”、“蛮荆”。

    楚国在江汉地区发展强大,当地的荆蛮居民逐步被楚人征服,成为楚人的组成部分,但多是庶族。

    熊绎在位时期(年),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荆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进贡,

    熊绎虽然身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偏远之地,但还是乘坐柴车、身穿破衣以开辟丛生的杂草,跋山涉水以事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体现了他对周王室的忠心。

    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为泱泱大国。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楚人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荆蛮、濮、苗蛮等原始民族杂居,东周以后这些民族逐步被楚人征服。

    年,周成王二十一年,由于多年,对民无扰,周成王将悬示教令的象魏(亦叫阙或观)拆除,说明天下安宁,可以不用再说明谁犯了什么罪。这是成康之治四十三年的起始年。

    周公致政后,一直在丰邑养老,得了重病。

    年,周公病死于丰邑。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军队),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的成就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来看,主要为军事上,周公在周王朝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二次克殷,统一东方,建立以成周为中心的军事中心。

    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 周公成圣() 
其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这一制度的形成,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是以身作则,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解梦》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于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共有七类梦境的解述。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孔子梦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在儒家经常会出现。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

    但实际上周公本人并没有写这本书,人们只是假托他的名字。但不代表周公对梦没有研究。

    《周礼·春官》中明确提出六大梦: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

    《周礼注》:“正梦者,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也。”这是指没有内外因素刺激的情下,心无杂念、无忧无虑的自然之梦。

    《周礼注》:“噩梦者,惊愕而梦也。”惧梦亦即恶(噩)梦,由惊吓而起,而且“惊为不自知故也。”(莫明的恐惧)。

    喜梦:因喜好或欢愉而引起的梦。心中有喜即有喜梦,有些人甚至梦中发笑而笑醒。思梦一般认为这是由思念、追忆引起的梦。“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内思成之。”

    惧梦与喜梦类似。

    寝梦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因觉醒时所说、所见、所为而引起的梦;其二是指昼梦(白日梦)。

    现代人称的性梦为性情之梦,即由人的性格、性情而导致的不同的梦象结果,可能与周礼中的思梦相关。王符说:“人之情心,好恶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凶。当各自察,常占所从,此谓性梦也。”

    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直到唐开元时期,有着强烈权力欲的唐玄宗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年,周成王二十二年,本来周公临终前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洛邑),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陕西咸阳),成王说:“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年,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前来朝拜。

    年,周成王二十五年,周成王大会诸侯于东都(成周),四方的蛮夷都来朝拜天子。

    十月,周成王从东都回到宗周,向太庙祭拜。

    年,周成王三十年,离戎(骊山之戎)前来朝拜。

    骊山之戎是戎人之一部。

    比干的儿子林坚被周武王赐林姓,为林姓始祖,封在博陵(河北安平县)。林氏伐骊山之戎,骊山之戎朝拜的时候向周成王控诉林氏。但周成王并没有理会。

    年,周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巡游到卷阿,召卫康公随王伴驾。

    巡游之后,周成王回到宗周。

    周成王命王世子钊娶了房逆的女儿,房逆(房伯)请求从封地回到宗周休养。

    年,周成王三十四年,在咸阳突现流星雨,陨星为金属质地。这在周人看来,是不详之兆,主三年之内,国有大丧。

    周成王病倒后,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吕尚父子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

    年,周成王三十七年四月乙丑,周成王逝世。

    成王驾崩后,葬于毕原。

    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将其定在周陵附近,并立碑。即汉平帝康陵东南,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的大冢。现代考古却证实,这不是周成王陵,周陵不封不树,西周王陵也没有发现。所谓周成王陵其实是汉平帝康陵的陪葬墓,孝平王皇后陵。

    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儿子周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成王亲政以及儿子康王执政前后四十三年,周朝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和睦,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史称“成康之治”。

    公认为,周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另外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周康王,统治时间:年。

    周康王,姬姓,名钊。

    家族成员

    祖父:周武王姬发。

    祖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父亲:周成王姬诵。

    儿子:周昭王姬瑕。

    孙子:周穆王姬满。

第四十章 兵家首圣吕尚() 
年正月,周康王继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后的第三任君主。

    召公、毕公、吕尚父子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丰宫的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反复告诫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成就王业,来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节俭,没有贪欲,以专志诚信来统治天下,并写作《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太子钊。

    此时元老亲贵中以召公姡Вㄒ喑普倏倒┑匚蛔罡撸湓谥芄ナ乐缶鸵恢钡H乌T祝献宄ぃ┲埃芸低跫次缓螅蚊俟馨俟伲槐蓉┫唷

    周康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