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福喜 >

第56部分

福喜-第56部分

小说: 福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就罢了,沈闳居然又用了整整两页信纸,大说特说自己如何慧眼如炬,相中这么好的一位孙女婿,若不是提前将婚事敲定下来,怕是一放榜别人就要抢破头了。

    赵氏高兴得合不拢嘴:“无论是什么职位都好,今后有家里的帮衬,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么。”

    沈三老爷又掏个信封递给沈福喜道:“喏,这个是你的。”

    沈福喜接过信封,捏捏感觉里面挺厚的一叠,揣在怀里吃过饭回房才拆开细看,原来大信封中还分了两个小信封,一封是沈昱靖写的,另一封是陆云景。

    沈昱靖先说自己和姜四娘都很好不用惦记,然后夹七夹八说了许多最近发生在身边的趣事,又反复地表达对妹妹的想念之情,信的最后写,阿陆得授职位之后,便坚持搬出了沈府。

    这倒也不难理解,作为世交之子,求学是借居家中十分常见,但如今已经有了官职,两家姻亲关系尚未过明路,再继续住下去的确不太合适,以陆云景的性子,坚持搬出去才是正常。

    陆云景在信中也提到自己搬出沈府的事儿,居然还附上了自己新住处的地址。

    沈福喜看得直撇嘴,好像谁要去看你似的,直看到信尾很甜,香囊有家乡的味道。

    她盯着这两行字看了半晌,才把信折好放回信封中,连同沈昱靖的信一起,收在自己床头的箱子里。

    “阿许,之前做的桂花香囊还有么?”沈福喜沉吟片刻问。

    “还有十几个,小娘子之前说留着送人,奴婢便收起来了。”阿许从开箱捧出一个匣子。

    “明天拿去急递店,送到京城,城南曹寺胡同陆家,陆云景收。”

    “小娘子不写封信一并送去?”阿许追问。

    沈福喜神色微变,犹豫片刻,还是抽了张花笺,写了几行字放在匣子里。

    陆云景十月底收到来自庆州的匣子,刚一打开就闻到扑鼻的桂花香气,他唇角忍不住上挑,看匣子里花笺上写:“省着点用,新的要明年秋天才有。”

    陆云景把匣子捧回书房,放在书案上,铺纸提笔写道——字练得不错,再接再厉。

    “来人,将这几本字帖和信送去庆州。”陆云景的唇角越翘越高,几乎可以想象到沈福喜那炸毛的小模样。

    半月后,沈福喜捧着京城送来的字帖,恨不得摔陆云景一脸!

第78章() 
在外任职不比在京中省心,刚进十月赵氏就开始忙着准备年礼,送回京中的东西要抓紧准备,虽然运河方便,但是运回京城也至少要打出一个月的提前量。把要送回京中的东西收拾好之后,还要帮沈三老爷准备官场走动打点的年礼,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两个忙。

    沈福喜主动停了下午的课程,帮着赵氏清点东西誊写清单,能帮着分担多少算多少,权当做是练字了。

    “双面绣屏一架,双面绣品十幅……珍珠一匣,红蓝宝石一匣,各色宝石戒子一匣……珍珠一匣……”

    丫头们把东西一样样地端过来给赵氏过目,赵氏一边清点一边念,沈福喜提笔往册子上抄,听得疑惑问:“阿娘,一共几匣子珍珠?”

    “一匣子啊!”赵氏低头确认过,继续道,“碧玺手串一条,精雕鸡血石摆件两座,鸡血石章石十块,玉石嵌宝盆景两盆……碧玺手串一条……”

    “阿娘。”沈福喜无奈停笔问,“碧玺手串一共几条?”

    “一条啊,不是刚说了?”赵氏莫名地说。

    “你刚才又说了两遍。”沈福喜干脆把笔放下,拉着赵氏到炕边坐下问,“阿娘,你怎么魂不守舍的,不是少点了就是多算了的。”

    赵氏抬手揉揉太阳穴道:“我想着你阿嫂说不定快要生了,这几日总惦记着,昨晚更是心神不宁的没睡好。你大哥每次来信都说很好很好,也不知道究竟如何,就怕他报喜不报忧,咱们离着这么远,想回去看看都抽不开身。”

    “阿娘放心,有阿婆坐镇,肯定不会有事的。”沈福喜只能安慰赵氏道,“再说阿娘不是把阿阮留下了么,她跟着阿娘这么多年,有什么事肯定能照顾周全的。”

    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赵氏心里清楚却不能当着沈福喜的面表现出来,沈福喜心里明白却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母女二人各怀心事,却还都要故作镇定。

    赵氏努力把自己的忧心压下去,伸手捏着女儿的脸蛋道:“福喜真是长大了,已经能安慰阿娘了!”

    “阿娘,再过半个月就是阿爹的寿辰,你若是有空倒不如想想怎么给阿爹祝寿。”这是沈三老爷第一次不在沈府过生日,沈福喜早就惦记着想准备个惊喜,如今为了转移赵氏的注意力,只能把这个饵抛了出来。

    果然,赵氏听到这事一脸懊恼道:“哎呀,我竟差点儿给忘了,还好你提醒我。”

    沈福喜摆着手指道:“阿爹去年在京中过的整寿,今年是小生日,咱们也不大操大办,自家热闹热闹好不好?”

    庆州地势平坦,两条河在境内交汇,土地肥沃,农耕农桑较为发达,颇为富庶。沈三老爷上任至今不足一年,平常过节收到的礼物已经很多,可以预见过年的时候会是什么光景,这个时候若是大张旗鼓地做寿,简直等于明告诉别人快来送礼。

    沈福喜料定沈三老爷不会做这样的事,所以才提出自家关起门来庆祝生日。

    赵氏的心思却有些跑远了,沈家没有分家,自从过门后每年便是一大堆人吃吃喝喝,如今回想起来,上次清清静静地给郎君祝寿竟然还是他十五岁那年。

    沈福喜看着阿娘眼神飘忽、面颊绯红,知道她肯定是又陷入什么粉红色的回忆中了。

    晚上躺下之后,赵氏搂着沈三老爷的胳膊问:“你还记得我自己给你过生辰那次么?”

    沈三老爷闻言一愣,随即唇角就勾出笑意,右手抚上赵氏的长发道:“怎么不记得,那年阿娘都忙忘了,只有你还记得我的生辰,还亲自下厨做了碗馉饳给我吃。”

    “是啊!”赵氏陷入回忆中,半晌才拧了他胳膊一把道,“我记得你当时还嫌弃难吃来着,结果还不是吃得干干净净。”

    “嘶——”沈三老爷扭身把赵氏的两只手都抓在手心里,“你还说,我说不好吃你就眼圈发红,差点儿当场哭给我看,我哪儿敢不吃啊!”

    “真那么难吃?”

    “你说呢?”沈三老爷声音低沉地说,“你那馉饳做得皮儿是皮儿馅儿是馅儿也就算了,馅儿里面的姜都是黄豆大小,我都不敢嚼,只能囫囵半片地往下咽,汤又咸得要命……”

    赵氏知道自己那会儿手艺不好,只是不知道究竟难吃到什么程度,此时听着沈三老爷说,忍不住把头埋进被子里,但听着自己都觉得好笑,忍不住弓着身子吃吃地笑。

    沈三老爷伸手到被子里去捉赵氏,捏着她的脸问:“还笑?你走了之后我一口气喝了两壶凉茶,嘴里咸得都发苦了。”

    “我后来不是特意去学……”赵氏的声音越来越低,唇边的话尽数被沈三老爷堵了回去。

    在沈三老爷和赵氏回忆两小无猜的青葱岁月的时候,沈昱靖正在产房外面急得团团乱转。

    姜氏进入产房已经两个时辰了,饶是他见识过赵氏生沈福喜的惨烈场面,此时也不免心急如焚,不住地道:“都两个时辰了,怎么还没动静。”

    菡彤安慰道:“四郎不要着急,大夫说过,头一胎是要久一些的,老夫人在里头坐镇,不会有事的。”

    道理沈昱靖都懂,但是事儿摊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什么道理理智统统都是浮云,他只能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借以消磨心里不断堆积的紧张感。

    这一等又是一个多时辰,沈昱靖觉得自己就像一张满弓,已经被绷紧到极致,若是还不能释放压力,只要再有一丁点儿的外力刺激,那不是弓折就是弦断。

    好在老天爷没有跟他开这么大的玩笑,就在东面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产房内终于传出婴儿的啼哭。

    沈昱靖大步来到产房门口,看着稳婆抱着用大红包被裹着的小包子出来,他下意识地伸手接住,同时急切地问:“阿姜怎么样?”

    稳婆许是鲜少见到这种先问产妇不问男女的小郎君,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又马上堆起笑容道:“郎君放心,娘子好得很,母子平安。”

    等稳婆转身又进了产房,对姜四娘道:“娘子真是好福气,老妇给人接生这么多年,还是头一遭遇到先问娘子不问男女的郎君。”

    姜四娘苍白的面颊上泛起两朵红云,眼中全是甜甜的笑意,生产的疼痛和辛苦,在听到儿子的哭声和稳婆的这句话之后,全都烟消云散。

    沈昱靖傻愣愣地站在产房外面,直到怀中的小包子发出“哇哇”的哭声,他才反应过来儿子就在自己怀里抱着,身体瞬间变得僵硬,扭头看向菡彤,满脸求救的神色。

    菡彤笑着从他怀中接过孩子,拨开包被看着孩子的小脸儿道:“四郎快看,小郎君长得跟七娘小时候多像。”

    沈昱靖这才定睛看清儿子的长相,发红的皮肤抽抽巴巴的,简直像个小猴子一样,忍不住道:“比福喜小时候丑多了。”

    田氏正好从屋里出来,听到这话顿时笑起来,抬手点着沈昱靖道:“如今都是做爹的人了,还说这种孩子气的话,赶紧派人去姜家报喜,记得给你爹娘写信。”

    沈昱靖赶紧下去吩咐,田氏又命人在门前挂上红布和小弓箭,表示家里弄璋之喜。

    时值冬至,天也已经冷下来了,南方没有火炕,只能在房中多放炭盆。京中的年礼已经早早送走,赵氏总算能松乏一下,坐在熏笼边看各处庄子送上来的账本。

    郭先生放假回家过节去了,沈福喜裹着被子窝在赵氏身边的榻上看书,小黑卧在踏脚上,扒拉着一个竹编的圆球。每当沈福喜一动弹,它就赶紧抬头看看,见小主人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才又安心地趴下。

    屋里十分安静,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偶尔有书页翻动的声响。

    楼下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听着好像有人急促地跑上来,小黑已经警觉地站起来,紧紧盯着门口,身子慢慢绷紧下压,做好了随时扑上去的准备。

    “急什么,这儿是你乱闯的地方!”屋外传来丫头的斥责声,很快捧着一封信进来道,“娘子,郎君打发阿莫过来送信。”

    沈福喜一骨碌翻身起来,抢先接过信笑着说:“阿娘,我猜肯定是阿哥报喜的信。”

    赵氏着急地催道:“快打开看看。”

    沈福喜抽出信纸展开一看,挑着关键的念道:“十月二十三卯正一刻出生,五斤四两,母子平安。”

    “阿弥陀佛,平安就好,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赵氏说完又吩咐给阿莫赏钱,下人们过来行礼道喜,每人也都得了个红封,本来就是过节,家中上下越发欢喜起来。

    沈福喜盯着信出神了半晌,才猛然回过神来,一把搂住小黑大喊:“我做姑姑了!”

    小黑满脸茫然,扭头看看纸上的鬼画符,又看看喜笑颜开的小主人,最后选择乖乖地充当狗肉抱枕。

第79章() 
集体长了一个辈分的三口人在南方过了个消停的年,虽然冷清了点儿,不过跟京城相比——没有招待不完的亲朋好友,没有走不完的亲戚——沈福喜觉得着实轻松又省心。

    她唯一需要走动的就只有郭昭,初六去郭家赴宴,郭昭听说她前一日刚过了生辰,气得抓起引枕就砸过来,“生辰怎么也不告诉我。”

    沈福喜赶紧道:“大过年的都忙忘了,我阿娘都是昨个儿早晨才想起来叫人给我煮了碗寿面。”

    郭昭这才稍稍消气,但还是嘟着嘴不理人,僵了半晌,她跑进屋里抱了个匣子出来,一把塞进沈福喜怀里道:“喏,送你的贺礼。”

    沈福喜其实是故意没有将生日告诉郭昭的,毕竟沈三老爷是当地的父母官,自己跟郭昭关系虽好,彼此身后的家庭和背景却也是难以回避的。

    但她没想到郭昭却早早地给自己备了礼物,说白了自己到底是个伪萝莉,虽然这几年装幼稚已经装得驾轻就熟,但骨子里到底还是不如郭昭那样真性情,凡事还是顾虑颇多。

    沈福喜本能地想要客气,但看着郭昭黑亮的眼睛,到了嘴边的话又被她咽了回去,最后抱着匣子绽出个笑容道:“那行,你什么时候生日,记得跟我说,我也给你准备贺礼。”

    郭昭的气瞬间就消了,哼了一声道:“算你识趣,我的生辰是三月二十八,到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请你去我家庄子住几日,咱们去山上踏青。”

    南方的春不像北地那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