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

第14部分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第14部分

小说: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菲奇又开始制造较大的汽船,1789年建成,1790年在费城和巴林 

敦之间开始了定期航行。但由于他利用这个发明专做投机生意,年终决算亏 

了很多钱,公司因而倒闭。他本人也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继菲奇之后,富尔顿是对轮船发明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少年时代 

的富尔顿善于幻想,酷爱绘画艺术。但他最大的兴趣还是搞科学发明。从小 

时候起,富尔顿就一直想制造一种不用人力和风力,便能自动行驶于水上的 

船只。成年之后,他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1799年,他认识了当时美国驻法 

公使利文斯顿,对方也有发明轮船的愿望。二人志同道合,最后利文斯顿竟 

招富尔顿做了自己的女婿,这使富尔顿在轮船研制上获得了可靠的经济后 

盾。 

     1802年,富尔顿到英国伦敦学画,又认识了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两人一 


… Page 48…

见如故,成了好朋友。这之后,他开始投入研制轮船的工作。经过9年的努 

力,研制成一艘8马力的蒸汽轮船,在法国的塞纳河下水试航成功。不幸的 

是,当晚的狂风把这艘船打沉了。 

     1807年,富尔顿离开欧洲,回到美国,在纽约的哈得逊河上,造了一艘 

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这艘船长达47米,宽9米,排水量约为100 

吨。船体的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船的上面立着一个直冒黑烟的烟 

囱。 

     8月9日这一天,“克莱蒙特”号试航开始,船体慢慢向水中滑去。接 

着,由富尔顿设计、瓦特亲手制造的发动机轰鸣起来,船体两侧的水轮拍打 

着河水,驶向远方。从纽约到阿尔巴尼城,“克莱蒙特”号以每小时8千米 

的速度行驶着,出色地完成了往返480多公里的长距离航行,在轮船航运史 

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免疫疗法的应用 

                               (18世纪末) 



     用人工方法使人体产生自动免疫能力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古已有之。 

18世纪末在欧洲,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痘苗,成为最早利用自动免疫作用进行 

预防疾病的方法。19世纪80年代巴斯德建立起自动免疫的原理并制造了狂 

犬病疫苗。 

     19世纪末德国的科赫等曾为取得预防结核疫苗而努力,但未获成功。20 

世纪初英国医生、病理学家赖特研制的伤寒疫苗,可以增加白细胞吞噬细菌 

的能力,在预防军队士兵的肠热病感染上起了良好的作用。差不多同时,霍 

乱疫苗也开始使用。 

     20世纪20年代后期,使用白喉和破伤风的类毒素作为预防疫苗,获得 

成功。30年代在欧美的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和婴儿中广泛注射白喉疫苗,根除 

了白喉的发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士兵中普遍注射破伤风的主动免疫疫 

苗,获得良好结果。 

     卡介苗的研制成功经过了漫长的实验过程。从 1906年开始,法国巴斯德 

研究所的医生兼细菌学家卡尔麦特和介兰开始实验。两年之后,偶然发现牛 

胆汁可以减弱结核杆菌的毒性。他们连续作了231次减弱毒性的培养,每次 

间隔三个星期,共花了13年的时间,到1921年才得到一种无害而有效的稳 

定疫苗,命名为卡介苗 (取卡尔麦特和介兰的第一个字母)。从1921年起, 

在人身上作实验,婴儿接受这种注射后对来自母亲的结核病的感染具有免疫 

力。于是卡介苗在法国很快就被推广使用。但在英、美等国对卡介苗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一直持怀疑态度,特别是由于产品质量出过问题,更难消除怀疑。 

直到50年代,经过在上千人身上注射优质的卡介苗同另一组同等数目的未注 

射的人作对照实验,终于肯定了卡介苗是无毒而有效的抗结核病的免疫疫 

苗。 

     对病毒病的免疫法除了最早的种痘苗预防天花和后来的预防狂犬病疫苗 

外,长期没有成功的事例。但对病毒的认识,在20世纪取得很大进展。19 

世纪末,经过德国化学家迈耶、俄国微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和荷兰生物学 

家贝伊耶林克等对烟草花叶病的研究,发现了过滤性病毒。到20世纪20年 

代已发现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类都有过滤性病毒传染的疾病。 


… Page 49…

     1935年,美国化学家斯坦莱第一个取得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40年代借 

助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和化学分析,才认识到病毒是由核酸和构成外壳的蛋白 

质组成。但一切杀菌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对多数病毒病没有疗效,于是把防 

治病毒的希望寄托于免疫治疗。 

     本世纪研究防治较多的是预防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的疫苗。由于患 

过该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重视,美国政府给予大量资助,从40年代起研究 

工作迅速开展。1952年底美国医生兼病毒学家索克研制出具有免疫效应的疫 

苗。经过在150万幼儿中作实验观察,于 1957年才完全肯定了索克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到40年代又制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1957年从亚洲发源并扩展 

的流感,就是由于使用了这种疫苗才防止了蔓延。70年代以来,又成功地取 

得麻疹的预防疫苗,为征服病毒病带来了良好前景。 

     1979年10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已消灭了天花。 

这是大规模的、优质的痘苗生产同世界性的历时十年的国际合作相结合而创 

建的伟大业绩。 



                             水下战舰——潜艇 

                                (18世纪末) 



     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向往着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游泳。2000多 

年前,有个国王叫亚历山大,他想到水下去逍遥,就下令工匠们给他做了一 

个玻璃容器,他躺在这个容器里沉到海底,并在海底停留了一些时候,看到 

了水下奇异的水族生活。这可以看作早期人们对潜水装置的探索。 

     17世纪初,荷兰有个物理学家,名叫科尼利斯·德雷尔,为了使潜水船 

能在水中前进,他做了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17世纪20年代,他用一条最 

大的潜水船,装载12名水手,用浆划船前进。这种潜水船是用木料制成的, 

在船体外面蒙上了一层涂油的牛皮,下潜深度为4至5米,船内装有羊皮囊 

作为水柜。羊皮囊内灌进了水,船就下潜;把羊皮囊内的水挤压出去,船就 

上浮到水面。这种潜水船要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潜艇雏形了。 

     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的战舰在美国的海面和港口横冲直撞,激 

起了美国人的义愤。有一个叫戴维特·布斯涅尔的美国人,很早就想造一条 

潜水船到水下作一次旅行。由于战争爆发,他改变了主意,打算建造一条水 

下战舰,从水下去攻击英国的水面战舰。于是,他很快设计制成了一条小艇, 

起名叫“海龟”。 

      “海龟”艇是木制的外壳,形状很像一个尖头向下的鹅蛋。艇底有一个 

小水柜,艇内有一个小水泵,向水柜灌水时,小艇就潜入水中,当水泵把水 

柜的水抽出时,小艇就上浮。艇上还装有一个手摇螺旋桨,可使小艇在水下 

前进。艇外挂有一个大炸药桶。进攻时,小艇开到敌舰的正下方,然后用长 

矛似的钻子去钻敌舰的船底,钻好后把炸药桶挂上,启动定时爆炸装置,当 

小艇离开后,炸药桶自动爆炸,就可以摧毁敌舰。 

      “海龟”艇制成后,曾奉命攻击英国的快速战舰“鹰”号当“海龟”艇 

潜到“鹰”号的船底下方时,驾驶员埃兹拉里选择钻孔的位置不对,钻不进 

去,他怕所带的氧气用完,于是放弃了攻击,浮出水面,准备返航。这时, 

英国海军巡逻艇发现了它,就把它当作怪物进行追捕。“海龟”艇跑不过巡 


… Page 50…

逻艇,埃兹拉·里急中生智,把炸药桶放了出来,并点燃了定时爆炸装置, 

轰隆!一声巨响,吓得英国巡逻艇调头就跑,埃兹拉·里安全返回了基地。 

     18世纪末,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艘小巧玲珑的潜 

艇,名叫“魟鱼”。该潜艇长7米,形状像子弹,艇体为铁架铜壳,有水柜, 

能使艇沉浮。艇上还有一台手摇螺旋桨,保证水下行驶;还有一根可以折叠 

的桅杆,并装有风帆,能使艇在水上航行。它使用的武器是水雷。这条潜艇 

从材料、设备到武器,都比“海龟”艇有较大的改进,所以比“海龟”艇潜 

的深,攻击威力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对罗伯特·富尔顿的潜艇加以改进,制 

成了“火焰”号潜艇,装置一对踏车作为动力。它就像现在的自行车一样, 

用脚踏飞轮,带动螺旋桨转动,使艇前进。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军建造的“大卫” 

号潜艇,是以小型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这是潜艇在动力上由人力改为机器的 

第一次重大改进。1863年10月的一个夜晚,“大卫”号潜艇袭击了北军的 

 “克伦威尔”号铁甲舰,使其受了伤。1864年2月17日傍晚,南军又使用 

 “亨利”号潜艇,用长竿鱼雷(鱼雷绑在一根长竿上)炸沉了北军的一艘巡 

洋舰“休斯顿”号,成为历史上第一艘击沉战舰的潜艇。 

     1863年,法国建造了一艘很大的潜艇,叫“潜水员”号,长约47米, 

排水量420吨,艇上安装了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这个艇在水 

下航行的稳定性能差。到1881年,爱尔兰籍美国人霍兰,在解决潜艇水下航 

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进展,他用升降舵来保持潜艇水下航行时的稳定。 

     19世纪80年代,法国又制造了一艘名叫“吉姆诺特”号的潜艇。这艘 

潜艇装上了蓄电池,使用了55马力的电动机作动力,这是潜艇动力上的又一 

次重大改革。 

     1898年,霍兰又研制了一种潜艇,以汽油发动机作动力,水下最大航行 

速度为5节(1节为每小时1海里)。水上可达7节。这艘潜艇还可以水下 

发射鱼雷。 

     1899年,有个名叫芬贝夫的人,制成了一艘名叫“纳维尔”号的潜艇, 

有两层壳体,在艇的内壳外又包上一层外壳。内外壳之间的空间用来装水, 

叫水柜,可使潜艇下潜上浮,使潜艇具备了较好的潜浮和航海性能。水下航 

行速度可达8节,水上航行速度达到11节,并能给蓄电池充电。这一重大改 

进,为现代潜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潜艇越造越大,越造越好,由于使用了柴油 

机作动力,航速有很大的提高,武器装备也比以前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 

开始,潜艇就投入到大规模的海战中。1914年9月22日,德国的一艘潜艇 

在1小时15分钟内,用6个鱼雷击沉了英国3艘1。2万吨的巡洋舰,充分显 

示了潜艇的威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建造的潜艇总数已达到1600多艘。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种类也在增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潜艇的排水量,已 

从数百吨发展到2000多吨。不仅出现了小型、中型、大型潜艇,而且还出现 

了执行特殊任务的袖珍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提高潜艇的攻击和自卫能力,安装了火炮。 

但火炮在水中阻力很大,影响了潜艇的速度,以后又把火炮拆除了,增加了 

鱼雷发射管的数量,这样不仅提高了潜艇水下航行的速度,而且也增大了潜 


… Page 51…

艇的攻击威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的国家把常规动力改为核动力。1954年,美国的 

 “舡鱼”号潜艇首先采用了核动力。核动力使潜艇有了较大的航速,它比常 

规动力的速度大一倍多,而且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它可以绕地球跑好几圈 

而不需要增添燃料,而且它能够以90%以上的时间在水下活动,大大提高了 

隐蔽性。而装备了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已经成为一支战略打击力量。 



                              降落伞的发明 

                                (1797年) 



    在历史上,航空曾是一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