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

第13部分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第13部分

小说: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刑的犯人来进行试验,并宣布:如果犯人愿意乘气球上天的话,可以免除 

死刑。但那时人们对天空充满着神奇和恐惧的心理,认为乘气球上天简直是 

送死,甚至觉得比死还可怕。所以当这两名犯人听说要让他们乘气球上天时, 

吓得连连哀求,不肯到气球上去。 

     这件事很快被两个年轻的科学家皮拉特尔·德·罗依尔和阿兰德知道了。 

他们便去见国王,对国王说:乘气球上天,成为人类中第一个上天的人,是 

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不应让犯人来担任。他们向国王要求,让他们做试验。 

看到他们坚决的态度,国王只好同意了。 

     1783年11月21日,试飞的时候到了。闻讯赶来观看的人非常多,把广 

场挤得水泄不通,连房顶上都站满了人。只见罗依尔和阿兰德登上气球后, 

解开缆绳。气球便载着两名勇敢的年轻人,飘然升空,一直升到300多米的 

空中。风推着他们越过塞纳河,直到气球里的热空气开始变冷了,气球才安 

然落地。试验成功了,罗依尔和阿兰德成了世界上最早上天的人。 

     自从第一只热气球升空后,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在议论这个新奇 

的发明。热空气球虽然简单,但燃料有限,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造得很大, 

也飞不远。因此大家都认为可以用氢气代替热空气,使气球飞得更高、更远。 

     在发明热空气气球之前,英国人卡文迪西于1766年已发现了氢气,但当 

时大量生产还有困难。于是法国成立了一个以雅·查理教授为首的专门小组, 

设法生产氢气,进行气球试验。 

     在罗伯特兄弟的协助下,他们用坚韧的丝质材料做了一个大气囊,上面 

涂上橡胶,使气体不致泄露。然后往里面灌进氢气。查理教授等人花了四天 

四夜,才将气球充满氢气。第五天天一亮,他们就用一辆马车把气球运到巴 

黎附近的一个大广场进行升空试验。 

     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它证明氢气球比热气球好得多,它不需要燃料, 

可以长距离飞行,浮力比热空气大两倍多,完全可以把人送上高空。这之后, 

氢气球很快就得到了普遍利用。 



                             飞艇的发明与发展 

                                 (1784年) 


… Page 45…

     在1783年发明了气球之后,人们马上就想方设法推进和驾驶气球。 

     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长15。6米,最大直径 

9。6米,充氢气后可产生1000多公斤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 

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把它制成鱼形,艇上装上了桨,这桨是用 

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制成的。 

     7月6日进行试飞,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 

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眼看就要胀破,这可 

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才使飞艇安全 

降到了地面。 

     这次试验启示人们,应当在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2个月后,兄弟俩 

又对飞艇进行了改装,做了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作动力,飞 

行了7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公里。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 

艘有动力的飞艇。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 

艇长36米,最大直径15米。加上吊舱,高达29米,可载8人。螺旋桨直径 

9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 

时10公里,比划桨的飞艇好多了。 

     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从自行车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脚 

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 

16公里,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 

     但这时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 

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1874年制成了一种装 

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 

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 

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 

气房”。 

     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 

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 

因受挤压而缩小,使外囊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 

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 

 “空气房”很快便在所有飞艇上使用了,并一直使用至今。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相继发明,为飞艇动力的改 

进创造了条件。 

     1851年,一台重160公斤,功率为2。2千瓦的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很快 

被应用于飞艇上。1852年,法国的齐菲尔德制造了一艘椭圆形的飞艇,长44 

米,最大直径13米,总升力2吨多。飞艇上安装了螺旋桨,并用这台蒸汽机 

作动力。 

     9月24日,这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飞艇在巴黎郊区试飞。那天,天气晴 

朗,风和日丽。飞艇升空后,蒸汽机以每分钟110转的速度,带动直径3米 

多的三叶螺旋桨旋转,前进速度达到每小时9。4公里。但由于没有考虑操纵 

问题。因而飞艇起飞后不能返回起飞地点着陆。 

     1884年,法国的军官路纳德和克里布又制造了一艘“法兰西”号飞艇, 


… Page 46…

长51米,前部最大直径8。4米,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作动力。8月9日凌 

晨4点,在法国科学院观察员的陪同下解缆试航。飞艇先向南飞行,然后向 

凡尔赛宫飞去,在离开出发点4公里处返航。在高度300米处打开放气阀门 

排氢降落,在降落中多次前后转动,以对准着陆点。飞艇到达80米高度时, 

丢下缆绳由地面拉降固定。试飞历时25分钟,飞行速度最高达每小时24公 

里。这是人类第一艘能操纵的飞艇。 

     在飞艇发展史上,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是一个重 

要人物,他是硬式飞艇的发明者,被后人称为“飞艇之父”。 

     1900年,齐柏林制造了第一架硬式飞艇。它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硬的骨 

架,骨架是由一根腹部纵向大梁和24根长桁及16个框架构成,并使用了大 

量纵向和横向拉线,以增强结构强度。艇体构架外面蒙上防水布制成的蒙皮。 

艇体内有17个气囊,总容积达到1。2万立方米,总浮力达13吨,比当时软 

式飞艇大5至6倍。由于多气囊还能起到类似船上隔水舱的作用,所以大大 

提高了飞行的安全度。 

     1908年,齐柏林又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 

飞艇——“Lz—4”号。齐柏林对这艘飞艇的性能非常满意,他曾亲自驾驶这 

艘飞艇作了一次远航试验。飞艇从德国起飞,飞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后 

返航。这一成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宣布,如果飞艇续航时间能超 

过24小时,政府就购买它,并愿意支付发展硬式飞艇所用的全部研制费用。 

     这年8月4日,是“Lz—4”号飞艇正式接受检验的日子。政府官员和许 

多观众都来到了现场。齐柏林亲自驾驶飞艇升空。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 

几小时后,发动机就出了毛病,飞艇只好迫降地面,进行维修,准备再次升 

空。谁知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起了一阵狂风,将飞艇的锚绳吹断。 

飞艇朝一片树丛撞去,当场毁坏了。 

     正当齐柏林走投无路时,一位法兰克福时代报的记者富果·艾肯纳博士 

帮助了他。艾肯纳将飞艇的现场客观地作了报导,又把齐柏林为发展飞艇而 

奋斗的事迹作了一番宣扬。全德国的报纸都转载了艾肯纳的文章。 

     齐柏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德国人民发动了一场捐款活动,在 

很短时间内就筹集了600万马克,足够齐柏林再造一艘新飞艇。 

     齐柏林总结了过去失败的教训,重新设计制造了“Lz—5”号、“Lz—6” 

号飞艇,经过试飞都获得了成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都超过了24小时。后来 

他又制造了三架飞艇,性能都不错,完全可以进行运输。 

     这样,齐柏林与艾肯纳决定成立航空公司,起名叫德拉格公司。这是世 

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 

     1910年6月22日,第一艘飞艇正式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杜赛尔,建立 

了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担任首航运输任务的就是“Lz—7”号飞艇,它一次 

可载24名旅客,有12名乘务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9—77公里。 

     齐柏林逝世后,他的继承人艾肯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建造一 

艘环球飞艇,开辟洲际长途客运。艾肯纳设计的环球飞艇确实很大,这艘飞 

艇长达237米,最大直径30。5米,可充10。47万立方米的氢气,本身重量为 

118吨,载重53吨,用5台柴油发动机作动力,最大速度每小时193公里, 

于1927年7月建成。为纪念齐柏林,特地将这艘飞艇命名为“格拉夫·齐柏 

林”号,由他的女儿主持了建成典礼。 

     1929年8月8日,“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环球飞 


… Page 47…

行,从美国的新泽西州出发,经过德国、苏联、中国、日本,于8月26日回 

到洛杉矶市。整个航程历时21天7小时34分。 

     齐柏林号飞艇环球飞行的成功大大促进了飞艇的发展。据统计,在 20 

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建造了86艘,英国建造了72艘,德国建造了188 

艘,法国建造了100艘,意大利建造了38艘,苏联建造了24艘,日本也建 

造了 12艘。这是飞艇的鼎盛时期,所以人们把这期间称作飞艇的“黄金时 

代”。 



                            轮船的真正发明者 

                                 (1787年) 



     提到轮船的发明,人们都会想到美国发明家富尔顿。但事实上在富尔顿 

之前,就已有人捷足先登了。 

     1787年,美国人约翰·菲奇即已把瓦特改进的蒸汽机用作轮船的动力, 

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轮船,而且在地拉维亚河开了定期班轮。菲奇生于贫苦的 

农家,只读过两年小学,但他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数学、测量术及钟表修 

理制造等知识和技术。独立战争中,他参加了华盛顿军,从事武器制造,当 

过英军的俘虏。战后,他一直从事测量师的工作。关于菲奇发明轮船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星期天早晨,他从教堂回来,一辆受惊的马车从他身边奔驰而过, 

吃了一惊的菲奇看着飞奔而去的马车,心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难道不 

能不用马拉车就使车 ‘自动’吗?能不能利用开水壶喷出的蒸汽的力量呢? 

不行,道路上尽是石头,行不通。但是,如果在水面上走,阻力就会很小。 

对呀!能不能用蒸汽来开船呢?” 

     自从有了这一想法,菲奇便一头钻到发明轮船的工作中去了。他按照自 

己的想法,绘制出设计图,委托制造马车的作坊给他制造出模型。他带着这 

个模型到各州去寻求议会的支持。当时正是美国建国之初,州议会顾不上这 

些问题,没有人支持他的实验。最后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获得了新泽西州 

议会的支持,批准他从1788年起14年的专利权。菲奇便以这项批准为根据 

在费城成立了造船公司。 

     不久,菲奇的公司制造了第一只试验船,发动机是交替地向活塞两面送 

汽的蒸汽机。但这只船试验失败了。第二只试验船的设计是在船的两侧各装 

两组联动的长桨,用蒸汽机带动。这次取得了成功。 

     此后,菲奇又开始制造较大的汽船,1789年建成,1790年在费城和巴林 

敦之间开始了定期航行。但由于他利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