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502部分

锦衣夜行-第502部分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他们!”。你想到了么?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網^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619章 专家对专家(求保底月票)

  “阎夫子,谢老财火烧屁股似的把咱们找来,这是要做什么?”“我也纳闷呢,听说谢老财这两年攀上了朝中一个大贵人,结果原本北平府的一家皮货商人,如今更加达了,市井百业,就没有他不插手的,要说他以前富可倾城,现在差不多都算是富可敌国了,是不是……嫌陈郡谢氏的来头还不够大,想找个更得意的祖宗了?”“不会吧,谢氏名人中,还有比以谢安和谢玄为的陈郡谢氏更有名的么?”“唔……,除非他改姓,他要改姓李,我就能考据出他是唐太宗的后人,他要改姓赵,我就能断定他是宋太祖一脉!”有人便吃吃地笑:“如此可不见功夫,他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也能断他个唐宋皇帝后裔,嘿嘿!自古帝王,一旦亡国,宗室流落,为了避祸,易姓改名者有不少嘛,只要细细究索,总能找到些挂得上边的证据!”谢家巨大的宴客厅中,十分熟稔的那些朋友们一边喝着茶水、吃着南北时令瓜果,互相谈笑打趣着,等着谢传忠来公布谜底。==  首。发 ==这些人都是些不得意的文人,仕途上没有展,转而另谋前程。竖碑立传呐、写个墓志铭啊、题个贞节牌坊啊,婚书喜贴、家书讣告……,总能得些润笔之资的,可他们最大的生意,还是帮别人认祖宗。经过元朝一百多年的统治,汉人重新做了中原的主人,汉人的人文传承多少有些断代,因为打天下立了大功做了高官的、因为抓住机会经商了大财的,许多人有权有势之后,最想要的就是一个提气扬名的身份,一个血统的认证。大明开国这一阶段,许多豪门世家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些专门帮人考证祖先的“专家”便应运而生了。这种买卖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别看一两年才碰上那么一位找祖宗的,可是但凡这样的主顾,绝对不差钱,做成一桩,那丰厚的报酬,足以叫他们舒舒服服过上几年。不过,他们倒也不是空口说白话,那样的考据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些人不但熟悉史书有载的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地理变迁、人口流动,为了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阅读了更多的古籍,甚至古人写的一封家书、题的一诗句,都在他们研究之列。比如哪位古人家书里偶然提一句“秋上自家中返回任上,路上正遇洪水,又有流民迁徙,故而耽搁了行程”,这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经过他们认真研究这位大官的祖籍、当时在哪里做官,往返时要经过哪条路线,就能推断出史书和县府志上没有记载的某年月日一场洪水,以及有流民若干,背井离乡迁往哪里的铁证。正因为这些人志在于此,研究古代一切史料的目的也在于此,所以在这方面的专长,的确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中举官员们远远比不了的,陈寿找那些名士,不过是问道于盲,可这些人,却是专门干这个的。只是,这帮子专门帮人认祖宗的专家绝对没有想到,今天谢传忠找他们来,不是要帮人认祖宗,而是要他们去给一帮专门喜欢认别人做祖宗的专家拆台子。他们正说笑着,谢传忠走了进来。谢传忠一进来,客厅中登时静了下来,别看这些人sī下里对谢传忠毫无恭敬,可是见了他,却不敢1ù出轻蔑的姿态。财,也是一种势,对他们这些求财的人来说,就是无可抵敌的大势。不过他们很快就现,今天的主人未必是谢老财。谢传忠身边还站着一个人,一袭道服,结飘巾,淡逸潇洒,很英俊的一位年轻人。满厅都是客人,主人就在门口,这人是与此间主人一起走进来的,可是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步履从容,气定神闲,举手投足之际,旁若无人,而此间主人谢传忠,却像是他的跟班一样,背微微躬着,落后他半步,毫无一点鸠占鹊巢的认识。这种气场,可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王霸之气,世上没有那种人。哪怕他是太子,打一出生就扔乞丐堆里,他也就是一个乞丐,顶多是老爹够英伟、老娘够俊俏,给他留个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好模样,可是不管你怎么看,他还是个乞丐。夏浔这种气概,是他久居高位,所行所至,总在下属官员们的簇拥随从之下才渐渐培养出来的,没有那样的地位、没在那样的地位上呆几年熏陶熏陶,除非你是影帝级的演员如谢谢之流,否则你是学都学不来的。夏浔淡淡地扫了一眼,每个人都觉得他看到了自己,可是又觉得他没把任何人看在眼里,本来故作的恭敬,便成了真正自内心的敬畏。原本只是敷衍了事的起立,有的人只是微弯着膝,随时准备坐下的,这时便悄悄站直了身子,膝弯顶着椅子向后稍移,出一种摩擦声。“诸位!”谢传忠满面红光,兴奋得有些抖,谢传忠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却很懂得分寸,他和辅国公府攀亲带故的事,未得夏浔允许,一直不敢对人说起,今天夏浔却告诉他,可以对人宣布,谢传忠自然jī动万分。谢传忠向满堂宾客作了个罗圈揖,笑道:“劳动诸位今日过来,是因为谢某有一件事,要请各位帮忙。准确地说,这不是谢某的事,而是谢某的姑爷爷……”谢传忠向侧外站了一步,朝夏浔恭敬地拱了拱手:“大家都知道,谢某是陈郡谢氏后人,大家不知道的是,本家有一位姑奶奶,现如今就住在金陵,谢某这位姑奶奶所嫁的夫婿,就是当朝辅国公爷!”这一下,满堂宾客真的炸了,一个个都快把眼珠子瞪出来了:“辅国公?这位年轻人是辅国公?”他们在北京,对辽东之事听说的最多,当然知道如今在辽东如日中天的钦差总督杨旭,当朝辅国公爷。谢老财的便宜祖宗,是他们帮着找的,没想到居然为此攀上了一位国公做亲戚,这谢老财走了什么狗屎运了?谢传忠很满意大家的表现,他笑吟吟地站着,满足了一会虚荣心,这才清咳一声道:“诸位高朋,这位……就是辅国公!”众人这才清醒过来,一个个慌忙离席,鞠躬行礼,七嘴八舌地地道:“草民见过辅国公爷!”“免礼,免礼,大家都是传忠的朋友,不要客气!”夏浔笑吟吟地道:“大家安静,请听我说!”一语方了,大厅中登时鸦雀无声,夏浔道:“诸位,今日叫传忠请大家来,是因为本国公有一件要事,要拜托大家帮忙!”夏浔走前几步,说道:“本国公如今奉旨经略辽东,想必大家也有耳闻。辽东,乃我中国固有之领土,可是现在呢,朝鲜遣使见驾,声称鸭绿江、图们江以西大片领土,乃是他们的国土,那片领土上的百姓,也应归他们所有。甚至还说,他们朝鲜大王的祖坟还在我辽东境内呢,换言之,整个辽东,都该是他们的地盘!”夏浔一句话,堂上众人登时炸了窝。这些平头百姓,别看身不居高位,也享用不到民脂民膏,但是他们的民族感情简单而无sī,朴素而直接,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哪怕那块地方丢了,根本不干他屁事,可他比那些身在其位应负其责的官员更加义愤填膺,一听有人花言巧语地来抢自己国家东西,他们立即气炸了肺,登时叫骂起来。“这些狗龘娘养的,揍他丫的!”“无耻之尤!国公爷,鞑靼人那般凶猛,都不是您的对手,区区朝鲜算个屁呀,他们不服,打到他服!”“国公爷……”夏浔双手向下按了按,说道:“大家安静!我大明,天朝上国,朝鲜是我大明属国,打是不成的,皇帝陛下要以理服人,可是如今官府翻遍辽金《地理志》……,大家也知道,辽金两朝虽然习了些我中原文化,可文教方面一直差得很,《地理志》简单潦草,对朝鲜所提地区及其当时部众的管辖治理,完全没有记载。朝鲜就逮着这个理儿啦,声称这些地方原本就不是中国领土,而是méng元以武力从他们手里强夺了去,如今我大明驱逐鞑虏,代之天下,作为礼仪之邦、上朝天国,应该把从强盗手里帮他们抢回来的土地,还给他们。诸位,朝鲜不足为惧,对他这无理要求,咱们要想轰他们走,容易!皇上只一句话,他们就得乖乖走人,借他个胆子也不敢挑刺儿。可是,皇上不能这么做,人家不是带兵来的,而是跟咱们讲理来的。这辽东,以前到底是谁的地方,咱们得拿出证据,叫他们心服口服,不然,你就算把他们赶走,赶得走他们的人,也堵不住他们的嘴,他们到处哭诉咱们大明欺负人,那不是丢皇上的脸面么?”堂上众人闻言都安静下来,夏浔道:“各位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尤其精于历史、地理、人文变迁。所以,本国公想请大家帮这个忙!”谢传忠一旁插嘴道:“各位放心,这薪酬之资,断不会少了大家的!”众人纷纷道:“谢员外客气了,这事儿没说的,这是帮咱们大明,帮咱们自己,我们头拱地,也得找出真凭实据,叫他们灰溜溜的滚蛋!”夏浔笑了笑,说道:“各位以前都是帮人寻宗望祖的,今儿个,大家就费费心,教训教训那些乱认祖宗的人,省得他们整天老惦记别人的地方!拜托了!”p:三更了,咱们头上是三少,三少头上是风少,兄弟们,投下你的月票,跃马扬矛,朝着他们的粉tún,冲啊!爆爆爆!a。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網^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620章 一边挖坑一边埋

  夏浔去而复返,朱棣当晚从保定回来,看到他时也颇为惊讶,及至听夏浔说明缘由,朱棣颇为感动,问清辽东诸事处置妥当,暂不回去也无碍大局后,便允许他留了下来。夏浔提出,要以个人名义向北京当地士绅求助,寻找相关证据,也得到了朱棣的默许。不过在朱棣的本意里面,还是希望经由官方来解决这场争端。可是,郑和快马赶到淮西,先是因为去的是陈寿好友的旧居,所以扑了个空,再询问左右邻居,一路打听着找到他那好友家,陈寿的消息已经到了,那户姓李的人家只说这孤本早已遗失,郑和也无可奈何,只得打马又回了北京。在此期间,陈寿所找的那些好友,也是无计可施。他们有些确实并不精通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并非全然无知,但是他们都是成名人士,不是在地方上作官,就是地方上的名士,正如黄真劝夏浔的那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主动请缨跑来与朝鲜使节辩论,结果却输了,这千古骂名不就由自己来背了么?那是何苦来哉。这些人有身份有地位,也就愈加地爱惜羽毛,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为准则这些位君子们都很明智地选择了远离危墙。陈寿没有请来强援,大失所望。郑和把消息送回之事,朱棣也大失所望。此事别无他法,只得让夏浔请出那些无人听闻过的所谓北京名士了。朱棣使人去召朝鲜户曹判书刘宋耕来对他说,我朝有几位地方名士,对朝鲜使节所言大有异议,着令他们君前辩论,若是刘宋耕所言有理,驳得到北京名士,鸭绿江、图们江以东所指定的领土和人口,自然划归朝鲜所有,若是不然,还叫他好生回去传诏朝鲜国王,此后少生事端。此前大明君臣的窘境,刘宋耕也察觉到了一些,现在官方人员没有办法,弄出一堆甚么北京名串老夫有备而来,他们便能辩倒我么?刘宋耕信心十足,立即抖擞精神,撸胳膊挽袖子直奔行宫。夏浔已经把人带到了,在他犴托的诸人中,大家好一番考证最后集中汇总请出了四个人为代表。他们赶到行宫之前夏浔已经了解了一下他们掌握的资料,并且进行了一番筛选。比如一个叫华粱的夫子,见了夏浔,捻着长须慢条斯理地道:,“相传,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大帝龙身人首……”夏浔马上把他psss了过去,很客气地对他说:,“老先生,伏羲大帝乃上古人物,人当有其人,只是年代过于久远,遗传事迹多已méng上了神话sè彩,许多东西难有确凿可信之凭据,一旦提出,反而易受诘问,这就不要说了吧!”华老夫子讪讪退下,又蹦出个叫曾听的老先生,老先生微眯凤目,手抚长髯,赤红脸庞如关公在世,往那儿昂然一立,脚下不丁不八,高声说道:,“话说当年,周穆王取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夏浔听得呆了,心中只道:,“这位曾老先生莫非以前是说书的?”不用问,这人也被口qcc了,最后被他去芜荐菁,带到御前四人,分别叫做李夜天、吴擎宇、王译、阎超,这四人所言,还是有些道理的,似可作为凭据,夏浔便要他们精心准备一番,尽可能地带齐了证据,赶到行宫来见皇帝。这些人平时高谈阔论、装神弄鬼的,好象天王老子第一他第二似的,在夏浔面前时神态也还显得从容,不料一旦见了真龙天子,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