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邓肯自传_2 >

第12部分

邓肯自传_2-第12部分

小说: 邓肯自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邓肯挣扎着爬起来。
  她把贝尔维开辟成伤兵医院,学校被迫暂时解散。所有的床上,都躺着缺胳膊少腿的士兵、军官,有的已经奄奄一息。邓肯的耳边响起了萧伯纳的警世之言:“只要人类不断折磨和屠杀动物,吃它们的肉,我们就不可避免战争。”
  这句话深刻地印在邓肯的脑海里。以后,她给任何学生都只吃蔬菜和水果。杀生者必自杀,可怕的自相残杀呵!
  秋风瑟瑟。战争的萧条使邓肯的身体无法复原,病情反而加剧。她连到海边散步的力气都没有了。她想,正好到伤兵医院看看。奇怪的是,那位留着黑胡子的矮个子医生一看见她就转身欲逃。邓肯大声叫住他:“大夫,为什么您不愿给我诊治一下呢?我都快走不动了。”
  他的脸上露出歉意。他说,我明天去您的府上。
  第二天一早,大夫冒雨前来。邓肯正在生炉子,她觉得这位安德烈大夫浑身是个”谜”。虽然还猜不出谜底,但”谜面”却是如此温存、敦厚,令人放心。
  邓肯一口气向他倾诉了孩子的事,堵在胸口的悲哀之情郁闷之气喷泻而出。安德烈大夫走过来,不可置疑地将邓肯抱在怀里,抚摸着她:“依莎多拉,你知道我为什么昨天不给你看病吗?因为,你没有病。
  不,是你的身体没有病,但你的心病了,病得很重。我今天就是来给你诊治心病的。我告诉你,惟一能治好你的良药就是,爱。爱将激发你体内的巨大能量,从而振作起你的精神。”
  安德烈大夫每天都来。在炽热的拥抱和轻柔的爱抚中,邓肯的身体日益恢复元气。可是,安德烈大夫却一天比一天愁闷,他黯淡的眸子里越来越凸现出那个不可知的谜。
  邓肯问他:“安德烈,你有事情瞒着我。我早就感觉到了,我们之间有一种特别的联系,你一定要告诉我!”
  安德烈后退几步,眼睛依然注视着邓肯,诚惶诚恐:“依莎多拉,你记不得我了。但我怎能忘记那一切呢!你睡觉时,跟你的婴儿一模一样。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挽救他,从我的嘴里一口气一口气地把我的生命,通过他可怜的小嘴送给他……那是怎样的一小时
  呵!我觉得不是婴儿,而是我自己,死去了。”
  邓肯掩面跑了出去,跑得远远的,沿着海涛,沿着从生到死的线路,她恨不得一下就跑到终点。
  可半途上被安德烈拦住了。
  “依莎多拉,你不应该干人的蠢事,你是神。你担负着引导人类通往神明之途的重任。上帝是不会让你死的。”
  “但他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孩子呢?”
  “也许,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普天下的孩子吧。”
  第九章红色邓肯1欧洲的战乱,使奥古斯丁和伊丽莎白都回到了纽约。他们把学校也带过去了,不断拍来电报,要邓肯去主持工作。
  安德烈也劝邓肯回去:“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吧,那里是你的故乡,能够疗救你心灵的创伤。”
  邓肯踏上了归途。
  看到邓肯萧索的病颜,连纽约都吓了一跳:这就是当初走出去的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吗?
  这就是几年前回来过的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艺术家吗?
  看到不可一世的纽约,邓肯的心情更加愤怒。在这里,只有夸张的叫卖声和转着小眼睛的幕后交易,没有谁关心战争,没有谁过问流血和死亡。她对伊丽莎白说:“我要演出,要用舞蹈号召美国青年起来保卫时代的最高文明。巴黎正在铁蹄之下呵!”
  大都会歌剧院。依莎多拉。邓肯裹上红色围巾,跳起了《马赛曲》。
  她英姿飒爽,豪气勃发。英雄的力量通过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注入美国人的心间。结束动作模仿著名雕塑家吕德塑造的法国凯旋门上的不朽形象,单臂高举,指向天空;肩膀倾斜,俯向大地。赤裸的半边身子,直到腰部,都统一在一个舞姿之中,泛着大理石般的洁白光华。
  战争在美国的唯一迹象就是物价飞涨,学校很快难以维持。邓肯照例去找百万富翁们化缘,但她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个腔调、一种表情:“你干嘛要表演希腊悲剧呢,跳爵士舞不好吗?”
  一气之下,邓肯决定带着学生返回欧洲。可是,直到轮船起航前三小时,她还没有弄到钱买票。
  一位着装素雅的青年女子走进了邓肯工作室:“听说你们今天要动身去欧洲,是吗?”
  “我们做了一切准备,除了买票的钱。”
  “需要多少?”
  “大约2000美元。”
  青年女子马上打开钱包,抽出两张1000块的钞票放在桌上:“能在这点小事上帮助你们,我太高兴啦。”
  “谢谢。美国还有你这样有同情心的富人,我也太高兴啦。”
  “你弄错了,我并不是富人一族。说实话,为了这笔钱,我昨天把全部股票和债券都卖掉了。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
  “抱歉,能否告诉我你的名字。”
  “露丝。”
  露丝将邓肯一行送到了码头。邓肯教孩子们列队站在甲板上,每个孩子的袖子里藏着一面法国国旗。待汽笛长鸣,轮船离岸,他们一齐挥动旗子,高唱《马赛曲》。浩浩太平洋为之一震。
  2
  战争还在继续。邓肯不得不以五分利息向高利贷借钱支付学校的昂贵费用。
  1916年,邓肯接受了赴南美演出的合同。但由于南美之行引起了阿根廷、巴西的学生和艺术家的异常狂热,邓肯成为不受当地政府欢迎的人。
  在阿根廷庆祝自由的节日里,邓肯将阿根廷国旗披在身上,用舞蹈尽情地展示殖民地奴隶的痛苦和推翻暴力、获得自由的欢乐。舞蹈在一遍又一遍的”依莎多拉万岁”的呼喊声中结束。那一夜,邓肯兴高采烈,可结果却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上流社会公开抵制邓肯的演唱会。
  演出以失败告终,又是亏本生意。
  邓肯一点也不后悔,她赢得了公众,这一直就是她的理想。
  但她毕竟是想来赚点钱维持学校的。没有钱,她只好回到纽约。在那里,她意外地与洛亨格林会合。
  洛亨格林得知学校的窘况,马上电汇了一笔巨款去援助学校。然而,太晚了,这笔钱已无处可为,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去了。
  学校曲终人散,邓肯的情绪又跌入了低谷。纽约的寒冬不失时机地降临,昔日强健的邓肯如今近乎蒲柳之质,弱不禁风。
  疾病使身体和心灵变得格外敏感,邓肯每一个晚上都梦见自己的孩子,迪尔德丽、帕特里克,还有那个只眨了一下蓝眼睛的小精灵,她和他们快乐地嬉戏、玩耍、跳舞,然后,经历一场场撕肝裂肺牵肠挂肚刻骨铭心的离别。
  夜夜如斯。
  碧海青天,枯霜寒径,地老天荒,依莎多拉。邓肯是多么地不堪!
  她在自传中写道:人遭受极大痛苦的时候,最可怕的不在开始,那时不幸突然袭来,使人顿时达到异常昂奋状态,结果反倒失去感觉了。最可怕的是到了后来,过了很久以后,当人们说”啊,她已经挺过来了”,或者”她现在很好,她已经度过了难关”的时候,仿佛是在欢乐的宴会上,忽然感到悲哀,像一只冰冷的手一把揪住你的心,或者是一只火烫的爪子叉住了你的咽喉——冰与火,地狱和希望,压倒了一切——你高举香槟酒,就得拼命麻木你的痛苦,湮没在遗忘之中——不管可能还是不可能。
  31917年10月,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传到了纽约,它宛如一剂强心针,振作了依莎多拉。邓肯。
  “一想到受苦受难的人们,一想到那么多为人类解放事业献身的人们,我的心在燃烧,热血在沸腾。”
  邓肯又浑身充溢了艺术的活力,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表演,主题是:世界对自由、复兴和文明的希望。
  每场演出的最后,邓肯必跳《马赛曲》,红色纱巾在强劲激昂的旋律中飘荡。她的表演引起了许多人的响应,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最
  不安的一个人是洛亨格林。
  洛亨格林一连几天都在包厢里观看邓肯的舞蹈,他警告她,这样下去,一个优雅的天才舞蹈家将变成危险分子,使他和他的百万财产一起归于毁灭。
  洛亨格林买了一串极其精美、昂贵的钻石项链送给邓肯,企图藉此圈住她那颗不羁的心。可是,洛亨格林的努力没有得到邓肯的回报。终于有一天,那耀眼的红色图尼克刺激了洛亨格林,他忿怒地撒手而去,也不管邓肯欠了旅馆一大笔账。邓肯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貂皮大衣和洛亨格林送给她的一颗祖母绿宝石。
  邓肯去了一趟旧金山。她要见见母亲,她们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
  母亲形容枯槁,已远非19年前开始闯荡欧洲时充满想象和活力。她们一起到克里弗饭店吃饭,母亲一言不发,吃也吃得很少。这一切都说明,她老了。
  人总得老,总得死。邓肯想,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邓肯取道纽约,乘船再往欧洲。船票是一个朋友赞助的。
  欧洲还处在战争之中。每天大炮轰隆不止,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传来。自相残杀正在消耗着人类的元气,几千年文明孕育的精、气、神,以及文学的韵致、音乐的旋律、舞蹈的曼妙、雕塑的凝重,都在浓浓的硝烟中被一点点蚕食。
  此刻的邓肯,既无法登台演出,又穷愁潦倒,一钱不名。
  自杀,像一个美仑美奂的梦,在向她招手。
  但她每次陷入绝望之中时,总有一种东西把她使劲地往回拉。邓肯拗不过它,就常常坐在窗前或门口,期待着飞来一枚炸弹,结束她的困苦。
  真的就有一枚炸弹落在了邓肯的头上!
  那是一枚爱情的炸弹。
  4沃尔特。拉梅尔,这位形貌酷似李斯特的青年钢琴家,被依莎多拉誉为”大天使”。他的演奏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狂放之气,这种狂放之气使邓肯的舞蹈重新活跃起来。她又开始召集自己的学生,意欲再展宏图。
  战争总算是结束了。邓肯和沃尔特。拉梅尔一起去看胜利阅兵式,他们在凯旋门向那些风尘仆仆的士兵们致敬。
  回到邦浦路邓肯新的工作室。邓肯亢奋的身体一直平静不下来,她在拉梅尔近乎狂野的伴奏下舞蹈,乐曲声来自李斯特的《荒野的祈祷》。
  恍惚中,邓肯又看到了战争狰狞的面孔,又听到了隆隆的大炮声和垂危战士的微弱呻吟。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她,一定要远离战争!
  她奋力举起双臂,灵魂从体内向上升起,犹如”圣杯”的银色光辉飘拂腾跃,冲入云霄。邓肯和她的舞姿,拉梅尔和他的演奏,是那样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独立于个人与艺术门类之外的,灵性的或者是神性的统一体。音乐与舞蹈飞入无限广袤的空间,从天外传来呼应的回声。
  邓肯连自己都没有料到,最后一个舞姿竟然是扑进了沃尔特。拉梅尔的怀抱,而拉梅尔似乎早就张开臂膀在迎候着她。
  “拉梅尔,我们不要战争,不要战争!”
  “是的,依莎多拉,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不是很和平吗?在和平的年代,让我们享受艺术,享受快乐。”
  那天晚上,他们互相通过各自的血肉之躯,摸索、接触对方的内心,他们达到了一种奇妙而可怕的境界。
  不久,邓肯和拉梅尔同赴伦敦演出。万人空巷,观众如潮。呵,战争,你凶残狠毒的魔掌又怎能摧折艺术的奇葩!
  一天晚上,邓肯在伦敦交响乐团的伴奏下,跳起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舞曲刚停,一位精明能干、具有典型斯拉夫民族相貌的中年男子就跑到了威尔士王子剧院的后台,向邓肯致贺:“依莎多拉,您的舞蹈可以和清风明月相媲美。”
  “谢谢。您是俄国人?”
  “不,我是苏联人。我叫列昂尼德。克拉辛,正带着苏维埃的商务代表团在伦敦访问。”
  “苏联,对,苏联同志!克拉辛!”
  说完,两人都拊掌大笑。
  “我能去你们苏联办一所学校吗?”
  “我们求之不得。”
  “真的?”
  “我可以马上与您草签一个合同。”
  “您真具有商人的务实态度。”
  “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求贤若渴。”
  “合同是资产价级的合作方式,不能在'同志'间沿袭。我们抛弃它吧。”
  “那好,我将把您的意愿不折不扣地带回我们国家。我想全苏联人民都会张开双臂迎接您的。请您等候我的回音。”
  “我等着。”
  5邓肯与沃尔特。拉梅尔的爱情结局同样给了邓肯当头一棒。
  她的”大天使”比她小许多,他能够与邓肯产生灵性的沟通,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和邓肯同频共振。就在邓肯深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