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你妹!替本宫挡着 >

第68部分

你妹!替本宫挡着-第68部分

小说: 你妹!替本宫挡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嫁帝姬们心说着,总算能离了那块是非地,然而她们荣华富贵以及特权都是来自于宫中。若是帝姬长期和宫中失了联系,便是夫家守着臣子本分不能慢待,却也会冷落。

作者有话要说:策划新文需要时间,请大家完结后不要忘了小江。

小江的专栏点这里!

☆、80赦令于天下

“让各家的女孩按着秩序走,仔细看着,莫让家世特别好的女孩耽搁了。”秦方好这么吩咐着,回头又问两位长帝姬,“你们觉得如何?”

“娘娘说的,总错不了。”德馨长帝姬这么奉承着,笑和姐姐对了个眼神。

“听闻您趁着天下大赦,还提议后宫放宫女,中宫娘娘可真是贤仁大度。”

长帝姬们的奉承,秦方好心里也有数。她们需要和宫中有长远的关系维系,而她也同样需要交好于人,如今看着也不用承担风险,是件双赢的买卖。

哪怕是皇后,对一个朋友总比敌人好。栗姬之子怎么废的,就是因为得罪了皇帝他妹。

“你妹”两字可不好说,也不好得罪。

昌安长帝姬更说了些闲话,“听说天下大赦,连前度逃到南边叛国的罪人家属也予以宽容,可被引渡到南边与家人团聚。”

南北开战前夕被萧清岩一路裹到魏国去的那些前朝名流人士,诸如姜绍辉这样身世的人,自己逃了,家人却多留在北朝。

无论他们认不认,如今北面是辽国政权,他们逃到敌方,自然罪名就是最严重的“叛国罪”。

当时因为中宫于朝廷施加的微妙影响,这些罪人家属并未获罪,如今依然好好地活着。

秦方好也对此了然,“再怎么是一家人,心总是各人自己的,两条腿也是他自己的。罪人自己逃了,却要全族连坐,本就是件不公平的事。”

“可不是这样。”

“留下的不过都是老弱妇孺。”

如今因两国都将进入长期休养生息的阶段,双方结盟示好,不但有对民间施加的惠民政策,更有的是外交上双方人质(细作等)交换,双方的政治犯引渡回朝。

“原本就已经不追究,如今再让放了这些家人一同南渡,也便罢了。”

“那是陛下宽厚。”

昌安长帝姬说道,“怕是不日便会有人来进宫向您谢恩。”

秦方好含笑,不以为然,“我又何须他们来谢。”

当她面临困境的时候,也不见得有人来“拯救”她;故而当她施加恩惠时,也不指望会得人感恩。



引渡这些罪人家属的赦令很快昭告天下,一时间在南朝祖籍在北而逃的士人纷纷雀跃。

初时听闻这消息,姜绍辉满面涕零。

他在南朝也有一段时日,本就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这些年中有收下了弟子门生。

饱经风霜的老人对着弟子们说道,“快去探探消息,夫人何时能渡江。”

他的心中无疑是激动的,却又有些担忧。毕竟其余被宽恕的人并没有想他这样,深深地“得罪”北朝上层。

无需他找人探消息,萧清岩在这事上比姜绍辉这样做门面的丞相知道的更多。

交换人质、战时人员这样的事,也便在商议之中。

萧清岩看着姜绍辉便是一揖,年轻有为,却亦是谦逊,“要恭喜姜相了,夫人不日便能渡江团聚。”

姜绍辉捋须而笑,“谢你吉言,吉言。”

他穿着普通士族的帽冠,式样古朴颜色亦是青灰。让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正当安享晚年的老人。

比起前朝刚亡之时,他那时亦是个老人,却铮铮铁骨不向统治者屈服……世事到底对这个迟暮的王佐之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姜绍辉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些隐退的念头。

致仕,他这个年岁早该提出致仕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了吧?

如今两朝结盟,天下太平,还有什么比家人团圆更重要的了。

但最后却是出乎意料的,姜绍辉最终是没有在这刻接到自己的家人。

姜绍辉的家族在听闻这一引渡政策后,通过讨论后,由姜绍辉之妻到宫中皇后处谢恩。

姜老夫人拜谢中宫赐座,并说道,“娘娘的恩德,老身及家人没齿难忘。”

秦方好也不居功,“这都是陛下的意思。”她或可有影响在,但施行政策的还是当朝官员。

客观地来说,她也不过只是个后宫女子,却没有直接的职权。然而有时她更像一面标杆,北朝于汉人、前朝遗老所放宽的恩令,最后大多会被记到她头上来。

对于百姓,最浅显的便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

这当然也有好处,例如这些好事,大家便会记在皇后头上,觉得是因为皇帝娶了汉女,宠信中宫而受到了她的影响。

但任何的事物都有两面性。

秦方好有时也会担忧地想道,众人将所有职责都放在她身上,荣誉自然是好的。但若那一天,朝廷的风向转变,相应的需要一些新政策,并且这些新政策是不利于民众时,她又将是一个被拿出来顶锅的对象。

诸如“谄媚辽人,不顾父老死活”之类的话,其实作为一个后宫女子,她本身并没有什么施行政策的职权。

姜老夫人与秦方好是旧识,秦方好对于这些故人的家属,只要不是祸国殃民给予她坏印象的,一般都是相对要照顾些。

而秦方好对姜家也确实帮衬良多,这点她倒是毋庸置疑的。

故此当家族能享受到朝廷的一些政策时,姜老夫人头一个想到的便是来谢恩。

然而虽是谢恩,姜老夫人亦是委婉地拒绝,“家里商量过后,还是决定留下。”

这倒是让秦方好有些吃惊,“不去与相公团聚吗?朝廷既说宽恕……”就绝对不会再为这件事秋后算账。

姜老夫人也知道如此,却还是摇头,“妾身年纪大了,行路遥远,此去千里,恐怕难以到达。”

“公在南边,定然也是想着夫人您的。”

“老身年迈,与其旅途劳顿……客死他乡,还未若留于乡土颐养天年。”

连咒自己死的话都出来了,秦方好也不能再怎么劝了。

总之现在朝廷能让这一批人家人团聚,她也没扣着人不让放,至于何去何从是他们的选择。

“况且……娘娘与吾族亦是大恩,实在难以回报。”

“这……”秦方好不知如何说起,“我也不过是做一些不违心的事罢了,本宫与夫人家族终是相识一场。”

其实这事虽然是出乎秦方好意料的,但到了最后,享受到这条政策便利家人团聚的却很少。

这个时代的人乡土观念还是很重的,如姜老夫人说的“叶落归根”也不是完全的虚化。换句话说,这些难逃士人的家族大多是前朝遗留下的大小世族,差一点的也是乡绅,否则难以在这个时代供起一个读书人。

这些原本在本地风风光光的家族,家业根基,乃至于人脉经营都在本地——离开了本地,做外乡人,他们又要重头开始。

说到底,是那些“罪人”自己叛逃出国,哪怕他们不反对北朝朝廷,但叛逃不仅仅是对辽国的,也是对乡土,对家人。

当他们自顾自地逃走后,叫嚣着大义的口号,但最后却留下了家族担惊受怕,要担受着为他们连坐的忧心忡忡。如今还要举族迁离故土,并没有多少家族愿意这样做。况且现在的当权者也没有想拿这个再翻老账的意思。

是这些人先背叛了家族,如今反要整个家族去为了他们,斩断一切根基,以求和他们“团聚”?

实在是笑话了。

便是这些人的小家,直系亲属妻儿虽是想念其人,但也拗不过宗族。

姜家人想的无非也是如此。

他们是北方素有名望的世族,人才众多,能出一个丞相姜绍辉也不是意外的事。

根基在北方,虽然因朝代更迭受到点影响,却也守着皇后的庇护,故而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还抱着希望,一点也不想迁离。

对姜老夫人个人来说,不能和丈夫再见面虽是件遗憾事,但若背井离乡渡江,哪怕只是自己的这个小家庭,如今也已经发展到了三四代人。

儿子儿媳可以跟着走的,那女儿呢?老太太连孙女都嫁人了,孙子孙媳都生了重孙。这些亲家就愿意从此和儿女天各一方的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从南到北千里之遥,真如天涯海角一样。向南朝引渡过去,此生和永别也差不多了。

本朝的风气还是可以的,战争时期对女子再婚的限制较少。与姜氏结亲的门第都不坏,大家都是老一辈世族,把女儿外孙再接回家也不是难事。

引渡之事明面上看是为了家人团圆,但真正实施了,则将是更大的妻离子散。

秦方好便也了然了,本来这事儿就是姜家自己的决定,“那也好,太太平平便是福分了。”

姜老夫人道是,老妪又说,“妾身和家人感激娘娘,奉上乡土风物,望娘娘别嫌弃。”

“夫人一片心意,也实在太破费。”

由姜老夫人奉予的礼物,是一些婴儿用的襁褓,以及自制的吃食果糊等。

秦方好让人收下这些礼物,比起珠宝古玩,这一份礼物更令人感动。

“多谢夫人了。”

“哪里。”姜老夫人相容可掬,“娘娘身份高贵,但若说年纪又犹如老身女儿一般。为人母,莫不都是牵挂着孩子,事事先尽让孩子。六皇子这个时候,可最是让人劳神的时候。”

“可不是么。”

白天睡了,晚上精神好了要吵闹。晚上睡了,白天要缠着亲娘妨碍她做事。说不通,骂不懂,穿衣吃饭都要人担心。

这么点大的孩子,长牙了要发烧,睡下时被子没盖好要发烧。一发烧就急得亲娘想起那个传说中皇帝嫡子难养的各种前车之鉴。

便是她自己过得再困厄的时候,也没有像瞧见自己孩子稍有病患时的揪心。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新文:

默默地今天被匿风挑动想去写现言了。

匿风:来嘛,现言很温柔的,有肉有汤喲~小江:……

我开始动摇了。

罗织菇凉,我可能织不出你了

☆、81有毒的膳食

两个年龄相差甚大,知识阅历也存在鸿沟的女人,在谈起儿女经的时候,却同样是津津乐道。

无论是哪一时代、哪一年龄段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总是共通的。

在这一方面,秦方好哪怕已然有照顾过一双养子养女的经历,也不过是初为人母,而姜老夫人可谓是经验丰富。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秦方好一面自己记下,一面准备再问问旁人。

“老身也不过是照看多了儿孙,让娘娘见笑了。”在宫廷中其他话不能乱扯,但除了谈天气,女人之间也就只有谈保养,谈儿女经来得最安全,姜老夫人说道,“婴孩的两条腿上娘娘可要让人看仔细了,两边要是褶皱痕数不同,那就要早教大夫看过。”

秦方好自然是记下了,“还是多得您指点。”

这是一个怕孩子死怕到极点的妈。便是作为一个再新时代红旗下长大的好青年秦方好,历史学得不坏(或者说后宫历史),这一个个的皇后嫡子都特么是杯具一茶几。

皇后有几个是好命的?

皇后嫡子这种生物,要不就是干脆生不出。要么就是生出来后夭折,不夭折或者可能生理缺陷,不缺陷也可能长残,不长残也可能大了被他爹猜忌死……

好好地从小以嫡子身份长大,没残疾没智障,也没最后被父亲猜忌,顺顺当当登上皇帝位的皇后嫡子这种生物,数量绝对比大熊猫更少。

如果是寻常婴儿的妈,就算有对孩子存在的安全隐患心存担忧的,也不会像秦方好这样近乎带了点神经症样的怕儿子遭殃。

说穿了她就是个怕儿子死的妈,优生优育这玩意儿她在现代也只听过人宣传,真正如何把一个孩子拉扯大这个问题,她只能求助本朝的智慧妇女。

两人说了会儿话,姜老太太便告退。

面见皇后本就时间不长,更何况现在姜老太太甚至算不上一个命妇。

在老太太临走的时候,秦方好更给她家颁下赏赐。

姜老太太连道不敢并推辞,直到中宫秦方好说道,“相公如今在南边,夫人便带着赏赐回去,只当补贴家用。”

男人逃了,不仅仅大家要连坐被顶罪,对老弱妇孺而言,家里失了顶梁柱,直接失去了经济来源。

姜老夫人的家中儿孙已然长大挑起府中重担,要说经济来源,自从姜绍辉被北朝软禁之日起,府上除了为他上下打通关系散财的,他本人早就没为家里带来过经济支柱。

这话说得确实有些苛刻了,以姜绍辉的年龄,在现代都不说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那也是该领退休金养老,而不是养家糊口。但既没四险一金,也没经济困难家庭享受低保的时代,姜家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虽然也不能片面地全算在男主人头上。

姜家经济状况目下确实不好,况且宫中赏出的东西也是天大的体面。

姜绍辉夫人便格外真诚的谢恩,“娘娘大恩,老身全家实在无以回报。”

秦方好并不是不知道姜老夫人要说的话。“无以回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