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70部分

天下珍玩-第7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先生,您肯定?好歹也得有点儿理由吧?”

    “如果说宋代没有石榴尊这个器型不算是理由,那就没有理由了。看在唐易的面子上,我再多一句嘴,要是真当文物收了,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沈松岩说罢,又对唐易说道,“你的忙我帮完了,走吧?”

    唐易尴尬地笑笑,“匡处长,不好意思啊,那我们先告辞了。”

    匡海生似乎还没从震惊中走出来,“高人总是有些奇特的习惯的,其实,即便仅仅凭着宋代没有石榴尊这一器型,也可以一票否决征集这件文物的。”

    沈松岩听到匡海生说出这句话,脸上隐隐有了缓和之意,接着又张开了口。

第137章 是我做的

    “匡处长把怪癖说成奇特的习惯,倒是很给我面子。其实除了器型,还有一点勉强能算是疑点,只不过不能让人信服罢了。”沈松岩脸上的表情舒缓了许多。

    “愿闻其详!”匡海生谦恭说道。他虽然不知道沈松岩的底细,但这一副派头,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装出来的。

    “北宋龙泉窑,其实远不如南宋龙泉窑精美,而且釉太薄,很容易损伤,一旦有所磕碰,就容易出现明显裂纹。你看看这件,太完美了,从包浆上来看,从来没有入过土,如果一直传世,怎么会保存得如此完美?”沈松岩看着这件石榴尊,出现了异样的眼神。

    “保存完美的古瓷并非鲜见。”匡海生沉吟道。

    “所以,只能勉强算是疑点,而且不能让人信服。”沈松岩笑了笑,“唐易,应该和匡处长告辞了。”

    “好!”唐易笑了笑,又对匡海生说道,“匡处长,其实你可以更为夸张地设想一下,如果发现了一件北宋的可乐罐形制的瓷器,无论胎、釉、包浆多么符合,你还会觉得是历史上从未发现的器型吗?本质上,对于北宋来说,石榴尊和可乐罐没有什么区别。”

    沈松岩被唐易的这个比喻引得笑了起来。确实,虽然唐易说的也有逻辑漏洞,但是不失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送走唐易和沈松岩,龙泉窑石榴尊的事儿已经不是匡海生思考的重点了,他已经决定,不管其他的专家怎么看,他要为征集这件文物投上一张反对票。

    他在考虑的是,省博的那件汝窑笔洗,还有,刚才唐易介绍姓宋的这个人······而坐在车里的唐易没有想到,沈松岩只一眼,就断定这件石榴尊是件十年前的工艺品。虽然沈松岩也没有说出确凿的依据,但是唐易结合宝光,当然是深信不疑。

    沈松岩坐在车里,表情平和。

    唐易知道,本来沈松岩是很高兴的,结果上车之后,却一直没有笑脸,虽然表情平和,但肯定就是不高兴了。

    “对不起,沈先生,让你不高兴了。”唐易轻声说道。

    “不关你的事儿,我是在生一个老朋友的气!”沈松岩缓缓说道。

    “老朋友?”唐易心道,看了一件石榴尊而已,和老朋友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件石榴尊是沈松岩老朋友的?

    “告诉你也无妨,这只尊是我做的,十年前送给了一个朋友。”沈松岩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啊?”唐易陡然惊了一下子。但稍一琢磨,不对啊,坊间传言,沈先生的仿古瓷器从不外流,即便是送给朋友,底款也要落上“沈窑”二字,而这件石榴尊,却没有落款。

    “当年,这位朋友说,反正是宋代没有过的器型,不会流到市面上,而且他保证只是自赏,我曾欠他一个很大的人情,所以就答应了。”沈松岩道,“没想到不仅流到了市面上,还被当成文物征集了。”

    “您的朋友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你不行就问一下。”唐易道。

    “没法问了,他三年前去世了。这多半是他的子女流出去的。”沈松岩轻轻摇了摇头。

    “那您还生他的气?他没有爽约啊,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信守了诺言,身后事他如何能够控制?”唐易轻声道。

    “他并不是意外去世,而是病逝,在他去世前,完全可以砸碎这只尊。”说着,沈松岩睁开了眼,突然看着唐易说道,“唐易,你看出这只尊有问题,不是因为北宋没有这样的器型?”

    “在您面前我不打诳语,我是因为感觉不对。”唐易答道。脑有九宫,眼观五色,确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

    “感觉······”沈松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古往今来,仿制的最高境界恐怕就是感觉了。看来,我的水平还是比不了师兄啊!”

    “师兄?”唐易知道,沈松岩年轻时曾拜一个旷世高人为师,学习制瓷,他出身收藏世家,又兼天资不凡,这才有出神入化的手段。却不料,他还有一个师兄!

    “我师兄比我小十岁,入门却早,自幼跟着师父,师父去世后,他也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到了。”沈松岩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这时候,肯定是不便再说话了。唐易有些犹豫,明天去看汝窑笔洗,要不要再提醒沈松岩一下呢?就这么犹豫着,车子已经到了阁宝多门口。唐易因为想着这件事,下车的动作就缓了几缓。

    “另外一件瓷器在山海省博物馆是吧?明天我送完外孙女上学再联系你。”沈松岩对唐易说道。

    “谢谢您!”唐易连忙笑着说道。

    “你年纪轻轻,却不是为了自己的事儿这么忙碌,就凭这份公心,我也不能不帮你。”沈松岩摆摆手。

    唐易下了车,一边走向阁宝多,一边犹豫着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老爸和毛逐,但最终还是否定了。

    进了店,毛逐正在转悠一对核桃。“什么时候买的?”唐易笑问。

    “今天刚买的,矮桩‘白狮子’。”毛逐道。

    “你不是喜欢‘南疆石’的菊花底么?”唐易特地把“菊花”二字拖了长音。白狮子和南疆石都是文玩核桃中的品种,都属于狮子头,但是外形差别很大。南疆石的底座纹路散射有致,很像盛开的菊花,所以被玩家称为菊花底。

    “南疆石上色太慢,我没有那个耐心。”毛逐咧嘴道,“要是有一对沈先生那样的百年三棱就爽歪了,可惜太贵了。”

    唐易看了看毛逐手上这对白狮子的尺寸,“这一对得44以上了吧,好几千的东西还不知足。”44指的是核桃的边宽超过44毫米,已经属于偏大的核桃了,同样的条件,边越宽,价儿越高。

    “唉,在咱们这一行,好几千的东西都不好意思张嘴。”毛逐嘿嘿笑道,“还是后天去看好几千万的东西吧。”

    唐易还在琢磨汝窑笔洗的事儿,还没回过神儿来,顺嘴道,“好啊,好几千万的东西真得看看······嗯?看什么好几千万的东西?!”

第138章 芝麻钉痕

    “你失魂落魄地琢磨什么哪?后天周六,泛古堂清三代珍品瓷器预展啊!肯定有好几千万的东西。”毛逐又习惯性地撇了撇嘴。

    “噢!我差点儿忘了!”唐易拍了拍脑袋,“幸亏不是明天。”

    “明天?明天你要去干什么?”毛逐问道。

    “呃,我去省博看看那件汝窑笔洗。”唐易略加犹豫,还是说了出来。

    “靠!上学的时候我去看了三遍,你再看也不是你的。”毛逐甩甩手,“我就不陪你去了啊,还是店里舒服。”

    唐易笑了笑,走到了柜台后面的电脑边,打开了电脑,开始搜索这件汝窑天青釉莲花笔洗的传承来历,搜来搜去,他对捐赠这件笔洗的人产生了兴趣,也许是为人低调,也许是时间太久,竟然搜不到关于这个人的具体信息,只有“海外富豪”,“祖籍山海省”寥寥几句极为简单的描述。

    “明天顺便问问沈先生吧,他对瓷器如此精通,或许能知道一些。”唐易关上了网页。

    第二天上午8点半,唐易刚想给沈松岩打电话,结果马闯的电话先打过来了,“沈先生让我去接你。”

    “那沈先生呢?”

    “他说想走走,博物馆门口见。”

    到了博物馆门口,沈松岩已经到了。时间恰好是9点,博物馆刚开门。

    “汝窑天青釉莲花笔洗,本来是英国的威廉先生旧藏,一对笔洗他视为珍宝,竟能割爱捐出一件给大英博物馆,委实很难得了。可惜他的儿子小威廉太不争气,居然将另一件送到了拍卖会上。”沈松岩看着展柜里的笔洗,缓缓说道。

    “您见过这件笔洗?”唐易在一边问道。

    “这一对笔洗我都见过,一件是在大英博物馆见的,而这一件是在数年前这里见的。”沈松岩道。

    “据说这笔洗是一个祖籍山海省的神秘富豪捐赠到博物馆的,您知道是谁么?”唐易接着问道。

    “不知道。此人当年隐蔽得很好。如此低调也是情有可原,一件国宝重器,虽然捐出去了,也可能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沈松岩摇摇头,而后却又看着唐易问道:“为什么?”

    这“为什么”的意思,自然是问问为什么让他来看这件笔洗,虽然唐易之前说过感觉不对,但如今一见,并没有什么问题。

    “您觉得这一次看,和您数年前看的,一样么?”唐易压低了声音。

    “目前看,毫无区别。”沈松岩也低声道。

    唐易心里一凉,虽然是隔着玻璃展柜,但以沈松岩的眼力,如果说毫无区别,那说明做的真是已经出神入化。上手的话,也就是感受一下重量和包浆,但是器型、釉色和包浆的视觉感能做得如此到位,那上手的重量和触感估计也不会差。

    唐易的脸色变了。

    “你真的觉得不对?”沈松岩心想,这笔洗在博物馆里有年头了,当年送来时,断然是真品无疑,没道理现在又出了问题。但是看唐易的样子,似乎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于是沈松岩又凑近仔细看了看。

    一开始,沈松岩重点看的是正面,这一次,他重点看起了底足。

    “还是那句话,感觉不对。”唐易靠近沈松岩,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周围有工作人员和其他参展市民,这种话肯定不能让人听到。

    “出去说吧。”沈松岩终于收回了目光,抬脚向外走去。唐易跟上了。

    两人走到博物馆大院一角一颗法桐树下站定。沈松岩率先开口道,“确实有点儿问题,支钉痕有点儿不自然。”

    “那上次看也是这个感觉么?”唐易问道。

    “上次看似乎没有。不过这芝麻钉的质地和颜色都对,感觉不自然,肯定不能当做依据。”沈松岩陷入了沉思。

    香灰胎,天青釉,芝麻钉,是汝窑瓷器鉴定的入门口诀。所谓芝麻钉,说的是留在汝窑瓷器底部的支钉痕迹特别小。

    那什么是支钉呢?说白了,就是烧瓷器用的小土钉,多是粘土烧制的。汝窑的瓷器,就多用支钉支烧,垫在瓷器底下,一般的支钉都是山字形,上尖下圆,底下还配有垫饼。三钉五钉六钉都有,不过,三角形最为稳定,而且数目少,所以三个支钉常见。

    宋代的哥窑和官窑也有支钉痕迹,支钉痕迹稍大,而且呈现铁黑色。汝窑的支钉最小,所以被称为芝麻钉,而且香灰色也格外特别。

    “香灰色芝麻钉,只在汝窑瓷器出现,其他窑口根本无法仿制,明清御窑仿过,但总是欠了一点儿,仿得最好的是乾隆官窑。”沈松岩解释道。

    唐易跟着上了这一课,受益匪浅,感叹道:“当年金兵入侵,汝窑的工艺秘密直接失传了。”

    “也不能说完全失传,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谓芝麻支钉,其实就是窑工用粘土随手捏的,烧制成型。早期粗糙,后期精细了。所以才出现了芝麻钉痕。钉痕如此之小,香灰色如此特殊!”沈松岩也叹了一口气,“让我做,也很难惟妙惟肖。”

    “北宋的汝窑,使用了清凉寺的粘土。南宋御窑做不成,瓷都窑口也做不成,肯定清凉寺的粘土有关系,这粘土,肯定有特别之处,而且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唐易恍然大悟一般说道。

    “你说得对。不过,依照现在的科技手段,取样当年清凉寺地界的粘土成分,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沈松岩道。

    “那您觉得支钉痕不自然,是指哪方面呢?”

    “之所以有如此细小的芝麻钉痕,是因为支钉顶部,是有弧形的,所以只有细小的一点接触。但是,既然支钉是当年窑工随手捏的,三个支钉痕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应该看起来很自然,这三个支钉痕也不一样,但感觉有一种生硬,抹不去刻意为之的感觉。”

    “如果能上手看看,是不是能看出更多问题来?”

    “上手看,和这样看,对我来说,区别不大。但是,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