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20部分

天下珍玩-第62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固。

    如果想要深一点儿的偏青的锈色,就加入青料,如果要鲜亮一点儿,绿一些,就加入绿料。要想做红锈,就加入朱砂。想做水银锈,就用水银砂锡,工艺也更复杂一点儿。

    这样做成之后,有个问题,虽然明**粘性很强,但时间久了,“锈”还是容易脱落,就再埋在卤碱地里埋上一年半载,进一步固化,也会更有“韵味”。

    唐易只是根据看过的资料,简单介绍了一下,因为古法太繁琐了。大体算一下,作伪一件青铜器,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要想更精细,花费时间自然更长。

    当然了,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耗费这么长的时间,一般都是做重器,而且非常难以辨识。

    支雄手上的这件青铜鼎,肯定是做成之后,虽然经过流转,但是没有再入过土,或者可能只有过极短时间的入土又被挖取。所以,加上这么多年的自然氧化和欣赏乃至上手,又多了一层皮壳,就更不容易辨识了!

    故而,饶是他算个老手,也没看出来!

    其实,这明**的气味,经过这么多年,即便还有残留,那也不是人的鼻子能闻出来的。唐易是从锈色上判断有问题,而且又微微带着点儿真品没有的“药”味儿,加上知道这种古法,才这么说的。

    而支雄经手这件青铜鼎,第二天闻到手上的药味儿,并不完全是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做旧本身就加了各种药物原料,可能历经这么多年,单闻青铜鼎已经闻不出来,但是他对自己的手的感觉太熟悉了,过手残留挥发,第二天才可能闻到淡淡气味儿,但是也淡到他当时根本不会多想。

    支雄听完唐易说的,“哎呀,唐先生,我算是彻底服了,你这个眼力和学识,让我觉得老头子我白活了这么多年!”

    “老爷子您太客气!我这都是多看过几本老书,纸上谈兵而已。”唐易连连摆手,顿了顿,复又问道,“对了,您现在在古玩市场摆摊,家里人呢?”

    支雄喝了一口茶,“老伴十年前走了,我也一直没有续弦。我有个女儿,在意大利定居了,一直让我也去定居,但是意大利哪有长安这么多古玩?哪有古城墙?哪有华夏的历史?哪有地道的羊肉泡馍可吃?我的店铺没了,我也没告诉她。现在算是我一个人,而且也不算彻底破产,还有点儿底子,这日子,凑合也能过!”

    “来来来,说了,这么多,这菜都上齐了,动筷可不多!”刁钦三此时插了一句,招呼道。

    支雄却摆手道,“吃饭之前,先说好了,这东西我说了三万卖给唐先生,就不改了。也算是件好东西,唐先生你先拿走就行,钱也不用着急!我看出来了,你是个重义重信的人!”

    唐易想了想,递给支雄一支烟,“老爷子,东西不忙说。我现在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支雄接了烟,“你我虽然初次见面,但我对你很是佩服,所以也不来虚的。我都不客气赚你一万块钱了,你还客气什么?”

    唐易看了一眼刁钦三,刁钦三已然明白了唐易想说什么,立即开口道,“唐总这是要为我助力,还是我来说吧!”

    文佳笑道,“这件青铜鼎看来还是要摆在店里卖啊!”

    唐易一看,干脆就冲刁钦三点了点头,让他来说了。

    “支老爷子,实不相瞒,唐总的阁宝多,马上要在大唐西市古玩城开家分店,目前呢,定了让我负责。我这一个人,估计也有点儿力不从心。伙计好说,但是掌控铺面的高人不好找。您经验丰富,我们是想请您出山加盟。不过,您本来是大掌柜,委身我们小店,就怕是屈尊了。所以唐总才说是不情之请。”

    刁钦三话说得很漂亮。

    “噢?”支雄看了看唐易,而后深深吸了一口烟。

    刁钦三接着又道,“老爷子,您要是觉得不合适,这长安的阁宝多,您来负责我也没啥说的。而且,以后阁宝多长安分店,也未必只有一个铺面。”

    虽然刁钦三说的是客气话,但是支雄仍是立即摆手,“刁老板,千万别这么说!”

第1269章 歪髻玉人

    唐易吸了一口烟,“老爷子,这事儿本来就有些冒昧,您想说什么也别忌讳。来来,边吃边说。”

    唐易带头夹菜,四人便先都吃了点儿。

    支雄放下筷子,“与唐先生一见,真有忘年相投的感觉!我犹豫是怕自己水平有限,折了阁宝多的名声!但既然唐先生这么以诚相待!那好,我也不多想了!我来搭把手!”

    “好!早就看出老爷子是个痛快人!这东西,那就放店里卖了。所得之利不算店里的,当时老爷子为新店开张吸引眼球了!”唐易举杯,“我们提前为新店开张祝贺,一起共襄盛举吧!”

    “共襄盛举?”文佳大笑,“你用词儿真是不嫌大啊!想要反清复明是怎么着?”

    不过,见唐易这么开心,文佳也很高兴,自从林娉婷的事情一来,很少见唐易这么高兴了!

    这件事儿定了之后,支雄和他们的关系又近了一步,唐易便又问了问其他古玩市场的情况,支雄对此很是了解,详细介绍了一下,长安的古玩市场除了这两个古玩城,还有几个,其中当以八仙宫最出名。

    饭后,众人便去了八仙宫古玩市场。下午,市场里已经不那么热闹了,全当闲逛。

    八仙宫古玩市场,当地人一般都叫八仙庵,是形成时间比较早的民间古玩交易市场。八仙宫其实本来是一处道教的观院,原来叫八仙庵。听名字就知道,和八仙有关。

    市场倒是不大,整个市场就是一处两层的建筑,一共几十家店面,下面走廊之中,用来摆放地摊。

    小,却精致,气息浓郁,这是唐易对八仙宫古玩市场的第一印象。

    这个时候,市场里的人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地摊,大部分已经撤走,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个摊子。而店面呢,和朱雀路古玩城不太一样,多是小而全,一家小店,几乎什么都有。

    大致看了看,也没发现什么能合意的东西。

    “以前,这里每周三和周日赶早,都有鬼市。现在,周三的鬼市基本没了,周日的人气还可以,正好明天周日,不妨明天来看看!”支雄介绍道。

    “哦?这里也有鬼市?大体是个什么情况?”唐易问道。

    “这个其实还可以,不少是省内或者中原省、晋省的农民带着东西来,有人懂,有人不懂。而且来源不一,比如家传的,或者翻修老房子发现的,还有是在附近村子挨家挨户收来的。所以捡漏的机会是有的。当然了,现在也有不少专业的贩子,拿着一堆赝品来浑水摸鱼。”支雄介绍道。

    唐易点点头,“一般几点开市?”

    “这个稍微晚点儿,不是凌晨,一般早晨五点,不过,现在这时节,五点天也不亮,也得用手电筒。”

    “那好,明儿一早咱们来逛逛。”

    第二天一早,四人又来到了八仙宫古玩市场,果然,人气还是挺足的,走廊中间,布满了不少摊子,人声低沉而嘈杂,手电筒光芒闪动,比昨天在古玩城逛的地摊要热闹。

    结果,一到地方,唐易就发现了正儿八经的老东西。

    这是两件青玉件,大约有竖着劈开半个烟盒那么大。开始,被一个中年汉子从摊主手里接过,拿着手电筒照着看了半天,唐易正是在他照着看的时候跟着看的。但是,中年汉子和摊主低声谈价之后,又递还给了摊主,像是价儿没谈妥。

    这摊主接手很干脆,根本没有让价叫住中年汉子的意思。见此情况,唐易伸手道,“我瞅瞅!”

    细看之下,这是一对玉人。没有多少修饰,就是简单的小长条玉板,腰间有纹带,同时上部刻出头形眉眼口鼻。这一对玉人的大小、形制都差不多。

    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对玉人头上都有一对发髻,都是“歪”的,都在右侧。

    唐易看明白之后,低声问了问价钱。摊主是个老农,但看起来似乎是常在鬼市走动,比较老练。他表示,这一对玉人可以成对买,也可以单挑,单挑一个一万,成对买一对一万八。

    唐易刚才已经看明白了,摊主对中年汉子就是这口价儿,一点儿都不让,中年汉子走了他也不让。

    再次试探之后,老农仍是毫不让价。唐易一看身边人不少,最后点头,表示买下这一对!

    带着现金来的,唐易拿出了两小捆,两万块。

    摊主一看,突然说道,“还有一个玉件,你要是要,便宜两千给你了,你也就不用找了?咋样?”

    还真会做买卖!唐易一听,行,看看就看看吧。

    结果,摊主拿出了一件墨玉件,也是个玉人,不过身姿飘动,是个玉舞人。

    唐易仔细一看,这墨玉,不是和田墨玉,而是距离长安不算太远的频阳所产的墨玉。这种墨玉自然不如和田墨玉珍贵,不过黑得更纯粹一些。

    关键是,这个墨玉舞人是唐末的东西,虽然工艺不算精,但更显古拙,年份也在那儿,两千不算亏。唐易便直接把两小捆票子给了摊主,拿过了三件玉件。

    也不知道老人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反正卖给唐易这三件之后,他似乎就卖光了,收拾东西接着就走人了。

    刁钦三和支雄分头去看别的了,只有文佳在唐易身边,刚才他没插话,等老农摊主走了,才小声问道,“这对青玉人,那脸盘,那歪在右边的发髻,怎么感觉像兵马俑似的?”

    “对啊,这就是秦代的玉人。就是玉质有些粗糙,而且个儿偏小。这个摊主手里的东西都是硬货,价儿不高,正好赶上了!”唐易解释道,“虽说不算是什么大漏儿,但是肯定是赚便宜了!”

    文佳点头,“那个墨玉舞人虽然雕得不精,但是韵味感不错,给我玩玩吧!”

    “拿去。”唐易直接递给了文佳,“配个把件绳和珠子,值得一玩儿!”

    文佳攥在手里,呵呵一笑,“手感不错,走吧,继续看看。”

    走了一会儿,唐易暂时没发现上眼的东西,文佳却好似突然想起似的,“怪了啊,你说秦国乃至秦朝,汉人的发髻应该都是在头顶正中,但是不管兵马俑里的一部分武士俑,还是你买这对玉人,怎么头上发髻会歪向右侧呢?”

第1270章 楚人芈月

    唐易笑笑,“这个,我还真琢磨过,猜测过。对了,前一阵热播芈月传,这个歪髻,没准儿和秦宣太后有关。”

    芈月,因为热播的电视剧为不少人所知,历史上确实也有原型,她是秦惠文王的老婆,秦昭襄王的娘,当然也是秦始皇祖辈上的奶奶。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她就是秦宣太后了。

    这些文佳大体知道,不过,唐易说的这个发髻和她有关系,文佳却很是吃惊,“边看边说,看上好东西就停下,没事儿。”

    唐易点点头,看东西和讲自己的猜测,两不误。

    发髻这个东西,主要是因为古人不理发,男女头发一样长,不弄个发髻扎起来肯定不行。不过,秦人还算是比较正统的,打扮装束也是如此。《荀子》里有一句话,说秦人“其服不挑”,那就是比简朴自然,但是这种歪髻,这种发型,就有点儿另类的感觉了。

    这种歪髻的另类发型,纵观正统汉人王朝,还真是极少出现。

    “我看过一本乾隆年间的古书,叫做《皇清职贡图》。这本书是乾隆皇帝让地方官将辖地不同民族的衣衣着打扮形貌特点进行描写的书。里面记载的,基本都是亲眼所见的。这里面,有过一个介绍,说:汉人结髻于中,土人结髻于右。”

    从这个可以看出,发髻歪向右侧,是“土人”的打扮。

    所谓的土人,有点儿“土著”的意思,大意应该是生活在相对中原稍远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歪髻的由来,基本可以确定,不是汉人头脑一热自发设计的。

    歪髻的记载,在西南一带有些少数民族中是有过记载的,但是毕竟太过偏远,是怎么传到三秦大地的呢?

    “不光西南,在楚文化当中,在楚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当中,也有歪髻偏髻的发现。最有意思的是,在楚地罗子国芈姓楚人的墓葬中,竟然也发现了歪髻的陶俑!”

    从西南到楚地,从楚地到三秦,这应该是个逐步推广的过程。因为,楚地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后裔。

    而芈姓楚人,在楚人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歪髻偏髻在楚地的推广,这个家族应该是发挥了作用。

    “阿房宫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批歪髻的玉人,当然比我今天买的这个好多了。最关键的是,不阿房宫遗址,发现了‘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