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78部分

天下珍玩-第578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文佳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唐无心和丁丁已经休息了,唐易却仍然站在院子里。

    “怎么,怕我对你未来后丈母娘下狠手?”文佳笑着上前。

    “丈母娘还有‘后’的?”唐易又好气又好笑,“我没拦你,知道你有数。”

    “这个女人有心计有手腕,不过底子还不算坏,我只是小小地惩戒了一下她,让她明白你因为她经历的痛苦。”文佳突然笑了笑,“我顺道让她捎话给廖怀沙,别再对你俩使什么劲儿。”

    唐易深吸了一口气,“我也知道,我和她现在的关系,比朋友要亲密。不过,娉婷的事儿没有明确说法,我这心里实在是有点儿虚亏。”

    “要是等十几二十年才有明确说法,你这十几二十年就这么拖着?”

    “你不是说和另一次行程有关么?”

    “可问题到底哪个是另一次行程,一点儿征兆都没有。”文佳想着,突然看着唐易,“你不会寄希望在这次去元宝岛吧?觉得这次行程可能就有门儿?”

    “既然没有征兆,那任何一次行程都有可能。”

    “今晚上我把最后一件该干的事儿干了。你这感情上的事儿,我特么不能再掺乎了,好像越来越乱,你自己受着吧。”说着,文佳向房间走去,“睡先!”

    “祝你做个噩梦!”唐易背后喊了一嗓子。

    而文佳进房后,唐易也走向了自己的房间,开门的刹那,却不由自主又看了看文佳的房门,喃喃道,“兄弟······”

    刚进房,突然滴滴两声,有短信来了。现在这短信就和当年的呼机一样,基本上快没用了。不过,唐易和几个阁宝多的自己人,还是经常发短信的。比如老谭,现在还用着诺基亚直板呢,他也发不了别的。

    “晚上开始凉了,别忘了盖被子。”

    短信是廖沫儿发来的。

    唐易对着手机一声苦笑,“你怎么就知道我还没睡呢?”

第1183章 肥皂味儿

    唐易想了想,最终还是回了两个字儿:晚安。

    燕京今晚的天气居然出奇得好,在外面能看到点点繁星,刚才唐易一个人在院里的时候,还对着猎户天狼瞅了一会儿。回完短信之后,他就躺下了,但是却好像睡不着了。

    次日,唐易是被司马六的电话吵醒的,“我说,那个墨趣苑的于老板给我电话了,说又弄到了高古陶器!”

    唐易迷迷糊糊一听,“你以为马家窑的彩陶是白菜帮子啊,说弄到就弄到?”

    “不是,他说刚收了另一件陶器,年头也很老!”

    “你昨天刚对那彩陶小罐感兴趣,今儿他就弄到陶器了,司马兄,他是把你当棒槌憋哪?”

    “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个?不过今天正好没事儿,瞜一眼呗!昨天去了琉璃厂,也没好好逛,今儿正好周六!”

    “好吧!”

    唐易挂了电话,一看,九点多,心想怪不得头晕乎乎的,睡着的时候估计得凌晨三四点了。

    起来洗了把冷水脸,四合院里除了他没人了。文佳估计有事儿,唐无心可能带丁丁出去了。

    不一会儿,司马六的司机开车来了,合着司马六是在路上打的,见了唐易,“先吃一口早饭去吧!”

    “你不挺迫切么?”

    “迫切也得吃饭啊。主要是我想起来了,琉璃厂附近有家店的豆汁焦圈不错。”

    两人到了地方,要了豆汁焦圈,还有两份炒肝。司马六好这口儿,燕京传统早餐,打小吃这个长起来的。

    吃完了,唐易感觉精神了一点儿。人是铁饭是钢,一点儿没错儿,没睡好本来有点儿晕乎,吃饱了一下子就精神了不少。

    到了墨趣苑,于老板一看,“司马先生,来得够快的!”一看唐易,“哎呦,这位先生上次还没来得及问您贵姓呢!”

    “我姓唐。您认识司马先生就行,他可惦记上您的彩陶小罐了。”

    “这买卖没做,我心里也别扭。巧了,今儿早上正好有个老户,给我送了一件陶器,我第一个就给司马先生打电话了。”于老板话说得漂亮,其实,他就是今儿早上去潘家园溜达,无意中抓了这么一件。

    这开店的逛地摊,不稀奇,甚至还有不少就在一个市场里,古玩店的老板从地摊上抓货,隔着几十米,接着就在自己店里卖。不过于老板在琉璃厂开店,今儿周六,一早去潘家园逛了。

    “让于老板费心了。那这就看看吧!”司马六坐定说道。

    “二位稍等。”于老板让伙计上茶,随后拿来一件黑色的陶罐。这个黑陶罐可比彩陶罐大多了,足有一尺多高,小口鼓腹平底,黑亮光润,虽然没有纹饰,但看着也挺舒服。

    唐易瞅了一眼,然后上手捧了一下,很轻。这么大一个罐子,又是黑色的,给人第一眼的感觉是有不少分量的,但是上手一试,绝对到不了一公斤。

    司马六也上手看了一会儿,“这黑陶,于老板怎么看?”

    于老板笑笑,“和马家窑一样,应该是新时期晚期的,不过我看是龙山黑陶。”

    这个龙山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有相似之处,一个就是都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不过马家窑是上游,龙山却是下游;再一个都是新时期晚期。龙山文化也是因为地名而得名,龙山镇。

    龙山文化最出名的就是黑陶,直到今天,还有遗址发现地在制作黑陶工艺品。龙山黑陶,薄、硬、光、黑,很有特色,有的人还直接称呼龙山文化为黑陶文化。

    司马六对这个真是不懂,而且看了这黑陶,他第一感觉就是像个黑铁皮罐子,远没有彩陶小罐带给他的欢喜度大。

    唐易看了看司马六,察觉到他兴致一般,便接着问道,“于老板最低多少能出?”

    这东西,于老板来价儿很低,只有几百块钱。拿回来之后,他在琉璃厂找了个行家看了,听人家说明白了,又仔细琢磨了一下,清洗处理了,才给司马六打的电话。

    “这黑陶工艺,可比彩陶更精细,而且您也看了这烧制效果了,有点儿瓷器的感觉,细腻光润。那个蛋壳杯不知道二位听说过没有?考古大发现!新时期晚期龙山黑陶的价值,可不低啊!”于老板没直接说价儿,而是先垫了垫。

    唐易心想,这昨天来,能听出于老板不懂陶器,结果今儿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套,连蛋壳杯都出来了,“于老板行家啊,蛋壳杯我听说过,当年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带了一支考古队,在日照发掘的。我倒是没见过实物,不过听说那蛋壳杯最薄的地方只有0。2毫米左右,您这罐子可厚多了!”

    “唐先生才是专家!厚也厚不到哪里去,也就是一毫米多,这是罐子,太薄了可就做不成了!”于老板知道唐易是司马六请来掌眼的,“唐先生,那您看着给个价儿吧?”

    “别,于老板客气了,还是您来。”

    “呵呵,既然唐先生是行家,那咱们凑个整数吧?”说着,于老板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一万?”司马六接口道。

    于老板的神色顿时有点儿尴尬,又看了看唐易。

    “他说的是一百万。”唐易冲司马六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后边别说话了,让他来。

    “新时期晚期的薄胎黑陶,流传到现在的,的确是太少了。这个罐子,和蛋壳杯不能相提并论,不过也是很珍罕的。如果是真品,上拍的话,一百万作为起拍价恐怕也低了点儿。”

    听话听音,这听起来好像唐易在夸这个罐子,但还是那句老话,喝彩是闲人,褒贬真买家。这一夸,行里人就能听出是不想买了。在这个基础上,唐易话里那句“如果是真品”,那就更得提溜出来重点听了。

    “唐先生对于断代还有什么高见?”于老板心里一紧,但是面上还是乐呵呵的。

    “断代上倒没什么可说的,从陶质和工艺来看,能到新石器晚期。不过,于老板你这罐子上的肥皂味儿太重了!”

    “哎呀,唐先生,原来这不是有土脏么?这东西又不是传世的,没包浆,我就用温和的肥皂水刷洗了一下,要不咱们也看着不舒服,是不是?”

第1184章 蒜汁蛋清

    “这个倒没问题,可您这肥皂味儿,还是没压住大蒜味儿啊!”唐易盯着于老板的眼睛,似笑非笑地说道。

    于老板一愣,心说不可能啊,我用肥皂水刷洗了好几遍,而且大蒜味儿本来就不明显!

    “呵呵,唐先生。”于老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这东西,手法很高明,我想,于老板即便看不出来,但是总得找行家看吧。不然,您怎么会洗呢?玩古的,没人嫌脏。”唐易干脆又进一步点了点。

    没错,这东西于老板买的时候,摊主不识货,也确实又是土又是灰的挺脏,他几百块捡了漏。虽然他也不懂,但是看着觉得像个好东西,而且几百块,买错了也无妨。

    买回来之后,找了行家一看,嚯,这是件龙山黑陶啊,五千年的东西!这么薄,居然能保存下来!

    他找的人是真行家,这么一想,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不对,这东西粘过!

    原先破成两半了,重新粘的!不过处理手法很高明,不是高手,不容易看出来。仔细闻闻,虽然不明显,但是隐隐还有点儿大蒜味儿!

    之所以能闻出来,是因为这陶罐本身的那种出土的味道行家都很熟悉,一掺杂别的味儿,仔细对比会有察觉。要是外行,是闻不出来的。

    蒜汁加蛋清,是修复粘合陶瓷器的老法子。最好是紫皮蒜,要新鲜的,磨碎了拿纱布过滤,一点儿渣子不要。然后用新鲜鸡蛋的蛋清调和。调好了,阳光底下蒸一下水分,然后均匀涂在断茬上,对齐了接好。放上一天,干透了,然后再用铅灰补平缝隙,最后在根据原有器具的颜色处理一致。

    这活儿,其实大多用在坑人上。这碎了的陶瓷器具,和完整的价值能一样么?修补好了,让你看不出来是碎过的。

    不过,这活儿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最后一步的修复上,要想让人看不出来,非高手不能为。而且,一般都是一件器具个别地方修复,比如瓷香炉掉了个腿儿、陶罐掉了个耳朵,小修小补。

    像这龙山黑陶碎成两半,重新粘合修复,实在是太难了!

    能干出这种漂亮活儿的高手,手艺一般都是老手艺。通常不会用什么新型胶水,而是用老法子。因为用新型胶水,他掌握不了时间和劲道,而且也不能确定粘好了之后处理裂隙表面会不会因为胶水的成分出现问题。

    这个龙山黑陶罐,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流转的,结果修补好了居然到了地摊上。

    经过处理,大蒜味儿本来就不明显,又过了一段时间,基本就闻不出来了。但是对行家来说,还是不保险,所以于老板想了想,回来又用肥皂水刷洗了这么一下子。

    他上次见识过唐易的眼力,知道水平不低。但是这赚便宜,总有个侥幸心理。第一,这位司马先生,水平一般,这次未必会合唐易一起来。第二,即便来了,也不一定看出来不是?

    经过肥皂水这么一刷,大蒜味儿的确是被刷掉了,净剩下肥皂水味儿了。但是唐易是什么眼力?这个修补过的东西,还是看出来了!

    看出来之后,仔细又闻了闻,除了陶罐本身的味儿和肥皂水味儿,隐隐有点儿不对。虽然判断不出是什么味儿了,但是唐易对这种老法子是了解的,所以就试探着说了。主要是他也是干这个的,在人家店里,总不能在直接说你这东西是拼起来的。

    于老板这时候也没法再说别的了,直接收起了黑陶罐,“唐先生不喜欢就算了,老东西,哪有那么多百分之百分完美品?”

    这话有点儿要强不要脸了。这是完美不完美的事儿吗?这特么是一件残器,修补了你不说,搁这儿蒙人。

    唐易一听,起身抬手,“谢谢于老板了,这就告辞了!不过,临了我有句话,有些东西还是谨慎点儿好,不是谁都讲行里的规矩,而且找后账的办法也不一样,别为钱伤了身,保重!”

    司马六大体也听出来了,跟着唐易走了。

    “慢走!回见!”于老板心里不爽,欠了欠身子跟了一句。两人走后,兀自骂道:“装什么大头蒜!”

    司马六和唐易走出了十几米,才问道,“这东西处理过?”

    “从脖子那儿破两半了,粘起来的,不过是高手干的,不容易看出来。”

    “嘿,这缺德老板,合着当我是棒槌!”

    “我早就说了,你想要彩陶小罐这么明显,不蒙你蒙谁?那彩陶小罐他又不想卖。”

    “这古玩行怎么净是些坑蒙拐骗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