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25部分

天下珍玩-第525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记下了,只要有打算出手的,不会忘了怀特先生。”唐易这才说道,“不过,重器一般我都不舍得出,舍得出的就怕怀特先生看不上。”

    “唐先生谦虚了。这事儿咱们有机会随时交流。那我就不多打扰了,我预计一周后到山州,时间上没问题吧?”

    唐易盘算了一下,一周后肯定已经回山州了,便应承下来。

    这一整天,冯青山都在欣赏这些元青花。一天下来,状态算是基本正常了,开始和唐易商量托运的事儿。

    这种事儿,鬼叔熟门熟路,而且得了一对菊花纹压手杯,那心情更是没得说,便打了包票。一套八件的八仙过海梅瓶和一件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大罐,鬼叔负责装箱封印,联系托运公司,只等唐易和冯青山走那天同时发货就行了,这样唐易和冯青山坐飞机到了山州,东西肯定没他们快,在家等收货就可以了。

    这事儿安排好了,冯青山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他知道鬼叔是瓷里村的老人,便想让鬼叔带他进去看看。而且,还想逛逛瓷都的古玩市场。

    鬼叔很痛快地应了下来,“这样,明天,我带你去村里看看,后天,让唐易陪你逛市场,如何?”

    “好,好!”

    按说,瓷里村这样的高仿之村,秘密很多,鬼叔作为村里人,自然不能轻易带人参观了解。不过冯青山是和唐易一起来的,再加上“拿了人家手软”,所以才破了例。

    即便是这样,鬼叔带着冯青山进村之前,还是反复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而看过之后守口如瓶,那是首要的。

    瓷里村,算是瓷都高仿瓷器的一个集中地。这个只有两三千人的村子,却有数百家瓷器作坊和店铺。

    这些作坊和店铺,既有那种普通的仿古瓷器,也有高精尖的足以让专家打眼的东西。

    普通的仿古瓷器,主要是流入国内各大市场的地摊和小古玩店,也就是蒙蒙新手。而高精尖的东西,却能走进一些拍卖会和大型高档的古玩店。

    一般人没有村里人带路,不容易进去。其实进去也白搭。一见生人进来,立即有人通风报信,各个作坊和店铺都就知道了,作坊大门紧闭,店铺倒是不能拒绝顾客,但摆在外面的东西都是成品,也看不到什么真章。

    早几年,有过记者暗访,揭露瓷里村的“高仿内幕”、“高仿之秘”什么的,就是因为有“内应”。

    鬼叔带路,自然一路绿灯。上次唐易来过,但只是走马观花,这次有一整天的时间,他也正好详细看看,深入了解一下。

    这店铺,有的是作坊自带的,有的是没有制瓷技术的人开的,借着是村里人的偏离,人脉熟,直接从作坊进货。

    而高仿瓷器的作坊才是核心。大多是细分的,独立的。比如,这个作坊,专门做的是龙泉窑,那个作坊,专门做的是元青花;这个作坊,专门做珐琅彩,那个作坊,专门做清代官窑粉彩。

    也有少数能横跨几个类别的,但是少,而且往往也以其中一样最为精到。

    而且,这是横向上的分类,还有纵向上的。有些大的成熟的作坊,能从制胎到绘画到上彩到烧窑等等自己全部完成,但是有的小作坊,却只是加工其中一步,做到最精。

    比如,有的作坊擅长制作清代官窑的白胎,有的作坊擅长绘制釉下彩,像青花、釉里红;有的作坊有高明的画工,擅长人物画片的,擅长缠枝花卉的。这里多说一句,这个画工,和纸上作画不一样,要在瓷器上作画,名画家来了,也未必画得好,所谓术业有专攻。

    所以,有的大的作坊,虽然自己都能来,但是涉及到特别的东西,有时候也直接从专门的小作坊进货或者代加工。

    整个瓷里村的数百家作坊,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产业链。

第1075章 大开眼界

    在瓷里村,还有一些别的不干,只管接成型瓷器的作坊!

    这些作坊干什么呢?做旧!

    高仿瓷器,笼统的来说,分为两步,一是仿制,二是做旧。仿制主要是胎土、釉料、绘制、器型这些方面事儿。但这样出窑之后就想卖,那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真品都是老东西,得有包浆和痕迹。所以,必须得做旧。

    有的作坊,自己有能力做旧。但是大部分作坊,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就要仰仗这些专门做旧的作坊。

    这做旧,是高仿瓷器的最后一环,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环。

    鬼叔带着唐易和冯青山,先是大致转了转,基本介绍了下行情。就是这浮皮上的东西,也让冯青山惊讶了。怪不得市面上那么多高仿瓷器,合着光这一个村里出来的,就已经是个大数目了。

    “这是作坊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村里人离开村里,到外面单干。”鬼叔介绍道,“这样的,咱们也没法去看。”

    “啊?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在圈里出名了,他们的东西供不应求。如果继续在村里,一来担心村里的低端仿品影响自己的声誉和价值;二来,也怕自己的技术被偷摸地学了去!”鬼叔解释道,“他们重质不重量,有时候一年出不了几件,但是每一件都很贵。甚至他们做出不满意的产品,也和官窑对待次品一样,敲碎重来!”

    冯青山咋舌,“这种人做的东西,恐怕以我的眼力,也分辨不清吧?”

    鬼叔笑了笑,看了看唐易。心说,顶尖高手做的东西,怕只有唐易和陆先生这样的人能识破了。

    逛的时候,冯青山还顺手在一家店铺买了一只高仿的康熙官窑的青花笔筒,这种高仿,算是普品,只有几百元,但是也比那些大路货漂亮多了。

    这样的仿古瓷,其实危害并不大,有的人其实也知道,但纯当工艺品买来玩玩欣赏一下也很不错。同时,制作工艺和成本也很低,都是煤气窑烧制的。

    而真正烧造顶级的仿古重器,自然要用柴窑。这个“柴窑”和皇帝柴荣的御窑那个“柴窑”,是两码事儿,指的是用柴火烧窑。不说别的,比起煤气窑,这个窑温和气氛都很难控制,非高手不能为之。

    了解完了大致的情况,鬼叔带着他俩去了一处比较熟的作坊。

    见鬼叔来了,作坊里的一个精瘦的汉子起身,笑着迎上来,“鬼叔,怎么,带客户来了?”

    “都是同行,来取取经。”鬼叔笑道。

    “哎?鬼叔,我这儿有什么好取经的?我这三脚猫功夫,还不如您老随便舞扎两下子!”精瘦汉子也不避讳,“现在残破的真品也不好找了,我这描样儿的瓷器还是借来的。”

    这个描样,就是买来一件真瓷器,但往往是残破的或者缺损的,相对便宜。用很细的笔在器身上根据原来的纹饰再画一遍,然后再用吸附性好的白纸贴在上面,这样儿,就出来了,制作新瓷器如法绘制就行。

    “你这还够传统的。”鬼叔笑了笑,“现在都是电脑三维扫描了!”

    “电脑扫描的,再往上画,没那种感觉!”精瘦汉子笑着应道,“咱做东西,这韵味得有啊!”

    这种描样,基本都是些普通的吉祥纹饰。要是人物画片或者动物画片,还得靠高手的绘画技艺。这精瘦汉子是作坊主,掌控器型是高手,绘画不行,但是请了人。

    既然鬼叔来了,他便拿出了一件作坊里高手画工的刚完成的、还没上釉的青花器,是一件元青花云龙梅瓶。冯青山见了,不由啧啧称奇,心想高人真是无所不在,这画工,不仅形似,而且真的是颇具神韵了。

    不过,冯青山也有一点儿疑惑,但是当着精瘦汉子的面儿,没有问。

    离开了这家作坊,冯青山才问鬼叔:“这仿的是元青花,但是发色还是有点儿不对啊!”

    鬼叔笑笑,“他只是让我们看画工,这发色是不对,不过因为苏麻离青早已失传,所以只能自己调配料子,自己调配的料子,一开始画上,是不一样的,还要通过点铁锈斑、烧制还有出窑后的二次加工来完成。”

    冯青山这才恍然大悟。

    鬼叔继续说道,“特别是晕散,对烧窑的控制很高,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出窑之后,还得刷制高锰酸钾和一些药水混合而成的溶液,这样不仅能去除火光,而且青花发色的感觉也就变了。所以最开始绘制的发色,肯定和成品不一样。最后,再打磨出旧痕迹,这才能成。”

    唐易知道的自然比冯青山要多,他接着说道,“这种新仿的东西,胎土、釉料都是新的,只能瞒过一般的所谓专家,很多以假乱真的高仿,其实有一部分是老的,比如老胎新釉,老釉新胎,接底,还有一些残缺的瓷器二次加工,重新入窑。”

    鬼叔点点头,“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

    这一趟下来,冯青山是大开眼界。他虽然在古玩圈里混,但是这么近距离接触高仿的具体手段,还是头一遭。若没有鬼叔,这些自然是见不到的。

    瓷都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出土的老胎、老釉、残器、瓷片,都是复原高仿可利用的东西。

    比如唐易之前在瓷都市场上,就遇到了一件万历五彩鱼藻纹洗,物件是本朝的,但是脱彩严重,就被人重新添彩,再次入窑烧制,出窑之后再加做旧。

    这种东西,叫后挂彩,识别难度很大。

    鬼叔随后又带着他们去了一家专门做旧的作坊,不过这作坊主很小心,虽然也给鬼叔面子,但是只给他们看了一些常规手段。

    一件高仿瓷器出窑,先用细砂纸打磨,再用药水轻微腐蚀,然后涂上泥浆子。这是做一种出土的效果。

    但这种方式,对于高端藏家来说,是看不上的。高端藏家追求的,是传世品,完整器。

    人家能给看这个,已经是给面子了,鬼叔也不能说什么,出来之后,才对冯青山说道,“没办法,做旧是顶尖的技术活儿,都不肯轻易泄露。我自从到了陆先生的窑厂,我那个作坊也荒废了,我给你大致讲讲,你算是懂行的,一听就明白了。”

第1076章 一秒过万

    冯青山笑道,“其实我就是开开眼。我又不想学做高仿,只是想明白怎么回事儿,跟着长长眼力。”

    其实这个瓷器传世品的效果,或者说做旧追求的效果,看多了就明白了。不过,外行人因为没对比过,可能解释起来稍微困难点儿。

    大致是这么回事儿,传世品的瓷器,历经长时间的氧化,间或还有人的触摸,所以釉面的感觉就不会有那种带有火气的光亮,它是一种温润的感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张桌面刚上了油漆是一种感觉,用了一年之后再看油漆表面,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不光是不新了。

    当然,瓷器的釉面变化不会那么明显,所以只能靠多看才能掌握。

    这种涂抹高锰酸钾等配方药液的办法,早期还会有人走眼,但是现在已经不大行了,除了再涂上泥浆做出土效果,基本没啥大用了。

    “现在都是秘方药液,各家都不外传,而且还会水煮,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效果。再比如,粉彩和五彩,需要营造蛤蜊光的效果,有的药液里就会加上酒精。”鬼叔介绍道,“有些鸡爪纹的效果靠药水不行,主要靠手艺,小锤敲击,轻重分寸全在自己手上。这就是纯技术活儿了。”

    唐易嘿嘿一笑,“冯老爷子,鬼叔敲锤的本事,那可是一绝。”

    鬼叔摆摆手,“我算什么,陆先生在出窑的时候,能迅速改变窑温,直接出现效果。至于去除火光,陆先生一块粗牛皮就能做到!”

    冯青山对陆知行了解得不多,听鬼叔这么一说,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古玩市场经历了几个起伏,如今,眼力极高的人很少,但是中等眼力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一般的低端仿品,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不过好处是走的薄利多销的路子,出货多,大量涌向各地的古玩市场,这些东西,要么蒙蒙新手,要么被人当工艺品买了玩玩。

    所以,真正暴利的,还是精品高仿。

    有不少古玩店主甚至拍卖公司,是瓷里村的老客户,来采购的人能不知道是高仿么?无所谓,能赚到钱就行了。除了顶级高手,没人认出来,拍卖又不保真,你愿意卖,谁也拦不住。

    古玩行的特点就是这样,靠眼力吃饭。所以,再精妙的做局,在高明的眼力面前,一般是没用,除非在过手之后再偷梁换柱。

    “走,带你看几件精品。”鬼叔说着,带着他们到了一家店铺。店铺老板本来正在计算器上噼里啪啦算账,一见鬼叔带着两个人来了,“鬼叔?好久不见,您可是不大回村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