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385部分

天下珍玩-第385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唐易笑道。

    “另一个人是谁?”白老沉吟,“你说的那个人,莫不是已经仙去多年?”

    “我说的那个人,是您说的那个人的徒弟,而且从小被收养,跟师父一个姓。”

    “噢!年纪大了,记性差,我好像听松岩说起过一次,惜乎无缘得见。”

    “他的手段,的确可称得上是出神入化!”

    两人聊得兴起,却听得潘云竹和张路一头雾水,他俩这是在猜什么哑谜?

    接着,白老对唐易说道,“行了,青花方瓶就是这么个情况,你所说的奇珍,现在能拿出来么?”

    唐易当然不想当着潘云竹的面儿拿出来,这件奇珍自然就是封门青王羲之印。

    一个方瓶已经够让他难堪了,若是再被白老鉴定出王羲之印是真品,估计潘云竹就该彻底挂不住了。

    正在犹豫的当口儿,潘云竹却有些不好意思地追问道,“白老,这青花方瓶?”看来,白老不亲口说出是仿品,他还是不死心。

    “光绪仿品无疑。”白老轻描淡写应了一句,又对唐易说道,“看来是不方便,你跟我到书房来吧!”

    “白老。”潘云竹又补了了一句。不是他不相信白老,而是以他的境界,这种什么“感觉不够”,“气度模仿不来”还是太虚,他需要实打实的点。

    白老却似乎有些不悦了,本来打算站起来,此时身子微微一顿,但最终还是说道:“釉薄了那么一点点,人物线条偏软了那么一点点,不过这个一般人同样体会不到。两位喝茶稍坐,我和小唐去书房谈点儿事儿,暂时失陪。”

    潘云竹自然不好再说什么,便只能点点头,端起了茶杯。他暂时也没想到,唐易所谓的奇珍,就是从他手里拿下的封门青印章,还以为唐易真的带来了什么宝贝呢!

    唐易跟随白老起身,走了一步,却又回头说道,“潘教授,瓷器鉴定有时候是很复杂,不过,我觉得,实在看不出什么来的时候,想一想器物所在历史时期的国力和皇帝,极有可能影响艺术特点。”

    国力决定艺术价值。这句话潘云竹其实听到过,但听归听,说归说,真要用到实践上,其实是很难的。

    而现在再听这句话,结合白老刚才指出的两点,潘云竹再去看这件青花刀马方瓶时,却一下子真的觉出了不对!

    白老和唐易已经走了,潘云竹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兴奋,对着张路说道,“我突破了!”

    “突破了?”张路一口茶水差点儿没喷出来,“潘教授,您这是突破到第几层了?”

第786章 作假指南

    “我真是得感谢唐先生啊,他说的对,的确是光绪仿康熙!”潘云竹没有理会张路的调侃,继续说道。

    张路心说,你更应该感谢的是,唐易明明认出是仿品,我们还照样给你五十万!

    嗯?不对!想到这里,张路猛然间反应过来。

    因为他也想到了那方印章!这几个来回下来,他对唐易的眼力,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时唐易对潘云竹说这方印章是东晋的,但却又没有多说,现在他想想,唐易说的奇珍,莫非就是这方印章?

    唐易和他从蜀都到琼岛又来杭城,手里的东西,一部分被文佳先带回燕京了,就剩一个琼岛捡漏的黑漆螺钿印盒,这个印盒虽然价值不菲,但是绝对称不上是什么稀世奇珍!

    本来这些事儿他没有多想,但是现在一个激灵,还真应该就是那方印章!而且,唐易离开店铺的时候,好像真是把那方印章揣了起来。现在他又不想让潘云竹看到。

    嗯,越想越是那么回事儿。

    潘云竹倒是仍未想到这一层,拿着这青花瓶子还在研究呢。

    唐易来到白老的书房。书房里除了一套书案,两把椅子,就是书架和博古架。博古架上的东西,倒没什么重器,唐易心想,以白老的身份,肯定有不少好东西,只不过没有堂而皇之地摆出来罢了。

    “坐吧。”白老笑道,“之前我听说过你。松岩今天对你赞不绝口,之前伯毓来杭城,言谈中也对你青睐有加。今天一见,眼力的确不俗。不过,年轻人,也不要太气盛。”

    唐易知道,白老是觉得他在和潘云竹置气。

    这事儿,从目的来看,算不上置气,买卖仿品说清楚,应该是规矩。但是,在过程上,找到沈松岩,又让白老鉴定,这一系列举动,动静儿略嫌大了。

    “白老说的是。”唐易也没分辩,点了点头。

    白老笑了笑,“这位潘教授的眼力,和你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守规矩是好的,对方或许可能很执拗,但是就你来说,其实解决方法未必只有一种。当然了,你在金钱上让步,只为求个清楚,也算难能可贵了。”

    “其实,这件东西,也和潘教授有关。”唐易说着,从身上掏出了印章,走的匆忙,他直接就揣起来了,也没用盒子装起来。

    唐易将印章放到桌上,白老看了几眼,没上手翻看印文,目光就开始凝聚,“这封门青印章好像是魏晋时期的,太早了!对青田石印章来说,这是在学界也是个大发现啊!”

    “一般的东西,在白老面前,我怎么敢说是稀世奇珍。”唐易笑道。

    白老抬头看了看唐易,用手指虚点了两下,“这也是从潘教授手里买的?恐怕他是断不了代喽。”

    “他觉得是乾隆高仿。”唐易应道,“理由和您刚才说的一样,太早了。”

    “学院派就是有这个特点。我年少时在燕京古玩铺里当学徒,燕京有个大学教授,学问上可算是经天纬地,喜欢古玩,但是藏品之中,却有不少是赝品。他对造型和纹饰无一不精,对作假手段却看不透。最关键的是,有些真东西,因为个别纹饰和时代不符,他也一票否决。岂不知历史也是人写的,很多东西根本没流传下来。”

    白老一边继续仔细看着印章,一边说道,“不过,我这种野路子出身,也确实需要学问的补充,他还是教了我不少东西的。”

    唐易心里对白老涌起了崇敬。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能识物,能识人,更能识己。

    “啊?”此时,白老已经开始翻看印章的印文,看了之后,忍不住惊出一声!

    良久之后,白老才开口,“你说的九成九,唯一一点不能确定的,就是保不齐王羲之用没用过?”

    “嗯。冒充王羲之不可能,仰慕王羲之也不可能。但也有可能不是王羲之私印的情况,那就是有人想送给王羲之,没送出去,或者王羲之找人做了,但是却没有拿到。”唐易应道,“但是这样的可能性也不大。”

    白老轻轻放下印章,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发黄的线装本。

    封面上,是手写的小楷:效图钤考。

    唐易一愣。看这书名,效图,说好听点儿就是模仿,说难听点儿,不就是作伪画么?作伪画,印章必不可少,也是鉴定的要点,这“钤考”,那就是印文参考啊!

    这手抄本,竟然是一本书画用印作假指南!不过,王羲之的时代,书画上还没开始用私印,这里面难不成也有印文?

    翻开之后,里面还分了章节。主要是宋代和元代书画名人的印文,也有少数几个明代的,但是没有清代的。都是直接印泥加盖。结合书名想想,加盖用的印章,定然也是伪造出来的了。

    翻到最后面的一章,章名却是:私印随收。里面的印文,有印泥加盖的,也有用朱笔画的。

    唐易这才明白,原来这位作假分子还挺讲究,把用不上但是收集到的私印图谱也留下了。

    这里面的私印,看起来大体是汉代到唐代的。有名人的私印,比如“卫青”,也有一些只有称号没有名字的,比如“宣成公章”,还有唐易从来就没听说过的,比如“陈武之印”,比如“王端印信”。

    翻到最后一页,赫然出现了“王羲之印”!

    虽然印文和印章上的刻字是一正一反,但不难看出,字体都是缪篆,都是阳刻,结构笔画也基本一致。

    唐易大吃一惊,这本以为是新发现的东西,居然还有图谱能佐证!

    不过,这上面只有画出的印文,旁边没有说明。也不知道这绘制图谱的人是怎么了解到的私印的图样。

    “试试?”白老看了一眼唐易。唐易点点头。

    这种宝物,自然不能用印泥或者墨水试,白老找了一张偏软的宣纸,垫在毛毡上。唐易拿起印章,用力压出了印痕。

    和图谱上的印文对比了一下,果然相差无几!只不过图谱上的印文毕竟是画的,有些笔画长短或者弯勾处微有不同,而且整体上显然少了一种金石味道。

第787章 作德作伪

    “白老,这本书是?”唐易深深吸了一口气,“看来真的是王羲之用过的私印?”

    白老伸伸手,示意唐易坐下,而后缓缓说道,“顺治年间,有钦氏一家,住在姑苏的专诸巷,父子兄弟都擅长制作伪画,部分宋元名家之作,几可乱真。”

    说道此书,白老停了一停,看了看唐易。

    唐易见此,便接口道,“书画作伪,燕京后门造,姑苏的苏造,浙省的绍片,都很有名。其中苏造书画质量之高,足以在作伪界笑傲江湖。您说的,就是清代苏造书画中的大有名头的‘钦家款’了,这一家子,各有所长,分工协作,所以水平很高。”

    “作伪界?”白老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称号有点儿意思。”

    “总不能叫‘效图界’吧?”唐易也跟着笑了笑。

    “其实作伪书画,自古就有,不过有的人只是当成游戏。比如唐代的程修己模仿王羲之,宋代的米芾模仿褚遂良,那都是玩玩儿,根本不用来骗钱。可是到了后来,风气一开,那就全变了。”白了说道这里,忽然摆了摆手,“扯远了,先说王羲之私印的事儿。”

    “这钦家第一代开山之人的名字我不知道,但是早年听行里人说,人送外号钦一刀。他一开始是就是搞石刻篆刻的,很喜欢模仿名人印章刻制。他的儿子痴迷书画,也善于模仿,却一直没成名。不知道爷俩后来怎么合计的,总之就踏入了这个作伪界了。”

    “这本《效图钤考》是我早年间无意中得到的,纸张墨色都是清代的,应该就是钦一刀手书的,看他写的字儿也能看出来,明显有用刀的感觉。”

    “当时我看到王羲之印,并没有太过惊讶,钦一刀收集到王羲之私印的印文图样,也是有可能的。”白老摇了摇头,“没想到啊,居然还能看到原物,而且我怎么也想不到,竟是封门青的材质!本来还以为是铜质或是玉材。”

    唐易心里也有些感慨,在他看过的正史野史里,从没有关于王羲之私印的记载。王羲之如此有名,身世和书法都极为引人关注,就连不少成语,也是因他而起,像什么入木三分,东床快婿;可居然没看到过关于他私印的记载。

    结果呢,又居然在一位作伪界专业人士的图本里找到了佐证。天知道他当年是怎么看到图样的,或者这印章当年就在他手里,他没舍得用印泥加盖也不一定。

    但不管怎样,他一定是经过考证,认定这就是王羲之的私印,不然不会收在图本之中。

    结合印章的形制、印文、包浆,结合王羲之的生平活动轨迹,结合钦一刀这种专业人士的考证,应该已经可以确定这枚封门青,的确就是王羲之的私印!

    至于唐易怀疑的,有可能没到过王羲之手上,用白老的话说,太钻牛角尖了。古玩鉴定,较真可以,但是不能无限度较真。既然是他的私印,有人想送他、他还不知情的可能性,找人制作、却没拿回来的可能性,都是几乎为零。

    至于印文使用痕迹不明显,那也不算怪事儿,这封门青在当年,历史上都没有使用的记载,那绝对是稀罕物,若是他自己也特别喜欢,多用来把玩,极少实用,也不是没有可能。

    “小唐啊,用你刚才的话说,你这件藏品,在民间收藏界,足以笑傲江湖了!”白老站起身来,拍了拍唐易的肩膀,“也谢谢你,我这进了半截黄土的人了,还能见到这样的东西。”

    “白老言重了,这样的宝物让您来鉴赏,正是相得益彰!”唐易连忙说道。

    “我给你留个电话,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打给我!”白老说着,提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了一个电话号码。

    “谢谢白老!”唐易接过来收好,“其实我有个小店阁宝多。之所以盘下潘教授的店,就是打算开分店。不过白老放心,我绝对不会卖假。”

    “嗯。”白老点点头,“那件青花方瓶,就算看出来了,也大可以悄悄买、悄悄卖。另外,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