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383部分

天下珍玩-第383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东西,都是唐易在没看印文时下的结论。

    发现东晋时期的封门青覆瓦钮印章,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唐易略略有些奇怪,按说,以潘云竹的历史专业水平,不应该不明白其中的出奇之处,怎么会随便放到一个格子的青瓷笔洗后面?这个青瓷笔洗,只不过是清仿宋的民窑产品而已。

    结果,唐易翻过来一看印文,辨认之后,嘴巴直接合不上了!

    印文是四灵印,这在汉代到魏晋时期也很流行。四灵印是象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文字的四周,刻有四灵。

    所谓四灵,就是玄阴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唐易嘴巴合不上,和这个没关系,是因为印文的内容:

    王羲之印!

    听起来有点儿太简单了,这可是王羲之啊!怎么他的印文和现在咱们的印文差不多,也没啥特色啊?

    要啥特色啊?汉代魏晋时期的私印,一般也就是名字后面加上个“印”、“之印”或者“印信”。

    结合之前判断这方印章是东晋的产物,唐易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不是王羲之的私印!

    那会不会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仰慕王羲之,自己刻了这么一方印来收藏?或者,有人想冒充王羲之?

    唐易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小了。仰慕王羲之,就不会刻这种王羲之才有的私印。仰慕性质的印文,应该像郑板桥仰慕徐渭一样,刻一个和“青藤门下走狗”类似的。

    至于冒充王羲之,以王羲之的身份背景,恐怕没多少人有这个胆子。而且王羲之也不好冒充,下笔就露馅了,他那笔字儿,有谁能写出来?

    还有,这封门青确实太难得了,放到东晋,一般人也搞不到这样的东西。

    在王羲之的作品上,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印。那是必然的,不仅见不到这个,而且也见不到王羲之任何的印章,咱们看到的他的作品上满满的印章,那都是后人盖的。

    因为在东晋时期,还没有往自己创作的字画上加盖印章的习惯。这个事儿,学术上有争议,但是一般认为,书画上加盖私印,是从唐代开始的,宋代开始流行。

    但是,没这个习惯,不代表没有私印。私印出现的历史就要早多了,至少汉代就有大量的私印考古发现。在秦以前,印不叫印,叫玺。自从秦始皇将皇帝之印专用为玺之后,官印和私印才开始叫印。

    汉代,私印数量已经非常多了,形式也很丰富,一般尺寸不大。

    魏晋时期延续了汉代的风格,所以这方封门青印章,基本就是汉代私印形制的略加调整。

    就连印文,也是汉代摹制印章常用的缪篆。缪篆字体的形态比较方正,有点儿隶书的意思,而笔画和小篆那种圆乎乎比较婉转不一样,而是弯曲缠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看的,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图片看看,不再赘述。

    “怎么了?”

    唐易盯着印章出了神,张路在旁边连叫了两遍,他才回过神儿来。

    扭头一看,潘云竹也在旁边。唐易举了举手里的印章,“潘教授,这个?”

    “恶作剧的仿品而已,怎么可能是王羲之的私印?”潘云竹却笑了起来,“不过材质可是实打实的封门青,而且是个老东西!”

第782章 不盘给你

    “啊?”唐易一愣,接着问道,“您是怎么断代的?”

    “魏晋之风浓郁,不算一般的仿品,我看像是乾隆时期的顶级仿古工艺!”

    “是不是王羲之的私印咱们暂且不论,您怎么断定不是东晋时期的东西呢?”唐易虽然已下定论,但此时也想听听潘云竹是怎么推断的。

    “首先材料的年代就不对。青田石是最早算是东吴时期开始利用的,但是当时只有石雕没有印章,青田石印章出现要比东晋晚多了,何况还是封门青。封门青印章,目前发现最早的,应是明代的!就算考古跟不上实际历史,那也到不了东晋。”潘云竹说道。

    唐易点点头,“还有呢?”

    “王羲之有官印我相信,有私印我也相信。但是东晋时期的玉雕石雕,不可能做得这么精美,一是工艺水平和时代不相符;二是,东晋时期,私印主要用来给来往信函封口盖印,但是印文很干净,就算后人清洗过了,但是使用痕迹肯定得有吧?一点儿都不明显!”

    潘云竹话音刚落,张路就竖起大拇指,“潘教授果然厉害!”

    唐易却哭笑不得,这学院派的确有点儿纸上谈兵了,看来,他根本没有从印章本身判断出这是东晋时期的东西!

    考古没发现,不代表历史上没有。不要说考古没发现了,就是没历史上记载过的东西,出现过的也不是一件两件了。

    至于印章制作的精细程度,这东西的确得参考历史时期,但是工艺水平较差的历史时期,也不代表就一定出不了大师级的手艺。比如玉雕都说“粗大明”,但是陆子冈偏偏出自明代,所选玉材无一不是顶级。

    至于印文过于干净,那更容易理解,只要王羲之活着的时候用得不多,后人收藏之后,谁还会舍得用呢?王羲之的私印,也未必就这一方啊?所以也未必用的勤,甚至一次都没用过也有可能!

    这方封门青印章的包浆厚重润泽,而且很自然,不是伪造的。这东西没有入土的痕迹,肯定是一直传世。而清代的东西,是出不了这样的包浆的!

    唐易看着潘云竹自信、或者说自负的表情,“那这方印章,您划价多少?”

    “喏。”张路扬了扬手里的清单,“十万块。”

    唐易压抑着心里的想继续反问的冲动,暂时没有说话。十万块,是一方清代精品封门青印章的行价。看来,潘云竹来的价格更低。

    换句话说,他捡漏儿了,也打眼了。多么有意思的组合!

    华夏之大,历史之久,不是民间没有宝贝,而是缺少了一双发现宝贝的眼睛。就这件东西来说,还多了先入为主的揣度。的确,王羲之的私印,谁也不敢乱想,第一印象肯定是先想到是假货,纯粹当清仿玩意儿来卖,更符合常规心理。

    “我倒是觉得像东晋的东西,让我捡了漏儿你可别后悔。”唐易终于半开玩笑地说道。

    “哈哈哈哈,小伙子,捡漏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这张单子上的定价,决不会改了,放心!”潘云竹笑道。

    “好!”唐易点点头,能说出“像东晋的东西”,他已经仁至义尽了,要不是看潘云竹是个文化人,不是个商人,这种话他也是不会说的。

    店里的东西他也看得差不多了,便拿着清单继续浏览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发现有一件“康熙青花刀马人物方瓶”,划价在五十万,眉头不由微微一皱,直接拿着清单走到了刚才看过的柜子,从里面取出一件青花方瓶,摆在了桌子上,“潘教授,是这件么?”

    刀马,自然是战争打斗图案。方瓶,共有四面,每面都有十几个人物,密集却不杂乱,画工还是很生动的。瓶上有盖,整体保存还算不错。

    “对。康熙青花瓷器,圆形器物多,方的少见,这个还是很有特色的。”潘云竹应道。

    “五十万的定价,高了!”唐易直接摇了摇头。

    潘云竹刚才因为封门青印章的事儿,对唐易的水平已经有点儿不看好了,加上唐易又比较年轻。而且,现在又说这件方瓶定价高了!他心说,要是我定价高了,那就没有黑心的古玩商了!

    “这件可不高,这是康熙民窑的精品,器型又特殊,如果上拍,过百万不是没有可能。”潘云竹对着唐易说的时候,还瞥了眼张路,“小伙子,我多说一句,年轻人搞古玩生意,得扑下身子下苦功!”

    张路心说,这位潘教授的确是个自命清高的主儿,唐易还没说什么呢,他就觉得唐易的水平不行了!他既然也瞥了我一眼,估计也开始怀疑我的水平了。

    “如果是康熙民窑的精品,五十万的确不算高,可是这件是光绪老仿。”唐易听了潘云竹的话,也觉得有些刺耳,便直接说道。

    “什么?”潘云竹一瞪眼,“这东西我仔细研究过了,还找了专家看过,都认定是康熙民窑的精品!”

    “您找了哪位专家看的?”唐易掏出烟点上一支,“光绪仿康熙青花的上品,一般专家可容易打眼!”

    “小伙子,你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你这么年轻,又见过多少瓷器呢?我找的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定然是康熙民窑精品无疑!”潘云竹的声音陡然高了起来。

    “也就是说,这价儿不能改了?”

    “不能!”

    “那这件我能不要么?”

    “你?!”潘云竹身体哆嗦了一下,重重摇了下头,突然伸手道,“小伙子,你走吧,这店我不盘给你了!”

    张路一看,“哎,哎,潘教授,别着急嘛!是我盘店,不是唐先生。这边说,这边说!”说着将潘云竹拉到了一边。

    唐易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是谈生意么?怎么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意气用事?怪不得人家院长好心调和,他还能一拍桌子辞职了!

    趁着他俩走到一边,唐易用最快的速度把清单看完了,基本上,除了这件方瓶,没什么可质疑的了,价儿也都算合适。关键是那一方封门青印章,算起来还是个大大的漏儿!

    此时,潘云竹似乎余怒未消,张路还在拖延劝说。

第783章 有请白老

    这通宝斋里的东西,虽然不少,但是却没有太贵重的。这件五十万的“康熙青花”,就算是划价最高的了,不然唐易也不会一下子发现。

    剩下的东西,超过十万的,也不到十件,其中就包括那方封门青王羲之印。这东西被摆到一件青瓷笔洗旁边,恐怕也是潘云竹文人情绪使然,不因为价格高而单列,而是做了一种文房和色调搭配的展示。

    剩下的东西,多是小件,几千乃至几百的东西占了多数,不过基本都是真品。比如民国年间的玉质小帽花,小环饰,普品瓷杂,等等,都是千儿八百的东西。

    其实,这些东西在地摊上更好卖,或者如果改变一下经营策略,作为赠品也是不错的。

    终于,张路和潘云竹又走到唐易面前,张路笑着说,“这个方瓶咱们不讨论了,五十万拿下就是了,难得潘教授店里的东西都是真品。潘教授也说了,总价还可以再让让。”

    潘云竹看了看唐易,“小伙子,这东西真不错!你也别抬杠了,我看你这位搭档挺会说话,年轻人就得多学习。”

    唐易实在是无语了,他捡漏都不带多花钱的,何况竟然让他花高价买一件仿品?

    不过,张路做了这么多工作,唐易也不想一下子闹僵,“这样吧,潘教授,到底谁说这件方瓶是光绪时期的,你才能相信?”

    “你怎么还这么犟呢?”潘云竹倒是无奈地笑了起来。

    “这个店我们很想盘下来,但是不能让我承认一件仿品是真的吧?这样,你说,哪位权威人物你信得过,我帮你联系!”唐易一字一句说道。

    潘云竹看着唐易认真的样子,皱眉不悦,一时没有说话。心里却暗道,这小伙儿好大的口气!只要我说出来,他就能联系上?这瓷器是古玩里的大项、重项,那些瓷器鉴定的权威专家,哪个不是身家极厚,面子极大?

    张路一看情势不妙,立即又打哈哈道,“其实要是方便,找人来一起看看也行。你们的水平都很高,我不行啊,正好学习一下倒也不错。”

    “这样。”唐易想了想,“我们现在就签合同,租金和所有物件,就照你清单上的价格。不过这五十万不是这个花法儿,起个名目,就叫转让附加费好了。这方瓶,算您送的,怎么样?”

    唐易这么说,一来不想让张路刚才白磨了半天嘴皮子,二来,有了这枚王羲之印,这五十万根本不算什么,就当六十万买了这枚印章好了。而且,他看出来潘云竹这个人有点儿偏执,要是真的不把店盘给他们了,印章也不单卖,那一下子可就亏大发了!

    潘云竹被张路好言劝慰了一通,又见唐易如此认真地坚持,也没有继续带着脾气,“小伙子,你这是何必呢?就为了争一口气?”

    唐易心想,争一口气的是你好吧?抱着个仿品楞说是真品,我争什么气?我只是不能花钱买仿品,落下这个梗儿罢了!

    “潘教授,这古玩圈里,最不能争的就是气,和气生财嘛。不过,我总不能让人说我打了眼吧,我收了这东西,无论如何不能按照康熙的卖了。”唐易尽量平缓地解释道。

    一听这话,潘云竹压住的不悦立即又起来了,什么?你不能让人说打了眼,那就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