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39部分

天下珍玩-第239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说整条街上,就您是真的懂青花呢,一眼就看中了好玩意儿。”毛逐笑着从货架上将青花笔筒取下来,稳稳放到了柜台上。

    袁青花手落下,腰间的铜牌子又被西服挡住了。

    唐易一边琢磨,一边看着袁青花欣赏青花笔筒。

    “有一眼。”袁青花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开口道。他也知道唐易的名头,是以也没有上来就贬损一通。但是买东西的,自然也不能说好话,这个“有一眼”,面子也算里头了。

    “刚到的货。货主的祖上,康熙朝是个正六品的通判。货主不争气,祖上留下的东西都被他抛洒尽了,这笔筒算是个幸存的,被我们唐老板要下来了。”毛逐满嘴跑火车,脸上半点儿不带起红的。

    “是康熙朝的东西,民窑。”袁青花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

    毛逐笑道:“这要是官窑,您觉得我们会摆出来吗?肯定锁柜子里,留给老熟客啊!”

    “康熙的青花民窑也不赖,就是没个名款儿。”袁青花放下笔筒。

    这算是开始挑毛病了,但凡开始挑毛病,那下一步基本上就要问价了。

    “您说的是。不过,要是加个款儿,不要说是仿明的款儿了,就是加个北庆堂、益友堂之类的,那可就不是这个价儿了!”毛逐自然知道袁青花的意思,张口道:“这东西,我们是十五万来的,您是行家,二十万拿走。”

    袁青花回了句:“最低多少钱?”

    这才是会还价的。这行里熟人的交易,和地摊上不同,地摊上要二十万你还两百块,也没人笑话你。但是行里的熟人间,说白了都算是专业人士,这个回法儿,那就成了开涮了。

    所以,别急着还价儿,其实也就是别着急暴露自己的底线。

    听袁青花问了这一句,毛逐自然而然地看了看唐易。

    唐易笑笑,“今儿天不错,这深秋初冬的,难得的好日头,袁老板怎么没在店里忙啊!”

    古玩行里,和其他的买卖不同,这种到了关键时刻指东打西的话常有,为的是放松下气氛,铺垫一下,别让货主或者买家上了弦,绷死价儿。

    “嗐,我那店位置不比唐老板,今儿还没开张呢!没赚钱,反而想着花钱了!”袁青花应道。

    “花钱就是赚钱,您路子广,这东西一倒手就行了。袁老板,毛逐说的是实话,这年头儿,没几个棒槌了,那爷们儿整天倒腾家里的东西,都快成精了,这笔筒,他一口咬死十五万,弄得我们差点儿下不来台。”唐易笑道。

    “十万匀给我吧,您这边少赚点儿,回头我那有好东西,给你找补回来。”袁青花终于开了价儿。

    这个笔筒,如果卖好了,二十万差不多就到顶了,十五万勉强有的赚,十万那指定是一点儿亏都不吃。袁青花自然不会相信毛逐和唐易是十五万进的。

    “袁老板啊,您也太狠了,您一天没开张,我们也没开张啊!”毛逐苦笑道。

    袁青花没有说话,而是笑着看着唐易。

    “袁老板,这样,货卖与识家,我先撂个底儿,这东西我给您留几天都行。可您多少再添点儿,好让阁宝多能支撑下去不是?”唐易心想,这笔筒既然来了就走,没耽误时间,十万还算可以,只要袁青花加个一万两万的,给他算了。

    袁青花嘴里“嗯”了两声,琢磨起来,手不经意间抿了一下头发,这腰间铜牌又露了出来。

    唐易哪肯放过这个机会,“哎呀,袁老板,您这腰上怎么挂这么块铜牌子?”

    袁青花一听,立即从腰上取了下来,“唐老板给掌掌眼?”

    行里人之间,对这种随身的小件儿,特别喜欢交流,没有藏着掖着的。当然了,大件儿重器,那也都是捂得很严实。

    唐易上手。铜牌子挺沉,长约八厘米,宽四厘米多点儿,整体算是一个长方形,但是上窄下宽,四角都是圆弧,窄的一头,顶端有一个不小的孔,而且铆上了像是紫铜的圈口。袁青花就是从这个圈口里拴了根绳儿,挂到了腰上。

    铜牌子两侧,刻了两列字,很像少数民族的文字。刻得很规整。

    不是满文,不是蒙文,不是维吾尔文,也不是藏文。这几种文字还算是比较常见。

    正反两面,都有这样的文字。其中一面的中间,中间还多了几个字,也像这种文字,但似乎是手写体,应该算是正面了。

    唐易心里已经给这东西断了代。

    “袁老板你够深的啊,这上面刻得,我是两眼一抹黑,难不成是外国的古代语?”唐易掂量着牌子问道。

    “这我哪认识啊!我给你实说,前一阵我到塞外去窜货,收了几串辽金的玛瑙珠子。货主是个新胡,够拧,我死命压价,他愣是一口价儿死活不降,这块牌子本来是他戴在腰上的,说最多搭上这块牌子!”袁青花说道。

    “辽金的玛瑙珠子,要是成串的,磕碰再少点儿,那是紧俏货。”唐易点点头。

    “唐老板是行家,我也是这么想的,最后咬牙这么收了。所以啊,这牌子名义上是搭头儿,但相当于我出了不少钱呢!”袁青花道。

    毛逐心想,真会说话。这搭头儿就是搭头儿,你怎么不说那几串玛瑙珠子你能赚多少呢?

    袁青花接着说道:“这上面的字儿,我还真找人看过,电大教古汉语那个王教授,他也不认识!不过咱们街上卖铜器的老憨也看过,说像是清早期的,那时候满蒙一代没准儿有什么怪异文字,看这腰牌挺上档次,说不定这是部盟头领的腰牌呢!”

    “嗯。”唐易嘴上应着,心里却嗤嗤发笑,找半天找个电大的人来看,他能看出什么道道?至于老憨,只知道研究能赚钱的神佛造像和香炉,这种平日里根本见不到的铜牌,估计他就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第486章 七青八黄

    “你别说,这玩意儿大小合适,挂腰上还真不赖,有一股威风劲儿!”袁青花见唐易好像喜欢这块牌子,心头一动。

    唐易将牌子还给袁青花,“挺有特色,不过好这个的不多,自己挂着还不错,就是有点儿沉。”

    “唐老板,我刚才跟你明人不说暗话,怎么样?要是喜欢这块铜牌子,也搭给你算了,八万块钱我把笔筒拿走。”袁青花接过铜牌,扬了扬说道。

    毛逐在边上一听,叫道:“袁老板您真会开玩笑,就算是清早期的,这么一块泛青不纯的黄铜牌子,没人待见,撑死了几千的价儿啊!”

    袁青花脸色一变,心里有点儿后悔,这铜牌子他没当回事儿,本以为唐易也只是好奇。早知道不说实话了,要说两万三万收的就好了。

    “这笔筒,文房里的东西,行情您也知道,您现在不买,后脚可能就有买主。至于这铜牌子嘛。”唐易笑笑,“您要想出,我留不留的两可。即便是留,我可以买,但当搭头儿可不行。”

    其实唐易恨不能马上答应,但袁青花本来。

    袁青花也不是傻子,既然唐易说了要买,那就是有这个想要的心思,“唐老板,你财力雄厚,这铜牌子又是有特色的玩意儿,虽然不是什么好出的件儿,你自留一件玩赏,也挺好不是?就这样吧!笔筒我拿走了!”袁青花伸手盖在了笔筒上。

    “误会了,袁老板。我说买,不是那意思。咱们都是一条街上混饭吃的,这钱多钱少的总没有您的面子值钱。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这圈里吧,有人做买卖,喜欢找个后账。哎?我可不是说您啊!”唐易一本正经说道。

    “对对对,说的是。这样吧,咱们干脆写个简单协议算了。”袁青花心道,你怕找后账,我还怕呢。

    这个笔筒进价就得五万左右,行里倒货,抬抬就到了十万,至于最后卖给真喜欢的人,二十万上下很有希望。你今天八万卖给我了,隔天碰到好买主,再跟我要回去,我还不够折腾的。

    毛逐一见唐易看上了这块铜牌子,心知没准儿又是要捡漏了,但还是故作着急地提醒唐易道,“我说,这笔筒十几万不愁卖,等两天就是了。”

    唐易看了看袁青花,“袁老板都开口了,而且这块牌子虽然看起来不值钱,可毕竟没见过,就当买来学习一下了。”

    这块铜牌子,袁青花最初拿到的时候,是动过心思的,心想有枣没枣打一竿子,万一捡漏了呢?可是,他问了几个人,都觉得制式太简单,而且非金非玉,古代的腰牌多种多样,碰上没见过的也很正常,应该不值俩钱儿。

    而他之所以挂在腰上,也是早些年养成的习惯。常逛古玩市场的人都知道,有的卖家脖子上手上常挂着东西,和买家聊得兴起时,经常直接拿下来,“看我这件怎么样?匀给你了!”其实根本不是戴了很久的东西,经常是卖了旧的换新的。

    新玩意儿到手,自己先玩一阵儿。同时,也能给人一种心理暗示,这卖家都随身戴的,东西差不了。

    听唐易这么说,袁青花心中一喜,“唐老板给的面子我记下了!”

    唐易笑笑,“那咱们写俩协议,这笔筒,还是十万匀给你!”

    袁青花稍稍一愣,旋即点头道:“好,两万是买这块铜腰牌的价儿。”

    货款两清,袁青花喜滋滋地走了,抱着装笔筒的锦盒走进翠蓝馆的时候,倒真像是金主逛窑子的状态。

    毛逐关好店门,对仍在拿着铜牌端详的唐易说道:“一块铜牌,还不一定是腰牌,没准儿是拴马脖子上的,你到底看出什么门道来了?”

    “拴马脖子也得是御马!”唐易笑道,“这是块元代的腰牌,形制虽然简单,但是制作精细,有一种极为大气的感觉,甚至有可能是皇帝用的!”

    “皇帝?这东西非金非玉,皇帝这么没档次么?”毛逐接着问道。

    “谁说非金非玉?”唐易看了毛逐一眼,“七青八黄,九紫十赤,这是块金牌!只不过含金量低,所以泛青,分量也没有那么足,但比铜牌还是要重的!”

    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是古人形容金子的。含金七成,颜色泛青,含金八成,那就发黄,到了九成,有点儿发紫。十足的金子,带有赤红的感觉。所谓金无足赤,说的也是这个成色。

    毛逐闻言,将牌子拿到手里掂了掂,“是挺重,那这紫黑色的圈口是什么材料的?”

    “我看像是紫金的。天然紫金的矿物产地是俄罗斯、土耳其等地,其实就是一种合金,虽然含金量低,但是硬度高,做圈口耐磨不易变形。这和元代疆域辽阔也正好能吻合起来。”唐易解释道。

    “嘿!你连这个都知道?”毛逐又有点儿吃惊。

    “这得感谢电视上有事没事就播西游记。有次无意中又看到李世民赐玄奘紫金钵盂这段儿,无聊顺手上网查了下。”唐易哈哈大笑。

    “你都看这么明白了,那你给翻译翻译,这腰牌上面写的啥?”毛逐指着上面的文字说道。

    唐易却摇了摇头,“这我真不认识。不然还猜‘有可能’是皇帝用的么?直接就能看出来了。”

    说完,唐易直接掏出了手机,给方承恪方老打了一个电话。

    唐易在电话里描述很详细,但方老仍然吃不准,提出让带上东西到办公室来。

    毛逐的兴致也起来了,直接关了店门,和唐易一起奔山海大学去了。

    到了方老办公室,唐易发现,办公室里还坐着一个学究气十足的老人,满头白发,两道长眉之下,眼角斜斜下垂。

    “这是研究古代民族学的董云直董教授,你说文字怪异,我把他请来了。”方老笑道。

    “有劳董教授了。”唐易一边说,一边将腰牌摆在了方老的办公桌上。

    董教授看到这块腰牌,眼前一亮,不待相让方老,便直接抄起来对着文字细细观摩起来。

    “借助长生天之力,神圣皇帝不可冒犯。”董教授说完一面,又翻过另一面,“皇帝最高调兵令,尔等速速服从调遣。”

第487章 八思巴文

    说实话,董教授这么读出来,这语句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果然是皇帝用的,还是调兵令!”唐易凝神听着,忽又猛然拍了拍脑袋,“我想起来了,董教授,莫非这是八思巴文?”

    “没错!”董教授赞赏地点点头,指着正面中间类似手写体的几个文字说道:“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皇帝的亲笔签名,而后原样复刻上去的!”

    “这不会是成吉思汗的调兵令吧?”毛逐大吃一惊。

    唐易摇摇头,“八思巴文出现的时候,成吉思汗早就归天了。而且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力推的,存世时间又很短,这应该就是忽必烈的名字!”

    “老方,你这个学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