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船撞桥头自然沉 >

第129部分

船撞桥头自然沉-第129部分

小说: 船撞桥头自然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史书上记载的前朝亡国之君登基伊始,便奢侈无度,所造离宫别苑,极尽天下栋字之盛,户辅栏槛嵌镶的都是金玉宝珠,涂壁所用的丹砂就用去了数十万斤。虚饰富国之景,却不见国运日衰,百姓因此而身陷水深火热乡间农田荒芜,饿尸如山;城内家家断炊,户户吊丧儿臣还记得,母后曾说,国库已尽,民粮断绝,百姓困毙,暴敛不息,终有一日——国将不国”

    皇太后贺兰琴心的嘴唇动了动,欲言又休,只是慢慢地将目光投向远处,抿着嘴,双手紧紧绞在一起。

    “儿臣让原拓海去查仓,已是法外施恩,如果贺兰一族的人仍不知悔改,母后以为,朕还会饶过他们第二次么?”孟玄胤的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让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从尘世间消失,其实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

    不知为何心头有一种恐惧的感觉,皇太后贺兰琴心涂着丹蔻的指甲掐住自己的手心,低声道,“你想要什么?”

    “身为天子,富有四海,母后以为,儿臣还缺什么么?”

    “哀家知道,你在查那件事。”刹那间,皇太后贺兰琴心温婉慈祥的面庞在火光的照映下显得有几分扭曲。

    “是的。”孟玄胤转过身,凝视着他的母亲,讥诮的笑声响起,“毕竟,活在谎言之中是一件让人非常懊恼的事情。”

    此言一出,皇太后贺兰琴心脸色遽然发白。她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孟玄胤,只觉得呼吸愈加困难,“为……为什么……”

    “母后,为了那件事,你到底杀了多少人?还有,你对我说过的有关静太妃和孟玄喆的事情,又有多少不是你编造的谎言?”

    束发玉冠在烛光下粲然生辉,黑眸顾盼间锋芒四射,锐利如鹰。只向前迈了一步,皇太后贺兰琴心却觉得,无形中掐在她脖子上的那只手越发收紧。

    “母后不会连慕兰实都忘记了吧?”眉一扬,孟玄胤锐眸在母亲的面上一掠而过,语气突然变得柔和起来,“如果儿臣没有记错,她与母后同时进宫,同为女官,且情同姊妹……”

    皇太后贺兰琴心捂着脖子瘫坐在地上,脸上似是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青气,她缓缓问道,“……你,你是如何查到的?”

    “虽然每隔几年都会放一些年纪大的宫人回乡,但是,冷宫里的太妃们,也不是各个都疯了。”孟玄胤目光几经变幻,眼底却始终寒芒冷冽。他将层层叠叠的罗幌别到玉钩上,指着金漆大木箱上的青色玉石,轻笑,“儿臣真得很好奇,这箱子里装得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连镇邪石都用上了。”

    “不能打开皇儿,此物甚是妖邪,你……”嘴唇不住颤栗,皇太后贺兰琴心脸如重铁,双目通红,“……你绝不能打开否则,否则便是……”

    “真相就这么可怕么?”孟玄胤运功轻轻一推,那块刻着一尊四爪双角、披鳞环眼的镇邪兽的青黑色玉石跌落在地上。

    皇太后贺兰琴心冲上去拦住孟玄胤的手,苦苦哀求,“胤儿,为娘求你,不要打开这个箱子……往事如烟,就不能让那些事……都过去么?”

    “往事若已化为尘埃,母后又为何要儿臣务必寻到孟玄喆?”

    皇太后贺兰琴心凝视着他如罩严霜的脸愣了片刻,悲伤又痛恨地咬紧了下唇,“因为……他是皇室血脉……怎可让他流落民间……”

    “冠冕堂皇之词,不说也罢。”孟玄胤挥开母亲的手,掀开黑布,将金漆大木箱缓缓打开,却见里面满是晒干的蜈蚣、蝎子、蜘蛛、长虫、蟾蜍……还有一卷画轴。

    他伸手将画轴取出,慢慢展开,只见画上有一女子,临波而立……

    “不要看”皇太后贺兰琴心一把将画轴抢过来,像疯了一般用力地撕扯着,“慕兰实,你已经毁了先帝,我不许,绝不许你再来毁掉我的孩儿”

    孟玄胤默默地看着母亲疯狂的行为,他想,这份嫉妒,这份恨意,这份恐惧,不知在母亲的心里埋藏了多少年。

    其实,那只是一幅画罢了,一幅父皇亲手绘制的仕女图。

    他一直以为,父皇最爱的女子是由皇后贬为静妃的蔺萩菸;他一直以为,父皇最为敬重的女子是他的母后。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对静妃,父皇是愧疚;对母后,父皇是习惯。而爱情,父皇却将它给予了那个临波而立眼眸中会隐隐流露出足以让人窒息的浓烈的悲伤与绝望,脆弱得甚至不堪一击的娇柔女子。

    但是,孟玄胤记得画上女子的笑容,那笑就像是耀眼的太阳,仅看在眼中就觉得人生竟是如此幸福……

    “胤儿,你没有看到她对么?你没有爱上她对么?”皇太后贺兰琴心将手中的碎片扔到地上,紧紧攥着孟玄胤的手,焦急地问道。

    “母后多虑了。”孟玄胤讽刺地一笑,此女确实是个倾国倾城的佳人,可惜,不是他心中想要折断其双翼,禁锢其自由的那一个。“不如趁此机会,母后给儿臣说说,这位慕兰实,到底是怎样的绝代芳华?”

    “绝代芳华……”皇太后贺兰琴心失魂落魄地坐回到椅子上,喃喃自语道,“第一次见她时,我就和潘玉珠说过,天下有多少人女子能被称为祸水我虽不知,但是,那个叫做慕兰实的女子,绝对是其中之一……”

    ###### ### ###

    血红的太阳从沅江上升起,一河滔滔浊汤染上了薄薄的血色。芦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火。跟随车队同往青州的,还有碧落寺的十余名僧人。禅惠的眼眸里闪烁着泪光,默诵着佛号,目光渐渐望向沅江上空那愈升愈高的日轮。

    何谓哀鸿遍野?

    何谓人间炼狱?

    当裴惜言一行人到达青州境内,虽然漫天的瓢泼大雨横扫天地的景象已经远去,但呈现在她眼前的惨状,不忍目睹。

    这洪灾,已不是一村一乡一镇一县。押送赈灾所用钱粮的队伍虽日夜兼程赶往卢宛城,但是,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灾民,每一个人的心已不是焦躁二字能够形容的。

    十七个县被淹,几十万灾民四出逃荒,大部分都是涌向淩州、兖州、潭州,另有十来万,往北一路乞讨,涌向连州。

    何谓衣不蔽体?

    何谓饿殍千里?

    这些词,一直以来裴惜言只是在成语词典里看过,而此刻,呈现在她眼前的每一个灾民,每一个苦苦挣扎的灵魂,让她切实的感受到,衣不蔽体、饿殍千里这八个字,字字都有千钧重。

    一路上,如果不是那些兵卒驱赶着那些将车队围个水泄不通的灾民,所有的粮食恐怕早就被抢光。可是,当裴惜言看着那些饥民蓬头垢面,脸色腊黄,加上干枯的嘴唇和空洞的眼神……不,她甚至不敢再看第二眼。

    树林里透过一大片阳光,像是在树林里开了个天井一般,可眼前的境况,却让每一个人的心如坠深渊。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最痛苦的泪水一定是在死亡降临的那一瞬,为了还没有说出口的话和还没有做过的事。

    ——水玥颜呓语录

    ###### ### ###

    火辣辣的日头,照得人嗓子眼都在冒烟。田野像是被水洗过似的,一片汪洋。河堤上,官道旁,到处是三三两两逃荒的灾民,被打捞上来的尸体难以计数……

    哭声震天……

    突然,官道上辚辚驶来的一辆囚车。囚车上一口大笼,被重链锁在笼里的,正是已经被罢官的青州郡守王虎林。

    灾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他们更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这个间接毁了他们家园夺取他们家人性命的罪魁祸首剥他的皮抽他的筋,喝他的血吃他的肉,恨意促使他们不顾押车兵丁的阻拦,顺手拿起脚下的石块或是烂泥用力向着囚笼扔去。

    王虎林满头满脸不是血就是泥,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

    突然,有人大喊道,“钦差大人来了钦差大人来了”

    灾民们闻声纷纷驻足,向着身后让开了一条路。柳天白穿着一身青色素衣,脸色凝霜,带着几名官员沉步走来。

    这时,有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急忙拖着孙儿挤了过来,含着泪花大声喊:“乡亲们钦差大人为青州百姓除了大害钦差大人是救命大恩人是青天大老爷”

    灾民们向着柳天白齐声高喊,“青天大老爷救命大恩人”

    面对这样的惨状,面对这样简单淳朴的乡人,谁可以坦然接受如此的赞誉?柳天白是个生性浅淡的人,更何况,他需要的不是赞誉。而是,视线所及的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度过这场灾厄。纵然流着泪,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他要做的,就是在黑暗降临时,将领迷途的人循循导入正途。或许,让一切恢复原状可能需要花上很久很久的时间,但总要有人擎起火把,在悲伤中,给予引路人的温暖。

    真正的伤心无人能够安慰。

    逝去的灵魂永远不会回来。

    比起无用的道歉,他能做得还有很多。所以,他伸出手搀起每一个人,细细询问着粥厂施粥的情况,询问着医馆的药是不是足够。他拿了肉脯分了天真懂事的孩子,又仔细叮咛保长里正务必让每家每户都要将水烧开以后再喝。

    他的声音很淡,却像是暖暖的风拂过人心。

    他的笑很浅,就像是水波的涟漪,涤荡开灾民们犹自沉重的心。

    他的眼眸,干净清澈,黑白分明,不曾沾染一丝一毫官场的黑暗。

    淳朴的乡人,爱憎从来都很简单。更何况,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官,没有架子,没有傲慢,没有矫饰,有得只是如冬日里绽放的梅花,带着淡淡的温暖。

    仿佛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平等的灵魂。他认真地倾听,然后,轻轻地对身后随行的官员交待一些事情。渐渐地,连那些急躁甚至有些慌乱的官员的心也静了下来。在此之前发生的一切,已是无力回天,但此时此刻,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看着所有人有序的忙碌着,柳天白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怔忡。世事无常,所以老天总是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人们,美好的总是短暂,而痛苦却总是那么漫长。所以,人活在世上,不只有爱情和权欲,还有责任。

    然后,他回首凝视着囚牢中的王虎林,轻叹。

    刚才,河堤旁,还是哭声震天悲怆哀戚,不胜凄凉。现在,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了希望,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只有好好活着,才能告慰死去的灵魂。

    王虎林看着这一幕,眼角也淌下泪水。如果,苍天能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不会再犯下同样的错误。可是,当他在青州边境跪迎钦差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悔之晚矣这四个字,是多么的苦涩。

    所以,他不恨柳天白。虽然像是游街一般赶往卢宛城,虽然每天都会被灾民辱骂被灾民扔石块,可王虎林的心,却安稳的很,比他躺在那张紫檀木雕成得足以躺下十人的睡榻还要安稳。

    因为怀着必死之心么?

    不,他只是觉得千刀万剐都不能让他赎清罪孽。

    数万人的生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一念之差……

    终成大错

    悔之——晚矣——

    ###### ### ###

    耒阳县外。

    大铁锅内盛着热气腾腾的米粥,长长一队灾民排着队,在锅前领赈。两名小厮挽着衣袖,手里各操着一把大铜勺,挨个往灾民的碗里舀着粥。

    粥棚外,高高竖起的旗子上,绣着一个大大的赈字。夏风虽缓,却仍是将旗子吹得迎风招展。

    官道上,文沐雪一勒马缰,骏马昂头一声嘶鸣,双蹄腾空抬起后又重重砸在地上,溅起许多泥土。灾民们见有大队的官兵经过,纷纷退到一边,脸上皆是恐惧怯懦的表情。

    耒阳县县令潘为严以及诸曹闻听护送钱粮的文沐雪已到,急匆匆走到粥棚前,跪地相迎。灾民们见状也跪倒在地,不知所措,不敢言语。

    文沐雪翻x下马,走到灾民跟前,温声道,“本官只是路过看看而已。没领赈的,还按照刚才的队伍,排队继续领吧。”

    灾民们怯怯地看着他,犹豫片刻,小心翼翼地又往锅边围了过来。文沐雪走近锅边,看了看锅里的米粥,“你这赈粮,用的是官米还是民米?”

    那乡绅低声回道,“回大人话,用的是民仓的存粮。”

    文沐雪沉吟半响,问道,“民仓还够多少日子放赈的?”

    那乡绅面露悲色,叹道,“不多了,也就再能坚持个五六天吧大人,咱们都在盼着官仓开库放赈要是官仓不开,这灾民还是得饿死啊”

    文沐雪淡淡一笑,“钦差大人早已向陛下奏请开官仓,想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