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雀登枝 >

第46部分

雀登枝-第46部分

小说: 雀登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铰猓弧《陨砼缘脑霉眯Φ溃骸翱此┑故潜惹祖⒚没骨祝 
    曾姑姑大概是水土不服,一到青州迎风流泪的眼疾就犯了; 说是从前在宫中留下的老毛病。这回在宫外遇到了从前的旧识吴太医,也就没那么多繁文缛节; 干脆请他开了方子好好诊治一番。可不知为什么; 今日她老觉得珍哥的新朋友在没人注意的时候; 好几次悄悄地打量于她。
    魏琪姑娘给傅家二房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就连病床上的小五也得了一套朱墨两色新版印的《全相英烈传》。
    给长辈们请完安后,两个女孩躲在房里说悄悄话。当傅百善再次捕捉到魏琪姑娘的不明笑意后; 假装懊恼了。魏琪连忙告饶,低声笑道:“我就是想看看裴师兄中意的是个什么样的女子,没想到竟是我才结识的一个小妹妹!”
    这下傅百善面红如赤; 饶是她生性再大方也有些嗔怒。
    魏琪这才连连赔罪正色道:“喏——,我说实话,我爹是青州左卫指挥使魏勉,想把我嫁给裴青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惜的是他说他心里老早就有人了; 我爹这才让我大伯在京里给我定了亲事!昨天我才知道; 这个千年寡言之人竟然要和你定亲了,原来你就是他心里的……人啊!”
    也许揶揄过了头,傅百善反倒大大方方地扬脸认真言道:“我也是昨天才听我爹说这事来着; 嫁不嫁我都没想好呢!”
    魏琪姑娘扭身坐在花梨木玫瑰椅上; 也收了痞癞性子有些怅然叹道:“好歹你俩还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我和我那位京里的未婚夫从未见过,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全无印象,日后若是洞房我认错新郎倌都有可能!”
    傅百善跟她熟悉后,对她的口无遮拦的本事叹为观止。偏偏这姑娘在外面装得一副娴良淑德的好典范,连宋知春都不住口地让女儿多跟人家学学。
    魏琪姑娘拈了块蟹壳黄放在嘴里继续八卦,“……知道那位知县夫人的外甥女徐小姐的事不?听说杜夫人为了她头都焦大了,她本来因为这件事得罪了你家和我家,为了息事宁人就准备送徐玉芝回直隶州他父亲处。谁知她父亲也是个混不吝,就是不派人来接,还带话说日后女儿是好是歹为妻为妾全凭杜夫人安排,把个杜夫人气得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
    想是想到那副场景,魏琪撑不住哈哈大笑,“这可是我爹亲口对我说的,绝对是真真的!本来我爹不忿在青州地界竟然还有人胆敢算计到我头上,哪怕是误会也不成,说定要为我找回场子来,听了这消息后才作罢了!”
    旁边服侍的荔枝和莲雾忙着端茶送水,魏琪毫不见外地吃得饼沫子乱飞, “我统共没见过这徐玉芝几回,偏每回都看到这姑娘在做妖,说穿了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小可怜罢了,没那根傲骨偏生了那股傲性子,徒惹人生厌罢了!”
    想是陈三娘新学的手艺极中魏琪的心意,就着一壶红茶满满的一盘子蟹壳黄都见了底,大概自己也不好意思,抹了下巴挨挨擦擦地问道: “你家的这点心怎么做的?真好吃,和别家的不一样呢,快把厨子叫来我瞧瞧!”
    傅百善白了她一眼,无法只好到厨房先请人过来。陈三娘又惊奇又好笑,把一双手在围裙上搽了又搽,在椅子上只敢签坐了半边身子,细细地向两位姑娘讲述蟹壳黄的做法。
    蟹壳黄又称火炉饼,原是徽州传统风味名品,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制面粉成油酥,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加酵面作坯再包上馅,外沾一层芝麻,置烤炉烤熟即可。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等,甜的有白糖、豆沙、枣泥等品种。经火炉烤熟后,面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小巧饱满故得此名。
    刚出炉的蟹壳黄奇香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其味隽永。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陈三娘制作菜肴时善于创新,手法精益求精,又喜欢将时令鲜果入菜,这回只不过把蟹壳黄的馅料增加了蟹粉、虾仁、玫瑰、椰蓉几种,吃起来就格外与众不同了。
    魏琪姑娘有一点自来熟,也真没把自己当外人,知道还有几种口味的蟹壳黄刚出锅没上桌子,眼睛都亮了。撸了左手上一个素面金戒指赏了陈三娘,嘱咐她再装一盒拿手的点心要带回家去尝。
    就在魏琪姑娘回去之后的第三天,青州左卫指挥使魏勉带了酒肉糕点、布匹绸缎亲自上门,为其心腹下属百户裴青提亲。
    婚姻缔结是合二姓之好,历来被视为正家之始,人生第一终身大事。因此,有关礼俗自然也是繁文缛节十分考究。汉人最重明媒正娶,早在周代就已确立嫁娶程序中之“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通常,从议婚到完婚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劝嫁、催妆、迎送亲、婚礼、下厨、回门等步骤。但是为显女儿尊贵,女方父母按照惯例都要拒绝三次。所以听了傅满仓推说女儿还未及笄,要在家里多留两年,魏指挥使也丝毫不以为忤,还带了几丝温和笑意留在傅家厅堂里漫无边际地扯东拉西。
    虽说已经允了这门婚事,且将对方的大红泥金庚帖供奉在了祖宅的佛堂里,可是傅满仓心里依旧有些不舒坦。
    眼下见了这位丝毫没有做媒人眼色的魏指挥使,临到晌午了还准备赖在女方家里准备蹭吃蹭喝,不由气不打一处来。又碍于人家正五品的官阶身份不好出言赶人,于是手中示意送客的茶盏端了又端。奈何有人装着不懂,干脆背了手仔仔细细地观赏墙上悬挂的字画。
    从前在广州时傅满仓和这位武将打的交道不多,印象当中这是个性情严苛不言苟笑的人,可这会一身便服坐在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上,慢条斯理地品鉴书画,像是教授小童的乡间老儒又是谁?
    酒足饭饱之后,宾主又坐在了厅堂里。仆人们送上茶盏退下了,魏勉终于开口问道:“听说府上准备回广州了?”
    傅满仓心想这不是废话吗?但还是耐了性子回答道:“是,那边上官说过,要我务必于二月初二前回去!这边的事情都已经理得差不多了,正在让家里人收拾东西,再过一两天就准备回程了!”
    魏勉摸了一下手上的墨玉扳指,“你府上的人都要回去吗?不说两个孩子的亲事这天远路远地不好商议,我还听闻你有个儿子受了颇重的内伤,只怕一时半会骑不得马坐不得船吧?”
    傅满仓暗自皱眉,“我家珍哥年岁甚小,再等两年也没什么!裴青若是真有意于她,广州就不算天远路远。至于小儿遭匪人所伤身子甚弱是事实,幸好登州吴老太医仁义,不忍让我幼子受路途颠簸之苦,早就提出要将小儿接至他家中悉心调养,我与家人商量之后已经同意了。”
    魏勉用手敲击着桌面,犹豫了一番终于跺脚道:“傅兄,我不兜圈子了,实话实说。第一、我知道你极擅长经济庶务,我想让你到青州来帮我一把。第二、我知道你府上的女公子有位姓曾的教习姑姑,我想见她一面,请你应允!”
    傅满仓瞪大了眼睛骇道:“我虽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也知道官员不得在祖籍五百里之内任职,违者立时罢免。而且我的职位是文职,隶属地方,怎么可能调至军中?还有,你干嘛要见我府里的……女眷,这成何体统?”
    魏勉摆手言道:“事情一件一件地说,我知道你只是个秀才出身,靠了前任广州知州郑瑞才得了这个八品巡检的官职。虽然屡次得到上峰的嘉奖,可是说实在话,你这个官位至多做到七品也就到头了。官员不可在祖籍五百里之内任职,那是指五品以上的文职官员,你还未算在其中,所以不必担心此事。”
    魏勉摸了身上的衣褶,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在青州左卫已经有数年了,那些胥吏奸猾如水,甚多的案子都因这些胥吏与盗匪勾结不了了之,那些税负更谈不上及时应缴。我已受了好几次上峰的申斥了,我想你来帮我一把,就是觉得你对这里面的道道门清。至于这中间怎么操作那就是我的事情了,只要你肯答应,我保证让你致仕之时有五品的官衔在身,好让你荣耀乡里!”
    看了对方张大了嘴的一副呆样,魏勉抬头傲然道:“我说到做到,你若是不敢相信与我,干脆我与你立个书面字据也是可以的。至于我为何非要见那位曾姑姑,咳咳,不怕傅兄你笑话,我疑心她是我从前年轻时极为钦慕的一位故人,我只是想借你家的地界和她说说话叙叙旧而已,莫把我想做那般龌蹉之人!”
    人家把话说得如此直白,傅满仓反倒有些讪然,吩咐仆从到内院去请曾姑姑出来见客。又推说调职一事事关重大,要与家人再详细商量一番,就借口出了厅堂避讳出去了。

64。第六十四章 乌龙

  
    曾姑姑步上厅堂的台阶时; 心里还一阵疑惑,这青州城自己从未涉足过; 哪里会有什么故人?一迈过门槛,就见一个身材壮实浓眉豹眼的中年男子目光灼灼地向自己望过来。这是谁呀?却不知为什么心里依稀有几分眼熟。
    那男子一揖到底; 声音竟有些嘶哑哽咽,“绿萝姑娘; 我是魏勉; 不知你还记得我与否?好久不见; 京中一别经年一向可好?”
    来人似曾相识的举止下,往昔已然有些晕黄的记忆被打开来。曾姑姑恍惚间记起在那朱色的宫门下,有位年轻的金吾卫军官站在自己面前殷殷地问道:“绿萝姑娘; 一向可好?”
    曾姑姑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惊呼道:“是你呀!”
    此刻间魏勉哪里还有半分威风凛凛的指挥使气度,有些愧怍地低头道:“绿萝姑娘,你莫再躲我了;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也老早就死心了。这回借了傅大人的光,我就是想跟你当面说句话。以后你安生过日子吧,我再也不会去……不会去打扰你了!”
    饶是曾姑姑性情一向沉静安谧; 此时也听得一头雾水; “我什么时候躲过你?还有什么……喜不喜欢你什么的,这都哪儿跟哪儿呀?而且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安生的呀!”
    厅中一时寂静,魏勉眼中的神色从愧疚和疑惑渐变至冷然。
    他缓缓坐在椅上问道:“绿萝姑娘; 你若是没有躲我; 那年的冬至宴上我姑母为我向你求亲时; 为什么你却以死相逼不肯应允?我知道这事情太唐突了,所以为了跟你道歉,还特地托人向你传讯,大冬天在承乾宫外等了三天。”
    魏勉说到这里自己也有些唏嘘,“后来在宫里整整两年你都躲着没有再见我一面,我送进去的东西也全数退回来。再后来我就请调到广州任了个千户。徽正十年我听说你回了原籍番禺,还特地去你家乡寻你,不过你家的乡亲都说从未见过你。”
    曾姑姑慢慢瞪大了眼睛,玫粉色渐渐地浸染上她一贯清冷的雪白脸颊。这是她三十五年的生命里听到的最直白的话语,简直打破了她的所有认知。
    她涨红了脸嗫嚅道:“我……不知道那位宗人令夫人是你的姑母,也不知道你在外头等过我。宫中不能私相授受,没有具名的东西惯例都是要退出去的,我身为坤宁宫的大宫女更要以身作则恪守宫规,要不然何以服众。还有我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故去了,家乡大概也没有人记得我了。“
    魏勉心头开始砰砰地剧跳了起来,不知为什么有些口干舌燥了起来,“这个,这个我知道,我的姑母一贯强势,当初我只想找个能在张皇后跟前说得上话的人,所以就托庇她当媒人,帮忙去跟你求亲。后来她派人跟我说,说你眼高于顶,怕是另有想法才拒绝与我。我就是不死心,想你亲口给我说一声我才信,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念想蹉跎了近十年才说出口。”
    摸了摸手中已然冰冷的茶盏盖子,魏勉感觉到汗水沿着发际边往下淌,“你不知道,我年轻时不过是个逗鹰遛狗的纨绔子弟,仗着家里的光景飞扬跋扈,娶的发妻生性温柔腼腆,在我面前连一句重话都不敢多说,我却从来没有好好地珍惜过她。”
    魏勉胡乱抹了一下汗湿的脖颈,“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她一直郁郁寡欢的,生下女儿后不久就病逝了,我这才感到后悔莫及。又因为无人管束,变本加厉地在秦楼楚馆里很是荒唐了一阵子,我大哥怕我荒废了就把我弄到金吾卫里当差,想让上峰好好地约束与我。“
    想是重温了当年那种忐忑不安时时纠结的心情,指挥使大人越说眼睛越亮,“……结果第一天上值就在坤宁宫外看到你,那时你穿了一身靛蓝色的宫裙,头上插了一根银镀金碧玺穿珠点翠花簪,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支银镀金针上的广片花叶,点翠花托珍珠蝴蝶,碧玺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