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贵女难当 >

第17部分

贵女难当-第17部分

小说: 贵女难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母亲说了安姐儿的担忧,沈明堂哈哈笑了两声:“我还当什么事呢!安儿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外祖母对我们最好了,只怕一见到你抱着不舍得放手了。”
  “真的吗?”安姐儿一脸不信。
  沈明哲笑着摸了摸安姐儿的发髻:“当然是真的,外祖母最喜欢小姑娘了,可惜皇家和咱家加起来就你一个姑娘,外祖母不心疼你还能心疼谁?”
  安姐儿将信将疑地点点头,沈明堂赶紧把食盒放在桌上转移安姐儿的注意力:“快来瞧瞧哥哥给你带什么好吃的了,我和大哥天没亮就出去买了,快尝尝。”
  千金碎香饼子、花折鹅糕、加乳腐、小窝头、烧麦、炸三角、藕粥等等,看得安姐儿眼花缭乱。
  安姐儿咽了咽口水惊喜道:“这么多吗?咱们能吃完吗?”
  沈明堂不在意道:“吃不完赏给丫鬟们吃就是了,也不会浪费。”
  长公主也笑道:“我这可是沾了安儿的光了,平时也没见你俩这么孝敬我和你父亲。”
  沈明堂大喊冤枉:“这些儿子哪样没带回来过?母亲若愿意天天吃,儿子天天给您买回来。”
  长公主忙摆摆手,她可舍不得儿子每天天没亮就往外跑。
  一家人用毕早饭,便要去宫里。
  沈国公父子三人骑马,安姐儿跟着长公主上了车,一路朝着皇宫行去。
  晃晃悠悠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安姐儿都靠在长公主怀里睡醒几次了,马车终于在泰康宫门口停下了,因为内宫不能骑马,沈家父子三人还迈着双脚哼哧哼哧走在泰康宫的路上。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嬷嬷焦急地站在泰康宫门口,远远看见长公主牵着一个穿着格外喜庆的小姑娘下了马车,眼睛一亮,忙上前道:“我的长公主娘娘哟!可算是来了,太后娘娘着人来问几次了!”
  长公主笑着扶了下头上的发钗:“劳累朱嬷嬷久等了。”
  “娘娘这么说不是折煞老奴了!”朱嬷嬷看了眼依偎在长公主身边的安姐儿啧啧叹道:“姑娘好生标志,和娘娘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快些进去吧,太后娘娘等着呢。”
  安姐儿生平头一次进宫,对皇宫十分好奇,可是又不敢乱看,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只敢低着头望着自己的脚尖,自己鞋上的绣花可真好看,还镶了珠子。
  正殿门口几个宫人簇拥这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身旁立着一位气质尊贵的中年妇人,带着九凤冠,正是皇后。
  那老妇人神色焦急,盯着宫门望眼欲穿,当看到长公主牵着一个红裳小姑娘迈过宫门时,她扶着皇后的手颤颤巍巍地迎上来。
  安姐儿知道这就是大尧两位最尊贵的女人,当朝太后和皇后了,也是自己的外祖母和舅母。
  安姐儿正要下拜叩首,却被太后一把搂在怀里大哭:“我的心肝肉儿啊!可算是找到了!”一旁的皇后默默地擦着眼泪,众人无一不落泪的。
  半晌长公主和皇后一左一右扶起太后劝慰道:“母亲莫要再哭了,千万保重身体。”
  好不容易劝太后止住了眼泪,太后紧紧拉着安姐儿的手不放,怜惜不已,摩挲着安姐儿的小脸蛋不住道:“太瘦了!这些年受苦了,我可怜的外孙女!”说着又落了泪。
  还是朱嬷嬷提醒道:“太后娘娘该让姑娘先拜见您和皇后才是。”
  安姐儿这才拜见了太后,太后指着皇后道:“这是你舅母。”安姐儿忙行礼,皇后红着眼睛扶了安姐儿起身。
  太后又问:“皇上和两位皇子还没来吗?”
  皇后忙道:“派人去问过了,已经快要退朝了,想来快了。”
  太后点点头,拉着安姐儿不住地说话,安姐儿虽然是头一次见太后,也能察觉到太后对她的慈爱,心里感动不已,把在虎头沟的生活按照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挑挑拣拣和太后说了些。
  太后昨日已经听两位皇子说了安姐儿在乡下过得很好,没有受战乱之苦,今日见到安姐儿果然细皮嫩肉,看着没吃过什么苦,心里才稍稍有些安慰。
  正说着,突然听到外面有人高声道:“难得听到母后笑得这么开心,看来果然是外甥女回来了,令母亲开怀了哈哈哈!”
  除了太后,其他人都站了起来,安姐儿知道这是当今来了,忙走到母亲身后,母亲站她就站,母亲行礼她就行礼。
  当今话音未落,人已经进了内殿,身后除了两位皇子还跟着沈家父子三人。
  太后笑问:“你们怎么赶到一块进来了?”
  当今答道:“正好在泰康宫外遇上了,就一起进来了。”说着环顾四周:“我外甥女呢?”
  安儿躲在母亲身后,拽着母亲的衣角,悄悄探出半张脸,正好被当今瞧个正着。
  当今对着安姐儿招招手和蔼地笑道:“躲什么?过来给朕瞧瞧。”
  安姐儿看了眼母亲,长公主笑着点点头,安姐儿这才从长公主身后走出来,“扑通”就跪下了。
  当今被唬了一跳,心道朕还没说什么怎么就直接跪了?他偷偷瞥了眼太后,果然太后目光不善地瞪着他。
  当今忙问安姐儿:“怎么一句话不说光跪着了?我又没罚你?”
  安姐儿心里暗暗道,您可是皇帝老子,我敢不跪吗?没听秦王都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安姐儿一脸恭敬回道:“母亲说沈家子孙只跪天地君亲,陛下是君又是安儿的舅舅,要跪的。”
  当今见安姐儿紧绷着张小脸,说话虽然怯生生却有条有理,笑道:“今日只论亲不论君,你一上来就跪了,可是怕舅舅不给你见面礼?”
  众人都笑了。
  安姐儿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太后又怜又爱,忙让朱嬷嬷把安姐儿搀了起来送到自己跟前。
  太后揉着安姐儿的膝盖心疼道:“要跪也让人放了软垫再跪,跪的这般重,膝盖不疼吗?”
  安姐儿这才注意到角落里有几个拿着软垫的宫人,随时准备冲出来把软垫塞到贵人膝下,只是安姐儿跪的太快,她们还没反应过来,安姐儿已经跪了。
  这早也没人和自己说啊……
  两位皇子和沈家两兄弟还没有给众人见礼,朱嬷嬷使了个颜色,四个一样装扮的宫人捧着软垫摆在殿中央,然后低着头退下了。
  因为当今说了今日只论亲缘,所以软垫的放置并没有分出高下,一溜排地排成一排,四位少年齐刷刷跪下,先给太后请安,又给当今和皇后见礼,起身后,两位皇子又给沈国公和长公主见了礼,只是无需下跪,只弯腰作揖就行了。
  太后坐在首位看着一溜排芝兰玉树的孙子外孙,手里又拉着花朵儿似的外孙女,心里十分高兴。
  互相见完礼就到了安姐儿最喜欢的收礼环节了,先是太后,然后是当今和皇后,最后是两位皇子,绫罗绸缎,金银玉石,珊瑚宝珠,安姐儿什么都不用做,各种宝贝就自己到了安姐儿手里。
  尤其是当今给的见面礼里还有一座皇家园林,临城有名的聚景园,就这么成了安姐儿的私产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月亮的地雷,么么哒~


第24章 
  安姐儿放佛看到一对对圆滚滚金灿灿的元宝长着翅膀飞到了自己怀了,喜得心花怒放,不停地给太后当今和皇后作揖。
  三位圣人被安姐儿小财迷样逗得哈哈大笑,太后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泪搂着安姐儿笑话:“瞧这没出息的,都是你的,回去抱着睡觉都行!”
  安姐儿心道,这么多宝贝放到我面前,还不能让我乐呵乐呵吗?
  说笑一阵后众人都落了座,太后眉开眼笑地看着底下一排的孙辈,正在感慨自家孙辈各个都出色,视线一转却看见当今脸上略带一丝忧虑。
  太后没有直接问当今是否遇到难处,只旁敲侧击道:“今日下朝怎么晚了些?”
  当今回道:“朝中大臣聒噪了些,有些耽搁了。”
  太后皱眉道:“大尧初定,朝纲未稳,虽然御下不可太严,可也不能太放纵他们了。”
  当今忙道:“母亲放心,儿子心里有数的。”说着叹息一声:“新朝初定,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当初要不是母亲亲自出面,那韩相是决计不肯入朝的。”
  太后娘家秦氏一族历经三任皇朝,煊煊赫赫几百年,族中不知出过多少阁臣宰辅,深受学子士大夫推崇。
  大尧初建时,武将云集,独缺文臣,是太后一家一家亲自上门,请了前朝德高望重又才德兼备的大臣入朝主持朝政,可这还远远不够。
  当今看了眼太后继续道:“若是舅舅肯出山,那朕……”
  “皇帝!”太后打断了当今的话:“既然缺人,就该开恩科选拔人才。”
  “儿子如何不知?今日就是为了开恩科之事吵了半天,如今朝中正缺人,可好些中品朝臣都反对。”
  当今无奈道:“还有让谁来主考,也是个大问题,前朝翰林院的魏老博古通今又德高望重,可朕让冀儿亲自去请了几次,都被魏老推辞了。”
  当今口里的冀儿正是大皇子萧冀。
  太后也叹了口气,文臣的事,沈国公身为武将不便多言,长公主和皇后素来不掺和朝政,殿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姐姐帮我添些玫瑰汁儿吧。”
  娇娇软软还有些奶呼呼的声音在殿内突兀地响起了。
  太后宫里的玫瑰冰糕冰凉可口,安姐儿正让宫人给自己多浇些玫瑰汁儿,突然被当今点了名。
  “安儿吃的这是什么呢?”
  安姐儿把冰碗放在案几上手忙脚乱地拿帕子擦了嘴:“回舅舅的话,是玫瑰冰糕。”
  当今见安儿吃的香甜,不由地口舌生津,笑着对太后道:“这样的好东西,母亲赏儿子一份可好?”
  “哪是什么好东西?你平日里不爱吃才没给你上的。”说着吩咐宫人道:“快去给当今做一份冰糕。”
  当今见安姐儿又端起了碗,几乎把脸都埋在碗里了,忍不住好笑:“这要都像安儿这样无忧无虑就好喽!”
  安姐儿吃完一碗冰糕,心满意足地擦干净嘴,听见当今感叹,眨巴着眼睛道:“安儿也有烦恼呢。”
  当今好奇地问安姐儿:“你这么个小人儿,能有什么烦恼?”
  “好多呢!”安姐儿掰着手指头算道:“从前在学堂时,我最怕学堂里来新学生,新学生要是学得比我好,那夫子就不夸我了,夫子不夸我,白兰姐姐就不给我做好吃的了。”
  “还有吃饭的时候最怕家里来客人,尤其是年高望重的老人家,他们一来,我就算把饭菜吃到嘴里,都要吐出来去迎接客人。”
  太后被安姐儿认认真真算着自己有哪些烦恼的小模样逗乐了,笑着问道:“为什么来了客人还要把到嘴的饭菜都吐了?难不成他们还不让你吃饭吗?”
  安姐儿绞着手指不好意思道:“我和周公学的,周公为了见客人,多次吐掉嘴里的饭菜,夫子说曹丞相还为这个典故写了句诗呢,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太后哈哈哈大笑,指着安姐儿笑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皇后和长公主忙上前,一个轻抚太后后背,一个拍着太后前胸,帮太后顺气。
  太后缓过气来大笑道:“你这丫头,学点东西一知半解的就用上了,周公吐哺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你跟着学莫不是也要招贤才?可你把贤才招来能干嘛呢?陪你吃冰糕吗?”
  安姐儿瞪大了眼睛恍然大悟道:“怪不得白兰姐姐每次都笑我!那我白白吐了多少饭菜啊!”
  安姐儿一脸痛惜,逗得殿内笑声一片,当今和大皇子一脸若有所思,沈明哲喝了口茶笑了,看来妹妹是个聪明的丫头。
  学生怕学堂里来了更优秀的学生,自己就得不到夫子的夸赞,为官也是一个道理,朝臣们就是学生,朝堂就是学堂,当今就是夫子,他们在新朝还没有站稳,自然怕开了恩科,来了贤才,把他们比下去。
  当今无奈地摇头苦笑,自己苦恼了这么久的事情,还不如一个八岁的小丫头看得透彻,若是效仿周公,自己又何愁招揽不到贤才呢?
  太后又问安姐儿:“这都是从前的烦恼,那现在你还有烦恼吗?”
  安姐儿从椅子上跳下来,挥开宫人要来扶的手,蹬蹬蹬跑到太后身前,扑在太后怀里撒着娇:“安儿烦恼外祖母赏了那么多好东西,安儿戴不下可怎么好?”
  太后点了下安姐儿的小鼻子笑道:“这还不简单,你把那金锁和玉锁都挂在脖子上,金镯子玉镯子全都戴上,再把料子都裁成衣服,统统穿上,不就行了?”
  安姐儿苦着脸在太后怀里扭糖似的嚷道:“哎呦~那么重,安儿的脖子和手戴不动呢~”说着把一双白嫩嫩的手腕伸到太后面前。
  太后握住安姐儿娇嫩的手腕笑个不停,当今也开怀不已,这个外甥女是个有趣的,日后要多喊进宫来陪陪太后才是。
  午时,太后留了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