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343部分

篡唐-第343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言庆这一番言语,也让武士著心里一惊。
    他不敢拒绝,躬身答应之后,这才告辞离去。送走武士著,李言庆站在台阶上,久久伫立。
    与王世充和李密的交锋尚没有结束,可他好像已经触及了大唐的权力争纷之中。
    还真是累啊!
    一双小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
    鼻端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紫藤花香,那是朵朵最为喜欢用的香囊。
    即便是他失神,但能无声无息靠近自己的人,似乎也只有朵朵一个而已。言庆的三个老婆,再加上毛小念,各自有不同的喜好。比如朵朵,好用紫藤花,盖因岷蜀,盛产此花。香气里夹带着一丝野性之气,正符合了朵朵的性情;而裴翠云好兰香,如兰似麝,极为雅致,也是文人雅士所好,符合裴翠云那恬静的心思;长孙无垢好冷香,故而喜用独特的秘法,将梅花与晨露融合制成;而毛小念呢,似乎钟情于牡丹香,其芬芳浓郁,令人心感几分妖娆。……i朵朵,真不知如此生活,还需多久?”
    李言庆低声呢喃,诉说着心事。
    他真想告诉天下人:我是李阀中人,是李孝基的儿子。
    可是他也知道,这样不行。因为如此一来,他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价偷摸摸,隐忍坚持的生活,实在是令人烦闷。想想李世民,想想李建成,还有那李云秀在内,只因为有一个好老子,就可以所向睥睨,为世人所敬重。而他呢,却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着向前行进。
    若说言庆没有嫉妒,那纯属胡说八道。
    怪不得后世人说,一个好老子,可少去二十年的奋斗……
    这些话,他只能和朵朵说。
    甚至包括长孙无垢和裴翠云,他都无法倾诉。
    朵朵和他同病相怜,同样是隐藏着身世,东躲西丄藏。甚至于,朵朵比他更辛苦……毕竟言庆还知道自己的父亲在世,还有一个出家为僧的舅舅。而朵朵呢,甚至没有一个能慰藉她的人。于朵朵而言,在哈士奇和宇文亚离开以后,这世上唯一能依靠的人,就只有李言庆。……i小妖,莫急!”
    朵朵轻声道:“你不是说过嘛?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天下大势,不过分合而已。如今天下大乱,其后大治,还远吗?再忍忍,我知道你有些累了!可到了这时候,你千万退不得啊。”
    大乱必有大治,天下之势,无非分与合……
    言庆深吸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i去洗漱一下,然后安慰一下翠云姐姐吧。”
    “翠云怎么了?”
    朵朵轻声道:“还不是裴伯父的事情?王世充占居洛阳,裴伯父却不肯离开。如此一来,岂不是身陷虎口?这些日子以来,翠云姐姐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的精神,都不算太好。”
    言庆闻听,不由得眉头一蹙。
    这似乎的确是个头痛的问题……
    早在之前,李言庆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也曾试图想让裴仁基离开洛阳。
    哪知道,他那个一向很聪明的岳父大人,这一次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死活不肯离开东都。
    用裴仁基自己的话说,隋炀帝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轻易辜负。
    如今隋炀帝远在江都,把杨侗托付给他,更委以大将军之职。王世充作乱,使杨侗陷入险境,他更不能随便离开。总之,杨侗在洛阳一日,他就一日不走。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守得杨侗安全。
    裴仁基竟然如此忠心?
    这很出乎李言庆的意料之外。
    依稀记得,史书里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可是投靠过李密。
    如果他对隋室果真忠诚的话,又岂能投降瓦岗寨?难道说,历史上裴仁基投瓦岗,还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现在何处?”
    “这两日整天躲在绿柳观中,为裴伯父祈福。”
    “如此……咱们一起去探望她吧。”
    言庆也顾不得洗漱,和朵朵一同来到后宅花园之中。绿柳观,就坐落在后湖畔的柳林之中。
    当年李言庆造绿柳观,是为裴淑英和裴翠云专门准备。
    如今裴淑英已远去浮山,裴翠云就成了这绿柳观唯一的主人。隆冬时节,柳林中的积雪还未笑容,远远看去,白皑皑一片。一座红砖绿瓦的道观,在这一片白色之中,显得格外醒目。
    言庆和朵朵走进道观,顿感一丝冷幽之气。
    裴翠云端坐于大殿正中,一袭白色道装,更衬托出她空谷幽兰的清雅气质。只是和当日分别时相比,裴翠云显出几分清瘦之色。言庆两人进来,一头匍匐在她身旁的黑色小獒,立刻起身。
    “半遮罗,勿闹!”
    裴翠云连忙轻喝一声,小獒立刻止住脚步。
    半遮罗是佛教天龙八部夜叉八将之一。隋唐时,人们好以八部诸神命名,这小獒是四眼和细腰的后代,秉承了父母的凶猛,被裴翠云命名为半遮罗。
    “翠云,你可是清瘦了!”
    言庆上前,搀扶住裴翠云。
    三个妻子当中,与观音婢,长孙无垢在一起时,最为开怀;与朵朵在一起时,更多的是一种爱恋。唯有和裴翠云一起时,李言庆压力很大。对裴翠云,他更多是一种感激和尊重……
    “夫君何时回来?怎未提前通知一声,妄身失礼了。”
    裴翠云言语举止中,总透着一种书卷气。
    李言庆环视大殿,眉头一蹙,“朵朵,怎么不让人在大殿中生活。如此清冷,万一病倒如何是好?”
    “夫君休要责怪朵朵,此出自我的意愿。
    若不如此,岂能显得端正,又如何能令道祖赐福?”
    言庆不由得苦笑,“可你这样子,道祖也未必会赐福啊……你不顾惜身子,将来岳父过来,岂非要责备于我?”
    “可是……”
    “没有可是,先随我离开,以后你要求乞,必使下人先升起炉火,否则我就拆了这座道观。”
    李言庆言辞极为严厉,裴翠云也不敢反驳。
    “千万别……好吧,妾身依从夫君之命。”
    裴翠云和李言庆相识,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李言庆的性子,她不可谓不了解。那是个说得出,就做得到的人。如果不听从他的吩咐,弄不好李言庆真敢拆了道观。在裴翠云的印象里,言庆似乎没有什么信仰。佛也好,道也罢,他喜好,但并非尊重,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
    朵朵笑道:“我就说嘛,这家里,也只有夫君能说住翠云姐姐。
    我和观音婢,还有小念劝说她许多次,可她都听不进去。如今夫君回来了,看姐姐还敢硬气?”
    裴翠云抿着嘴,粉靥羞红,恶狠狠瞪了朵朵一眼。
    她们几人相处的很好,特别是长孙无垢和朵朵,当年是一起前往岷蜀,一起经历过许多磨难。
    所以,三人之间说话,也没那许多顾忌。
    “言庆,我二娘又有了!”
    “啊?”
    “爹爹他死活不肯离开洛阳,我知他是要还今上的恩情。他武艺高强,阅历甚多,哪怕是有危险,也能设法渡过。可我担心二娘,她身子骨不好,带着那边,岂不是平添许多凶险?
    万一……”
    这古人讲求儿孙满堂,开枝散叶。
    儿孙越多,就意味着家族的力量越大。裴仁基身为河东裴氏东眷里最有前程的人,却只有一个儿子。这不免让裴仁基有些失望,总希望能有更多的子嗣。好不容易妻子怀了身孕,他却处于风口浪尖上,令裴翠云更多了几分忧虑。
    裴仁基又要添儿子了?
    这和裴行俨,可是差了二十多岁呢!
    言庆想了片刻,“若不然,我派人把二娘接来巩县?
    想必岳丈也清楚洛阳的形式,不太可能拒绝。咱们先把二娘接来,然后再寻机会,劝岳丈离开洛阳。”
    这听上去,倒好像有可行性。
    裴翠云一听,立刻点头答应。
    “可是洛阳局势很紧张,王世充那个人,据说很粗鄙,而且很霸道,他能同意二娘过来吗?”
    唔,听上去似乎是有些麻烦。
    李言庆不由得紧蹙眉头,思忖对策。
    裴翠云说的不错,王世充要稳定局面,裴仁基无疑是他牵制李言庆的一颗重要棋子。他有可能会轻易放裴仁基的妻子离开洛阳吗?凭心而论,若换成李言庆,恐怕也会要考虑一番。
    “这样吧,我先派人前往洛阳,探探口风。
    那王世充若真要拒绝,咱们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就命老杜和黑阖渡过洛水,看他王世充放不放人,。多,软的不行,咱们就来硬的。说不定到时候,连岳丈也会一起过来巩县。”
    裴翠云顿时笑逐颜开。
    是啊,就算那王世充不答应,夫君也定有办法,迫的他王世充低头!
第五九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二)
    王世充果然没有同意裴仁基的老婆离开洛阳。
    不过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还专门到裴仁基府上解释说:“非是行满霸道,实在是为嫂夫人考虑。
    嫂夫人也是名门闺秀,千金之躯。如此隆冬酷寒,怎受得了一路颠簸?
    再说了,嫂夫人怀着身子,万一路上有个闪失的话,裴大将军岂不是要难过?大将军如今是东都脑骨,更是陛下最为信赖的臣子。如果因为这件事而消沉的话,陛下一定会很难过。”
    看看,王世充不愧伶牙俐齿。
    这话说的是冠冕堂皇,于公于私,让裴仁基都说不出话来,
    同时,他表面文章做的也很充足。甚至从宫中派来太医,为裴仁基的老婆调理身子。裴仁基即便是再不满,也无法拒绝王世充的这份好意。而且他也清楚,王世充绝不会放他妻子离开。如若这般,岂不是平白少了一颗能牵制裴仁基的棋子?所以,裴仁基也只能无奈答应。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
    在围攻长安之前,李渊约定: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在攻克长安后,李渊又与长安百姓约法十二条,尽得自开皇以来的严苛律法。并且,他如约迎代王杨俏即皇帝位,改元为义宁。杨俏登基之后,封李渊假黄钺,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加封为唐王。改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赏罚等一应权力,尽归于丞相府。而杨俏作为皇帝,尽在祭祀天地四时之际,才会出现
    李活又置丞相府官署,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同时大赦关中,又启用李孝基为丞相府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以加强李渊对长安的控制。
    同月,萧铣降唐……
    关中时局,尘埃落定。
    李渊迅速攻克关中,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昔日桃李章,似乎又有了新的解说。李密虽则依旧声势浩大,可与从前相比,声势已削弱许多。
    渭北,大雪。
    李世民突然接到了一封书信,而送信人,竟是柴青。
    他不禁大惊失色,连忙问:“嗣盛,你不是奉命留在巩县了吗?怎么会来这里?”
    柴青神色黯然,叹了一口气道:“大都督,非是我不愿留在巩县,而是那李言庆欺人太甚,使我无颜留在巩县nbsp;nbsp;想我柴青,自出道以来,凭三尺青锋,纵横天下,何时被人如此欺凌?李言庆既然看我不起,我留在那边也没有意义。再者他麾下能人无数,也不需要我的帮助。”
    李世民一怔,蹙眉沉思。
    “嗣盛,那位李郎君,我早年也曾见过。
    印象里,他似乎不是跋扈嚣张之人。你们之间是不是存有误会?若真是误会,我可派人与他联络,令嗣盛大哥返回巩县。你当知道,你是奉我父之命前往巩县,如今无令而返,难保他老人家不会雷霆震怒。”
    “那里是什么误会,是那李言庆自以为李姓族人,视我为草芥耳。”
    “李姓族人?”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轻声道:“是哪个李姓族人?”
    “大都督难道还不知道?李言庆乃是李公孝基亲生子。不过受李公之托,一直留守在荥阳。”
    李世民的身子,微微一颤。
    其实早在当初李渊派李孝基和李道玄去荥阳时,他就已经隐隐觉察到了一些端倪。只不过此前还只是猜测,如今得柴青说明,他心里如何能不感到震惊!李言庆,是九叔李公之子?
    那岂不是说,他是我的堂兄?
    思绪立刻飞速转动,李世民开始思忖这其中利害。
    “嗣盛,你说堂兄容不得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且和我说一说。若是堂兄的不对,我定为你在父亲面前担保。”
    李世民很聪明,竟顺着柴青的言语,改称李言庆为堂兄。
    柴青并不知,李世民其实早在之前并不知道李言庆和李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李孝基既然把事情告诉了他,想必李家内部的人,已经知晓了此事。至少作为李渊嫡传的四个儿子,一定清楚李孝基和李言庆的关系。所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