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257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57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碌不堪。
    因为凛冬将至。
    在进入十月后,桑干河水随时都有结冰的可能。只要一场寒流,河面上就会浮起一片白色的冰壁。但等日头一出,刚刚冰封起的河面就又会破裂解冻,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到了那时,就只能等到十一月末,河水彻底冻结,才能再次利用冰结的河道运送物资和粮草。
    所以时不我待,必须赶在寒流到来之前,将大部分物资输送到位。否则就只能靠着天津连通燕京,长达数百里、且尚未整修的官道来作为八万大军的补给线了。
    不过大军的主帅并没有在桑干河边紧紧盯着物资运送的进度,而是带着自家的亲兵上了香山。
    当然,他不是为了观赏香山红叶,那是要到六百年后才会出现的胜景。同样的,也不是为了去参拜六十年后方才开始修造的甘露寺。
    在赵武随行之人中,正有着首屈一指的筑城大师,大宋仅有的四位营造大工之一,工部侍郎鲍公绘的身影。
    一行人立于香山之巅,一边是雄伟绵延、如墙如屏的太行山脉,一边则是茫茫无边的幽燕平原。南北顾望,一目千里。
    “北有太行、西有燕山,以两山为依靠,俯视幽燕大地,直面浩瀚辽海。果然是帝王之居,有天子气。”
    鲍公绘对着四方山河指手画脚:“我打算以香山为新城西防,桑干河护翼城南,再引北面的温榆河水绕城而行。这样的燕京新城比起旧城来,面积大了数倍,而防御更是远远过之……”
    赵武不解的问道:“幽燕平原广大,七八十里的巨城也能容纳。即是要修新城,为何不依照隋唐时的长安城模样来建?”
    “那种城池根本守不住,只是好看罢了。又不是下棋,划什么棋盘?”鲍公绘很不屑的撇了撇嘴,城池的第一要务就是守御,而不是为了好看。如隋唐长安城那般模样,吐蕃人都能三进三出,根本没有半点防御能力。
    “火炮和炸药的出现让旧有的城防系统完全失去作用。如今修造城池,必须借助地势,并且在外围修筑炮垒体系,来巩固城防……”
    “……算了!”赵武见鲍公绘一副滔滔不绝的样子,连忙打断,“光在这里空口说白话也听不明白。等你造出模型和沙盘来,本帅再来看。”
    “大将军放心,新城模型几天就能造好。”鲍公绘拱手说道,“新城且不论,先得将必要的炮垒造出来。还有要在香山上修城墙,也得先将地基打起来。人手不能少!”
    “韩肖胄已经奉旨招募河北饥民,到时你只会嫌多,不会嫌少!就不知这大冬天,土地冻得生硬,你能不能按时开工!”
    鲍公绘笑道:“有火药开山炸石,一点问题都不会有。用黑火药来开山,费的钱钞能让陈秀安背后发汗,但火棉就不一样了,效力比黑火药大了数倍,虽然不算稳定,装备军中也冒着不小的风险。可用来开山炸石却是正正好……不过若有金虏骚扰,我可就没办法了!”
    “放心!本帅已经下令封锁燕山和太行山中的几处关卡。等夺下紫荆关、居庸关和古北口后,金人就别想再踏足幽燕半步。等到明年开春,就是我们开始反攻的时间了!”
第二十章 开局(中)
    第二十章开局(中)
    修改好了。实际是五千六百字。作为补偿。
    PS:今天情况依旧,还有一千字来不及赶出。请书友拖后两小时或是明天早上再看。抱歉!
    洪武元年十月十八。庚戌。【西元1126年11月4日】
    一场突入其来的风雪,诏告着冬天终于降临幽燕大地。寒风呼啸,夹杂在狂风中,雪花细如盐粒,又像白色的砂,一粒粒的,劈头盖脸的刮到脸上,却是生疼生疼。此时地气尚暖,雪花落地之后,便立刻融化。融熔的雪水渗入地面,山间的道路上便是一片泥泞。
    虽然依照黄历上的说法,今天宜动土、宜出行,不过如此风雪,人们也不会有心情出外访友或是作工。但燕山山脉的深处,一条窄长崎岖的山道之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却冒着凛冽的风雪毫不动摇的一步步向前走着。
    宽边帽檐的钢盔,双肩牛皮背包,横绑在背包上方的燧发火枪,都是大宋新朝最为精锐的野战步兵的标志。而从士兵们罩在身上的油布雨披下。左臂上若隐若现的一只绣金插翅飞虎,更是清楚标明了他们的身份。
    征伐日本,平定闽赣,战功卓著的虎翼军第一军团。
    不过今天在燕山山道上急行军的,却不是军团中战力最强的主力营虎翼一营,而是通过预备役扩充起来的第二副营。
    虽然番号靠后,又并非主力,但这支三千人的军队,却仍有着超越天下其他国家,任何一支人数相当的军队的战力。
    就算是预备役的士兵,都多多少少参加过几次战斗,又在台湾岛上的冬歇时,经受过数年的强化训练,战力不是旧宋军或是故辽军可比。就算是在风雪天,在绵长的山道上进行长达数十里奔袭行动,也没有一声怨言,一人掉队。
    湿润的山道被无数只脚踩过,泥泞的地面又湿又滑。但赵瑜麾下的野战步兵们都配发有相应的雨具。不仅仅是油布雨披,连士兵们所穿的高帮牛皮靴的木底上,都锉出了一道道用来防滑的沟壑。
    皮靴趟着泥水,身边河水潺潺。山道两边都是融入铅色天幕的巍峨山峰,由融化的雪水汇成的涓涓细流从山头上流淌到山谷间,汇入山道旁的潮里河中。潮里河发源自燕山北麓,一路南来,河水切割出的河谷变成了沟通燕山南北的要道。
    狭长的山道,从檀州密云深入燕山之中,沿着潮里河水。蜿蜒向北,通向燕山山脉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关口——古北口,同时还有一个谐音的名字,虎北口。
    远在秦汉,燕山山脉中段最为便捷的要道古北口上,便已经修造起坚固的城防要塞,不过,真正的秦汉长城还远在北面数百里之外。古北口的关塞,却是以燕山山脉为主体的第二道防线。匈奴骑兵若能幸运突破北方长城,雄伟浩然的燕山山脉,坚不可摧的古北口要塞也能让他们无功而返。
    不过自秦汉后,中原王朝势力衰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线也逐渐退到燕山山脉一线。古北口便成了抵御北敌的兵家要地。南北朝时的北齐,虽然同样是北方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却仍在古北口上建立要塞,并沿燕山修造了一条三千里的长城。
    至隋唐、至五代,契丹人逐渐在草原上兴起,到他们建立辽国,能从北方草原攻入河北大地的古北口,亦被他们牢牢控制,归入了中京道。历次契丹南侵。辽军主力一部分自奉圣州的鸳鸯泺集结,通过居庸关南下,而另一部分——通常是同为辽国国族奚族军队——便是从古北口进入南京道,与主力会合。
    到了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朝堂来往频繁起来,宋使北上谒见辽主,也多是由此路而行。当年韩琦为使,过古北口时,便曾留下一首‘东西层巘入嵯峨,关口才容数骑过。天意本将南北限,即今天意又如何?’的诗句。不但宋使由此往来,商人们也因为天下平靖便从这里来往贩运,甚至在关口边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集镇,同样以古北为名,号为古北馆。
    不过如今女真人盘踞故辽之地,其主力一在辽东,一在大同,故辽中京道、如今的六部路便是连接东西两方的要道。如此路被断,大金皇帝要想与完颜宗翰联络上,就只有远走更北近千里的故辽上京临潢府方能成行。
    而对于驻军燕京的赵武来说,古北口不封上,女真骑兵就随时可能出来偷袭,虽然他并没有将女真骑兵放在眼里,甚至很欢迎战功送上门来,但一想到筑城的准备却免不了要受到耽搁,便还是分派出麾下的军队,去夺取燕山和太行山中的各处关卡。
    虎翼一军团便是被赵武遣来夺取古北口的,军团长兼正营都指挥使,将主力驻扎在檀州【今密云】。仅仅是派出了一个副营去抢夺关卡。第二副营就这么被选上,冒着风雪,突袭古北。
    雾霭沉沉的天空,遮天蔽日的山峦,暗无天光的云翳,让人判断不出现下的辰光。但领军北行的都指挥使,好像心中装了个日晷。当队列行进至一个略微宽敞的山谷中,又估摸着到了吃饭的时间,就下令全军止步,休息片刻。
    所谓令行禁止。都指使一声令下,全军三千人随即止步。除了一众游骑远在十几里外探路,其余跟随着中军大纛行进的士兵,便纷纷在路边找了个干爽点的地方歇息下来,掏出放在背包里的干粮,就着壶中的淡酒,一口口啃了起来。这样用油纸包着的一份干粮,正好是普通士兵一顿饭的用度,要行军几日,便可按着日期来计算携带量。
    三千士兵按照所属的都和指挥围坐,看似散乱,可一旦有警,他们却能在十息内结成稳固的防御阵型。
    张大牛靠着一株落光叶子的老槐上,他已经将一整包的鱼片和干饼。全嚼碎了硬吞了下去,随手将油纸丢在地上。干粮包本还夹着两块糖块,被他一起丢进水壶里,和淡味米酒溶在一起,甜甜的,很是适口。
    张大牛不是正式编制的士兵。如他这样的预备役,军中编制都是随着户籍所在来拟定归属。当他当年参加平倭之战后,便将家搬到台南州。他的军籍档案便也一起转到了台南州兵曹的架阁库中。
    因此他不再是野战三营的士兵,而是和他的几个邻居,一起成了虎翼军的一员。在日本积累下来的战功,让他有了预备役的敢勇效士军衔。军衔牌上的小小的一枚锡制云彩,便是他身为一名排副军官的明证。
    而如今,属于正式编制的排正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病倒在营地中,张大牛这个预备役临时接任,成了三十多人的首领。
    “排正!”一个年轻的小兵看着张大牛吃完饭,突然唤道。
    “什么事?”张大牛很喜欢排正这个称呼——虽然仅是暂时——若有人这么叫他,他总是很乐意与他们交谈。
    小兵憨憨笑了两声:“俺只想问问离古北口还有多远!”
    张大牛抬眼望向北方,风雪织就的灰色幕布将前路完全遮蔽,“俺也说不准,不过也就三十多里路,如今走了大半,日落前应该能赶到。到了夜里,正好就能安安稳稳的洗个脚,在关寨中美美睡上一觉了。”
    听了张大牛的话,身边士兵都笑了起来。在新兵训练大纲中,武装行军也是最重要的几门科目之一。三十多里的山路,而且还是道路被修得很齐整的山路,就算是因风雪而有些泥泞,他们也照样轻松走来。不过走了几十里山路,能洗个脚,吃顿热食就算是最大的幸福。至于关卡中的守敌,没有一人放在眼里。
    “不知古北口是什么样子?”
    “听说关口只能让几匹马并行,应该不会太大。”
    “不,关下好像有个集镇,想来也不会小。”
    “俺听说古北口还有水关,就是这条潮里河。水陆都有,不可能会小。”
    吃完午饭,还没听到启程的命令,士兵们纷纷议论起来。讨论着敌军寨防,还有各自通过不同渠道打探来的消息。
    张大牛和几个亲近的却也自闲聊着,不过不是眼前的战事。一人问道:“排正,你家的大哥儿今年应该从士官学校毕业了罢?不知分到了哪里?”
    张大牛摇摇头,叹了叹,“不知道啊……”
    按时间算,他的大儿子应在六月结束了在近卫军中一年的实习期,分配到部队中。而他是年初便接到动员令归队的。军中的邮传只能寄回家中,军队中却禁止私下联络。两边联络不上,却也弄不清自己的儿子如今究竟分配到哪个部队。
    “排正你家的大哥儿是正经八百的士官,日后前途难以限量,说不定过几年,排正你就能做个老封翁了。”
    “谢你吉言。”张大牛笑了笑,“不过能看着他平平安安的娶回媳妇,俺已经心满意足了。家里田地足够,衣食不缺,子孙满堂才是真的!”
    “是啊!”一人叹着气附和着,“等官家一统天下,我们也可以回家享福了。”
    正说间,两人大步的从风雪中走来,声随人走:“张大牛!”
    “有!”张排正条件反射般的跳起,定睛一看,叫他名字的却是自家的都头。
    都头比张大牛年轻,也是正牌子的士官出身,行动如风,号令严明,有着将军的架势:“都指命我部先行出发,夺占口南的杨无敌庙。
    都指将先锋之职交给我们第一指挥,而指使又让我都当了先锋,现在我命你作为我部先锋,带队先行。此战的成败关键便在你手中,全军将士都在看着你的排,不要辜负了他们的期待!”
    “诺!”张大牛高声答道,被全军期待的感觉让他热血沸腾!不过他还有几分明智,当初受训的教条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