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5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15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是要吃盐的,所以张士诚掌握着最富有的一支红巾军。
    当时明教红巾军分裂成三股势力,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其中张士诚最富有,也最得民心;所以朱元璋是计划吞并陈友谅后,再去啃张士诚这个硬骨头。
    然而就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死磕的时候,传来大将谢再兴投靠张士诚的消息。
    “现在大小姐明白了吧。”周奎笑道:“谢家三十多口人投缳自尽,在衣服上写‘冤’字。可是你外祖父死的并不冤。他一直在和张士诚做私盐买卖,每年都有十几万两银子的进账。后来干脆投靠了张士诚,还游说我一起背叛徐将军和当时的主公。”
    “我喜欢和张士诚做生意,银子赚的多嘛。明教这些枭雄,我只看好你父亲,还有现在的洪武帝,所以拒绝了你的外祖父,以后各为其主。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是——”
    周奎冷冷一笑,“你外祖父威胁我,说谢家人手里有账本,一旦呈给主公,我就完了。之后你外祖父事败,畏罪自杀。整个谢家人都上吊了,只有你母亲还活着。”
    姚妙仪眼睛结了霜似的冰冷,“所以你怀疑账本在我母亲那里,便买通了杀手和赵天德刺杀我们,抢夺账本。”
    周奎点头,“所以你母亲必须死。刺杀你母亲后,赵天德得到了财宝,我则从你母亲箱笼找到了这些账本。一旦你母亲把账本交出去,死的人就是我了。我从来不后悔对你们母女动手。”
    姚妙仪的眼眸毫无温度,“你在说谎,如果这几本账册是你的命脉,为何抢到手后不烧掉它们,反而好好的保存在这里,留下把柄呢?”,
    ☆、第20章 春荣秋谢
    
    周奎顿了顿,说道:“匕首在别人手里,自然就是祸害;可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武器。这些账册是张士诚的私账,记载各种私盐交易,笔迹和印章都是真的,里头有我的名字不假,但也同时有几个在朝官员的名字。谢再兴能用账本要挟我,我也能用账本要挟别人。”
    “我能从你父亲帐下的幕僚爬到四品官的位置,这些账本是有大功劳的,所以我一直没有烧掉它们。大小姐,你从来不和父亲魏国公联系,是不是觉得他是背后真凶?我是要死的人了,不妨告诉你真像,你父亲是清白的。”
    姚妙仪翻看着账本,冷笑道:“想要撮合我们父女冰释前嫌,一家团圆?你□□,死到临头要装好人了?你杀了我母亲,难道不担心我杀你全家报仇吗?”
    周奎呵呵笑道:“我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国公爷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会将脏水泼到他头上;谢家人威胁我生命和前途,我就会收买杀手,斩草除根;我反正是要死的人了,你要杀我家人,我无法阻止。”
    “杀就杀吧,他们既然靠我卑鄙的手段得了富贵,同样应该承担对手的寻仇。名利场就是如此残酷,胜者起高楼、宴宾客;败者,就像你外祖父那样举家泯灭。规则就是如此,你动手吧。”
    姚妙仪细细看着手里的账本,里头果然有几个朝中大员和皇亲国戚的名字,账本底部都有编号,周奎得到的三本账册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账本全部泄露出去,朝中必然会起轩然大波。
    看着账本上“谢再兴”三个字,墨迹已经陈旧,墨色淡的晕开了,却像是字字都刻在心里,刀刀见血。
    姚妙仪顿起挫败之感:难道外祖父真的是叛贼吗?难道谢家三十几人都罪有应得?不!我不相信!
    可是记忆中母亲的眼泪、外祖家亲戚自缢时身上血红的“冤”字是那么的深刻,姚妙仪并不相信周奎的一面之词。
    外祖父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即便是要背叛当时的主公朱元璋,也会先安顿好家里人,留好后路,怎么可能说叛变就叛变,不顾全家死活呢?
    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恐怕唯一知晓真相的,应该就是张士诚了,可是张士诚在苏州城破时自杀了,张家据说已经被朱元璋灭门,找谁问去?
    新仇旧恨,姚妙仪使出手段逼供周奎,可是周奎疼到窒息都不曾改口。
    他竭力抬起头,目光虚浮的看着姚妙仪,回光返照似的,嘴角反而扯出一抹笑意,就像历经千帆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归宿般,有近乡情怯的不安,但更多的是莫名的平静和了然。
    “大……大小姐,你母亲是我杀的,我该死,谢家人也该死。”周奎被冷汗浸透了,瞳孔慢慢散开,说出最后的遗言:“人活一世,不是在讨债,就是在偿债。死在大小姐手里,了结孽债,不用将恩怨带到下一世,我不冤,哈哈……”
    天朦朦亮时,西厢房的书童被浓烟呛醒了,两人光着脚跑出去一瞧,顿时呆若木鸡:但见书房一片火海,隐约还能听见火苗的噼啪声!
    “救命啦!走水啦!”
    周侍郎府主仆们都起来了,端着铜盆水桶往书房的院落跑过来,秋天空气干燥,再加上重阳大风天,书房笼罩在火海中,已是救不得了!
    “老爷!快去救老爷!”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女子在众多婆子丫鬟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走过来,瘫坐在院中嚎哭不止。她就是周奎的继室夫人。
    “夫人,火势太大了,马上就能烧过来,快走吧。”
    熊熊烈火,众人眼睛都有一股灼烧之感,不敢直视火场,都低头拉着周夫人往外走。
    “我不走!”周夫人倔强的吼叫道:“谁冲进去书房救人,我给你们一百两,不,是一千两银子!”
    轰隆!
    大火烧垮了房梁,书房开始坍塌,飞起的火星和燃烧的木头往救火的人群中散去,形势危急,众人也不顾得一千两银子的赏钱了,保命要紧,纷纷弃了盆桶抱头往院子外面跑。
    周夫人的头被一根燃烧的木头砸中了,头发被火苗引燃,头上又是鲜血,又是火苗,人都吓傻了,倒在地上尖叫,成一个火团,丫鬟婆子合力将一桶水泼在周夫人身上,才捡回一条命。
    姚妙仪穿着周府丫鬟的服饰,这是她昨天扮作绣娘进周府时偷的,她混在人群中乘机逃出周府,怀中藏着周奎的账本。
    放火烧书房,是为了掩盖密室和周奎身上逼供的痕迹。杀母之仇得报,可是谢家蒙冤一事依然是疑案重重,当年外祖父谢再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重阳节,是举家登高赏秋景的日子,大功坊徐府街全福巷却是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公府瞻园,连沐休在家的国公爷徐达都被惊动了,带着家将们去周府救火。
    火势终于被控制住,家将们从一片焦土里寻到了周奎已经炭化的尸首。刚刚失去老战友开平王常遇春,此刻又失去昔日最信任的幕僚周奎,魏国公徐达看着焦黑的尸首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脱下自己的大氅,盖在尸首上面。
    不到中午,全福巷周侍郎府失火的消息就传遍了金陵城,五城兵马司的兵丁走街串巷到处贴告示,警戒街坊居民注意防火。
    宋秀儿从点心铺买了重阳糕回来。百和堂依旧没有病人求医,重阳节按照民俗要喝菊花酒,偶有一些路人进店买干菊花泡酒喝。
    姚妙仪趴在案头打瞌睡。在周府几乎折腾了整晚,一夜未眠,身体是疲劳的,要歇息了,可是脑子里一直想着周奎最后的言语,根本睡不着觉。
    身体和脑子的反应相反,激烈交战,姚妙仪觉得头都快炸裂了。
    “小姐昨晚又睡不着觉啊?吃点重阳糕回去补眠吧,反正也没有什么病人。”宋秀儿将重阳糕摆上,重阳糕上头摆着两只面捏成的白羊,表示“重阳”之意,还插着五颜六色的三角旗旗帜,味道甜腻,姚妙仪不喜欢吃重阳糕,不过这道糕点胜在造型很喜庆。
    就像端午节吃粽子似的,无论是否喜欢这个味道,也必须吃一块,应景而已。
    姚妙仪打了个呵欠,强打起精神圆谎,反正也睡不着,干脆说道:“白天睡觉,晚上又要失眠了。我还是撑一撑,秀儿,阿福,反正没什么生意,不如我们提前打烊出去玩吧,重阳节登高望远,我们去那里玩?”
    看门的阿福说道:“听说秦淮河旁有不少富人家摆菊花盆景斗富,沿河全是各种菊花花架,你们去赏花吧,我看店——今日干菊花卖的不错,提前打烊怪可惜的。”
    听说赏菊花,宋秀儿玩心大起,“登山太累,还是赏花舒服,咱们离秦淮河近便,走走就到了。今天就有劳福叔看铺子,我们回来给你捎带一包蟹壳黄梅菜肉烧饼。”
    阿福无肉不欢,点心都要吃荤的。
    三人一边分食着重阳糕,一边闲聊,话题无外乎是今日凌晨全福巷周侍郎府的火宅。
    “听说宫里头都被惊动了呢,有太监去了周府,我买重阳糕的时候,就看见太监的车驾,足足有三十多个护卫跟着。”
    周府之行,有得有失,杀母之仇得报,不过谢家蒙冤之事依然在迷雾中。姚妙仪心事重重,没什么胃口,懒懒的吃着重阳糕,手里玩着糕上的小彩旗,漫不经心的问道:“你怎么知道车里的是太监,而不是官员或者女官?”
    宋秀儿说道:“我看见有人在路边行礼,叫车里的人‘黄公公’呢。”
    姚妙仪暗道:黄公公?莫非就是苏州城捉拿明教密党的太监黄俨?
    三人正说着话,外头走进来两个家丁模样的人,身上带着孝,应是家主有丧事,但是神情颇为倨傲,问道:“听闻这里有个女大夫?跟我们走一趟。”
    姚妙仪最烦这种狗仗人势的家丁了,家丁如此,主人家八成也不是厚道人,她不和这种人家打交道,赚钱再多还不够受气的,干脆将生意往外推,“我们要打烊了,两位去别处请大夫。”
    家丁鼻孔朝天,扔出一锭银子在桌上,“这个总该够了吧?”
    足足有五两银子!百和堂从开张到今日,利润加起来都没有赚过五两银子呢。
    阿福眼睛一亮,宋秀儿则朝着他摇摇头,表示不要接这单生意。
    姚妙仪一夜没睡,心情糟糕透顶,暴躁脾气上来了,摆手说道:“银子拿走,另请高明。”
    一阵粗气从朝天的鼻孔里冲出来,家丁挽了挽袖子,“哎哟!我说你们这些外地来的杠头(傻瓜),要你去看病是给你面子知道不?我们常家是堂堂开平王府,太医院的御医都请得,你这个民间医婆反而推三阻四的?”
    
    ☆、第21章 浮沉无形
    
    姚妙仪暗道:开平王府?常森他们家的家丁?难怪都戴着孝,王宁就住在开平王府,有这种捧高踩低的家丁,王宁在常家的日子恐怕也没他说的那么轻松,报喜不报忧罢了。
    阿福腾地站起来说道:“说话放尊重点,我们姚大夫医术高明,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医婆,要看病找御医去,我们不伺候!”
    阿福面粗心细,他晓得王宁是开平王府的座上宾、王府三爷常森的结拜兄弟,所以才敢这样直言驳斥。我们百和堂是有靠山的。
    谁知家丁大怒,叫道:“小小平民,也敢对着大爷乱吠,今日若不砸了你的药铺,大爷以后就没脸在金陵城混了,来人,给我砸!”
    阿福暗道:此人如此无礼,莫非不知道王宁和百和堂的关系?
    家丁骂骂咧咧的,作势要砸药铺,邻居绸缎铺和绣楼等掌柜伙计们有来看热闹的,也有几个厚道人跑进来当和事老,拉扯着劝道:“有话好说,莫要动手。”
    “女人家撑门面开铺子不容易,大爷多担待。”
    “是啊,万事好商量,做生意和气生财,姚大夫,快给这两位爷陪个礼,咱们老百姓惹不起的官司。”
    阿福将姚妙仪和宋秀儿拦在身后,宋秀儿不忍姚妙仪被人折辱了,她是个直性子,踮起脚尖大声叫嚷道:“开平王是盖世英雄,可惜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家丁狗腿就出来祸害百姓!我才不怕你们!敢砸百和堂,我就敢去皇宫门口敲登闻鼓告御状去!城隍庙的人皮还缺几张呢!”
    其实城隍庙示众的人皮都是官员的,家奴可没有这么高的“待遇”。
    听到狗腿二字,两个家丁红了眼,再闻“人皮”,更加怒火攻心,“乡下来的土包子!你知道皇宫的门朝那开么?敢剥老子的人皮,老子先打烂你这个小妇养的嘴!”
    宋秀儿闻言,脸都气白了——她以前被继母卖到扬州,老鸨将她当瘦马养着,差点沦落风尘,成为“小妇”了。
    阿福见状,忙说道:“两位稍安勿躁,你们是开平王府家丁,我们百和堂和常家也有渊源的,别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子人自己打起来了。”
    家丁叉腰骂道:“谁和你一家人?我们开平王府是太子妃的娘家,你这个臭药铺敢胡乱认亲戚?走,跟我去衙门,治你乱认皇亲之罪!”
    言罢,就来拉扯阿福,阿福一边推搡,一边大声叫道:“不是和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