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4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14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妙仪快速写了一封回信交给王宁,要他进宫去大本堂读书时,转交给胡善围。李桃娘询问她身世一事,还真令人不安,得托付胡善围在宫中留意一下。
    王宁走后,同乡月容楼张老板的小厮送来了一封书信,说他家的裁缝明日就要进礼部周侍郎家里裁衣服去了,问她是否还想跟着进周府见见世面。
    周侍郎就是徐达以前的幕僚周奎,刺杀母亲的背后主使,姚妙仪一直找机会接近周府。
    原本是上个月就要进周府的,但是开平王去世,以亲王之礼举行国葬,民间要举哀近一个月,连着鲜亮的衣服丝缎都不准穿了,所以周府预备秋冬裁的新衣也推迟了一个月。
    离真相似乎越来越近的姚妙仪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呢。
    姚妙仪冒充绣娘,跟着月容楼的女裁缝们进了周府,暗中记下地形,还暗中偷了一套丫鬟衣服,并仿制了一套钥匙。
    次日,恰好朱橚出宫,来百和堂当坐诊。姚妙仪当甩手掌柜,一大早就不见人影,据说去鸡鸣寺上香吃素斋。
    朱橚第一次当大夫,颇有些兴奋和不安。不过百和堂生意惨淡,一直到了中午,只有两个客人来药铺买药,一个看病的都没有。
    朱橚抱着医书枯坐等待,连中午饭都吃的不香甜,饭后喝茶,还嘀嘀咕咕说道:“终于明白棺材店老板盼人快死的心态了。”
    宋秀儿对朱橚这个温和有礼的少年郎很有好感,少女怀春,她有些害羞,但又想时时见着朱橚,便干脆站在柜台后面,装着拨弄算盘盘账,其实在偷看朱橚。
    听到朱橚低声的抱怨,宋秀儿安慰道:“朱大夫莫要着急,我家小姐说慢慢来,无论生意如何,工钱都会按时发的。”
    为了符合现在大夫的身份,朱橚穿着街头成衣店最廉价的青布道袍,头上的网巾也是故意戴着半旧的,脚下的布鞋还有补丁,看起来很寒酸,一副缺钱的样子,也难怪宋秀儿会这样说。
    朱橚有些难为情,尴尬的呵呵笑道:“其实我……无功不受禄,姚老板按时发工钱,我却出力甚少,受之有愧啊。”
    朱橚如此解释,宋秀儿更加觉得他是个好人了。这时药铺进来两个年轻女子,说是要看病,朱橚忙放下茶碗,正襟危坐在书案后面。
    “怎么是个男的?”女子有些诧异,“不是说百和堂坐诊的是个女大夫吗?”
    宋秀儿说道:“姚大夫现在出去了,这位朱大夫的医术也不差的。”暗道以前病人是看见小姐是女大夫,扭头就走了;谁知今天来了个点名要找女大夫的病人。
    被人嫌弃性别,朱橚清咳一声,挺了挺腰身,以示存在感。
    “这个……姚大夫何时回来?”女子有些犹豫,身边戴着斗笠的少女却支撑不住了,身形一软,摇摇欲坠,差点摔倒在地,宋秀儿忙跑出来帮着女子将少女扶到椅子上坐下。
    少女头上的斗笠一歪,砸到青砖地面上,骨碌碌的,恰好滚在了朱橚打着补丁的布鞋边,朱橚弯腰拾起斗笠,递过去一瞧,顿时身形微滞:民间居然也有这等美丽的女子!
    少女已经晕过去了,面色苍白如纸,额头的冷汗将鬓发浸湿了,尽管如此,却不显狼狈,反而如晨露中的娇花般孱弱出尘,让人顿起了怜香惜玉之意。
    宋秀儿见到朱橚的痴样,如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都凉透了,冷水转眼变成了酸水,头一次没好气的对朱橚说话:“愣着做什么?还不快看看这个姑娘怎么了!”
    “哦!”朱橚回过神来,将斗笠搁在书案上,给少女把脉,查看瞳孔舌苔,一旁扶持的女子本欲阻止,但见少女四肢渐渐冰冷、危在旦夕的模样,不得不任由朱橚诊疗了。
    脉象虚弱,咽喉肿胀,还隐隐闻得一股血腥味和药味,朱橚问道:“这位姑娘是不是还受了外伤?”
    同伴女子面露难色,最后咬咬牙,将少女大腿处的裤子剪开一个口子,指着敷药的患处说道:“我们是迁往南京的匠户,是做香料的,途中遭遇匪类打劫,和家人走散了,妹妹腿上中箭,还请大夫救救我妹子。”
    朱橚暗暗松了一口气,这种伤势他在军中跟着姚妙仪学医时见得太多了,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应该不会出错。创口渗出的污血发黑,有一股特殊的腥气,朱橚问道:“这位姑娘受伤后是不是时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还时常腹痛?”
    一听这话,女子狐疑的眼神终于开始消退,暗想这个年轻大夫医术应该信得过,忙点头说道:“对的。”
    朱橚说道:“箭伤并不是要害,只是箭矢上淬了乌头之毒。为今首要的是解毒。秀儿,赶紧用甘草两钱、土茯苓一钱、绿豆一钱,煮成汤药给这位姑娘灌下去。”
    
    ☆、第19章 死亡迷局
    
    因这位女子是朱橚第一个病人的缘故,生的又这般美好,便起了怜香惜玉之心,诊断疗伤熬药解毒忙完后,朱橚还热情的帮这对被流寇打劫的姐妹觅了一处房舍安顿下来。
    宋秀儿醋海翻波,连满室药香都遮掩不住她的酸味。暗道还是姚妙仪说的对,男人不可信,大多都是贪恋美色权势的。
    哼,就连这个看似规矩的朱五郎也不例外!
    宋秀儿一片少女心碎了渣渣,对朱橚的仰慕之意掐死在摇篮之中。再见到朱五郎,她看着他的目光就和看赶车的阿福大叔差不多。
    连晚上吃饭时,也不再偷偷给朱橚的米饭里窝一个流油的咸鸭蛋了。
    入夜,更鼓敲了三响,金陵城北城大功坊,全福巷的周侍郎府。
    姚妙仪偷偷潜进了男主人周奎的书房。昨天她扮作绣娘,跟着月容楼的裁缝们“见世面”混进周府,记下地形,还印下了一串管家的钥匙模子,仿制钥匙,今晚乘着月黑风高来到大功坊的周府。
    这个街坊之所以有“大功”这个名称,实乃得名于魏国公徐达的府邸瞻园就在此。徐达率领北伐军得胜归来,洪武帝朱元璋称其立了大功,为了纪念徐达的功劳,就叫做大功坊。
    瞻园很大,足足占了整整一条街,朱元璋称帝以前曾经在这里住过,算是他的潜邸之一,将瞻园赐给徐达后,这条街干脆就改叫做徐府街了。
    而全福巷在徐府街的北面,周奎曾经是元朝的进士,当过县令,后来倒戈投靠了“土匪”明教红巾军,成为徐达帐下最得信任的幕僚,洪武帝建国之后,周奎当上了吏部右侍郎,四品文官。
    或许是因为这层关系在,周奎将府邸建在了徐家瞻园附近,方便和旧主往来。
    这是周奎的内书房,布置的清雅大气,黄花梨书案上毫无雕饰,木材天然的纹路犹如一*水纹般细腻,姚妙仪翻看着书卷信笺,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务文书,还有家人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
    姚妙仪开始检查墙壁、地板、书柜里的夹层,在水仙花架的地砖下找到一个粗布包袱,打开一瞧,都是些亮晃晃的金银之物,应该是周奎以备不时之需的,与她毫无用处,姚妙仪将包袱归位,刚放上地砖,就隐隐听见有人往书房走来!
    姚妙仪早有防备,她在房梁上套了一个绳索,赶紧抓着绳索爬上了房梁。
    很快外头就传来掏出钥匙开锁的声音,两个书童扶着浑身酒气的周奎进了书房,穿着宝蓝色湖缎常服的周奎摆了摆手,“太晚了,不要惊扰夫人,我今晚就在书房歇息。”
    “是,老爷。”
    一个书童端着热水给周奎净面洗脚,另一个书童端上醒酒汤,周奎喝了半盏就蹙眉放下了,“酸不溜丢太难喝了,泡一壶新炒制的牛首山甘露茶过来。”
    书童劝道:“老爷,喝茶容易走了困,睡不着觉的。”
    醉酒之人都口干舌燥,想要喝些能解渴的,周奎有些烦躁,双脚在热水里猛地一跺,激起的水花都溅到了半跪在地上给他洗脚的书童脸上。
    书童被溅了一脸洗脚水,恶心的想吐,还不敢用手擦。
    周奎怒道:“睡不着就睡不着,反正明日沐休,不用起早上朝。”
    周奎贵为四品文官,除了每日去吏部办公外,还要必须在天没亮时就起床,先去奉天殿站早朝。洪武帝励精图治,时常批阅奏折到天明,连带着手下官员也忙于公务,不敢敷衍,时常一个月都休息不了一天。
    不过明天是九九重阳节,难得一次沐休日,所以下衙门后,官员们难得放松了一下,聚在一起喝酒闲聊,周奎今晚便是去了瞻园,陪着旧主魏国公徐达把酒游园,到了半夜才回家。
    一听这话,书童忙出门烧水张罗着泡茶,周奎一连喝了两壶茶水,才放下床帐睡觉,书房是私密之地,两个书童不敢在此处停留,都去了院子的西厢房歇下。
    书房恢复了平静,黄花梨月洞门架子床上传来周奎的呼吸声也慢慢平缓,应是睡沉了。
    姚妙仪攀着绳索从房梁上下来,再次搜索书房,这一次,她侥幸找到了藏在书架后面的机关,墙壁上挂着巨幅踏雪寻梅的图轴自动移开,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密室!
    姚妙仪走进密室,点燃了火折子,里面放着座椅书案,墙上挂着刀剑等兵器,墙角还有一缸清水、耐储存的干果等吃食。姚妙仪暗道,周奎表面上平步青云,其实一直心虚害怕,这个临时的藏身之所就是明证。
    书架上放着几个的木匣子,木匣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打开一看,里头有易容用的假胡须、妇人的发髻、一些旧衣服等等,只有放在书架顶上的匣子里装着装订整齐的书册。
    上头的墨迹已经淡开,颜色发灰,应是几年前的。
    姚妙仪心中大喜,正欲翻开书本细看,突然闻得后面有轰轰的声音,回头一瞧,但见密室的门正在缓缓闭合!
    糟糕,差点就被瓮中捉鳖了!
    姚妙仪扔下书本,将身后的紫檀木交椅往门口方向推去,正好卡在了密室门框处。
    周奎临醉酒口渴,睡前喝了很多茶水。茶叶提神,他睡的很浅,肚肠里满是酒水,睡了一会就尿急憋醒了,点燃蜡烛起夜,听见书房里有簌簌的声响,隐约还有亮光,心中警铃大作,顿时酒醒了,再看见传出光芒的地方正是密室所在,便启动了机关,想将贼人困在密室里。
    谁知从密室里飞来一张紫檀木交椅坏了他的计划,紫檀名贵,木质十分坚硬,卡在门口使得机关都无法闭合,周奎穿着月白色寝衣,举着一个银烛台,见无法困住贼人,便大声叫道:“来……”
    姚妙仪蹬在卡在门框的紫檀椅子上纵身一跃,掏出一个湿帕子捂住了周奎的口鼻,将其扑倒在地,周奎奋力挣扎,帕子上散发出一股奇怪的花香,他越是挣扎,身体就越是乏力,最后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在院子西厢房罗汉床上睡觉的一个书童猛然坐起来,“好像书房里有动静?是不是老爷醒了?”
    另一个书童揉了揉眼睛,看着窗外漆黑一片的书房,“老爷喝了那么多酒,估摸睡到日上三竿才会醒。刚才的动静是老鼠吧。”
    “万一是老爷在叫人呢?听声音不像是老鼠。”
    “或许是说梦话呢,他要是真有事叫咱们,怎么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别没事找事了,老爷喝醉酒脾气不好,晚上溅了你一脸的洗脚水还不够恶心啊?赶紧睡,明日重阳节够忙的……”
    院子一片静谧,偶有秋蝉鸣叫。寒蝉凄切,已是穷途末路了。
    周奎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悠悠转醒,视线渐渐清晰起来,迎面书案上摆着他刚才拿在手里的银烛台,烛台蜡烛已经点燃了,环顾四周,正是他用来藏身的密室。
    而他自己则被绑在紫檀木交椅上动弹不得,眼前少女的模样和当年主母徐夫人有五成相似,正在翻看木匣子里的旧账本。
    提心吊胆这些年,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密室四周用空心砖砌成,最能隔音了,在里面说话,外面是听不见的。
    防来防去,没想到是作茧自缚了。
    周奎不愧为是徐达身边的第一幕僚,死到临头,他只是眼角稍微抽搐了一下,而后很快的平静下来。
    “你是大小姐吧。”周奎淡淡说道:“赵天德是我用银子收买的,整个刺杀计划也是我定的,你母亲是谢再兴之女,她必须死;你是目击者,也必须死。”
    姚妙仪看着陈旧的账本,里面记载着一项项私盐买卖,周奎、还有外祖父谢再兴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交易的对象,居然就是当年朱元璋的死敌——吴王张士诚!
    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加入明教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统治,成了气候,在苏州自立为王,手中掌控着江淮大量的盐田。
    人都是要吃盐的,所以张士诚掌握着最富有的一支红巾军。
    当时明教红巾军分裂成三股势力,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其中张士诚最富有,也最得民心;所以朱元璋是计划吞并陈友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