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85部分

古代升官日常-第85部分

小说: 古代升官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彦瑾把需要天然橡胶的事情一说后,刘俊义也不问用处,直接道:“我确实在热带地区见过这种树,你放心,你既然想要,我就帮你弄来。”
  说罢,他顿了顿又道:“其实这种事,你在信中告诉我就好,我看到之后,就会让人买来给你送来。”
  张彦瑾知道,豪爽如刘俊义,经过海上的摩擦之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兄弟了,完全没有斤斤计较得失的意思。
  “我不止是想要乳白色的天然橡胶,我还想要天然橡胶树,刘兄可否能弄到福建厦门那边去?我想要让你帮我在那里找合适的地方种植这些天然橡胶树,甚至发展出一个园林,专门种植天然橡胶树。”张彦瑾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
  刘俊义略略一思量便道:“这其中有利可图?”
  张彦瑾颔首道:“我想要用天然橡胶生产一种橡胶管,运用在制盐上面。”
  “制盐?”刘俊义粗黑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道:“张兄,你上次在信中给我说用海水制盐的事可当真?”
  他还从来没有听过能用海水制盐这一说,要是真的能用海水制作出食盐来,岂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赚取巨大的利益?
  毕竟每户每家都需要食盐,而食盐因为只能从天然的盐湖和卤水中制取出来,每年的产量有限,故而价格昂贵。
  可要真的能用海水制盐,海水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生产出大量的食盐,到时候再贩卖出去,岂不是基本上没有摊上什么成本,就能空手套白狼,赚大钱?
  这也是刘俊义虽然觉得用海水制盐不可能,可是还千里迢迢跑过来的重要原因。
  “海水是咸的,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为何大家不用海水制盐,那是因为海水制造出来的盐是脏的,可要是我们能把海水中的脏东西分离出去呢?那制作出来的盐又该如何?”张彦瑾知道刘俊义在担心什么,便详细解说道。
  刘俊义的眼睛熠熠发光,他嘴边的小胡子因为激动而微微颤动。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真的是能用海水制作出来食盐,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二郎,你有办法把海水中的脏东西分离出去?”刘俊义追问道。
  张彦瑾泰然一笑,点了点头道:“我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只要你按照我这个方法做,一定能从海水中制造出大量的食盐,而且不用像现在锅煎熬盐那么费劲。”
  刘俊义一把抓住张彦瑾放在案几上的手,身子前倾道:“二郎,你真是我刘俊义的好兄弟啊!”
  张彦瑾也反握住刘俊义黝黑粗糙的手掌道:“有福同享,我有了制盐的好办法,自然不能一人独享。”有福同享自然也要有难同当,巨大利益背后往往伴随着无尽的风险。


第103章 
  对于食盐关乎瑞国公周家这一点上; 张彦瑾并不打算隐瞒刘俊义。
  他停顿了一下; 话锋一转道:“不过俊义兄; 你可知道这官盐背后是谁把控?”
  “瑞国公周家?”刘俊义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大魏朝谁人不知瑞国公周家显赫?谁人不知瑞国公为朝廷右仆射; 位及人臣; 妹妹为当朝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仅仅是,而是士族。我听到一些消息; 皇上早就想将盐从世家手里拿回来。瑞国公只是皇上和士族之间的牵连而已。”
  “兄弟这是何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刘俊义脑子转得飞快; 他粗黑的眉毛拧在一起,如同一块隆起的疙瘩。
  他有些急躁地舔了舔上下嘴唇道:“我听说兄弟在中州平顶山这里挖出了盐床; 这岂不是也和士族的利益犯冲?”
  张彦瑾颔首道:“所以我请刘兄来分糕点。”
  说着; 他负手于身后,将缘由娓娓道来:“往日里从来没有人能用海水制作出食盐来,故而朝廷也没有这方面的法令禁止老百姓利用海水制盐,故而用海水制盐是合理合法的。”
  刘俊义陷入了沉思当中,他摩挲着下巴上的小胡子久久没有说话; 却也没有了刚刚的急躁。
  “倘若我们让海边的人都开始用海水制盐; 那么法不责众; 朝廷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办法啊。”半晌,刘俊义抬头看着张彦瑾道。
  张彦瑾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是这样没错,可是这样一来; 士族和瑞国公周家你可是得罪透了。”
  这世道是讲道理的没错,可也不光是讲道理的,尤其在人情社会当中,一旦刘俊义用海水制作出食盐来,那么瑞国公和士族周家的利益根本会彻底被动摇。
  到时候恐怕衍生出来的,就不单单是食盐的事情了。
  巨大的利益势必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张彦瑾算是彻底把话给刘俊义点透了,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标准,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从不为难别人。
  刘俊义的手握成拳头又松开,松开后没多久又握成拳头,这样重复几次之后,他一拳头砸在案几上,飙了一句粗话:“去他娘的,干!老子远在天边,飘忽在海上,他能把我怎么样?难不成还能不遵守大魏朝法律不成?!”
  “好!”张彦瑾抚掌赞许道。他想把利用海水在沿海地区制作食盐的事情交给刘俊义,一来是看中了刘俊义所处的位置优势,二来是看中了刘俊义身上的侠义精神和敢于反抗世俗的精神。
  其实刘俊义刚刚的回答也基本上是在张彦瑾的意料之中,毕竟刘俊义的为人他很清楚。
  “刘兄也不必太过担心。”张彦瑾盘腿坐在案几边,微微斜靠在凭几上道:“一旦我们用海水制作出食盐来,将食盐贩卖到各地,可以大大增加朝廷的税收,那瑞国公周勤虽然位高权重,可皇上和朝廷总不会和自己所得的税收过不去吧?”
  “有道理。”刘俊义捋着胡子点头道,不过他话锋一转道:“不过朝廷也有规定说是不让制作私盐,若是到时候他用这一点压制我们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张彦瑾早就有所准备,他的手指在案几上划了一下道:“我们为何非要叫食盐呢?难道不能叫其他名字吗?”
  “可……”刘俊义有些迟疑,就算是叫其他名字,可那白花花的颗粒谁看不出来是食盐?
  “按照我给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盐当中会多加一味成分,长期服用,可以治疗大脖子病,既然能够治病,那就和普通的食盐不是一样的东西,我们给它起名叫雪药如何?”张彦瑾解释道。
  “张兄还懂药?”刘俊义是一脸惊奇。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刘俊义根本不懂医学,也不懂药理,此番听刘俊义如此一说,便瞬间联想到了药房当中那一味一味的中药上面去。
  张彦瑾微微一笑道:“只是名字而已,叫它雪药,乃是因为它刚好能治疗大脖子病。”
  “原来如此,二郎真是高明!”刘俊义靠在凭几上,满脸憧憬之色道:“如此一来,朝廷规定的百姓不得制盐便无法约束我们了。”
  他们这也算是钻了朝廷法规的漏洞,不过只要能让朝廷从中得到利润,便没有问题。
  在他把修建晒盐池,以及其中的各项工艺一说,刘俊义这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立马就懵了。
  他扒拉扒拉桌子上的图纸,眉头紧皱道:“这么难,估计所有的晒盐池子修建好之后,恐怕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了。”
  由于是海水制盐,故而先需要把海水引入盐池当中,经过晒盐,洗盐去除泥沙,才能达到张彦瑾在中州平顶山挖出来的盐床这种效果。
  如此一来,工艺中一个流程接着一个流程,便需要更多的盐池。
  刘俊义思索片刻后又道:“二郎,你知道的,我也是建造过船只,以及其他东西的人,修建这些什么盐池之类的东西我倒是不怕,只是这其中的工艺和操作,我这个大老粗完全不懂啊。”
  “刘兄放心,我会派四五个完全掌握技艺的人跟着你一起过去,你觉得如何?”刘俊义的反应完全在张彦瑾预料之中。
  刘俊义喜笑颜开道:“这个好啊,这个好!等到明年开春我把所有的盐池都修建起来,咱们的海边制盐厂就可以开起来了!”
  张彦瑾淡淡一笑,他在中州挖出盐床的事情必定让周勤恼怒不已,可他恐怕没有想到,让他想要呕血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张彦瑾和刘俊义交代清楚之后,刘俊义没停几天就匆匆赶了回去。他先把修建盐池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便带人去了海上,准备趁着这段时间给张彦瑾寻找天然树胶。
  张彦瑾则继续在中州平顶山忙碌制盐的事情。在他不断实验之下,大批量可以正常运行的蒸汽机终于被他生产了出来,并用在了制盐上。
  在培养出能熟练使用蒸汽机的工人之后,张彦瑾立马调出了二十来个熟练的工人,把他们派到了张伍二那里和王石王久那里。
  既然他们现在生产出了蒸汽机,有了高级的方法,为何不全面广泛地利用起来呢?
  修建好的盐池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晾晒已经可以使用了,张彦瑾便让人把盐从盐床上挖出来,放入盐池当中进行第一次清洗。
  在洗掉其中的泥沙之后,他便安排人将已经融入水中的盐引入第二个盐池,进行蒸发,除去其中的氯化镁。
  就这样,一个流程接着一个流程的进行,在八月十五号中秋节前夕,张彦瑾终于制作出了碘盐。
  他望着盒子中如雪一般的碘盐,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好戏终于要鸣锣敲鼓了。
  此番回长安城,一路上已然不是春末初夏来时的绿水红花,而是层林渲染的枫叶和那随风飘摇的银杏金叶,到处充斥着秋季独有的丰收喜悦。
  可谓是天高云淡,秋风飒飒。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张彦瑾一路纵马疾驰,和陈溯带着张伍二一行人回到了繁华热闹的长安城。
  中秋将近,张彦瑾和陈溯回到长安城之后,便各自分开回府为宫中中秋盛典做准备。
  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礼记》有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中秋八月十五,在古代最初其实是仲秋,这仲秋又在八月之中,渐渐的便有人把八月十五称之为中秋了。
  在大魏朝之前,人们虽然也赏月,可八月十五却不是一个节日。是人们在春夏两季种下的植物获得了丰收,秋天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才开始有人在八月十五赏月。
  等到了大魏朝,皇上才正式把中秋节定为一个节日,象征着阖家团圆。
  既然是大魏朝定下的传统节日,故而朝廷十分重视。皇上还会在中秋节之际,在宫中举办典礼,邀请群臣共同祝贺。
  远道而来的臣子和使者也可以一同参加,还可以趁此机会给皇上进献。
  这便是张彦瑾为何要赶在中秋佳节之前,要制作出碘盐的原因。
  送礼在特殊节日送,自然能让皇上印象更加深刻,如果碘盐足够好的话,甚至可以在以后皇上过中秋节时,都能想起这一年的中秋节,他进献了碘盐。
  不过张彦瑾并不准备把碘盐叫做碘盐来进献,一个商品叫的名字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第104章 
  这个时代的食盐对于老百姓来说十分尊贵; 可等到碘盐彻底流通开来; 食盐就会变成家家户户都能得到; 每日都要吃到的一种普通食物。
  可要是把碘盐叫雪药,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 这个时代的人对大脖子病认知有限,碘盐却可以治疗大脖子病,这一点便会给老百姓以十分神秘的感觉。
  虽说张彦瑾并不打算把碘盐卖出高价; 可利用这一点,却能充分碾压瑞国公周家所掌握的官盐。当然; 也能让等他和刘俊义在海边开的制盐厂变得名正言顺。
  中秋节的当天,张彦瑾在张伍二等人的伺候下穿好朝服; 拿着他早就准备好的碘盐; 跟着张仲谦一起乘坐马车往宫中而去。
  或许是张彦瑾以往的能力展现,让张仲谦放下了心,此番在路上,张仲谦没有再和张彦瑾殷殷嘱咐,而是主动的说起了朝廷中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并问张彦瑾如果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要如何处理。
  张仲谦在听到张彦瑾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 有时候会点点头; 有时候会摇摇头,给张彦瑾指点一二。
  张彦瑾明显可以感觉到张仲谦对他的期望,想起以往上朝之时,张仲谦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他; 再看到现在张仲谦主动和他讨论问题,张彦瑾心中也是感慨甚多。
  若那时候的他在张仲谦眼里恐怕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那现在的他应该已经是一个能让张仲谦觉得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
  至于碘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