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84部分

古代升官日常-第84部分

小说: 古代升官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制盐厂修建的事情兹事体大 ,张彦瑾只是在信中提了一下想要在沿海地区修建制盐厂的事情,让刘俊义过来一趟。
  随后,他便让张伍二把信交给了驿站使者,让他们快马加鞭传递给刘俊义。
  之后,张彦瑾心中再无烦恼之事,他一觉睡到天明后,便起床去了工厂,看工匠们制作的蒸汽机去了。
  蒸汽机是一种往复式的动力机械,通过蒸汽的推动,将蒸汽中所带的能量转化成机械功的器械。
  蒸汽机的原理对于张彦瑾而言非常简单。
  它只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麦秸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当初英国也是先进行采矿,其中采取最多的就是煤炭。英国的大多数煤矿和山西大同的露天煤矿不同,是深深藏在山底下的,所以就需要打井采矿,在采矿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之后,单靠人力、畜力已经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
  而当时周边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故而当时的英国人就萌生了用火力提水的想法。
  再到后来,瓦特便发明了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的蒸汽机。
  这一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推动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张彦瑾对于这些部分的构造只了解了大概,故而对这些构造的样子他也不是很清楚,便画了好几十张图来反复确认,之后又找出来许多设计图让工匠制作出来。
  今天,他便打算一个一个组装起来进行实验。
  蒸汽机的基本原理他是知道的,故而实验起来并不麻烦。
  张彦瑾到了工厂之后,便开始组织工人们将大量的零件按照他图纸上画的样子进行安装,然后一一进行试验。
  等到他们安装好之后,张彦瑾便让人用煤炭烧早就准备好的大蒸汽锅炉。
  很快水便剧烈的沸腾了起来,张彦瑾非但没有让人熄火,还让人加大了煤炭的用量。
  他知道,锅炉下面的火力有多少,锅炉里面的蒸汽就会沸腾多少,这也决定了最后能提供给喷雾器的压力有多大。
  很快,锅炉里面沸腾的蒸汽在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管道,又从管道进入了汽缸当中。
  在汽缸当中的蒸汽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张彦瑾便让工人把各大蒸汽机的阀门关闭掉了。
  工人们虽然都懵懵懂懂,不知道张彦瑾到底在做什么,不过还都按照张彦瑾所说的做了。
  这种安装在管道和汽缸之间的阀门可以有效的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在锅炉下面火力一定的情况下,便可以控制进入汽缸当中的蒸汽量。
  等到蒸汽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后,便会受到滑阀控制,来回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经过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样一来,便会形成真空,和外界的大气压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
  外界的大气压会压着和喷雾管道当中的碘水,将碘水压到喷雾头中,形成喷雾。
  现在虽然已经是秋天,可好几台蒸汽机一起启动,还是让张彦瑾出了一身的汗,可是他像是没有感觉一般,只是认真地盯着喷雾喷头,看看哪个会试验成功。
  让张彦瑾失望的是,第一批试验的这几个蒸汽机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有些一开始是汽缸中的蒸汽直接将气阀冲撞掉了,有些则是活塞动了几下就停了下来,张彦瑾猜测应该是密闭性不够。
  还有些则是莫名其妙就停了下来,张彦瑾还没有排查出原因。
  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因为一开始他就知道他的设计图可能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故而他是有些沮丧却也在预料之中。
  在让工人们把第一批蒸汽机撤下去之后,张彦瑾便开始组织大家安装第二批的蒸汽机。
  “二郎,咱们安装的到底什么?”张伍二看张彦瑾让人继续安装第二批蒸汽机,他越发郁闷了,便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凑上前道。
  张彦瑾把手中的螺丝递给工人之后,才抬起头来,简练地回答道:“蒸汽机。”
  张伍二一头雾水道:“二郎,我知道咱们装的这东西叫蒸汽机,可咱们弄这到底是干什么的?”
  要一个人没有接触过某样东西的时候,再解释他都会觉得不清楚,都会觉得迷糊。
  张伍二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张彦瑾正是觉得会是这样,与其他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还不如不解释。
  他淡淡道:“等到成功后,你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了,现在问这么多做什么,赶紧去看其他机子安装好了没有。”
  张伍二看张彦瑾一件严肃,也不敢再问,赶紧麻利起身去安装其他的去了。
  一行人一直折腾了一下午,个个脸上身上都是臭汗,距离锅炉近的人身上还沾染上了黑灰,看起来更为狼狈。
  随着一台蒸汽机接着一台蒸汽机出问题,在场的众人都十分泄气。他们虽然稀里糊涂,根本没搞明白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可看着一次一次的失败,还是丧气不已,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熬时间。
  锅炉当中熊熊燃烧的火光,散发出燥热的气息,和余留在初秋腾腾的潮热融合在一起,钻入在场每个人的身体里,运化成了无处发泄的烦闷。
  没有人觉得张彦瑾会成功,只觉得他这是异想天开。
  大家不敢直接和张彦瑾说,都把无奈的目光投向了张伍二。
  张伍二此时也对什么蒸汽机不抱希望了,甚至觉得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他望着依旧专心致志注视着蒸汽机的张彦瑾,欲言又止。
  他想要开口劝说张彦瑾,可又被张彦瑾那专注的神情所打动。
  外人总说他们二郎玩世不恭,可实质不然,他跟着他们二郎这么久了,发现凡是他们二郎要经手的事情,没有一件上面,他们二郎是不认真的。
  也正是因为此,他们二郎才总能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之事吧?这也正是他们二郎人格魅力所在吧?
  一时间场地中静悄悄的,只剩下锅炉内煤炭燃烧时,时不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
  众人似乎都被张彦瑾的坚韧和认真打动了,压制下心中的烦躁,和张彦瑾一起关注着蒸汽机每一个环节的进程。
  张伍二心中一动,他再次环视场地,望着开始默默行动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分。
  他读书少,认知更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心中的那份动容,或许这就是他们二郎身上与众不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能让大家伙凝聚起来!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只有众人动作时发出细细嗦嗦声音的场地中,忽然爆发出“噗”地一声。
  众人朝着声音处望去,发现张彦瑾手中的铜质喷头当中冒出了一股小小的白色气雾。这股白色气雾在空中荡漾着,很快就落到了地上,不过喷头中却依旧不断喷出细小的白色喷雾。


第102章 
  场地寂静了片刻之后; 这里骤然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我们成功了!”大家虽然依旧不知道这喷雾有什么用; 可是这个机器后面冒出白色喷雾; 在他们看来,总算是有结果了。
  场子中一时间充满了欢呼雀跃的声音。
  张彦瑾也分外欣喜; 他本来还抱着今天做不成; 明天继续试验的心态,没想到今天这一批蒸汽机中居然有一个模型成功了,他让后面的人关掉气阀。
  他这才接过张伍二递过来的毛巾抹了一把脸上和脖子上的热汗; 他看着脸上挂着欣喜笑容的工人们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大家把锅炉里的火都先熄了,回去休息吧。”
  从临时的试验场地中走出来后; 吹着傍晚徐徐的凉风; 让张彦瑾觉得浑身舒爽。既然喷头和蒸汽机都有了着落,那他下来只要制作好橡胶管就可以开始制作碘盐了。
  喷碘水时,靠的是外界的大气压把碘水压入喷头当中,这一段就必须用橡胶管,因为橡胶管可以弯曲、柔软有弹性; 不像他今天临时做试验时用的铁管; 不能像橡胶管那样可以随意拉到别的地方去。
  再者; 橡胶管一旦生产出来,可以用到很多地方,甚至可以专门开设一个生产橡胶管的厂子,生产橡胶管; 然后卖到各地去。
  物以稀为贵,这个时代恐怕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发明出橡胶管,但是很多地方使用橡胶管会让很多工艺变得方便,这样必然就是供不应求。
  他记得,欧洲也是在十八世纪之后才彻底改造了天然橡胶的生产工艺,把天然橡胶做成了管子,汽车的轮胎之类的东西,若是他能现在就发明出来,岂不是让大魏朝的生产工艺站在了世界最前列?岂不是成了他们祖宗的祖宗?
  一想到欧洲人到时候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却发现这里的各个方面都比他们领先许多年,不知道他们又作何感想?张彦瑾心中暗爽不已。
  不过生产橡胶管却不只是要突破现在工艺的桎梏,他必须先找到天然橡胶。
  据他了解,最初,只有热带地区有天然橡胶树,中国一开始是没有天然橡胶树这一物种的,是后来国家农科院经过移植之后中国才有了天然橡胶树,才有了自产的天然橡胶。
  虽说也有合成橡胶这么一说,可是他在这上面根本是一窍不通,再加上合成橡胶已经涉及到了高分子领域,这个时代根本无法做出来。
  思量再三,张彦瑾打算还是先用铁管代替橡胶管,先把碘盐制作出来。
  刘俊义马上就要到中州来了,张彦瑾原本早就想要让刘俊义去海外寻找橡胶树,可又怕写在信中他不清楚,就想要等他来了当面交流,可是他没有想到蒸汽机能这么快的就试验成功。
  在他原本计划里,他是预计蒸汽机起码有一个月才能真正试验出来,而这段时间,刘俊义则想办法把在热带地区的天然橡胶树移植回来,顺便大量购买一些天然橡胶,等到他拿到橡胶的时候,刚好就可以开始生产碘盐了。
  不曾想,蒸汽机都试验成功了,刘俊义还在路上,真是计划跟不上变化。
  刘俊义临近海边,容易购买橡胶 ,他所在地方气候较内地炎热,很适宜种植天然橡胶树,张彦瑾记得后世国家就在沿海地区种植了许多的天然橡胶树,非但让中国自产天然橡胶成为了可能,还让中国一举跃为出口天然橡胶的世界第五大出口国。
  如果他真的成功的让刘俊义把天然橡胶树移植到了沿海各地区,那他张彦瑾会不会成为让中国变成橡胶管出口第一大国呢?那到时候,他岂不就是真正的睁眼看海外的第一人?
  张彦瑾原本平静的内心渐渐跃跃欲试起来,既然他在这个时代,还有机会,他要是不抓住机会,岂不是暴遣天物?
  张彦瑾当即就下定了决心,等到刘俊义来了之后,除了告诉他筹划生产海盐的事情之外,首要任务就是让他去海外大肆购买天然橡胶。
  至于橡胶的生产工艺张彦瑾虽然只知道个大概,但是他觉得应该不难,毕竟当时历史上英国生产出橡胶管之后,欧洲各地就迅速普及开了。
  打定主意之后,张彦瑾这才洗漱吃饭去了。
  几天之后,张彦瑾终于等到了一路策马加鞭风尘仆仆赶到中州的刘俊义。
  刘俊义虽说十分疲惫,可一双眼睛却分外明亮。
  此次在内陆行走,为了方便,他把常年蓄着的一把大胡子剃了,只剩下些许短短的胡须,看上去竟然显得年轻了不少。
  “二郎,你这个天天在内地的人,怎么比我这个经常在海上飘的人还要黑了几分啊?”刘俊义和张彦瑾寒暄道。
  张彦瑾这小半年来基本上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性的顶着大太阳晒一天,怎么能不黑?
  他露齿一笑,打趣刘俊义道:“听说刘兄和尊夫人终于和好了?”
  以前刘俊义在海上飘荡的时候,虽说也是海上一霸,可由于其中可捞的油水又实在是太少,再加上经常在海上飘,行踪不定,生活条件又不好,他们家给他许配的妻子就离他而去了。
  刘俊义富了之后,先是把生气离开的妻子找回来,这倒是张彦瑾没有想到的。不过刘俊义如此举动,倒是获得了张彦瑾不少认可。
  好男儿顶天立地、雄霸一方,在家中却愿意为自己的妻子放下身段,包容自己的妻子,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刘俊义哈哈一笑,掩饰过尴尬后道:“这还不是托张兄的福气,我在海上赚了钱,有了稳定的收入,让我和兄弟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夫人这才愿意跟我回来。”
  两人谈谈笑笑一起进屋,喝过一壶茶之后,终于谈到了正事上。
  张彦瑾把需要天然橡胶的事情一说后,刘俊义也不问用处,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