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44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44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拿刘备说事,原本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的实力是很差,差到都不见得能和现在的陆仁相比较,但问题是刘备的背后有刘表这么个大后台在顶着,可陆仁的背后有后台吗?

    其次那年头的士子都希望能有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也是陆仁目前没办法给予的东西,要不然陆仁哪会一直在动着向汉庭求取官职的心思?

    有这两大因素在,就造成了陆仁不敢轻易向徐庶开口的局面。陆仁现在的心思就是不开口可能还好点,至少还可以利用朋友的身份把徐庶拖在夷州,并且让徐庶以客卿的身份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可真要是开了口,万一引起了徐庶的反感和戒心,那岂不是前功尽弃的说?

    所以所以,陆仁在不敢开口的情况下,只能是动起了歪脑筋,准备从别的地方下手。好在陆仁现在还真有能够对徐庶下手的招数:

    “元直啊,你有多少年没有回过家,看望过令堂与令弟了?”

    徐庶的神色当时就黯然了下来。徐庶杀人逃亡的事情是发生在中平年间(公元184至188),而现在已经是建安九年(公元204),这都十六、七年了,当初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现在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而在这十几年中,徐庶根本就没有回过颍川老家。早先是作为逃犯不敢回去,后来由于颖川是战乱纷杂的地带,徐庶想回也实在是回不去。

    陆仁这时就再一次的试探道:“你如果觉得我这夷州小城还算安宁平静,可以长居于此的话,不如找个机会把令堂与令弟都接到这里来定居,不知元直意下如何?”

    这句话让徐庶的目光顿时就为之一亮。徐庶可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现在有机会能好好的奉养老娘,徐庶当然会求之不得。而且前面也说了,徐庶心中已经有了向陆仁求职入伙的意愿,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理由去向陆仁开这个口。但如果是把自家老娘给接到夷州来的话,自己在要奉养老娘的情况下,当然就有了要在夷州这里找份事做的合理借口。这么一算下来,这件事对徐庶来说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是徐庶的目光却又马上黯淡了下来,犹豫道:“不瞒兄长,庶也早有此意。只是母亲与舍弟远在许都,兄长又因为当初逃离曹营之故……”

    陆仁这时心中是松下了口气,心说我就怕你不肯把你家老娘给接到夷州来好不好?至于如何行动这一类的事,相比之下都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说得不客气点,自己当初在许昌的日子还能是白混的不成?另外可别忘了,徐庶的老娘现在混生活的单位,就是陆仁当初一手操持起来的抚幼义舍……(未完待续。)

    ps:  (感冒还没好,本来这两更是想在12日凌晨写完上传,可是一睡下去就起不来了。醒来之后码字,准备106…109一口气码出来再睡觉。不出意外的话,108和109会在13日的凌晨两三点钟发出来,然后周日睡到下午起来,晚上再去上班。)

第一百零七回 返荆之初

    经过了陆仁的一番诱拐之后,徐庶那头算是搞定了一半。等再过些时日陆仁把手头上的事情办完,徐庶就会跟着陆仁的船队先回一趟荆州。一则陆仁的身边需要一个参谋型的帮手,二则从荆州那边派人去许昌接人也要方便得多。

    与徐庶一同来到夷州的还有甘宁和石韬。甘宁就不说了,基本上已经被陆仁给搞定了,现在正忙着在南洋一带做着些乱七八糟的勾当;而石韬这个人就挺有意思,他与徐庶好像是那种焦不离孟的好基友,徐庶去到哪里,石韬就准备跟去哪里……不过在原有的进程里面,徐庶在自家老娘被曹操抓走而北赴曹营的时候,石韬也的确是跟在了徐庶的身边。

    这点事情办完之后,陆仁在闲暇的时候习惯性的翻阅史料,却又在猛然之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犹豫了许久,陆仁决定还是先放一放,因为现在还只是在建安九年,相应的时机应该还没有成熟。

    闲话少说,在经历了一番的折腾和准备之后,陆仁和糜贞所率领的长江水道船队终于离岸启航,十七艘舰船的船里则装满了各类贸易货物,开始向荆州进发。

    陆仁于建安八年离开荆州时是七月,这次启航的时间则是在建安九年的六月,再算上在航道上所需的时间,再度来到荆州的时候就差不多是建安九年的七月,也就是说陆仁是在时隔一年之后才再次回到荆州。

    一路之上陆仁没敢在孙吴所属的地盘上有所停留,直到船过柴桑之后,陆仁才把船队停靠在了江夏稍作休息,同时和刘琦打了一下交情牌,留了些土特产什么的给刘琦尝尝鲜。当然双方应该互通的消息也都互通了一下。毕竟陆仁离开荆州一年,有些什么样的变动是得注意一下。

    而去年陆仁在接上了甄氏族人准备离开的时候,曾经请刘琦帮忙做一件事,刘琦在感激陆仁之下自然是很用心的去帮陆仁这个忙。不过真论起来。陆仁请刘琦帮忙的事对刘琦来说也不是什么很难办的事,无非就是帮着打听一下一个人的下落而已。而陆仁请刘琦打听的人……就是在后世有着“医圣”之称,著有《伤寒杂病论》,与华佗并称为当时两大神医之称的张仲景。

    张仲景的仲景是字,名是“机”(ps:可能不怎么准确,这里权且如此),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不过张仲景曾经当过长沙太守,所以亦有张长沙的称谓。只是张仲景本身好像对仕途不怎么在意,在当官的时候仍然靠着打擦边球的方法,在不违制的情况下为百姓看病……那时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去接近百姓。当然像陆仁当初的时候则属于例外。谁让他是专门管流民生产的官员来着?

    不过对于张仲景来说就不行了,而他不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却不问政事,只是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百姓诊治。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算是对张仲景的一种纪念。

    话说张仲景本来在长沙当太守当得还不错。可是以他的作风根本就与当时的官僚阶层格格不入,更要命的是张仲景成为长沙太守是在建安年间开头的那几年,也就是刘表在荆州地区刚刚站稳脚根,开始在荆州各郡安排亲信的时候。而像张仲景这样的角色。自然是在被刘表排除在外的名单之中。

    所以到陆仁请刘琦打听张仲景的消息的时候,张仲景已经回了南阳老家,在那里一边为人治病,一边开始准备编写医书。再根据刘琦打听回来的消息。张仲景的生活好像很困难,但毕竟张仲景救的人不少,混口饭吃的问题却也不大。

    (再次ps:有关张仲景的史料记载有点混乱。比如有的说法是205年张仲景已经写完了书而且大行于世,有的说法却是张仲景于205年才开始编写,瓶子这里则是作出了一定的修改,请大家别太较真。顺便说一下,在《三国志》中张仲景是没有记载的,史学家对此的评价也是网漏吞舟。而瓶子在此恶意的猜测陈寿不是忘了写,而是不敢写,天晓得张仲景是不是曾经做过什么得罪了曹氏集团的事而使得陈寿不敢去写。像孔融这样的大名人,陈寿还不是一样的不敢写?)

    “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

    陆仁悄悄的激活了芯片查阅地图,仔细的查找了一番之后陆仁就觉得头有点痛:

    “这地方在新野的西面百十来里的地方,远虽然不算很远,可尼玛这地头对我来说有点敏感啊!没有必要的话,我可真不想在这个时期和刘备打交道。”

    和刘琦瞎扯了一阵子的淡之后陆仁就辞别了刘琦,让船队准备启航去荆州。而人站在甲板上,陆仁又不免紧锁着眉头开始想这件事。

    夷州那头想要好好的发展下去,医药卫生方面的事就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陆仁老早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张仲景的主意。特别是最近这半年随着右北平那边大量的人口涌入,医药卫生方面的问题已然是愈发突出。对此陆仁一狠心下达了许多有关于医药卫生方面的严令,像饮用水必需煮沸之后才喝、排泄物必需清倒到专门的排污渠、有病变状态的家禽绝不允许食用……预防禽流感?

    可千万别以为陆仁这是在小题大作,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一场突然暴发的瘟疫立马就废掉了一个势力的事都不算新鲜。陆仁现在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了现在的良好局面,这要是来场瘟疫什么的死了很多人,那陆仁还不得哭死?而夷州虽然有个雪莉在,但雪莉哪顶得住那么多人的医药需求?再说得不客气点,陆仁可不是要雪莉在夷州当医生,雪莉明明就是陆仁的总经理好不好?

    说起名医其实还有个华佗。不过陆仁与华佗之间的交情是有,可想把华佗从曹操那里给挖过来这不是扯淡的事吗?且不说曹操不会放人,华佗自己也是个官迷……虽然这么说华佗其实有点过份。但华佗的确是想当官为士的心思多过想当医者的心思,再说华佗本来就是士族,出仕当官才是他的正职,只可惜华佗也太“不务正业”了一点。(严重ps:这可不是瓶子在抵毁华神医,史料上的确是这么记载华佗滴!)

    所以所以,陆仁这次来荆州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把张仲景给忽悠到夷州去。要是忽悠不成,陆仁甚至都会考虑采取绑架的方法……当然,真要是那样做了,陆仁还得祈祷着别让近在新野的刘备那帮子人知道。不然自己铁定会死得相当之难看。

    想着这些不乱七八糟的事,一个女扮男装的少女来到了陆仁的身侧,轻声唤道:“先生,什么时候启航去襄阳?”

    来的少女是赵雨,而陆仁一看是赵雨,头马上又大了几倍。这次的出行蔡琰因为要照顾孩子而不能跟在陆仁的身边,陆仁本来只打算把貂婵和陆兰带在身边,可赵雨却忽然蹦了出来,不依不饶的要陆仁带她去荆州。

    其实赵雨不说陆仁也明白。赵雨这是想去荆州见一见她的大哥赵云。再想一想,赵云是在建安五年年中把赵雨托付给了陆仁,一转眼就到了建安九年,这俩兄妹一晃就是四年没见过面。现在陆仁明明知道赵云的下落,而且能带赵雨去与赵云见一见面,不带上的话怎么着都说不过去。可现在陆仁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和刘备打交道……

    “罢了罢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味的逃避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再说和刘备之间的交道不也早晚还是要打的吗?”

    心中暗自这么安慰了一下自己,陆仁就向赵雨点了点头。示意赵雨去通知各船作好启航的准备。

    ————————————————————

    回到荆州的那几天也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陆仁把砂糖和辣椒转卖给蔡瑁,然后自己的商铺卖一些货量不是很大但是很好卖的东西。说起来陆仁在襄阳这里的商铺在没有夷州那边的商货供应的时候,主要是以经营在襄阳一带酿制的酒类为主,平时的生意不好也不坏,主要的负责人是张放。当然,张放更多的时候是在帮陆仁收集情报。或者说陆仁设在襄阳这里的商铺,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抛开这些不论,陆仁深知这一时期想在荆州这里混,一些关系就必需得去好好的拉一下,比如说刘表的续妻蔡氏,要是怠慢了这丫的,陆仁在荆州就会很麻烦。所以陆仁这次过来,特地的带了几样夷州出产的稀罕之物……说是稀罕只是相对于那个时代而言,说白了其实就是几面水银镜背的玻璃镜和几样还算不错的玻璃器物而已。

    话说半年多的时间过去,甄氏宗族制作玻璃的工艺水平已经很不错,无色透明的玻璃已经能够制作出来,再加上玻璃镜的工艺要求并不高,甄氏宗族就算是想进行量产都没问题,唯一的问题仅仅是水银这玩意儿对夷州来说不太好弄。

    没有几个女人能够抗拒镜子对她的诱惑,漂亮的女人那更是如此。而蔡氏能够成为刘表的续妻,除了自身的宗族关系之外,相貌也肯定是没问题的。蔡氏宗族就算再不是东西,也不可能把一个丑八怪送嫁给刘表是不是?再加上玻璃镜在当时可以归入奇珍异宝之列,所以蔡氏对陆仁笑得格外的甜,连带着自然没少在刘表的面前说陆仁的好话……(未完待续。)

    ps:  (感冒还没好,本来这两更是想在12日凌晨写完上传,可是一睡下去就起不来了。醒来之后码字,准备106…109一口气码出来再睡觉。不出意外的话,108和109会在13日的凌晨两三点钟发出来,然后周日睡到下午起来,晚上再去上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