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396部分

主宰江山-第396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四事图》、《木兰图》、《哨鹿图》、《百骏图》、《紫光阁赐宴图》、《马术图》、《万树园赐宴图》、《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干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等等。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的《伯远帖》等等。

    这些东西有的很好,比如天下皆知的“三希堂”三大珍宝,以及《女史箴图》、《富春山居图》等等,都是绝对的国宝一级。但还有很大以部分都是滥竽充数的垃圾,比如那《康熙南巡图》、《木兰图》、《哨鹿图》、《百骏图》等等,至少在陈鸣看来那就是垃圾。

    东西送过来,陈鸣没怎么看。他对《女史箴图》不感兴趣,倒是对《富春山居图》、《五牛图》、《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这些上辈子就知道被干隆给‘毁’了的字画十分好奇。

    三希堂的'一希',王献之《中秋帖》,引首为干隆所题“至宝”二字。以陈鸣的书法水准来看干隆这俩字写的还是不错的,至少比他要强。、

    '二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干隆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嗯,那一个‘神’字写的很好,陈鸣觉得自己这辈子绝逼都达不到那个水准了。

    《快雪时晴帖》被干隆皇帝视为“三希”之首,此帖只有短短二十余字,但干隆题字的篇幅却远比书迹长得多。

    最后是《伯远帖》,据说这是仅存的东晋书家真迹。那么到底被干隆毁成啥样了呢?陈鸣看了后就觉得眼睛都要辣瞎了,也不想多说了。满桌盛宴中放了一堆粪的赶脚!

    还有那《富春山居图》,干隆竟然把留白全都写上字了,其题字和盖章犹如乌云一般遮盖在名画之上,让人看了也真是要醉了。亮瞎双眼啊。

    熊炳章是个文人,冯廉也是个文人,两人平日里可没机会近距离出没这些传世字画。可现在看了这些后,两个人的身子都禁不住颤栗了起来。

    赵孟坚的《行书梅竹诗谱》,这个人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南宋宗室,他有个从弟叫赵孟。这下知道了吧?

    《行书梅竹诗谱》就是他的梅竹诗,接近八尺长。

    被干隆默默地签了八个到,分别是“御书房鉴藏宝”、“干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干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冯廉是满清重臣,对于‘弹幕’狂魔干隆的作为还是有所耳闻的。见陈鸣指着那八个印章一脸的唏嘘,冯廉咳咳了一声说道:“殿下,老臣对此事曾经有所耳闻。干隆的印章据说常用的不下四百枚【据考证常用的是五百多枚,现在干隆挂的早,就给他减少一些】,鉴赏字画是有套路的。”祸害名画祸害得很有讲究,不是瞎胡来的。

    “首先,这些书画贮藏在干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四处,所以每个地方的藏品都会盖上“地名+鉴藏宝”的章,例如“御书房鉴藏宝”。

    其次,凡是干隆看过的作品都会盖上“干隆御览之宝”。

    再次,《石渠宝笈》是为干隆朝前期编撰的大型文献,成书于干隆四年,着录了清廷收藏的代书画名品,所以凡是被收藏的作品都会盖上“石渠宝笈”。

    最后,上等的书画作品会被盖上“干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而且,“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两枚印章必须成对出现,还要固定出现在作品的右下方“三希堂”在上,“宜子孙”在下。”

    “那这《五牛图》呢?”

    陈鸣真像让部队把干隆的棺椁夺下来,拉出来鞭尸了再鞭尸,就他这种文化水准看了都觉得心情不爽到极点,这个干隆,太让人恶心!

    这可是后世中国的十大国宝名画之一啊。出自唐代画家韩之手,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中国画,之前的都是绢本。整幅画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通过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每头牛都颇具立体感。而画中的牛的目光都炯炯有神,可以体现出牛的温顺却又倔强的性格。可是干隆乱七八糟盖了不少的印章,夹在两牛中间的缝隙里,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登登的,让韩笔下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了七七八八,严重破坏了整幅画最初的观感。

    赵孟在图后的题跋中认为韩此图意在效梁朝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而干隆在图上提诗中写道:“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可以看出干隆认为《五牛图》并不是说陶弘景之事,而是意在表现汉代贤臣丙吉关心民间疾苦,路见牛喘而致问的典故。

    干隆的这个有点源于他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立场且不去提,只说题跋和印章,人家赵孟顺字写的那么好,都只不过在图后题跋。干隆呢?正面题跋不说,啪啪啪,盖了至少八方印,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印。

    “这叫什么?这就叫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有套路!”一番吐槽加喷水,陈鸣觉得自己心情是大畅快。甚至于他心理面也琢磨起了这个主意,自己是不是也要多弄几块印章呢?

    我也不多盖,就盖一俩,俩仨……

    话说把后世价值过亿的国宝那在手中那啥,真的很带感。(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晋商

    陈鸣虽然爱煞了蓬岛瑶台,但他并没有在里头多住几日,因为那里四处环水,往来消息通报甚是不便,在里头就多住了一天,陈鸣就回九洲清晏了。

    复汉军夺取了北京,但北京的易手并不意味着战争就此了结,数万部队杀出长城,正在承德奋战,几十万百姓也将陆陆续续的回迁原籍,再有清查京津的一些府邸店面等等。后者能变卖的就变卖!

    虽然陈汉不准备迁都北京,必然会让北京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北京本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渤海湾的便利,以及跟北方草原的接壤,这片土地在未来时候必然会重新站立起来。

    而且北京作为陪都,政治地位再低又能低到那里?

    再说了,除了承德方面的战事,陈鸣还派出了山东陆军二师,外加冯廉手下的人马迅速整合起来的北京守备一师,向宣化府和察哈尔一带展开攻势。后者复汉军现在还确实难以掌握,但至少要让那里的蒙古人知复汉军的厉害,千万别自己来找死!

    而且拿下了宣化就控制了张家口,对于山西的晋商和内蒙六盟都是一个沉重到极点的打击和制约。这并不是说山西与内蒙的联系通道就只有一个张家口,而是张家口的商业规模和‘贸易值’是大草原上最高的。

    同时,夺取了宣化,也就对晋北的大同构成了直接威胁。

    就在京津决战的时候,河南的复汉军主力已经夺取了洛阳城,清军败退潼关。复汉军随后从陕州、垣曲渡过黄河,已经扫荡大半晋南,打到了临汾和潞安了。

    等到北京这里的局势料理妥当,晋南晋北群集进攻,扫荡山西那是易如反掌。

    陈鸣内心里对晋商的痛恨远比扬州盐商更甚,后者被满清当肥猪养,时不时的被收割一茬,在复汉军起兵的过程中,为满清出钱出物,不知道帮了满清多少忙。但猪这东西你对它还有什么指望呢?再说了扬州盐商的这点罪过跟当初投机外族的晋商比起来,就太不值得一提了。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明末清初的晋商八大家,一个个都是腰缠百万的豪商巨富,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按照的普世观点来看就是名副其实的汉奸,早在满清入关前,他们便常往返于关内关外。

    在明朝日益动荡的关头,就是他们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满清输送粮食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提供关内的各种军政情报,搞起政治买卖。清军入关后,没有忘为己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家,顺治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

    为首的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

    陈鸣现在最最可惜的就是,当年的卖国汉奸八大家现在早已经辉煌不再了。除了一个范家还干隆朝中前期依旧拥有着不俗的政治实力和财富外,其余七家早已经给湮没在了史的尘埃中。至少主家是早就消失了,只剩下少量的分支。现在商场上若是一提起来山西晋商大家,那是榆次常氏、太谷曹家、介休侯氏、祁县渠家、平阳亢家这些后起之秀。

    这五家才是集粮食、布匹、食盐、丝绸、药材、茶叶、当铺、钱庄等多类别于一身,垮行业的真巨头。而且一个个发家的痕迹虽然免不了要与官府扯上瓜葛,但跟之前的范永斗、王登库等人,那是绝逼的不同。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辛勤奋斗和高瞻远瞩的开拓进取而成功的,跟政治投机是完全两码事。

    平阳亢家现在就在复汉军的控制下,当家主事人一个都没跑。作为山西首富,亢家在清初发迹时就有“约计千万”的资产,不比鼎盛时候的八大皇商逊色,只是后者头上有顶官帽子。从清初到干隆中期,百多年里亢家气运鼎盛,家道从未中落。且亢家人会来事,在灾荒之年,总会捐献出一点钱粮,来赈灾施舍难民,装潢门面。于是百多年下来,亢家尽管在作为大盐商、大粮商、大典当商和钱庄大老板之外,还成为整个太平府最大的地主,可在当地的老百姓心目中竟然名声很不错,乃是众所公认的大善之家。

    要知道亢家的土地虽有很多是购置于当地的地主之手,但更多地还是来自太平府的自耕农,每逢灾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时候,没到收租收贷的时候,亢家杀起穷鬼可是半点不见手软。但是亢家会装点门面,在当地的名声相当的好。

    而富贵了百年的亢家与满清官府的交情之深,也可想而知。范家给康麻子往西北筹运军粮的时候,亢家就出了大力。任山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逢年过节从没有短过孝敬。这几年里亢家陆陆续续给满清捐纳和借款钱粮一二百万两银子。这样的人家竟然敢一个不跑,亢家人的胆量很强大。

    从太平府往北就是介休,除了侯氏外,还有一个范氏。现在复汉军刚进入临汾【太平府城】,范氏的老老少少就已经往着陕西跑去了,而侯家人也一样没有逃。不仅仅是侯家,常家、曹家、渠家都在看着复汉军对亢家的处置的。

    这些人在这几年里可都没少给满清捐钱纳粮,如果复汉军真的半点也不容忍,他们虽然不愿意放弃自己广大的家业,可小命要紧,也只能收拾钱财细软早早的往陕西跑去了。

    亢家从康熙年前的约莫千万,到雍干时候的千万家私,是整个山西晋商里唯一一个家产突破了千万级别的巨无霸,亢家后头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到三四百万银两的侯、曹、渠、常等诸姓人家。再有祁县何家、闻喜李家、灵石王家、太谷白家、孟家等等,家私也各在百万朝上。

    而陈鸣上辈子记忆里的乔家、平遥李家,现在才刚刚发迹,乔家与人合开的客货栈广盛公,现在只是山西不起眼的一个小弟弟。乔家的家业不要说百万两,怕是十万两都没有。

    至于常凯申的大姐夫山西孔家,那更是连胚胎都没有呢。

    整个山西晋商都在盯着复汉军对亢家的处置,从太平到介休,再向北依次就是平遥、祁县、太谷、榆次,这条从临汾到太原的大道上,分布着一个又一个晋商大豪。甭管他们往日多么的牛逼哄哄,现在复汉军杀过来了,他们这些在之前几年中一次次‘慷慨解囊’为满清捐银借钱的富商巨贾们,就要两腿颤颤了。

    傍晚时候,五骑快马飞奔到了介休大槐树镇侯家堡村。

    与五年前车马不觉得侯家堡村相比,现在的村子明显冷清了很多,而更重要的是这个不大的村落修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城墙,骑手透过城墙都能看到更里面的侯家城堡。侯家祖宅南北向,北靠高高的土丘,由前后二进院组成。占地约四亩有余。远看高墙绕环,宛如城堡。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建筑对于一般的流寇土匪是有很强的抵抗力的。大门为楼阁式建筑,上出雷公柱,柱头雕成石榴形,耍头刻成龙首,刻工精细入微,一丝不苟。

    “小人亢毅,有事儿求见侯老爷。”当先一骑奔到城下大声叫着。

    介休侯氏不能跟亢家比,亢家都崛起一百多年了,而介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