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86部分

寒门首辅-第86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道是千里做官,只为吃穿。连吃饱穿暖这么最基本的要求都满足不了,这些官员自然会去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和商贾合作就是最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就拿大茶商何昌来说。何昌需要的无外乎是两样东西,一种是舆论宣传,一种是政策支持。舆论宣传靠的是士林圈子里的口口相传,而政策支持其实更简单,就是为官者的一句话。

    这些豪商巨贾都是历经无数商战厮杀走出来的精英,只要上位者不从中百般阻挠,他们就能把商品运作的很好。

    偏偏王家能够提供这两样东西,所以两家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这算不算是一种利益交换呢?

    这是一个很让谢慎苦恼的事情。毕竟他的终极目标是入朝为官,总有一天他也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圣贤如同王华、王守仁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吗,他谢慎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如此看来,谢慎让大哥谢方提前扩大经营范围倒是对的。如果大哥经营的好,他至少不会在面临这样事情的时候太过纠结。

    官与官之间的合作总归要比官商之间的合作安全的多,归根到底是其核心利益一致。而官商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一时的,核心利益的不同导致出现分歧很可能会散伙。

    想要发展的更好,就得努力向上爬,如果只是一介商贾最后被人耍了也只能空自慨叹了。

    谢慎就这么迷迷糊糊的进入梦乡,醒来时水芸已经将面盆端到了房中。

    少年揉着惺忪睡眼坐起身来一番洗漱,对着铜镜换上了崭新的宝蓝色儒衫,这才满意的出了屋子朝饭厅走去。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早饭,谢慎便背着布包只身出了家门。

    既然已经回到了余姚,总归是要去县学的。晚去不如早去,早去还能显得自己求学若渴。

    谢慎来到学宫前,与王守文正好打了个照面。

    王守文显然还在为昨夜的事情生谢慎的气,竟然没有跟谢慎打招呼,便迈步走入县学。

    这件事谢慎自然有错,愧疚之下便快步跟了上去。

    “守文兄,昨日的事情怪我,我不该没有了解清楚事情就对你发火。”

    对王守文这个好兄弟,谢慎还是很有感情的,当然不希望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二人之间的感情。好兄弟没有隔夜仇,这种误会越早说开来越好。若是拖得时间久了,难免会落下心结。

    王守文皱眉道:“你这话是真心的?”

    谢慎笑道:“我的性子守文兄还不清楚吗?我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对事不对人。这件事是谢某的错,谢某向守文兄赔罪便是。”

    王守文也不是真的生谢慎的气,听到谢慎主动赔罪,也便点头道:“这还差不多。昨夜你走了,叔父留下我嘱咐了许久,叫我莫要跟你置气。可我偏偏要等你来先道歉。”

    “。。。。。。”

    这可让谢慎如何接话?谢慎只得讪讪一笑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件事咱们便就此揭过了啊!”

    二人结伴到了明伦堂前,见堂内已经坐了大半生员,便赶忙走了进去。

    谢丕见到二人来了上前招呼道:“慎大哥,守文大哥你们怎么才来,莫不是睡过了吧。”

    王守文挠了挠头道:“去杭州府这大半个月惫懒的过着,全是乱了节奏。今日能起来已经不错了。”

    谢慎见王守文把自己想要说的话都说了,便笑着点了点头。

    实际上县学并不对生员进学时间作严格的规定,只要和教谕打好招呼,就是连日不来县学点卯外出游学都没有问题。

    但自家的情况自家知,谢慎的功底还是不如那些在四书五经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油子,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多多查漏补缺才是。

    若真是浪荡着混两年,乡试落榜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好你们提前了一步到明伦堂,不然若是撞上了郑训导,那可是有的受了。”

    谢丕摇了摇头叹声道。

    。。。。。。

    。。。。。。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当老坤打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心中是百感交集的。

    老坤并不是什么大神,也没有大神的粉丝基础,这本书能够脱颖而出,一路三江强推上架自然要感谢各位书友和编辑的鼎力支持。

    大家也都知道,老坤更新了免费章节近三十六万字,这个字数并不算少了。

    别的分类怎么样老坤并不知道,但是历史分类有不少书是二十多万字就上架的。

    老坤之所以等到这个字数才上架,是希望可以让支持老坤的书友多看一些免费的部分,毕竟上架后就会收费了。

    当然,作为一部网文上架收费也是肯定的。既然要写网文,就要遵循网文的规则。

    老实讲,历史类网文并不好写,要花大量的时间考据,还得构思情节,研究逻辑严谨性,最重要的还得写出趣味来。

    毕竟历史网文也不是史书,写的有意思才有人看。

    历史不像别的分类动辄就有ip改编,游戏版权历史是肯定没有的,影视版权也很难有。至于简体、繁体出版以前倒是还有机会,但现在出版业不景气,非大神写手也很难出版了。

    至于漫画什么的更是大神专利,像老坤这样的新人基本是没有机会的。

    渠道的话,直播文、系统历史文确实有一部分市场,在无线上的成绩也有出彩的。

    但老坤写的是科举历史文,在无线上是很难出成绩的,毕竟读者群体相差太大。

    所以,老坤能够得到的稿费,几乎全部来自于主站订阅。

    是的,一本书的收入来源可能有很多,但老坤这本书的收入来源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主站。

    如果主站订阅不理想,老坤也不会有什么收入,这本书也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后续推荐了。毕竟订阅是检验一本书的唯一标准,其他都是虚的。

    所以,老坤想在这里恳请每一位跟读,或者收藏养肥的书友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希望大家能够订阅支持老坤。

    可能有的读者会想,我不订阅也会有人订阅,但如果都是这么想,都不支持正版,这本书的订阅是不会理想的。

    老坤上架后会保底三更,如果是高v一个月全订也就是五块四毛钱,这个钱也就是两瓶汽水的钱吧。

    别的书可能一个月要十几块钱,但本书差不多五块来钱就可以做到一个月的全订了。

    相信看科举历史的也都是老读者,老书虫了,希望大家能够跟订本书,这对老坤也是一种肯定。

    老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现在虽然没有发病但是坐的久了还是会酸疼,如果复发那种疼痛更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大家应该知道写书的作者多少都有腰椎,颈椎疾病,而且长时间写作不休息是很容易复发的。

    但是老坤不想放弃写文,因为这是老坤的梦想,所以老坤的更新不可能一天五更六更。这样满负荷的运转对腰椎压力太大,老坤不希望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关键时刻掉链子!

    上架后老坤也会加更,现在就将加更规则写在上架感言里。

    加更规则:有舵主加一更,盟主加三更,均订每增加三百加一更,月票每两百张加一更。

    大家只要支持老坤,老坤肯定会爆更回报大家。当然如果打赏的太多,有可能不会一天加更完,但老坤都会有记录,绝不会食言!

    欢迎诸位加群,老坤诚心想和大家交朋友。所谓以文会友,便是如此。《寒门首辅》是个平台,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多多交流,成为好朋友。群在简介里有,老坤和一些书友会不定时在群里发红包,欢迎大家来群里品书聊天会友。

    再次恳请大家自动订阅本书,老坤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第一百七十五章 神童的执念

    谢慎微微一愣。

    郑训导?难道今日不是孔教谕亲自授课吗?

    谢慎对于这位郑训导的印象可是不怎么好。相较于孔教谕,此君古板、严苛,不为生员着想。。。。。。

    最重要的是这位郑训导学历低啊。孔教谕可是二甲进士出身,是为了伟大的崇高的理想投入到大明朝的教育事业中的。但这位郑训导不过是个举人出身。虽然举人任职县学训导也符合常理,但是和孔教谕比起来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什么东西都怕对比,这句话果真有道理。

    按理说举人出身的郑训导也比县学生员学历要高,镇场子还是没问题的。但谢慎不是一般生员啊,他可是县试、府试、院试三科案首,是孔教谕的得意门生,是刘巡抚、陆按察副使、提学官陈方垠、甄可望老大人都交口称赞的神童。

    大明朝虽然盛产神童,不过弘治朝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多少神童出现。比起神童井喷式爆发出现的成化朝,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还是那句话,什么东西都怕对比。照理说弘治天子比之前那位成化皇爷可要圣明的多,励精图治之下大明王朝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把大明朝搞得乌烟瘴气的成化天子在位时期各种神童井喷,李东阳、谢迁等人都扎堆出现。偏偏到了弘治皇帝即位,神童便一下子断档了。

    气运这个东西真是玄而又玄,本身谢慎是绝不相信的。可自打穿越后谢慎便不敢再用之前的人生观去套用大明朝生活了。加之西子湖畔老道士那番桃花劫的预言多少中了一些,谢慎更是心有戚戚然。

    照理说,谢慎现在十三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参加下一科乡试的时间应该是两年后,届时谢慎正好年满十五岁。

    秋闱登榜,再挨过一年,开春去京师参加会试、殿试那时谢慎便来到了十六岁。

    十六岁若能中进士,也勉强算是神童了。

    虽然轰动效应肯定不如十二三岁,但遍数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至少也有了个值得吹嘘的人。

    弘治天子如此圣明,偏偏一直不出神童,可是急煞了礼部的那些郎官。神童这个东西,大体和祥瑞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有盛世才会出现。

    但是当今天子圣明,面皮薄,朝臣若是直接献出祥瑞就未免太**裸了,天子很可能不领情还会反过来斥责一番献出祥瑞的朝臣。

    要知道祥瑞的出现意味着当今天子有大功德,再进一步那可就是泰山封禅了。

    偏偏弘治天子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封禅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是万万不能搞的。

    那么,换个花样或者说换个包装搞出个神童来,显然就更合天子的心意。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虚荣心,哪怕是像弘治天子这样的圣明君主也肯定是希望听到颂扬功德的好话。

    如果谢慎真的能在十六岁的年纪进士登科,很可能被当做典型拿出来一番赞颂。。。。。。

    这样有远大前途的四好少年,怎么可能忍受被一个举人出身的训导颐指气使呢?

    谢慎心中十分愁苦,想着如何向孔教谕反应一下情况。即便不能让孔教谕把郑训导换去教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也不要次次都跳出来恼人,平白坏了心情吧。

    人活不过百年,若是天天苦着脸过糟心日子,不是白瞎了穿预客的身份吗?

    谢慎正自想着,郑训导便手持一本朱子集注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谢丕朝他使了个眼色,谢慎这才从神游之中回过神来,朝郑训导望去。。。。。。

    事实证明,无趣的人讲出来的东西也是无趣了。谢慎听郑训导讲了近一个时辰的经义,只觉得脑子发涨。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谢慎立刻从座位上弹起身子,大踏步的朝明伦堂外走去。

    走到堂外,望着院中十几株只剩下光秃枝桠的银杏树,和一地枯黄色落叶,谢慎直是叹了口气。

    他从未觉得大口呼吸都是一件十分畅爽的事情,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谢慎是一个十分讲究效率的人,在他看来郑训导的教学模式太过古板僵化,十分不利于县学生员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用句功利的话讲,郑训导这种模式是出不了成绩的。

    余姚虽然是科举强县,但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做到一科乡试出几十名举人。谢慎虽然连夺小三元,但他也知道若论硬实力他也就是县学前十几名的水平。

    十几名这个位置可是很尴尬的,也许能够上榜,也许就落榜了。

    拿到乡试资格不成问题,但之后呢?万一乡试折戟沉沙了呢?

    怪不得郑训导这般年岁了还只是个举人,他当年的学习方法肯定有问题啊!

    为了郑训导不继续误人子弟下去,谢慎决定一定要好好向孔教谕提提建议,至少不能再让郑训导这么任性的教下去了。

    穷则生变,眼下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