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67部分

寒门首辅-第67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明日我们便问过张兄,若是他那边没有意见,我们便一齐向孔教谕告个假奔赴府城吧。”

    反正这次参加杭州城雅集,是为了推介姚江茶,谢慎就当作品牌营销宣传了。

    王章赞叹道:“昔日谢灵运有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不知此次,慎贤弟会不会独占八斗。”

    才华这种东西真的就是天注定,有的人后天十分刻苦,但达到的高度也十分有限。

    换句话说,有天赋的人都是祖师爷赏饭吃。在王章看来,谢慎就是天生吃官场这碗饭的。

    “章兄实在是过誉了。只希望此次雅集结束,江南文坛能对我余姚士子多些尊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坛更是如此。便拿江南文坛来说,就有苏州派、绍兴派、杭州派等多个派别。余姚士子自然归入了绍兴派,以王华、谢迁等人为代表。

    面对王章的捧杀,谢慎巧妙的话锋一转,化为大境界,直是叫人佩服!

    。。。。。。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魁会与科举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无念伤辰的打赏!)

    谢慎决断之快足以用雷厉风行形容。

    当张不归得知谢慎同意和他共赴杭州雅集时,连呼‘余姚之幸哉’。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谢慎虽然和张不归张大公子不算熟,但既为同乡,这个忙还是要帮的。

    至于谢慎想要借杭州雅集推广谢氏姚江茶的心思,张不归自然不晓得。

    闲话不提,却说五六名士子在一众仆从小厮的簇拥下,浩浩汤汤的登船北上杭州。

    谢慎这次也带了刚刚从牙行买的书童陈虎儿。

    小家伙比谢慎还要小两岁,却是十分聪明伶俐,将谢慎照顾的十分周到。

    此去杭州,主仆凡总二三十余人,故而租用的三明瓦也比上次谢慎和王守仁去省城时大了不少。

    船舱宽阔,五六名余姚士子闲谈对酌,又有书童在一旁侍候,却不觉得压抑拥挤。

    陈虎儿见谢慎与一众同乡高谈阔论不敢打搅,便取来包裹,小心翼翼的从茶叶盒中取出一小袋姚江茶来,尽数倒在茶盏中,又用热水冲泡。

    这盒装的姚江茶是临行前谢慎特意去茶铺装好的。量并不多,总共也只有三两,分别用纸张包好方便携带。

    之前谢家茶铺只针对钱塘龙井这种高端茶叶制作了茶盒,木制茶叶盒上雕刻有配套字样。但本地的姚江茶却并没有定制配套的茶叶盒。本次奔赴杭州府时间实在太紧,临时在茶盒上刻字肯定是来不及了,谢慎便请王守仁亲自动笔挥毫,在茶盒上题写了姚江二字。

    王守仁的字比之谢慎确实要好上不少,让他来题字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谢慎看来,若不是题写的墨字容易消散,实是比刻出的效果还要好。

    谢慎本次的杭州行目的性很明确,那就是要打开姚江茶的知名度。至于什么文人雅集刷声望,不过是附带。

    但同行的其他人可不这么想。

    尤其是本次雅集余姚方面的积极响应者,张不归张大童生。

    望着河道盛景,张大童生顿生感慨,生出雅意,只是因为词穷实在作不出好诗词来。

    作不出诗词来不要紧,张不归会吟诵啊。拿来谢慎那首红遍余姚文坛的《临江仙》吟诵了一遍,引得阵阵叫好。当然叫好的人都是张不归的友人。至于王守文和谢丕,则是默然不语。

    虽然共处一室,但明显分成了两个圈子,这让张不归好生尴尬,摆了摆手道:“谢案首这首词真是绝了,要我说,这首词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突兀的夸耀让谢慎很是无语,好歹也是读书人,就不能用一些文雅的词?

    谢慎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张不归他们上次惨败给宁波府的士子了。这等实力若是也能代表余姚,那余姚这一科举强县可真就没落了。

    “听闻近日杭州城里要举行一次花魁会,各大青楼的湥з亩蓟岵渭樱羰茄偶笥邢邢荆蝗缰钗灰黄鹑ヅ醺龀 !

    张不归读书作诗不在行,可享乐的本事可绝对是余姚一绝。

    杭州是六朝都城,繁华程度远不是余姚可比。张不归好不容易来一次杭州,自然不太可能就为了一次雅集奔波。他早就打听好了,不日将在杭州举行一场花魁会,评选出杭州城第一红阿姑。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圈子,名妓自然也有名妓的圈子。

    如果说读书人向上的通道是科举,那名妓向上的通道就是这花魁会了。

    人都是贪婪的。普通的歌妓成为名妓后若再想往上爬,就只有花魁这个位置了。花魁顾名思义,就是名妓中的魁首翘楚的意思。

    若是一朝被捧为花魁,就会声名鹊起,身价倍增。在大明朝这个讲究硬实力的时代,便是歌妓也得有几分真本事。有的能歌,有的善舞,有的文采斐然,有的貌美如花。

    这花魁会便给了所有有野心的丽人机会,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

    花魁会三年一次,与科举恰是相同。

    有趣的是,杭州府的花魁会也有类似于乡试的初选,提前一年进行,选出十位丽人来。

    当然,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有利益的地方自然便有纷争。一朝成为花魁,日进斗金便不是梦想。

    这十位经过初选得以出头的花魁都是背后有大豪商支持的,可以说这是一种互惠合作。

    豪商巨贾们花重金捧名妓出名,若能使其成为花魁,带来的回报也是不足以用银钱衡量的。

    利用花魁的影响力,这些豪商巨贾可以更快的侵占市场,简单的来说他们捧红的花魁就相当于代言人。

    弘治朝不比大明建朝之初,世风已经渐渐变得奢靡,士子狎妓也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何况这花魁会是三年一届的盛举,若是错过了也确实有些可惜。

    见王守文和谢丕也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谢慎不想坏了众人的性子便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便去看看罢。不过张公子可得答应谢某,不能出什么乱子。”

    张不归闻言大喜,大手一挥道:“谢案首放心好了,这件事包在张某人身上。不过是去看个热闹,不会出乱子的。”

    王守文在余姚的时候虽然也曾经流连于花丛柳巷,但前有王华管束,后有王守仁督促,可谓事事不如意。

    现在逃出牢笼,王守文自然是心中大喜。

    “慎贤弟,你便放心好了。这不过是场花魁会,你就当看戏好了。”

    见王守文这般样子,谢慎没好气的剜了他一眼。

    大明朝的名妓都集中在晚明那条著名的秦淮河上,诸如各个版本的秦淮八艳让无数读书人神思。

    相较而言,谢慎自然也对秦淮八艳更为了解。至于这大明中期杭州府的名妓,反倒是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这种东西倒也没有一个定论,毕竟史书也不可能专门为一个歌妓立传。风传的秦淮八艳也不过多见诸于野史杂记。

    罢了,罢了,这次便全当陪他们散散心好了。

    谢慎呷了一口女儿红,望着船舱外的盛景如是想道。

    。。。。。。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大文魁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半生狂想和汉朝的打赏!)

    一整日的工夫,余姚士子们乘坐的三明瓦便行到杭州府。

    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杭州城,一众士子在小厮、长随的簇拥下到了北城的一处客店落脚。

    一应事宜都是张不归张大公子操办的,谢慎等人只需要抬抬脚迈步走进客店即可。对此谢慎自然是乐得自在,做甩手掌柜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劳顿了一天,众士子都有些疲惫便匆匆用了些酒食,各自回房歇息了。

    一夜自是无话。

    翌日一早,谢慎便醒来,在书童陈虎儿的服侍下漱口净面。少年深吸了一口气,套上了崭新的湖蓝色直裰,又戴好了墨黑色幞头,对着铜镜一番比照,这才满意的走出客房。

    一出客房,谢慎便遇到了同样精神抖擞的王守文、谢丕。三人的房间紧挨着,都在二层东面,倒也是方便。

    休息了一整日,王守文自是神清气爽,见到谢慎便笑吟吟的说道:“慎贤弟昨夜休息的可好?听说张公子要引荐我们去见见世面呢?”

    谢慎白了他一眼道:“你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雅集明明还有七八日,怎么现在就要去?”

    三人一边沿着廊道走,一边闲聊着。

    王守文神秘一笑道:“慎贤弟不知道有句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吗?你认为我们这些外来的余姚士子要想在杭州雅集上站稳脚跟,不去拜访本地的士子行得通吗?”

    “这倒也是在理。只是这张大公子。。。。。。”谢慎犹豫了片刻,还是咬牙说道:“以这张大公子的学识,恐怕结交的也多是些才学有亏的士子,能对本次雅集有多大的裨益?”

    不是谢慎看不起张不归,实则是张大公子自己不争气。在余姚这种文风鼎盛的地方,耳濡目染之下怎么也该考个秀才吧。可张大童生都快而立之年了,仍然是个老童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张公子虽然功名上稍有些欠缺,可却是交友甚广。我可听说了,这次咱们要去见的是毕名辉毕大公子。”

    谢慎颇感兴趣的问道:“毕大公子?这人在杭州城很有名气吗?”

    王守文淡淡道:“何止是有名气,此子今年年方二十,却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在杭州文坛的名气甚至比你在余姚还响亮。不过这毕大公子却不能完全算作杭州本地人。他是严州府遂侒县人,去年乡试的名次很好,今年却是没有去京师参加春闱,直是叫人唏嘘慨叹。”

    听王守文这一番介绍,谢慎已经对这位毕大公子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

    十九岁中举,这便是在全大明朝都是罕见的。毕竟不可能谁都是李东阳之类的神童,能够十九岁中举已经是出类拔萃了。

    让谢慎疑惑的是,这毕公子既然已经秋闱中举,为何不参加今年的春闱呢?

    天下读书人,任其再矫情都不能否认金榜登科的重要性罢。毕公子竟然放弃了锦绣前程,实在是奇怪。

    “听说这毕公子家境殷实、财力雄厚、交友甚广,在杭州城建有醉翁居。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据说当年毕公子从严州府游学而来,被杭州西湖美景所吸引,便索性在此定居了。”

    谢丕显然也对这位毕公子的事迹有所耳闻,侃侃而谈道。

    听二人一唱一和,谢慎颇是有些怅惘。这毕公子年少成名,家财万贯,估计人长得也挺俊美,简直是大明弘治朝的高富帅啊。虽然谢慎如今高和帅占了两样,文采也不落于下风,但实在当不得富之一字。

    没办法,寒门出身的谢慎这是先天劣势,唯有努力奋斗争取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三人在各自仆从的簇拥下来到客店一层的厅堂,随便要了几碗面食,等张不归他们下楼。

    谢慎吃了快一半,张大公子一行人才揉着惺忪睡眼姗姗来迟。

    张不归坐到谢慎身旁,满怀歉意的拱了拱手道:“睡过了头,还望谢案首见谅。”

    在座中人,谢慎的实力最强,自然被众星捧月般簇拥着。雅集之上余姚能否技压群雄,就靠谢慎一人之力了。

    “张公子实在太客气了。”谢慎淡淡一笑道:“听说今日要去拜访张公子的好友毕公子,不知需不需要做些准备。”

    从毕大公子大比之年放弃会试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其特立独行的风格,这种人肯定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忖度。

    “确是如此。延朝兄与张某也是偶然间结识,这次既然来到了杭州,自然该去拜访一番。谢案首若是没有旁的事情不如一起去吧。”

    张大公子提起这毕名辉,便兴奋起来。看得出来,毕公子确实才华出众,不然也不会让张不归如此敬佩。

    谢慎也对这个毕公子颇感兴趣,便点了点头道:“索性谢某也没有什么琐事烦身,便和张公子一道去吧。”

    “哈哈,甚好甚好。谢案首恐怕不知道本省士子已经将你和这位毕公子并列称呼了吧。所谓折西毕名辉,浙东谢慎,便是如此。”

    张不归侃侃而谈,谢慎却是十分无奈。

    想不到大明朝也喜欢这么吹捧名人,浙东折西的文人圈子本就不合,现在又各自搞出一个文坛领袖来,这是不嫌事大吗?

    得亏没有搞出什么文坛排行榜之类的东西,不然还真是叫人唏嘘。

    折西浙东的文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