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66部分

寒门首辅-第66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三十岁连秀才都考不中恐怕也不会是什么天才吧。

    不是天才不要紧,不是天才却出去丢人现眼就是你的不对了。

    跟宁波府奉化县的士子比较文采,他代表的可是余姚士子啊。

    此文集结束之后,宁波府的士子只会吹嘘说余姚士子如何徒有虚名,而不会说他张大公子如何徒有虚名,这种道理他就不懂吗?

    “呃,幸会,幸会。”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谢慎心中对这位张公子腹诽不已,可是却也不能明着说他的不是。毕竟对方也算是个读书人,若是传将出去,倒反而像是县学生员打压老童生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张某方才还念叨着谢案首呢,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

    这位张公子就像见到亲人一般兴奋,就差攥住谢慎双手嘘寒问暖了。

    若是在往年,案首这个词用来称呼一名学子或者生员是不太妥当的。因为案首有很多。。。。。。县试案首、府试案首、院试案首都是案首。

    可自从谢慎横空出世,案首便是他的代名词了。

    毕竟余姚这么些年,只有他一人做到了连夺小三元。虽然不能称得上宏图伟业,但也确实算是小有成就了。

    张老童生。。。。。。不,是张大公子这般热情,谢慎只得强自挤出一抹笑容道:“张公子有何事不妨直言。”

    。。。。。。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江茶与雅集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戰dna火,半生狂想的打赏!)

    张不归喟然一叹,摆了摆手道:“谢案首有所不知,前些时日张某和一些好友应邀参加宁波府奉化县的一场雅集,谁曾想竟然被他们出尽了风头。这倒也没什么,可他们竟然嘲讽我余姚无人。这真是气煞人也!”

    谢慎听张不归一番陈诉,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应该就是两县士子文斗引发的争端。不过看这张不归张老童生的实力,他的友人应该也不会有才华到哪里去。

    这般虾兵蟹将聚集在一起去参加雅集,倒真不一定能够代表余姚士子的实力。

    “幸是十日后那些宁波府奉化县的士子会在杭州城再举办一场雅集,届时不仅是宁波府的士子,便是浙东六府的士子都会参加。张某方才正自为人选发愁,现在可算是了却一桩心事。谢案首,此次雅集你可一定要去啊。”

    张不归张大童生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谢慎却是十分无奈。

    他和这张不归很熟吗?怎么对方就像久别老友一样热情?这般语气是笃定自己一定会参加雅集吗?

    虽然谢慎来到大明以后就一直在致力于刷声望,以挤进士林文人圈子。可那也是有的放矢,经过精心谋划的。

    如今这张不归和人文斗失败,便想着抱大腿去找回面子,自己为何要帮他?

    虽说都是余姚士子,但除了这点似乎也没有什么共同点了吧?

    “这件事谢某不能答应张公子。”

    谢慎苦笑一声,淡淡道:“最近谢某除了每日县学进学一直在闭关温书,去杭州赴雅集这种事情恐怕是不行的。”

    其实温书读书不过是借口,谢慎只想快些把这张不归打发走,但也不好说的太直白,只能加以托词。

    这张不归却有几分锲而不舍的精神,鼓足气劲道:“这件事不是张某人一人之事,是余姚整个士林圈子的事,谢案首作为余姚士林圈子的魁首,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同乡被人折辱吗!”

    这一顶大帽子扣了下来,谢慎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人怕出名啊,出了名什么样的事情都主动找上门来。

    便说今天这事情吧,明明跟他毫不相干,对方就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疾呼。。。。。。

    偏偏谢慎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若是这张不归好言相劝,说些软话谢慎没准还能同意。像他现在这样搬出大义来谢慎反而不会同意了。

    “谢某刚刚已经说了,这些时日要静心温书,张公子不妨去县学问问其他生员对这雅集有没有兴趣。”

    谢慎的这番回应就有些强硬了,那张不归微微一愣,旋即叹息一声道:“若旁人就能胜任,又怎敢劳烦谢案首。谢案首可知这些士子是什么来头?”

    “张公子请直言!”

    “这些宁波奉化的士子背后是大茶商何氏在撑腰。他们开设雅集,也都是何氏从中提供银钱支持。”

    谢慎越听越迷糊,文人雅集怎么会和茶商扯上关系。再说了,宁波的茶商肯定目标群体是本地,毕竟余姚有姚江茶,杭州有钱塘龙井。这些都是极富特色的茶叶品类,珠山茶要想打入这些市场还是有难度的。

    如此打广告这宁波府的茶商何氏就不怕血本无归吗?要知道文人雅集可是极讲究排场的,投入的成本极大,若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岂不是亏大了。

    张不归仿佛看出谢慎心中疑惑,笑声道:“这大茶商何氏肯投入重金供本地士子开设雅集,自然不是菩萨发慈悲。他们是想借助士子的影响力,让宁波珠山茶在江南文坛流行开来。只要文人圈子里流行了珠山茶,很快就会在市井间流传开来。”

    谢慎恍然大悟!

    原来这大茶商何氏如此精明,动的是自上而下推介的念头。

    上行下效之风历朝历代都很盛行,便说先帝成化皇爷遵崇佛道,故而寺庙鼎盛,僧道地位颇高,甚至能够破格为官伴驾左右。

    大明朝被称为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士大夫在大明朝的地位已是很高,征服了这个圈子,还怕茶叶会不流行吗?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大茶商何氏和宁波本地士子无非是在互相利用罢了。

    想到这里,谢慎竟生出了另一个念头。

    眼下谢家经营的茶铺,一半卖的是姚江本地茶,一半卖的是高档盒装钱塘龙井,也算小赚了一笔。

    可是销售渠道始终集中在余姚本地,并没有走出去,更别说影响到临近布政使司了。

    谢慎后世也没少看经商的专业书籍,他知道利润获取的最快方式便是不断扩张,通过扩张来弥补技术上的漏洞和瑕疵。

    如果谢慎想要谢家在茶叶销售上更进一步,就必须让姚江茶走出去,而不是局限在余姚这一亩三分地上。

    既然大茶商何氏可以通过宁波士子设雅集宣传珠山茶,那么谢慎为何不能通过自己在余姚文坛的影响力宣传一番姚江茶呢?

    要知道,在吴成被徐贯责罚之后,余姚茶市已经由一家独大变成了三足鼎立。吴成代表的琅琊吴氏仍然算是一方豪商,但谢家和外来户刑家也是不容小觑。

    吴家是不用指望了,邢家本来就是山阴人,是来余姚赚快钱的,自然也不能寄予期望。

    所以眼下唯一能够扛起宣传姚江茶重任的就只有谢慎了。

    当然,这件事如果能够成行,对谢慎也是好处颇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谢家通过贩茶得到的收入将大大增加,谢慎也有更多的资金支持。

    现在谢家虽说比不上本地豪族,但也是家业不小了。毕竟刚刚购置了新的宅邸,又从牙行雇佣了两个护院,一名小厮。

    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谢慎早就领悟的。如果他想继续往上爬就肯定不能缺少银钱,这也是他为何提早安排大兄接触更多行业的原因。

    不过现在回头看,大哥谢方经营的茶叶老本行也是很有利可图啊。

    。。。。。。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境界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戰dna火,时雨笒笒的打赏!)

    如果真能够通过文人雅集把姚江茶宣传包装一番,以谢家现在在余姚茶市所占份额,很有可能更进一步,直接代替琅琊吴氏原先的地位。

    这当然是谢慎想看到的。

    想不到与这张不归的一次开始不算太愉快的交谈竟然能够牵出这么多的事情,实在让谢慎感慨人事难料。

    “这件事容谢某再好好考虑一番。”

    谢慎态度的软化在张不归张大童生看来就是天大的喜事。只要能有谢慎参加雅集,以他信手作出《临江仙》、《桃花庵》的实力定然可以技压群雄,替余姚士子出一口恶气!

    张不归张大童生虽然学历不高,可还是懂得忖度人心的。见谢慎态度软化,他深知此时不宜再劝说,便拱了拱手道:“谢案首若是考虑好了,便可唤人来张某府上告知。张某府邸便在城北临丰街。”

    谢慎点了点头,淡淡道:“若谢某考虑好了,一定派人告知张公子。”

    宁波士子在杭州府再设雅集,共邀浙东六府才子赴集,这是在十日后。看这么大的规模,应该是不会临时改变时间。谢慎如果想要参加,就必须提前告知张不归,也好让他有个准备。

    当然,谢慎如果参加此次雅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雅集宣传姚江茶,准确的说是谢氏姚江茶。

    接下来的几日,他倒是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把姚江茶包装的高雅一些。

    那张不归很识趣的结了酒钱,这便和好友离开了醉春楼。

    见那几人远去,王章皱了皱眉道:“慎贤弟真要参加这雅集吗?”

    谢慎抿了一口女儿红,淡淡道:“我也在犹豫。章兄对这事怎么看?”

    王章毕竟在县学是老资历,经历的事情也多,让他提提意见还是可以的。

    王章眉眼一挑道:“这张不归可是个出名的浪荡公子,整日眠花宿柳,都快三十了还没考取秀才功名。慎贤弟和他一起奔赴杭州赴雅集,就不怕自污身份吗?”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章是担心谢慎和张不归这样的纨绔公子一起赴雅集有**份啊。

    毕竟谢慎现在顶着的是小三元案首的名头,在余姚文坛一时风头无两。

    上一个这般被士林圈子吹捧的余姚人还是状元谢迁,谢慎能够刷出这般声望也确实不容易。

    不过对此谢慎却是丝毫不以为意。有绿叶衬托才能显出牡丹的华贵。张不归的才学固然上不得台面,但有他身边做比较,不是更难显出自己才华的卓越吗?

    到目前为止,谢慎还缺乏在更大场合证明自己。说白了,就是杭州城的那些传统士林代表并不认可谢慎的才学。这也是为什么王章拼命宣传,谢慎的名声也没有如预期那般传遍江南文坛。

    谢慎真正担心的是,如果参加此次杭州雅集,会不会和那宁波府大茶商何氏起了矛盾。

    要知道同行是冤家,之所以谢家现在还没有和何家起冲突那是因为双方还没有正面交锋。一旦在雅集上拼将起来,那可是针尖对麦芒要见血的。

    如果单纯的对比财力,谢家肯定不是何氏的对手。直接得罪何氏会不会招来恶意竞争呢?

    以谢家茶铺现在的体量,若是竞争对手恶意降价打压,恐怕真不一定能够招架。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谢慎不想在本县小打小闹,就一定要让姚江茶走出余姚。

    想到这里,谢慎便毅然道:“我大明朝设科举取人才,为的就是能够让天下读书人为朝廷所用。这雅集也是士子同窗间交流切磋,私以为不应该以三六九等分之。”

    谢慎这么说,意思就是要参加雅集了。

    王章点了点头道:“旁的事倒也没什么,既然慎贤弟执意前往,愚兄倒也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稍顿了顿,王章继续说道:“杭州城不比余姚,世家豪族云集,牵扯到的官家身份更是不胜枚举。慎贤弟才华无双,但雅集之上也应多多留意,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要伤了和气。”

    王章是怕谢慎年轻气盛,在雅集上与杭州城本地的士子起了争执,弄得最后不欢而散。

    要知道雅士的名号不管在何时都是珍贵的,如果因为争一时口舌之快丢掉雅士的名号,那就得不偿失了。

    王章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谢慎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虽然是神童但心智尚不成熟,很有可能被杭州城以及宁波府的士子带进沟里。

    可是他却不知道谢慎的真实年龄比他还要大,只不过现在是一少年身罢了。若论人生经历,谢慎要比他王章还要丰富的多。

    只是王章好意提醒,谢慎也得表明态度。

    “章兄所言,某都记下了。”

    “慎大哥,这次雅集我也想去!”

    “如此雅集,怎能少得了王某人!”

    谢丕、王守文闻听此言也都纷纷表示要和谢慎一同前往杭州。

    谢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明日我们便问过张兄,若是他那边没有意见,我们便一齐向孔教谕告个假奔赴府城吧。”

    反正这次参加杭州城雅集,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