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331部分

寒门首辅-第331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明一代上柱国这个称号极少授出,生前获得这个称号的只有夏言一人。可怜的夏老头还被咔嚓了。

    谢慎自然清楚这一切,故而被授予上柱国的时候实在高兴不起来。

    但天子既然赐下了荣誉,总不能拒绝,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

    好在朱厚照够意思,还授予了谢慎一个职位詹事府左庶子。

    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但却让无数人艳羡不已。

    大明朝的官员不能光看品级,也要看与皇帝、太子的亲近程度。

    就比如内阁大学士也是五品,你能说内阁大学士不如知府吗?

    詹事府左庶子也是同理。

    能够和太子搭上关系,将来新君即位肯定是飞黄腾达。

    故而东宫被许多人视为高升的终南捷径。

    当然,对于谢慎来说根本不需要如此钻营。

    他已经位极人臣,兼任左庶子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但这给外界的信号却是谢阁老将荣宠不衰,哪怕将来新君即位,他还会是辅政老臣。

    顾鼎臣两行清泪啊。

    同样是人,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呢?

    他在东宫当先生的时候可没有太子啊。

    再看看人家谢余姚,一水的东宫背景。

    不仅是今上的先生,还是当今太子殿下的先生。

    罢了罢了,跟在谢慎后面好歹还能混个次辅的头衔,也算不错了。

    结束了大典后群臣各自散去。

    顾鼎臣与谢慎结伴走着,感慨道:“四明啊,人能活到你这个地步真是无憾了。”

    谢慎苦笑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九和只看到我光鲜的一面,却不知我愁得夜不能寐。”

    顾鼎臣讪讪一笑道:“那倒是,不过能者多劳嘛。大明朝若是没了四明你,恐怕要出不少问题呢。”

    “你这就是拍马屁了。这大明朝离了谁也照样不会受到影响。”

    谢慎耸了耸肩道:“就说你顾九和,不也是能臣一枚吗?”

    “四明啊,你这就是诛心了。我可是当僚机的命,你让我来掌勺,不定把这锅粥熬成什么样子呢。”

    “不说这些了,过些时日我打算回乡一趟,到时你便是不想掌勺也得掌勺了。”

    谢慎淡淡说道。

    “啊?”

    顾鼎臣显然感到十分惊讶。

    “四明要返乡?”

    内阁首辅在任期内告假返乡的不是没有,但大多是因为变故。

    譬如父母离世,要守孝三年。又譬如身染重病需要静养。

    像谢慎这样身强体壮,正值盛年却要告假返乡的实在是太罕见了。

    因为大明的权力争夺,尤其是内阁的权力争夺十分惨烈。

    就比如嘉靖朝,阁臣个个都是拔尖的人精,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不犯错误都可能被拉下来,更不必说主动告假了。

    古代交通不便捷,回一趟老家怎么也得几个月,要是守孝三年,回来早已是物是人非,还想继续当首辅?

    对不起,能够保住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就不错了,首辅是断然没戏了。

    故而张居正在父亲死后仍然不愿意回老家守孝,鼓动皇帝夺情,从而继续出任首辅。

    直到老父发丧,才不得不抽身三个月返回荆州江陵老家。

    饶是如此,张居正仍然命亲信将京师的奏疏全部送至荆州供他批阅。

    当时的小皇帝万历正是似懂非懂的时候,看到如此景象更是对张居正怀恨在心,这也为张居正死后的悲惨境遇埋下了伏笔。

    一代权臣尚且这样,更不必说那些地位不甚稳固的首辅了。

    抓紧时间稳固地位才是他们的首选,至于告假回乡还是算了吧。

    “怎么,我连告个假的权力都没有吗?这首辅当得甚是没意思。”

    谢慎也不禁拿自己开起了玩笑,心态真不是一般的好。

    “额,四明说笑了。你若是告假陛下肯定是准的。”

    顾鼎臣其实不太能理解谢慎的举动,不过谢慎既然选择告假肯定有他的理由。能够想出一系列新政的人岂是常人能够猜透的?

    至少谢慎不必担心权柄被夺的情况。有朱厚照在,他的首辅之位稳如狗。

    “老实说,京师的生活不太适合我。”

    谢慎慨叹一声,背负双手望着高高宫墙外的彩云。

    “京师的生活太浮躁,少了清润,整个人都似飘着的。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余姚的空灵。”

    顾鼎臣对此感同身受,他轻点了点头道:“江南自然是比京师适合生活,可有时人总得做出取舍。范文正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要真正为国为民做些事,还是要手中握有权柄的。”

    。。。。。。

    。。。。。。

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乡(一)

    谢慎回到家后并没有立刻回房而是前去督导儿子谢旭的功课。

    如今谢旭已经十四,出落的跟个小大人一般。

    见父亲大人来了,谢旭立刻起身相迎。

    他恭敬的冲谢慎施了一礼道:“儿子向父亲大人问安。”

    谢慎欣慰的抬了抬手道:“嗯,你书读的如何了?”

    谢旭束手而立道:“回禀父亲大人,儿子在温习《春秋》。里面有些地方理解的还不透彻,结合着注解研读一番。”

    谢旭已经考取了秀才功名,明年将参加乡试如果一切顺利将成为一名举人。虽然不比谢慎年少成名,但也算是起步很高了。

    虽然谢慎推行的新政在平衡士、商、匠、军的身份地位上很有帮助,可就现阶段而言士的地位还是最高的。要想做到高官还是得走科举这条路。

    儿子天资聪颖,考个进士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谢慎不想给儿子太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就好。

    “收拾收拾,过几日随为父回乡吧。”

    “父亲大人要返乡?”

    谢旭显然有些惊讶。如今谢慎身为内阁首辅,有无数的政务需要他处理,真的脱得开身吗?

    “傻孩子,内阁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大学士。有顾九和在,我是放心的。”

    “孩儿并没有别的意思,但凭父亲大人做主。”

    谢慎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返乡也是有考虑的。谢旭明年乡试,后年便是会试,连在一起怕是没有时间。

    现在回乡待上几个月,回京也还可以有半年时间准备乡试,不会耽误了举业。

    谢旭和谢慎不一样,他从小在京师长大,对家乡余姚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和感情。

    谢慎觉得有必要让儿子感受一番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其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一个余姚人。

    至于谢慎本人也有些想念大哥大嫂了。

    人嘛就是这样,离开的时间越久,对家乡的人和事就越留恋,总想着回味一番。

    加之谢慎现在被加封为上柱国,可谓达到人生巅峰,这个时候衣锦还乡也符合所谓的传统价值观和成功学。

    大哥大嫂,亲戚族人那里也会觉得很有面子,谢家在余姚当地的声望也会提升至无以复加的地步。

    至于芊芊,谢慎觉得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这么些年来芊芊一直对他百依百顺,他要回余姚芊芊肯定一路追随。

    谢慎还会带上二丫和水芸。她们都是余姚人,对家乡自然也是十分思念。平日里没有机会回乡,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回家看看。

    “你继续好好读书,为父去陪陪你娘。”

    “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

    。。。。。。

    离开儿子书房,回到芊芊房中,谢慎尽量放轻脚步想要给芊芊一个惊喜。

    这些日子他公务繁忙,有时甚至直接睡在内阁值房,回家的时间都很少,倒是冷落了芊芊,今日正好补偿一番。

    来到妻子身后,谢慎咳嗽一声道:“你这绣的是什么,鸭子吗?”

    “什么,那是鸳鸯好不好,又取笑人家!”

    转身见夫君一脸坏笑,芊芊立刻来了气,一通粉拳砸向谢慎胸口。

    “你还知道回来,怎么不死在外面?整日叫人家独守空闺,你可知人家多么寂寞。”

    谢慎一把将芊芊搂入怀中,轻呼了一口气道:“为夫这不是来负荆请罪了吗?”

    这口热气正好擦过芊芊的耳旁,弄得她耳根一阵潮热,简直要迷倒了。

    故而虽然嘴上仍然不饶人,可语气明显软了不少。

    “哪个要信你的谎话,怕是又在外面沾花惹草了吧?”

    谢慎连忙举手发誓道:“绝无此事,若有谎话叫天打五雷轰。”

    芊芊连忙伸手堵在谢慎嘴前道:“瞎说什么。”

    “夫人信我了?”

    “嗯。。。。。。”芊芊低垂下头,抿着嘴唇道:“不过你要答应以后多回家看看。国事再忙那也不如家人重要。”

    谢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为了补偿夫人,为夫决定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芊芊闻言大喜,但随即神色一黯道:“我可不要胭脂水粉,金银首饰之类的。”

    谢慎连忙道:“放心好了,不是那些。为夫准备向陛下告假三月,回乡休憩一阵。”

    “啊?”

    芊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谢慎要告假三个月?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这可是个惜时如金的人,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放到处理政务上。

    谢慎笑着解释道:“为夫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不休息连轴转啊。”

    “讨厌!”

    芊芊又是一拳砸向谢慎胸口。

    “那一定要把水芸和二丫一起带回余姚。她们也很久没回去了。”

    谢慎欣慰的点了点头道:“为夫也有此意,娘子真是越来越有大妇之风了。”

    芊芊哼了一声道:“还不是你逼得,别拍我马屁了,没用。”

    “娘子啊这次回余姚为夫准备带旭儿去当时读过书的县学走走,希望对他有些激励。”

    芊芊点头道:“是啊,旭儿虽然读书用功可毕竟出身优渥,性子还是太柔弱了些。让他看看夫君当时读书的艰苦条件也好让他有所长进。”

    谢慎欣慰道:“知我者娘子也。”

    谢旭毕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是纯正的官二代富二代。和谢慎这种寒门出身的基础资源完全不一样。

    虽然谢旭也很知书达礼,但性子确实是个问题。

    要想将来有所成就,必须有坚毅的性格才行。

    谢慎希望此行可以让谢旭有所触动,那么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旭儿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未来是很有希望官居要职的,为夫也希望他能够继承为夫的衣钵。”

    谢慎不得不承认新政的推行需要君臣的协力合作。

    他和朱厚照之间自然没有问题。不过二人百年之后呢?

    太子朱载塘和谢旭之间还能像他们父辈那样相互信任吗?

    如若不然,新政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这也是谢慎最担心的问题。接下来他的一大任务就是让朱载塘和谢旭培养感情,好为新政的延续推行打下基础。

    。。。。。。

    。。。。。。

第五百八十七章 返乡(二)

    九月初五,谢慎决定返乡。

    包括儿子谢旭、妻子芊芊、侍妾水芸、二丫在内的一众亲眷一同前往。

    鲁种田带着几十名护卫紧紧相随,确保谢慎一家人的安全。

    举家返乡自然是包船最合适,一家人从张家湾码头上船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于九月二十五抵达余姚城外的码头。

    得知谢阁老要返乡,余姚县令寇冉、绍兴知府郑恪、浙省巡抚刘连晖在内的一众官员早早来到城外码头迎接。

    小卒衙役更是早早派到了几十里外,见到谢阁老的船驶来便策马飞奔报信,故而这一众官员是提前做好准备的。

    等到谢慎在鲁种田的搀扶下跳下船时,看到了一个极为壮观的景象。

    几百名官员整齐的跪倒在码头上,浙省巡抚刘连晖高声道:“下官浙江巡抚刘连晖携本省一众官员迎接首辅大驾。”

    大明的官场极为有意思,有很多不知所谓的规矩。这些规矩并没有明确的出处,而是百十年来一代代人摸索得出的。

    比如这下官见上官的跪拜之礼,就是谄媚逢迎者率先作出的。

    好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天地君亲师照理说是不应该跪拜任何人的。

    但是官员或者说政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可以说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为了政治利益和前途都可以不要节操。

    跪拜算什么?君不见成化朝还出了个为了讨好首辅万安而献宝的‘洗鸟御史’呢。

    如果说这一拜能够换得上官的青睐那就太值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海笔架。

    谢慎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