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52部分

寒门首辅-第252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不必直接面对宁王的水师。

    宁王谋逆之心早已有之,故而很早就开始训练军队,其中最精锐的便是一支水师。

    江西河道纵横,又有鄱阳湖这样的大湖,训练起水师来十分方便。

    反观南直隶、浙省等地,因为海禁的原因,寸板不得下海,导致此地的兵勇反而多是旱鸭子。

    现在虽然开了海禁,但那才几年完全改变不了这种状。

    谢慎带的这只军队,其中水性好的恐怕连十分之一也没有。真要是比起来别说宁王那只水师了,恐怕就连安庆府的水兵都比不了。

    通往安庆府的陆路并没有宁王的叛军阻截,故而走起来还算顺利。

    待谢慎带领大军抵达安庆城后,安庆知府周越直是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个老哥苦啊,本来好好的在城中做知府享福,结果宁王一拍桌子他娘的反了。

    他这一反不要紧,连带着安庆府跟着遭殃。

    没办法,宁王出了江西之后正对着的就是安庆府。

    如果不拿下安庆府,水陆要道被锁死将十分被动。

    安庆府的位置太险要了,宁王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争夺。

    但这样也就为朝廷赢得了更多的反应时间。只要宁王的兵力被牵制在安庆府周围,朝廷便可以从容布兵。

    安庆知府周越要给谢慎安排接风宴,被谢慎严词拒绝。

    开什么玩笑,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搞那虚头巴脑的。

    谢慎不禁怀疑起周知府的人品来。

    不过眼下却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大敌当前,一定要同仇敌忾。

    安庆府一下涌入了五万军队,压力着实不小,但勉强也能住下。

    谢慎则是带着亲兵住进了知府衙门。

    稍稍洗漱休整了一番,谢慎便来到二堂和周知府讨论战况。

    二堂本是府衙办公之地,现在却充为临时的军政决策地。

    墙壁之上悬挂着一副巨型地图,安庆府周围每处河道都清晰的秒绘了出来。

    谢慎指着安庆府外几十里的一处河湾道:“此处乃是天然河湾,谢某觉得宁王叛军一定在此驻扎。”

    宁王带来一只强大的水师,故而便需要给战船选择停泊之地。

    安庆府周围虽然水系纵横,但河湾却不多,此处河湾应该是最适合驻军的了。

    “小阁老英明!”

    周知府送上一记马屁,幽幽道:“不过眼下我们没有主动出击的实力啊。”

    谢慎摇了摇头道:“非也,只要不在水道上和叛军交锋,我们便不会落下风。”

    不与叛军正面交锋?那还叫什么主动出击啊?

    周知府暗暗腹诽道。

    谢慎当然不知道周知府的这些心思,继续说道:“本官要做的就是一把火烧了叛军的战船!”

    宁王叛军强就强在水师,只要把他的战船焚毁,宁王就似乎被断了臂膀一般,再无法嚣张。

    嘶!

    周知府倒抽了口凉气。好狠的心思啊。

    那宁王如果真的寻找河湾做停泊处,战船肯定是连着的。

    谢阁老这是要学那火烧赤壁啊。

    “不过,本官需要周知府的配合。”

    “小阁老请吩咐。”

    周知府冷汗直流。他心道你是内阁大学士,又是天子钦命的统帅,还谈什么配合直接下命令好了。

    “嗯。”

    谢慎对周知府的态度很满意,继续道:“周知府不妨派出一人出城假意与宁王议和。”

    眼下宁王叛军对安庆府呈围攻之势,战船都用来封锁河道了。只有用议和拖住宁王,谢慎才有机会派出军队出城焚毁宁王的战船。

    。。。。。。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很不幸的是,周知府便是这么一个熊到家的统帅。

    若是谢慎的援军未至,他现在肯定还龟缩城中死守,绝不会有一丝开城求战的心思。

    这倒也不能怪周越。毕竟他就是一个文官。

    大明虽然以文制武,导致出了许多文官统帅,但那也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像周知府这样赶鸭子上架的确实不多。

    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击败对手前,龟缩在城中等待援助不失为一种选择。

    可让谢慎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明明他的援军已经到了,周知府还是一副萎缩的姿态,这他娘的也太怂了吧?

    他手中足足有五万人,而宁王最多也就是这个数。

    毕竟号称的军队数量不能信,至少得对半砍。

    谢慎被周知府搞得哭笑不得,良久才叹声道:“叫你去假装投诚你也不敢,难道你想和宁王叛军野战?”

    听到野战二字,周越便觉得浑身一寒,下意识的咽了一口吐沫。

    “不。。。不必了。”

    谢慎摆了摆手道:“既然周知府不想和叛军野战,那就按照本官说的假装投诚。剩下的交给本官,你不用管。”

    “小阁老,这投诚若是被宁王看出来了可该如何是好啊?”

    见周知府这个熊样,谢慎真想夺了他的权柄自己来。但现在不行,他的计划中周知府的假意投诚很关键。

    “你不会演的像一点吗?懂不懂演员的自我修养?”

    “演员的自我修养?小阁老,下官愚钝,这是何物啊?”

    谢慎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周知府愚的他都口不择言了。

    “咳咳,本官的意思是你要尽全力去装的像一些。”

    “噢。”

    周知府好不容易明白了谢慎的意思,但转念一想又愁上心头。

    “可是小阁老,下官若是假意投诚,会不会被陛下误会?万一陛下信以为真,那下官可就冤死了啊。”

    谢慎差点背过气去,怒声道:“这件事本官知情,陛下若是问起来,本官自会去替你言说。”

    “小阁老别误会,下官不是怀疑您。下官是担心人言可畏啊。”

    “你又不是假戏真做,便是有些流言又如何?”

    “这,这。。。下官上有老,下有小经不起折腾啊。万一下官被拿进锦衣卫诏狱。。。”

    “好端端的,你怎么会下狱,别乱想了。这件事你办好了只会有功,本官会奏请陛下重重奖赏你的。”

    无奈之下,谢慎只得拍着胸脯给周知府做起保来。

    “有小阁老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周知府闻言立刻喜笑颜开。

    “下官全听小阁老差遣。小阁老让下官往东,下官绝不会往西!”

    “好了,你不用在这里给本官表忠心,本官信你!”

    谢慎真想仰天长叹一声,这他娘的都是什么猪队友啊。真还不如让他自己来!

    周知府告退后,谢慎唤来鲁种田吩咐道:“你且派出些探子去看看叛军水师的驻扎地。不管他们驻扎在何处,立刻来报!”

    “遵命!”

    鲁种田双手抱拳,毅然领命。

    。。。。。。

    。。。。。。

    从杭州出发,经遂安入婺水,转渡乐安江,便能进入江西地界。

    王守仁计划的行军线路便是这条。

    不过,正德皇帝显然对此不太满意,觉得这么行军是绕远了。

    而且这样一来,得横渡鄱阳湖才能攻打南昌。

    “王卿,能否从北面行军呢?”

    朱厚照一边揉搓着手掌一边问道。

    对于行军打仗的事情,朱厚照总是会很兴奋,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将领的排兵布阵指手画脚。

    这在平时自然没什么,可眼下事关平叛事宜,朱厚照这么插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至少王守仁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既然天子宣召叫他来统领这只军队,自然应该让他全权负责。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天子对兵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嬉戏的阶段。如果真按照天子的喜好排兵布阵,那一定会吃败仗的。

    见王守仁默然不语,朱厚照有些不悦道:“王卿怎么不说话?难道朕说错了吗?”

    谢慎率领的大军已经驰援安庆府,王守仁的军队也应该即刻开拔,这样遥相唿应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但是显然,君臣意见相左,聊不下去了。

    屋内的氛围十分尴尬,空气都几乎凝固。

    王守仁将身上甲胄脱了下来,整齐放在一边。

    “既然陛下不信任臣,臣自该退位让贤。”

    王守仁虽然语气很恭敬,但明显能感觉到他话中的怒意。

    冷暴力才是最可怕的,王守仁便用这种方式对天子表达抗议。

    正德直是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王守仁要撂挑子不干了?

    正德以为天底下就数他的脾气最大,谁知山外更有一山高,王守仁的脾气竟然比他这个天子还要大!

    他不过说了王守仁几句,给他提供了更好的行军路线,结果王守仁直接不干了!

    唉,谢慎怎么推举的人都那么不让人省心啊!

    朱厚照只觉得烦闷不已,只得摆手道:“朕不说你了便是,你快把甲胄穿戴起来。”

    王守仁却是没有动作。

    “你,你。。。。。。”

    朱厚照只觉得很没有面子,牙齿打颤面色变得煞白。

    “陛下若是让臣掌兵便得答应臣三个条件。”

    为了防止正德再作出干涉自己决断的事情,王守仁不得已只能跟正德约法三章。

    “好,好啊!你倒是说说看,要让朕答应你什么!”

    朱厚照气急反笑,阴恻恻的说道。

    “第一,陛下不能再干预臣的行军计划!”

    正德想了想,心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点了点头道:“这一条朕答应你。”

    王守仁稍顿了顿继续道:“第二,陛下不能有亲征的想法。”

    呃,这一条可是让正德郁闷不已。

    他其实是很想御驾亲征的。可是他知道谢慎肯定不会同意,这才叫谢慎领大军去驰援安庆府。他好留下来跟着王守仁带领奇兵直捣黄龙。

    可现在王守仁看出了他的心思,该如何是好?

    。。。。。。

    。。。。。。

    以正德的性子,真想叫人把王守仁拖出去狠狠廷杖一顿。

    但是现在不行,一是战事紧要。二是这个人是先生推荐的。

    他若是真的命人廷杖了王守仁,那不就是打先生的脸吗?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要说正德对谢慎还真是没话说。大明朝帝师可不少,能够像谢慎这样得到君父敬重的确实不多。

    “王卿,朕答应你。”

    正德虽然心中十分不愿,却不得不应下。

    因为他知道,假如他不答应的话,王守仁真敢撂挑子不干。

    “臣多谢陛下。”

    王守仁得到正德皇帝的承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臣定当为陛下效死力。然此行危险重重。若是臣不能回来。。。。。。”

    说到这里,王守仁有些哽咽。

    “若是臣不能回来,也请陛下勿要为念,一心剿灭叛军。”

    王守仁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国士,故而在面对家国天下事时会选择毫不犹豫的迎上前去,而不是退缩以求保全。

    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素质觉悟,谢慎会推举他来参与平叛。

    “别说这些没用的。朕命令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来!”

    听到这里,朱厚照眼眶一红,朗声道。

    这个倔脾气的年轻人最佩服的就是为国家舍弃个人安危的勇士。王守仁虽然是个文官,但却不缺乏勇士的一切素质。

    在这一点上,朱厚照还真是有些矛盾。

    他佩服王守仁的公心,却对王守仁不给他留面子十分愤怒,这两种矛盾的心情混杂在一起,还真是难以鸣状。

    朕命令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来!

    虽然这句话霸道不已,但是王守仁听来却是异常感动。

    一直以来,文官对这位少年天子都有一种误解。他们以上古贤明君王的标准要求正德皇帝,自然觉得正德皇帝荒唐放荡,没有一点明君的风范。

    不说上古圣明的君王,便是以先帝弘治天子来作对比,正德都毫无疑问的是个“昏君”。

    但正是这样一个文官们眼中的“昏君”,能够亲自巡视宣府,能够临危不乱激烈士气。

    就是这样一个文官眼中的“昏君”,下令废除执行了一百余年的海禁,进行五口通商。

    就是这样一个文官眼中的“昏君”,接受谢慎推行的新政,下令清丈土地,更改商税。

    便是王守仁,都曾经对正德满怀成见。

    直到这一刻,他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皇帝陛下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啊。

    或许皇帝陛下的私德是差了一些,可他一点不缺乏进取心和对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