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76部分

寒门首辅-第176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意思很明显,张天瑞是东宫侍讲中的领袖,谢慎的极速升迁打乱了平衡,隐隐有取代张天瑞之意。

    虽然左为尊,左庶子多少压了右庶子一头,可谢慎还兼着四品佥都御史的职位,比张天瑞整整高了两级。

    若谢慎真的有意和张天瑞掰掰手腕未必没有机会。

    谢慎去劝反倒把张天瑞劝出了火气,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无奈之下,谢慎只得使出了撒手锏道:“既然如此,老大人便去罢。”

    “你。。。。。。”

    张天瑞没想到谢慎口风大变,登时气的七窍生烟。

    可他又不能发作,毕竟说出那番话的是他张天瑞,又不是谢慎逼他的。

    场面一时僵住,张天瑞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怔怔的站在殿中。

    此时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韩复解围道:“两位大人都是为了殿下,不必伤了和气嘛。依韩某浅见,不妨诸位为殿下定出一个章程来,按照此章程读书即可。”

    这是要给小太子定日程表嘛。对此谢慎倒是并不反对。

    小太子确实过于顽劣了些,如果没有规程约束,确实不利于其成长。

    不过这日程表如何定却是个大问题。

    绝不能由着张天瑞这些老学究来。不然谢慎好不容易为小太子争取来的休假机会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云坪公以为如何?”

    谢慎试探着问道。

    张天瑞得了个机会自然就坡下驴道:“是该拟写个章程出来。”

    弘治皇帝对小太子近乎溺爱,以至于为他选出的都是严师大儒,当然谢慎除外。

    在这些严师看来储君就应该有储君的样子,不能整日嬉乐。

    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喜欢夸大其词。

    朱厚照不过和太监宫女玩乐了半个时辰,就被张天瑞等指为好逸乐,未免太不公允。

    “云坪公当执笔。”

    谢慎谦虚道。

    张天瑞起初对谢慎态度不错,那是因为谢慎是晚辈又只是一个六品赞善,对他的地位根本构不成威胁。

    可现在谢慎已经和他平起平坐,并隐隐有超越的架势,在这种情况下张天瑞的危机意识便彻底爆发了。

    他冷哼一声,十分自然的接受了这个邀请。仿佛这一切本就是他该得的。

    “太子殿下每日听讲内容为儒家经文,老夫以为还应加入前朝史书。”

    儒家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固然对于统治者很有意义,但毕竟虚无缥缈了一些,需要支撑。

    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佐以儒学确实很合适。

    “除此之外,还应对太子殿下教习礼法,以尊社稷。”

    说到这里,张天瑞刻意提高了些音量,仿佛在对皇太子朱厚照之前的荒唐行径表示不满。

    谢慎却暗暗皱眉。

    小孩子最烦的应该就是礼法这种东西了。

    如果叫小太子读书他还能接受,再加上礼法课那还不得累死。

    “教习礼法这种事情确实需要,不过由宫内太监教授更为妥当。”

    谢慎不疾不徐的说道。

    他看似同意了张天瑞的意见,实则为朱厚照争取到了很多东西。

    毕竟太监和皇室是绝对一条心的。即便真的要教习礼法,由太监来教授也会让小太子轻松不少。

    张天瑞微微不悦,他本是想从东宫侍讲挑人来教,但谢慎这么一说他也不好开口了。

    毕竟文官是外臣,太监是内侍。教授礼法这件事内侍比外臣更合适。

    “右庶子说的在理,内监确实更合适教习殿下。”左谕德韩复又跳了出来和稀泥。

    张天瑞哼了一声道:“此事还需要再议,先拟个章程出来待老夫看过便奏请陛下好了。”

    说完竟是一挥衣袖走了。

    接下来就是皇太子用午膳的时间了,其余东宫侍讲纷纷退下,唯独谢慎被留了下来。

    “孤多谢右庶子。”

    小太子一本正经的向谢慎致谢,脸颊一鼓一颤煞是可爱。

    谢慎差点被逗乐了,强自忍住笑意道:“臣不过是尽人臣的本分,殿下折煞臣了。”

    谁知小太子却是摇了摇头道:“若非右庶子出面,左庶子肯定会把事情闹到父皇那里。”

    皇太子朱厚照对谢慎的印象本是很浅,但经此一事后却是完全记住了他。

    谢慎完全站在皇太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这让朱厚照十分欣喜,认为除了内侍外终于有人可用了。

    “右庶子放心好了,孤不会让诸位失望的。”

    谢慎心中颇为感动。

    谁说朱厚照天生就是荒唐小子的,现在不是很明事理吗。

    只要引导得当,想要让朱厚照成为明君并非没有可能。

    “殿下身为储贰身载天下臣躬万民期望,故而左庶子才会有急切之意,殿下切莫怪罪于他。”

    小太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道:“孤知道的。”

    接下来朱厚照竟然吩咐随侍太监留谢慎一同用午膳,这可是连张天瑞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

    对此谢慎倒是并不意外。

    毕竟人都是感性的,你真心待他,肯定会收到回报。

    宫廷膳食谢慎还是第一次吃,看着太监们一道道的布菜,不由得来了胃口。

    可是毕竟太子就在身旁,他也不好太放开,吃的十分矜持。

    热菜,冷拼端是荤素搭配十分合宜。

    吃完一顿大餐,谢慎十分满意。

    进宫面圣,又到文华殿看望小太子顺带着蹭了一顿工作餐,这波不亏。。。。。。

    上午授课结束后,下午便是太子休息的时间,至少在张天瑞的新日程表出来之前是如此。

    谢慎不想再打搅小太子便离开文华殿出宫去了。

    临到宫门前,谷大用追了出来笑道:“谢大人方才很是会说话呢,太子殿下念了谢大人的好,谢大人前途无量矣。”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

    谷大用是什么人?那可是将来在正德朝唿风唤雨的八虎之一,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西厂提督。

    他说的话自然有参考价值。

    作为侍奉东宫的太监,谷大用和刘谨无疑是最得小太子信赖的人。从目前来看,谷大用甚至更胜一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谢慎与谷大用结交便是为了长远计。

    大明的政治制度决定了要想混到顶层,当上内阁首辅没有内监的助力是不可能的。退一步讲,即便真有不与太监合作做到宰辅之位的,其政治理念也很难贯彻执行。

    票拟批红是大明朝廷的独特产物,缺一不可。

    故而一旦内阁和司礼监起了矛盾,那绝对是火星撞地球的。

    谢慎对谷大用拱手致谢,出宫返回府中。

    这一次入宫不但在天子面前有所表现,还赢得了小太子信赖,实在是十分划算。

    回到府中,在水芸的服侍下换掉朝服谢慎便闭目养神了起来。

    目前的形势大好,李广倒台张鹤龄束手,朝中奸佞一时群龙无首。

    加之弘治皇帝在地震后深刻反省,将懈怠情绪一扫而空,理政之勤甚至比登基之初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内阁,端是老中结合,有徐溥,刘健这样的台柱子,也有李东阳,谢迁这样的少壮派。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没有青年人才储备。

    这也是特定史时代决定的,如果出一个二十来岁的阁老,朝中衮衮诸公还不得骂声连连。

    故而该熬的资还是得熬的。虽然谢慎简在帝心,又深得东宫器重,但如果做不到一定位置,想要入阁难度还是很大的。

    四品佥都御史不算低,再往上便是副都御使和都御史了。

    如果能够做到都御史,那也算是与六部尚书齐名的部院大员了。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做到礼部侍郎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这几乎是入阁前的标配职位,只要做到这层,再入阁就是水到渠成。

    要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入阁不当阁老是不可能的。

    当然即便强势如张江陵也没有完整的完成改革,所以政治这个东西真是说不准。

    水芸一边替谢慎揉肩一边道:“老爷,济盛昌的分红已经送到了,一共是十万两银子。”

    “咳。。。。。。”

    饶是谢慎定力十足,听到这个数字也着实一惊。

    三万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便是主政牧民三年,地方孝敬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两。而济盛昌半年的分红就有十万两,这暴利简直是可怕。

    谢慎虽然知道放贷来钱快,却不曾想会这么快。果然明末晋商崛起是有道理的。

    弘治正德时期白银还没有大规模流入,故而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一两白银差不多能够购买一石米,到了万时期白银贬值,但一两二钱银子也可以买一石米了。

    京师地价贵,但在谢慎老家余姚,二两银子就能买一亩水田。临街最好的商铺也不过五十两银子。

    十万两银子,这真是几辈子也花不完啊。

    “这么多银子。。。。。。”

    谢慎思忖着这些银子该如何花。照理说,最赚钱的行当便是贩卖丝绸。开家绸缎铺吗?不,这也太不符合谢慎现在的身份了。

    不过如果能将皇室丝绸采买生意揽到手倒是着实不错。

    这件事着实有利可图,谢慎便想着要不要和邓太监商议一二。

    邓原如今贵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对这些宫廷采买的事宜还是有话语权的。

    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绸,湖广的米粮,这三样都是大明最着名的东西。

    棉布这一块谢慎想要接手并不难,因为棉花种植已经牢牢被他把控在手中,生产资料得到了控制,再想制作成品便有了充足的底气。

    在原本史中,直到嘉靖年间朝廷改稻为桑在浙省南直隶大规模种植桑树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才导致浙省,南直隶粮食需要从湖广调运。大明也正式从江南熟天下足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而在弘治朝,江南仍是产粮区。虽然谢慎在浙省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可那是滩涂种植不占原本耕地,粮食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谢慎却是不想搞什么米行的。

    粮价比起布价,丝绸价格实在是不够看。要做就做最赚钱的行当,断然没有理由和和钱过不去。

    要想和皇室丝绸采买搭边需要许多运作,这个急不来。

    但经营棉布生意却不需要太多这方面的考量。

    棉布用的最多的是寻常百姓,这也是一块大蛋糕,只要切的好了端是能狠狠赚上一笔。

    想到这里,谢慎冲水芸道:“你也歇一会,帮我把虎儿叫来。”

    水芸点了点头出了屋子把陈虎儿叫来,谢慎冲陈虎儿沉声道:“你去街上打听一下京师中有名的布行,然后问问行情。”

    陈虎儿哑然道:“老爷,你要买布吗?现在布价不贵,买了正合适。”

    谢慎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叫你去你就去,哪里那么多话。”

    陈虎儿挠了挠头,嘿然笑道:“小的这便去。”

    陈虎儿走后,谢慎便起身朝屋外走去。

    水芸皱眉道:“老爷怎么又要出去。”

    谢慎摆手道:“我去一趟王大人府中,晚点回来。”

    王华府中,老爷子王华正自和长子王守仁闲谈,听得谢慎来了便叫管家把他请进来。

    谢慎一进到厅中见王华老爷子和王守仁都在,便纷纷礼道:“见过老大人,阳明兄。”

    王华嗯了一声,王守仁却是连连摇头:“愚兄可当不得这一礼,谨修现在是朝廷四品大员,愚兄不过是一失意举子,实在是天壤之别。”

    谢慎愣了愣不知该如何接话。

    要说王阳明也是够惨。原本史中他就考了三次会试才中进士。

    如今大比已过两次,明年就是会试的年份,王阳明若是再不中估计就该对科举心灰意冷了。

    谢慎安慰道:“以阳明兄的学识,明年大比定会连捷,登皇榜入翰林。”

    王守仁无奈笑道:“谨修真会说笑。”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章 开海禁

    谢慎却是笑道:“阳明兄且信我一次,明年大比你定能高中。”

    王守仁饶有兴致的道:“谨修你什么时候变成能掐会算的算命先生了,难不成是看透了愚兄的气运,知天道了?”

    谢慎心道我确实是知天道可不能和你说啊,真是无奈。

    “阳明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以阳明兄的学识经,岂有不中道理。”

    “那便借谨修吉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