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晚唐 >

第509部分

晚唐-第509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堂上诸将汇聚,个个面色红润,喜形无色。

    在不久前,众人还为战事不决而忧心忡忡,结果郡王从奚境绕了一圈后,整个形势立即变换,镇**不到半月时间就把契丹大破,夺取辽西全境。

    到现在,许多军官还有些云雾之中的感觉。

    “这一次战役,郡王先在东西两面派出数路兵马,成功的把契丹人多达两万战兵五万家丁共七万大军给分别吸引在了各处。七万兵马被分别吸引在了都山、白狼山、怀远、燕郡等数地之间,麻痹了契丹人的警惕之心。特别是大帅选在新年之后的这个时期,海上结冰,让契丹人更放松了警戒。郡王亲率精兵绕到奚境,然后突然插入都山与营州柳城之间的白狼山。先歼灭白狼山契丹兵,切断了柳城与都山的联络,然后聚兵再歼都山守军。”

    “等契丹人发现的时候,我军已经直接杀到了柳城城下,而东面行营的赵军主与曾军主也适时发动攻势。将东面的契丹兵马拖住。一直等我们攻破了柳城。契丹人也没能集合起来。从头到尾。我们各个击破,以相同的兵力,却以,嗯,我看下啊,我军此战具体伤亡是战死一千三百七十人,伤两千余众的代价,最后歼灭契丹、奚战兵八千五百余。歼灭家丁两万余。并且俘虏战兵五千,家丁一万五。歼灭和俘虏达到四万七千众。最后逃走的契丹人只有两万五不到,其中战兵只有不到八千。诸位同僚们,这一战,我们大获全胜,以伤亡三千余的代价,歼敌三万,俘虏两万,并收复整个营州之境。”

    李良说到激动处,忍不住手臂连连挥。面色通红。

    堂上响起一片连绵掌声,经久不息。

    “辽西境内柳城、白狼城、汝罗城、巫闾城、辽西城、燕城、怀远城、临海顿城。八城全部收复。契丹人被击退,我们不光俘虏了两万契丹俘虏,还有一个好消息,辽西境内现在还有包括契丹、奚、突厥、鞑靼、新罗、靺鞨、高句丽、回鹘、汉人等在内共一万余户,人口六万八千口。”

    “除此外,夺取辽西后,我们还缴获有三万多匹战马,五万余头牛,一万多匹挽马,另有羊二十余万头。此外,还有十多万石粮草。钱三十余万贯!”

    李璟打断了李良的报告,插话道:“这些缴获,除了战马外,其它很大一部份应当都是来自于辽西定居的那些百姓。对此,我们处理的时候得小心谨慎。我有一个初步想法,把辽西的奚、高句丽、契丹三族的人口全部迁往淄青镇,把突厥、回鹘人迁到清州平壤一带去。另外靺鞨、鞑靼人迁往辽东半岛的金州、积州、岫州去。然后再从中原把新招募的百姓迁到辽西来。原本属于这些百姓的财产,我们可以登记在册,等将他们迁到新地之后,再按册上的记录拔给他们房屋、牛马、土地、工具等相等的财产。”

    虽然辽西居住的百姓多是外族,不过李璟也不打算对外族一直那么排外。吸收和同化,同样重要。特别是眼下李璟的地盘渐大的时候,对这些胡族的待遇一样重要。

    对这些外族,既要防备,同时也得吸引。把他们从辽西迁到淄青等地,李璟相信,只要管理的好,这些人一样可以成为帮助镇**壮大的力量。

    “没有问题,参谋司可以拟一个迁移方略。”李良对于这个提议并不反对,辽西的人口并不多,眼下加上俘虏才不到十万人。只要迁走一半,再从中原迁来十万人口,胡族在辽西便成了少数部份。

    “子俊,契丹和高句丽现在情况如何?”李璟目光望向李维。

    李维起身,接过了李良手中的竹鞭,清了清嗓子,站在悬挂着的大幅东北区域地图前指点。

    “辽西契丹大将耶律释鲁和都山契丹大将耶律岩木二人,目前已经确认都还活着。两人带着辽西的败兵共战兵八千左右,家丁一万七千左右,顺着辽河西岸一路向北,然后沿着西辽水退往潢水,返回契丹草原。”

    “另外,我们刚刚收到的消息,合不勒与忽图所率一万鞑靼骑兵在土河与潢水交汇处被耶律古直,也就是耶律匀德实的四弟,当今契丹夷离堇耶律蒲古的叔父大败。合不勒和忽图一万骑兵几乎尽没,只余千余骑沿土河南逃。”

    合不勒和忽图一开始进入契丹时情况不错,凭着出其不意,接连袭击了数个契丹部族,攻破了七八个契丹小部落。两人连战连胜,便有些大意起来。结果当耶律古直带着五千精锐契丹骑兵闻讯而来的时候,他们自己反倒没有防备。结果一战之下,被契丹大败,鞑靼兵几乎尽没,一路南逃。

    “奚王突董苏的儿子去诸率西奚部一万骑兵接郡王之令,正好进军土河一带,救下了合不勒二人,还反击耶律古直,歼灭千余契丹骑兵。耶律古直失利,率军返回潢水。合不勒与忽图,现在与去诸都留在奚王牙帐。”

    “另外,痕德可汗得了我们支援的器械后,一开始还打了几个小胜仗,不过眼下又是连连败绩。已经呈现不支情况。”

    李璟闻言。不由的摇头叹惜。这痕德可汗虽然心志坚定,但是论起打仗来,确实不怎么样。有了精良的军械,依然还打不赢。现在契丹人从辽西撤回去,这下估计痕德可汗更加要撑不住了。

    想了想,李璟觉得还是不能现在就放弃掉痕德可汗,不论怎么说,他的名号对于李璟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派人给痕德可汗送信。若是他支持不住,就让他向奚王牙帐撤退,在那里与奚军和鞑靼兵汇合。我们现在占据辽西,与奚境也只是隔着七老图山山脉,让他们靠向我们,可免后背之忧。”

    李存孝忍不住问道:“郡王,我军新胜,眼下又有奚、鞑靼和契丹可汗之助,何不趁此机会一举杀向契丹,直接灭了迭剌?”

    这次辽西之战。李璟率军千里迂回,九个随军的弟子都表现极好。特别是在白狼山与都山之战中。两次李璟都是将自己的帅旗交与李存孝,由他带着帅旗引领全军勇猛冲锋。战后,李璟对他也是大为嘉奖。

    不过,李存孝勇则勇,但是一说起战略战术层次上的东西,他的敏锐性就严重不足了。

    李璟目光望向刘寻,轻笑着道:“你以为呢。”

    “末将以为,此时并非进攻契丹的大好时机。”刘寻起身,沉声回答道。

    “哦,为何?”

    刘寻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思绪。眼下他已经是一军之主,也越发的成熟起来。

    “其一,我军新攻下营州,眼下营州未定,实不宜再次用兵。其二,契丹虽新败,但其实力尤在,冒然深入契丹,契丹人只需要远遁避战,我军便难以建功。其三,我认为我们下阶段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先将高句丽灭掉。其四,职下以为,眼下契丹内乱,加上奚和鞑靼又刚归附于我,与契丹相战。我们暂时只须坐观,便是最好的对策。”

    李璟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大徒弟的表现越发的满意起来。

    契丹虽然眼下开始向定居过渡,但说到底还是个游牧民族。镇**眼下新得辽西,根基未稳,这个时候如果又开始一次大规模的用兵,深入草原征战的话,并不理智。中原与草原做战,最麻烦的一点就是中原人进攻草原的时候,草原人一旦见形势不利就会远遁,跟你玩敌进我退的把戏。

    李璟现在辽西还刚打下,而且幽州的范兴隆先前还出兵攻打了平州。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用兵契丹是十分不智的。

    对付契丹,现阶段还应当是以夷制夷,发动奚、鞑靼和痕德可汗一起对付契丹。镇**可以出钱甚至出军械,但绝不能掺与过深。

    要想经营东北之地,李璟的策略还是稳打稳扎,逐步推进,打下一地,就掌控一地。不再使有反复的可能。

    “七郎,辽西走廊修建情况如何了?”李璟转而问向李让。

    “我军之前动用军民十万,从去冬开始修筑辽西走廊沿海通道。按大帅先前提出的路线,辽西走廊将从山海关开始一直修到安市,全程六百五十里路。整个工程量很大,按计划,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人力和物资都能充足,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打通。”李让如实回答道。

    一年的时间很漫长,不过李璟也知道,一条六百五十里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好修的。特别是这条路,还将是头一次修,是没有基础的。

    “需要多少物资和人力,你尽管做出计划报上来,我尽量满足你。”李璟敲着桌子,认真道。虽然有无终道走白狼水河谷道通辽,但这条路虽是老路,可并不快捷,而且尽在山中。李璟需要一条更加快捷,更加平坦的道路。

    辽西走廊比无终道将更快捷,更安全。

    这条路修好之后,从平州出山海关沿海直达安市,与整个辽东半岛联通起来,并且能与国内城、平壤城等东面更远的地盘联通。

    有了这些道路,镇**才能更加好的控制辽东辽西之地,而辽西走廊,至为关健!(未完待续……)

第639章 霸业初成

    (感谢骸骨之王、annyl1999、simon_s、戚震、无畏所谓、梦梦梦梦梦梦、人间有梦、无畏所谓的月票支持和打赏,谢谢大家!)

    乾符五年,七月。

    浩浩荡荡的十余辆四轮马车,百余人行走在通往镇**登州的官道上。

    一个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骑着马走在车队的最前面,他身着一袭白叠布圆领长袍,头上戴的是黑色的乌纱幞头,略显削瘦的脸庞上,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留着五绺长须的嘴角略带微笑,顾盼之间,神采流转,加上跨下的雕花银鞍和白色骏马,实是个充满儒雅的成熟男子。

    同样骑着白马,紧跟在这人身后的,是一字排开的十员彪形壮汉。十人年纪都是三四十许正当壮年,虽然十人都只穿着青色长袍,可只看这些人在马上的稳妥姿势,还有他们的规模与气势来看,便知道这些人定是军将大员。

    中年男子打量着新登州凯旋门外官道两边,只见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书店、邮局、报馆、酒馆……商店门楼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和西京长安城城的繁华比起来,亦是毫不逊色。他脸上不由的露出惊讶的神色,停住马叹道:“文和,我等不过离开登州三年,这里的变化竟然如此翻天覆地,真让人惊讶万分。”

    说话的这人,正是三年前登州刺史崔芸卿。三年前崔芸卿与宋威联合。将登州刺史之位传给宋温。前往青州升任淄青镇节度行军司马。之后又升任泰宁军节度使。不久又调任岭南东道节度使,随便又调任了江南西道观察使,不久江南西道升为江西节度使,赐号镇南军,他又为镇南军节度使。不过在江西也没有呆多久,不久前朝廷下令,调崔芸卿任安东大都护府副都护。三年时间,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登州。

    而跟在他身后的十名壮汉,却也非等闲之辈。乃是宋威和他的旧部。

    宋季荣、宋温、宋希、杨林、常保、刘衡、韩忠、刘健、徐成、崔德成。

    宋季荣乃是宋威的都押牙,宋温更是曾任登州刺史、淄州刺史。宋希、杨林、常保与刘衡都曾是兵马使。

    而韩忠、刘健、徐成、崔德成,也都是崔芸卿的心腹着将领,这几年一直跟随于他。如今再回登州,崔芸卿不但带回了自己的四将,也将宋威手下的六员大将一同带来。

    就在一个月前,宋威在长安病逝,他手下的心腹诸将,也一并吩咐他们前来登州。归于李璟麾下。

    崔芸卿从江西来,宋温等从长安来。一路上两边人在宋州相汇,然后一路结伴而来。

    宋温也勒住马头,感叹道:“崔公说的不错,登州确实是日新月异。”因为崔芸卿是李璟的老师,而宋威是李璟的义父,他又是宋威的族侄,因此,宋温对于崔芸卿这位老上司和前辈,十分恭敬。

    原本天下间有扬一益二之说,指的是扬州为大唐最繁华之地,而南都成都当属第二。

    按原来的排名,如只论商业繁华,那么扬州最繁华,其次当属成都,然后是广州、接着才是长安、洛阳、太原,以及江陵等城。不过现在,江陵府被王仙芝破城,广州城被黄巢屠城,扬州城也因为黄巢、王仙芝先前攻入淮南,后又有高骈与李璟对抗,导致境况大变。

    眼下,登州这座原本大唐北方第一大海港,现在已经在镇**数年的经营之下,俺然成为大唐东面第一大都会,甚至已经有人说登州已经超越了扬州。

    许多人并不知道,居于东海之滨的登州能有如此的繁华景象,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就已经超越扬州,完全就是因为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