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乾隆帝 >

第37部分

乾隆帝-第37部分

小说: 乾隆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等人,日夜密谋叛乱,并煽动准噶尔各处游牧,不遵从班第等人的约束,还请求科尔沁亲王、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代其陈奏为厄鲁特四部总汗。    
    乾隆对阿睦尔撒纳窥伺总汗的企图,早在清军出兵之前,就有一定的察觉。他绝不允许天山地区出现另一个噶尔丹,所以,当清军还未占领伊犁之前,他就明确宣布噶勒藏多尔济为绰啰斯(即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命令他们四人于当年秋天前往避暑山庄举行封汗典礼。当阿睦尔撒纳叛乱的迹象愈益显露时,乾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阻止。乾隆一方面密令班第相机逮捕阿睦尔撒纳,他又派人给阿睦尔撒纳捎去口信,表示对其信任不变,说有许多事情要与阿睦尔撒纳商量,“汝务于十月初十前赶到,否则劳朕久待矣”《清高宗实录》,卷495,1~2页。,实际上是准备在避暑山庄逮捕他。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得知清朝以上布置,因此不敢奏明任命阿睦尔撒纳为四部总汗的请求。班第因为身边兵少,也不敢贸然动手,催促阿睦尔撒纳尽快动身赶赴热河朝觐乾隆,暗中命令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与其同行以监视。阿睦尔撒纳因得不到请封回音,发生狐疑,迟迟不前,行至乌陇古河,解副将军印还额林沁多尔济,逃到额尔齐斯河后,遂公开叛乱。参与叛乱的宰桑克什木、巴朗、敦多克曼集、乌克图等围攻班第所率清军。班第率五百清军从伊犁突围,转战至乌兰库图勒,陷入叛军重围。副将军萨喇勒率随从更衣降,班第与参赞大臣鄂容安身边仅余六十人,力战不敌,乃自尽,其余清军皆阵亡。《清史稿?班第、鄂容安传》,卷312。    
    阿睦尔撒纳叛乱发生后,清朝前敌将领惊慌失措,使平叛进展迟缓。当时驻守穆垒的定西将军永常所辖西路兵五千八百人,又有业克明安宰桑扎木参等所率数千人,赴永常军请求保护,“西路各台吉俱坚心内向”《清高宗实录》,卷497,6页。。永常凭此完全可以平叛,而他却畏敌如虎,以为扎木参等不足信,挟其宰桑为人质,慌忙撤退,还传令参赞大臣策楞带兵迎接,并将军前设置台站的副都统阿敏道撤回。永常率清军撤至巴里坤后,台站已撤,消息中断,班第尚在伊犁,生死不明。在此情况下,负责运送粮饷的刘统勋又欲撤至哈密,使平叛失去了有利时机。    
    九月,乾隆下令逮捕永常,由策楞任定西将军,指挥西路清军;哈达哈任定边左副将军,指挥北路清军,合攻伊犁。乾隆还根据形势的变化,正式任命噶勒藏多尔济为准噶尔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为和硕特汗,巴雅尔为辉特汗,以表示对归降的厄鲁特蒙古贵族的信任,和与阿睦尔撒纳毫无妥协的决心。十二月,投降叛军的原定西副将军萨喇勒重归清朝,并派人赴清军营报告叛军内情,叛军头目阿巴噶斯等人也表示愿擒获阿睦尔撒纳赎罪《清高宗实录》,卷505,10~12页。,形势逐渐对清军有利。此时正值冬季,大雪封山,清军冒着严寒,开始了围歼阿睦尔撒纳的战斗。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策楞率清军追击至特克勒河,距叛军仅差一日路程时,忽然有人报告,前方台吉诺尔布等人已活捉阿睦尔撒纳。这本来是叛军的缓兵之计,策楞却信以为真,命令清军停止前进,未经核实即派人持红旗向后方报捷。乾隆得知阿睦尔撒纳被擒,非常高兴,急忙停止原计划的东巡,亲自去向泰陵(清世宗陵)告捷。由于策楞的失误,阿睦尔撒纳乘机逃到哈萨克。三月,清军再次收复伊犁后,策楞与哈达哈合军驻哈萨克边境,向哈萨克索取阿睦尔撒纳。


源源的战报荡平准噶尔:再次发兵平叛(2)

    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蒙古辉特部郡王青滚杂布又掀起叛乱。年初,乾隆因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疏纵阿睦尔撤纳,将其处死,已引起一些蒙古王公的疑心和不满,对准部用兵,向蒙古征调马匹物资,广大牧民也“皆以用兵为累”《清高宗实录》,卷515,15页。。在这种情况下,青滚杂布以额林沁多尔济为成吉思汗之后,不应处死为由,派人潜往乌里雅苏台煽动叛乱,“遂将伊犁所有卡座台站兵丁尽行撤回,并布散谣言,多方煽惑喀尔喀等”。在他的煽动下,贝勒车布登扎布将其所管台站尽行放弃,另一贝勒车布登也私自从军营回到牧地,很多不明真相的喀尔喀士兵还乘机抢劫各台站清军衣物粮食和随军商人的财物,造成清军北路军报中断。乾隆采取“以蒙治蒙”的办法,任命英勇善战的蒙古亲王策棱子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率所部喀尔喀蒙古兵平叛。成衮扎布首先请活佛哲布尊丹巴喇嘛宣谕喀尔喀三部,稳定广大牧民,然后率军至乌里雅苏台平乱。十二月就擒获了青滚杂布,使北路形势重新稳定下来。成衮扎布因功升任定边将军。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当青滚杂布尚未被擒时,西路战场又出现辉特汗巴雅尔之乱。叛军“抢掠洪霍尔拜、扎哈沁等五百余户,杀伤人众,劫夺牲只”《清高宗实录》,卷524,24页。。清定边左副将军兆惠令宁夏将军和起率吐鲁番回兵进攻巴雅尔时,吐鲁番伯克莽阿克里、宰桑哈萨克锡喇、台吉尼玛等勾结巴雅尔,于途中杀害和起。这时,和硕特汗沙克都尔曼济率所部迁移至巴里坤清军大营,并因乏粮请求接济。参赞大臣雅尔哈善与负责供应军粮的黄廷桂不和,黄廷桂“故阴绝其粮,使其士卒饥馁,致采青杏叶以食”昭梿:《啸亭杂录》,卷4,《黄文襄》。。所以雅尔哈善恐沙克都尔曼济得不到粮食发生变乱,乃派兵乘夜袭击,杀死降众四千余人,“以杜后患”《清高宗实录》,卷529,23页。。雅尔哈善此举带来严重后果,准噶尔汗噶勒藏多尔济等人复叛,并于次年三月攻陷伊犁。阿睦尔撒纳闻变,潜回博罗塔拉河。    
    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清军第三次进军伊犁。厄鲁特各部已因为连年战争,人无斗志,又逢自然灾害,牲畜大批死亡,加上缺粮,各部叛军互相抢劫。叛军头目噶勒藏多尔济被其兄子扎那噶尔布所杀,扎那噶尔布旋被台吉达瓦杀死,“厄鲁特向不出痘,至是则痘役盛行,死亡相望”魏源:《圣武纪》,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清军乘势长驱直入,乾隆鉴于厄鲁特反复无常,竟下令清军大开杀戒,“命悉行剿灭,其户口牲只等,即赏给伊(车凌)等属人”《清高宗实录》,卷534,12页。。成衮扎布率军出北路,兆惠率军出西路,叛军头目巴雅尔、达什车凌、尼玛等先后被擒,阿睦尔撒纳逃入俄罗斯。乾隆令理藩院发文向俄国索要阿睦尔撒纳,冬天,俄国告清政府说阿睦尔撒纳出痘而死,将其尸体交还。    
    阿睦尔撒纳叛乱后,乾隆重新分封的厄鲁特四汗中和硕特汗被清军误杀,辉特汗和准噶尔汗参与叛乱被杀,唯车凌所率杜尔伯特部与达什达瓦之妻所部始终忠于清朝,得以保全。据统计,厄鲁特四部共有二十余万户,出痘死十分之四,逃入俄罗斯及哈萨克十分之二,被清军所杀十分之三,经此大劫,余者十分之一而已。


源源的战报天山传佳音:土尔扈特归伊犁(1)

    土尔扈特部为明朝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游牧于雅尔(今新疆塔城)地区,位于伊犁北、科布多西南,与沙俄接壤。其始祖为元朝大臣翁罕,八传至和鄂尔勒克为首领时,因不甘受准噶尔部欺压,于明末移居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当时沙俄的势力还没有控制这一地区,土尔扈特人就在那里安居下来,仍然保留完整的蒙古语言风俗与宗教信仰。从顺治十二年(1655年)起,和鄂尔勒克子书库尔岱青,书库尔岱青子朋苏克,朋苏克子阿玉奇,先后为土尔扈特部长,相继派使者与清朝联系,“表贡不绝”《清史稿?藩部六?旧土尔扈特》,卷523。。    
    康熙中,阿玉奇称汗。五十一年(1712年),阿玉奇汗专门派人途经俄罗斯向清朝贡方物。康熙为加强与土尔扈特部的联系,特派内阁侍读图理琛等代表清政府前往土尔扈特看望广大牧民。图理琛假道俄国,历经三年而还,并将沿途见闻写成《异域录》一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部汗惇罗布拉什派使者吹扎布等人朝见乾隆帝,请求赴藏谒见达赖喇嘛,清遣官护送。    
    这个土尔扈特部也和漠西的厄鲁特蒙古保持婚姻等联系。和鄂尔勒克的女儿嫁给准噶尔部长巴图尔珲台吉为妻,朋苏克又娶巴图尔珲台吉女儿为妻。阿玉奇还将女儿嫁给策妄阿喇布坦,而策妄阿喇布坦把联姻作为扩展个人势力的阴谋手段,离间阿玉奇子散札布台吉,“使率所属万五千户至伊犁,尽没入之,而逐散札布归俄罗斯”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新疆后事记》。。因此破坏了两部之间的友好关系。    
    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与清朝平定准噶尔有密切联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平叛阿睦尔撒纳后,大量厄鲁特牧民为躲避战乱外迁,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什之三”,数量是相当大的。逃入哈萨克的蒙古牧民随着伊犁形势的稳定有不少返回者,逃入俄罗斯的厄鲁特牧民同土尔扈特本为一部,纷纷往投,这些外逃牧民后来被称为新土尔扈特。但土尔扈特部居住的伏尔加河下游并不是人间乐土。至18世纪初,沙俄政府逐渐控制土尔扈特部,在与邻国瑞典、土耳其的战争中,向土尔扈特部无休止地征兵,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牧民死于战场,引起整个部落对沙俄政府的强烈不满。当土尔扈特部的渥巴锡汗从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中得知欺压各部的准噶尔贵族已被清政府消灭,清朝治理下的新疆地区和平安宁时,遂萌发了回归祖国的决心。而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看到在沙皇残酷压榨下的土尔扈特部的近况,更加强烈地思念祖国,多次劝说渥巴锡汗重返伊犁,“劝还故土”,而以台吉舍楞为最。舍楞曾杀害清副都统唐喀禄,但不甘心久滞他乡。渥巴锡集所属喇嘛、台吉、宰桑等头目反复商量,“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昭梿:《啸亭杂录》,卷1,《土尔扈特来降》。,决定乘伏尔加河冬季结冰之机,带领居住在南北两岸的土尔扈特牧民一起出发,但是年冬季气候异常温暖,伏尔加河久不结冰。三十五年(1770年)十月,渥巴锡汗毅然率南岸蒙古牧民计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多人,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程。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行,充满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防止沙俄当局的阻挠,渥巴锡汗命令土尔扈特牧民轻装简从,抛掉所有生活用具,所以他们仅用八天时间就通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之间的草原,迅速地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他们动身之后,沙俄当局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士兵紧急追击。土尔扈特广大牧民在渥巴锡汗的指挥下,英勇地击退了追兵。于当月越过俄罗斯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进入当时臣服清朝的哈萨克地区,由巴尔噶什淖尔前进。土尔扈特部行至克齐克玉子地方,又遭到哈萨克台吉额勒里纳拉里所部堵截,抢劫了土尔扈特牧民们携带的大批轻重牲畜。渥巴锡汗被迫率部众向沙喇伯勒前进,布鲁特人则趁火打劫这支人困马疲的队伍,迫使渥巴锡率众走入沙喇伯勒北部大戈壁。数千里戈壁,漫漫黄沙,水草皆无,土尔扈特部众靠饮牛马之血而行,又发生瘟疫,人畜死亡过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经过八个多月的漫长归程,土尔扈特部终于来到伊犁边外的清军卡伦处。守边将领安泰向乾隆帝报告:“向居俄罗斯之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等,率领户口数万,在彼处逸出,由沙喇伯勒一路而来,闻有内附之信。”《清高宗实录》,卷887,5页。不久伊犁将军伊勒图又报告乾隆,渥巴锡已率部来到伊犁,“自言为阿玉奇汗正系,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而无机可乘。乃于去年冬谋率归游牧,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万有余里,阅半年余,始抵卡伦,乞准令入觐”《皇朝藩部要略》,卷14。,献其祖所受明永乐八年汉篆敕封玉印及玉器、宣窑磁器等物。《清史稿?旧土尔扈特传》,卷523。


源源的战报天山传佳音:土尔扈特归伊犁(2)

    乾隆非常重视和欢迎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伊犁。渥巴锡进入伊犁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